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施康强译文自选集/当代著名翻译家精品丛书
分类
作者 施康强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施康强编著的《施康强译文自选集》收入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探讨表演艺术的《奇谈怪论》,小说大师巴尔扎克的异类之作《都兰趣话》,散文家阿兰融简洁与深刻于一体的《幸福散论》,随笔作家莫罗亚蕴含深刻哲思的《追忆似水年华》序,此外,还选收了纪德、萨特、加缪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优秀作品,题材各异而皆有可读可品之趣。

内容推荐

当代著名翻译家施康强,曾任中央编译局译审,一直以汉译法为业的他,于法译汉也足难得的高手,每有所悟发而为文,常能脍炙人口。

施康强编著的《施康强译文自选集》收入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探讨表演艺术的《奇谈怪论》,小说大师巴尔扎克的异类之作《都兰趣话》,散文家阿兰融简洁与深刻于一体的《幸福敞论》,随笔作家莫罗亚蕴含深刻哲思的《(追忆似水年华)序》,之外,还选收了纪德、加缪等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优秀作品,《施康强译文自选集》所选作品题材各异,充分体现了译者的精湛修养、兴趣爱好与译文风格。

目录

(法)狄德罗

演员悖论

(法)巴尔扎克

都兰趣话

(法)阿兰

幸福散论

(法)纪德

乌有之旅

(法)莫罗亚

《追忆似水年华》序

(法)加缪

不贞的妻子

附录:施康强作品目录

试读章节

她果真拖着沉重的脚步直到旅馆的餐厅。丈夫突然变得不爱说话,要不就是诉说他累坏了,而她自己正在和一场感冒作无力的斗争,她浑身发烧。饭后她好不容易挪回房间,倒在床上。马赛尔跟着上床,他立即熄灯,也不向她要求什么。屋子里冰冷。雅妮娜感到寒气沁入肺腑,而她的体温却越升越高。她呼吸困难,她的血液在流动但不能给她带来温暖;她感到某种恐惧向她袭来,越来越大。她翻一个身,旧铁床嘎吱作响。不,她不愿病倒。她的丈夫已人梦乡,她也该入睡了,必须睡着。微弱的市声透过小气窗传到她耳际。摩尔人咖啡馆的老式留声机哼出她依稀可以辨认的曲调,这乐声像是被一片人语声托起来飘到她这里来的。她必须睡着。然而她情不自禁地却在点数黑色的帐篷,眼皮后面出现屹然不动的骆驼;她感到万分孤独。是的,她为什么到这个地方来?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睡着了。

过不久她就醒过来。四周一片沉寂,除了市镇边缘有几条狗在万籁俱寂的黑夜中声嘶力竭地吠叫。雅妮娜打个寒颤。她又翻一次身,感到丈夫结实的肩膀紧贴在她的肩头,于是她在半睡半醒状态中霍然把身子蜷缩成一团,偎依在丈夫怀抱里。她堕入梦乡,但睡得不熟,她在梦中漂流,不知不觉中紧紧抓住丈夫的肩膀,好像这是她最安全的避风港。她在说话,但是嘴里发不出声音。她在说话,但是连她自己也听不清在说些什么,她只感到马赛尔身上的温暖。二十年来,每夜都是这样度过的,永远只有他们俩,她感到他的体温,甚至在病中,在旅途中,就像现在那样……再说她一个人留在家里又能做什么呢?没有孩子!她缺少的不正是孩子吗?她不知道。她只是跟着马赛尔走,因为感到有人需要她而觉得满意。除了让她知道他很需要她以外,他没有给过她别的乐趣。显然他不爱她。爱情,即便在因爱生恨的时候,也不会那样绷着脸的。他的脸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总是在黑暗里摸索着相爱,谁也看不见谁。除了在黑暗中相爱,难道还有在大白天大叫大嚷着相爱的?她不知道,她只知道马赛尔需要她,而她需要他有这种需要,她日夜赖此为生,特别在夜里,每天夜里,当他不愿孤独无伴,不愿衰老,死去的时候。那时候他有一种偶尔她也在别的男人脸上认出来的执拗的表情。男人都是些疯子,他们唯一的共同处就是这种表情。他们平时道貌岸然,总有一天他们似癫若狂,绝望地扑向一个女人,为了在女人身上埋藏他们因孤独、黑夜而产生的恐惧。他们这样做的时候甚至不带欲望。

