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是伟大的作家们毕生知识与智慧的结晶,它们以久盛不衰的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就是其中之一。
《海底两万里(新版新课标美绘典藏版)》主要讲述了潜水艇“鹦鹉螺”号的冒险故事。186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只形似独角鲸的大怪物。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捕捉这只“海怪”的活动中,被意外地带进了它的体内,并由此得知这其实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随后,阿龙纳斯就和“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乘坐着这艘潜水艇,进行了神奇的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海底两万里(新版新课标美绘典藏版)》是“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科幻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参与追捕名噪一时的海中“怪物”,却被“怪物”俘获,由此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海底之旅……
《海底两万里(新版新课标美绘典藏版)》情节曲折,悬念迭出,想象丰富,令人叹为观止。书中所展现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美丽令人大开眼界,同时又能让人从中了解有关海洋生物、气象、地理等方面的丰富知识,是一部伟大的科幻文学作品。
第一章 海怪之谜
人们一定还记得1866年在海上发生的一件离奇的、神秘的、无法解释的怪事。因为这件怪事不但引起了沿海居民和世界舆论的轰动,就连欧美的进出口商人、船长和船主、各国的海军官佐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极为关注这一起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不久以前,很多艘大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个“庞然大物”——那是一个长形物体,形状很像纺锤,有时会发出磷光。它的体积比鲸大得多,行动起来也比鲸快得多。
这个东西出现以后,很多航海日志都做了大致相同的记载。例如,这个东西或是生物的形状,在运动的时候很难估计出它的速度,而且它移动时候的那种力量,简直太惊人了。如果这个东西是鲸类,那么它的体积大大超过了生物学家曾经研究过的鲸。而且很多生物学家声称,除非他们亲眼看见了这个东西,否则是不会予以承认的。
最先遭遇这个怪物的是加尔各答一布纳希汽船公司的“喜金孙总督”号。1866年7月20日,这艘船在澳大利亚海岸东边5英里处,碰见了这个游动的巨大怪物。起初,船长巴克还以为这是一座无人知晓的巨礁,正准备测定它的准确方位时,这个怪物突然喷出两道水柱,“哗”的一声蹿起150英尺高。巴克船长由此推断,除非这座暗礁上边有间歇泉,不然的话,“喜金孙总督”号面前的东西应该就是一种还没有人知道的海中哺乳类动物——因为它从鼻孔中喷出了有气泡的水柱。
同年7月23日,在太平洋海面上,西印度—太平洋汽轮航运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也观测到同样的事实。据目击者说,这个奇特的动物行动十分敏捷,能够以惊人的速度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因为“喜金孙总督”号和“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这两艘船观测的地点整整相距700海里,而间隔的时间仅有三天。由此可见,这只怪物的游动速度是多么的惊人。
十五天之后,在距离上述两地2000海里处,国营轮船公司的“海尔维地亚”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山农”号,在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的地方,同时看到了这个大怪物。根据两船同时观察得到的结果,估计这只哺乳动物的长度至少有350多英尺,因为“山农”号和“海尔维地亚”号两只船首尾连起来,都比它还短。这一发现真是令人震惊!因为,人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的鲸,也只不过是56米。
类似的报告接二连三地传来。很快地,这只海怪在全世界的各大城市中变得家喻户晓。咖啡馆里歌唱它,报刊上嘲笑它,舞台上扮演它。谣言正好有了机会,从这怪物身上捏造出各种各样的奇闻。在那些发行量不大的报刊上,还出现了关于各种巨型奇异动物的报道。
于是,在学术团体中和科学报刊上,轻信的人与怀疑论者两派之间展开了无休止的争论。在这场论战中,双方互不相让、各执一词,战事此起彼伏,持续了六个月。直到1867年,海怪的事件才稍稍有所平息。但就在这个时候,海上又出现了新的危机。现在的问题并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而是必须认真对待,想办法避免危险的问题。两个问题的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这个怪物变成了小岛、岩石、暗礁,但它是会游动的,让人捉摸不定的暗礁。
1867年3月5日夜间,蒙特利尔海运公司的“摩拉维安”号行驶到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海面时,船的右舷后半部撞上了一座礁石。但令人奇怪的是在任何航海图上都没有标示出这一带的海域有这样一座大礁石。当时,“摩拉维安”号的船速达到了每小时13节,幸亏“摩拉维安”号船体材质特别坚固,不然遭受了这样的撞击之后,一般的船只早就连同它从加拿大载来的237名乘客一起沉到海底去了。
