![]()
内容推荐 郝红英著的《埃里克森与毕生人格发展》全面介绍和阐述美国当代著名神经病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H.埃里克森的人生经历及其理论形成过程,结合具体心理分析案例,详细解析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及毕生人格发展的理论。使得不同年龄段的人在遇到心理问题和障碍时,能对应得到分析和解决。 作者简介 郝红英,内蒙古包头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现任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教育探索》《教学与管理》《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公共卫生》《阴山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万字,出版专著《如何做个好家长》《学校心理健康:理论与行动》《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等。 目录 第一章 0-18个月:人格开始的地方 一、认识新生命 二、妈妈的意义 三、新生命与家庭的变革 第二章 18个月-3岁:主体性人格的发展 一、无客体时代的结束 二、最初的自主性体验 三、第一反抗期的出现 四、谁偷走了孩子的自主性 五、父母的特质与自主性 第三章 3-6岁:主动性人格的形成 一、走进幼儿的心理世界 二、是禁止还是引导 三、俄狄浦斯情结 四、谨慎地对待孩子的道德之初 五、孩子的控制力 第四章 6-12岁:学校生活中的人格 一、作为人格测试的学校 二、爱上学校生活 三、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价值 第五章 12-18岁:青春期与自我同一性 一、青春期意味着什么 二、青春期与同一性 三、家庭的责任 第六章 18-25岁:成熟的人格——工作与爱情 一、人生初长成 二、亲密关系的建立 三、孤独感 四、职业同一性 第七章 25-65岁:生产繁衍的人格发展 一、不一样的中年 二、世代联结的中年 三、生命繁衍之美 四、中年危机 第八章 65岁以后:生命周期完成时的人格 一、老年人生的和谐与不和谐 二、一生的回顾与统整 三、扩大的繁衍感 四、不一样的智慧 第九章 家庭与人格 一、家庭意味着什么 二、家庭与毕生人格发展 三、家庭的控制与放手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