马赛尔伸一下身子,像是为了要离她远一点。不,他不爱她,他只是害怕所有除她以外的别的东西罢了。他们早就应该分开过,孤眠独宿直到老死。但是谁能一辈子独寝呢?有个别人这样做,他们离群索居是为了要完成某种使命或者曾遭不幸,于是他们每天晚上和死亡同枕共衾。马赛尔,特别是他做不到这一步。他是个软弱的、没有防卫能力的孩子,经受不了痛苦。他正是她的孩子,他像孩子一样需要她。这时候马赛尔发出一声呻吟。她把身子贴得更紧一点,一只手搁在他胸膛上。同时她在心里叫他的爱称,这名字是她从前给他取的,后来他们之间难得用过几回,每回都不去想它原来的意义。

她整个身心都在向他召唤,归根结底,她也需要他,需要他的力量,他小小的怪脾气,她也怕死。“如果我能克服这一恐惧,我就得到幸福了……”立即有一种无名的烦忧向她袭来。她挣脱马赛尔的怀抱。不,她什么也克服不了,她得不到幸福,她将要死去,还没有得到解脱就与世长辞。她心口发闷,有一个重负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她蓦地发现自己二十年来一直荷着这个重负,而此刻她用尽全身力气想摆脱它。她要得到解脱,即便马赛尔,即便其他人永远得不到解脱!她一下子醒过来,坐在床上,侧耳谛听仿佛近在咫尺的召唤。从黑夜尽头,从绿洲边缘传来嘶哑但不知疲倦的犬吠声,棕榈树林里刮过一阵微风,风声听起来像潺潺的水声。风来自南方,那里庄重又静止不动的天宇下,沙漠和黑夜交融,那里生命停顿下来,任何人都不会衰老,死亡。随后流水似的风声也寂止了,她甚至不能肯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听到过什么声音,除非有一个无声的召唤。这个召唤,她可以任意听取或者让它停下来,但是如果她不立刻回答它,从此她永远不能理解它的含义。是的,立刻回答,至少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

她悄悄地下床,站在床边,注意观察丈夫的呼吸。马赛尔还在睡。一会儿工夫,床上的温暖就离开了她,寒气渗入肌肤。借助街灯穿过百叶窗投下的微弱的光亮,她摸到自己的衣服,慢慢穿上。她手里拎着鞋子走到门口。在黑暗中她又等待片刻,然后轻轻地开门。撞锁咔嚓一响,吓得她不敢再动。她的心在狂跳。她竖起耳朵,听不出什么动静,这才放下心来,再去转动手腕。她觉得撞锁旋转老半天才到头。她终于把门打开,溜到门外,小心翼翼地把门带上。尔后,脸贴着门扉,她还在等待。一会儿她就听到像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马赛尔的呼吸声。她转过身子,迎面扑来冰冷的夜气。她沿着走廊奔跑。旅馆大门关着。她摆弄门锁的当口,守夜人睡眼惺忪地出现在楼梯口,用阿拉伯语对她说了些什么。“我就回来。”雅妮娜说。她投入夜的怀抱。

一串一串的星辰垂挂在棕榈树和房屋上空。她沿着短短的通向城堡的林荫道往前跑,路上阒无人踪。寒意弥漫静夜,没有阳光来和它争夺地盘;冰冷的空气灼痛雅妮娜的肺腑,她一个劲儿摸黑往前跑,什么也看不清。然而马路上坡那一头出现几点光明,弯弯曲曲朝她这边滚下来。她停住脚步,听到一阵像是昆虫振翅的声音……

序言

多年前写过一篇杂文,题为《“名牌”与“杂牌”翻译》。开头便说:

“没有一个民族像现代中国人那样,给了杰出的文学翻译家那么高的荣誉。我们给名作家出文集、全集,也给名翻译家以他们的名字出译文集:《傅雷译文集》、《杨绛译文集》等,还有一套中国名翻译家自选集。这些译家的名字好比是名牌商标,让读者/消费者一看就放心,就喜欢。一般的译者也可以把自己的大名堂而皇之印在封面上,乃至把玉照和小传印在勒口上。而在国外,或者说按照国际惯例,译者的名字只能悄悄藏在扉页里,连波德莱尔译爱伦·坡的《故事集》都不能例外,更不要说专为译者出译文集了。”