这起事故发生在清晨5点钟左右,正值天快亮的时候。出事时,值班的船员们立即朝船后方跑去。他们认真地观察海面。除了有个600多米宽的大旋涡以外,什么也没有发现。船员们只把事故发生的地点准确地记录了下来。“摩拉维安”号继续航行,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损伤。它是撞上了暗礁,还是撞上了一只沉没在海底的破船不得而知。后来在检查船底的时候,大家才发现船的一部分龙骨已经破裂了。
这件事是十分严重的,可是,如果不是三个星期后,发生了相同的事件,它也许很快就和其他事件一样被人遗忘了。接着发生的那一次撞船事件发生在素来享有盛誉的英国苟纳尔航运公司的“斯各脱亚”号身上,这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1867年4月13日,海面上很平静,“斯各脱亚”号在北纬45度37分、西经15度12分的海面上行驶着。它以每小时13海里的速度航行,一切完全正常。下午4点16分,乘客们正在大厅中吃点心的时候,在“斯各脱亚”号的船尾突然发生了轻微的撞击,由于震动十分轻微,因此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不料没过多久,底舱管理员突然急急忙忙地冲到了甲板上,大声叫嚷道:“快逃命啊!船进水了,要沉了!”顿时,船上的秩序陷入一片混乱,旅客们都十分惊慌。不过,船长安德森很快稳住了大家的情绪,他安慰大家:“‘斯各脱亚’号拥有七个防水隔间,船身即使有一部分进水,也不会构成危险的。”
随后,安德森船长立即派人到底舱检查,发现第五防水区已经进水了!船长命令立即停船,让一位水手潜人水下查清船体受损的状况。不久,水手报告说船底破了一个大洞,根本无法进行修补。当时,尽管“斯各脱亚”号的机轮已有一半浸在水里,但也必须继续行驶。这时,船离克利亚峡还有300海里,因此,“斯各脱亚”号只有减速航行,最后勉强撑到了利物浦港。等船驶进公司的码头,已经整整误了三天。在这三天里,利物浦的人们都为它惶惶不安。
“斯各脱亚”号一到港,就立刻被架了起来,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技师拥上去进行检修。大家看到船底的大洞时都万分惊讶:在船身吃水线下两米半的地方,露出一个很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的缺口。铁皮上的伤痕十分整齐,就是钻孔机也不能凿得这么准确。
P1-4
揭秘海洋的神奇故事……
畅游绚丽多姿的海底世界
世界名著是伟大的作家们毕生知识与智慧的结晶,它们以久盛不衰的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就是其中之一。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潜水艇“鹦鹉螺”号的冒险故事。186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只形似独角鲸的大怪物。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捕捉这只“海怪”的活动中,被意外地带进了它的体内,并由此得知这其实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随后,阿龙纳斯就和“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乘坐着这艘潜水艇,进行了神奇的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潜水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故事曲折惊险,引人人胜。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奇异、科幻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探知神奇的未知世界的梦想。
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让人读来手不释卷,如同身临其境,这表明他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另外,凡尔纳的小说得以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品德高尚、献身科学的人,是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人。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正是他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相信这样一部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将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著作一定会吸引你,让你在畅游海洋的同时,感受到文学经典的无穷魅力。
这套精挑细选的名著杰作,忠于原著,版本上佳,囊括了所有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珍品,凝结了文学史上最精华的精神财富,每个学生值得一读!
——优秀班主任 语文学科带头人 薛艳君
深厚丰富的文学内涵,原汁原味的生动语言,对提高阅读理解与写作水平很有帮助;而充满童趣的精美插画,深度激发可贵的阅读兴趣,是适合孩子读的好书!
——优秀班主任 语文高级教师 杨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