鄙人虽也与文学翻译有缘,但此道于自己并非专攻,而且译品不多,所以从不以名翻译家自许乃至自诩。想不到,漓江出版社策划出一套翻译家自选集,竟然采及葑菲,抬举我也上榜。若是婉拒,既辜负出版社的盛情,复有矫情之嫌,因此只得配合。再说,活到现在这把年纪,借此机会回顾向来路,为自己的文学翻译劳作做个小结,也算对自己有个交代。

当代中国大概不再有不纳入体制,如傅雷那样以卖文为生的翻译家。鄙人忝为专业翻译,职业翻译,但不以文学翻译为业。大学里读的是法国语言与文学专业。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外文出版局下属的《中国建设》杂志(现改名为《今日中国》)法文版工作,把中文的新闻报道译成法文。“文革”十年,乏善可陈。“文革”后,想换个单位。申请调动不易,适逢1978年恢复招考研究生,于是走了迂回路线,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在罗大冈先生指导下研究萨特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毕业后,入社科院外文所工作约两年,发现对文学有兴趣与研究文学是两回事。研究要求深入,锲而不舍,而自己的“治学”泛滥无所归。写论文,尤其专著,于我是很痛苦的事情。此一原因,加上待遇方面的考量,乃重操旧业,改换门庭,入中央编译局翻译国家领导人著作和政治文件为法语,最后混到做改稿和定稿,直到退休。

这期间和以后,由于当年北大的师友和社科院同事的关系,常被拉去做一些翻译。与多数译者一样,译什么书不是出于自己的爱好或选择,而是一种“派活”。因此我的译品很杂,除了文学,也译了些学术著作,乃至通俗读物。虽是“拉郎配”,碰巧也有原书颇投自己所好,于是先结婚后恋爱,很享受翻译的乐趣。即便不是自己所爱,既然“娶”了人家,自当善待,不能对不起原作者和读者。总之,敬业是对译者最基本的要求。

语言既可以是艺术,陈义高者乃认定文学翻译也是艺术。我略知此道甘苦,更愿意平实地说,文学翻译毋宁是一门手艺。译者是匠人,他加工的材料是外语,成品却是母语。理想的境界是,在“吃透”外语的前提下,译者如同那位金匠,收入本书的巴尔扎克那篇故事《坚贞的情侣》的主人公,精心打造每一件作品,务求在译文里准确传达原意,在最大程度上复制原文的精神和文字。然而,多数情况下,囿于学养、才情或其他原因,译者充其量只是接近这个理想。不成大匠,当为良匠。译文容有瑕疵,在所难免。不过,借用罗新璋先生的名言,“文学翻译”不是“文字翻译”。如果原作是文学性文本,理应要求译文在总体上也像原文一样,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愉悦。

出版社希望我谈谈翻译经验,令我犯难。所谓经验,若泛泛而谈,类同正确的废话。说得太细,又成了翻译课上的案例。不得不谈的话,我贡献三条。

第一条,引申前面的说法,我倾向于“同化”而不是“异化”。翻译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母语写作,但是我们在翻译时很难摆脱原文遣字造句的影响。设想我们在用母语写自己的文章,自说自话,那么表达一层意思可以有多种选择,而有写作经验的人往往能找到最佳选择。有了这种训练,即使我们在做翻译,为原作者代言,我们的思路也能打开。纵观广义的中国翻译史或狭义的文学翻译史,有名的,有建树的译家未必都是作家,但他们都能写漂亮的文章。还是罗新璋先生说得好:“译者不可无文(自己写的文章),无文的译者不是好译者。”因此,为提高母语书面表达技巧,有志于翻译者光是大量阅读好文章还不够,最好也动手写点文章:这是达到此一目的的最佳途径。

第二条:动手翻译前,先要为译文定一个调子。每个文学性文本,都具备两个基本属性。首先,它属于某种文体:小说、戏剧、诗歌、散文、文论等等。其次,它呈现一种风格。综合起来,就是此一文本的调子。如以收入这个集子的译文为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