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十而立--80后成功路线图
分类
作者 黄丽登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是记录80后一些成功人士的奋斗经历,旨在激励青年一代追求梦想、奋发向上,启迪那些处在迷惘、颓废中的人,从而获得精神的鼓励,行动上的动力。每个成功人士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成功了;然而每个成功人士又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奋斗经历不一样。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感悟,不一样的收获。

内容推荐

三十岁,多数80后仍站在三十的门槛上,回望并不漫长的岁月,放眼无法预知的未来,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

我们曾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曾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而如今,我们都已看清,踏上了奔三的快车道。社会生活已经磨平了残存的单纯,责任与沉稳已经取代了当初的激情四射。80后的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在奋斗着!三十岁,不会是我们美好时光的终结,而应该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

阅读本书80后那些成功人士的奋斗经历,激发自己的斗志,朝着成功的方向前进。

目录

写给80后

●目标篇——写下自己的人生目标

 成功属于有目标的人——王宝强:以草根形象著称的演员

 对于目标,没有任何的借口和理由——达贝妮:Pcpie视频搜索网站的投资人兼CEO

 选你所爱,爱你所选——茅侃侃:MaJoy总裁

 给自己一个梦想的支点——孙甜:五家企业争相抢夺的女大学生

 目标确定不轻言放弃——杜勇:80后舞蹈狂

 画饼明志——秦超:酷巴拉创意(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办

 目标确定,永不服输——赵宁:北京华宁远志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CEO

●信念篇——信念是成功的催化剂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姚明:篮球运动员

 拼搏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娄雷:三流学校学生轻松签约新55

 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王宇坤:万里走单骑,全国巡讲

 顽强的意志、不灭的希望——刘翔:110米跨栏5E

 枪王的忠诚和信念——何祥美:80后狙击手

 伤痛无法磨灭一个强者的信念——李小鹏:体操运动员

●困境篇——在黑暗中放射光芒

 没有右腿,也能走完全程——金晶:守护“祥云”的天使

 水到绝境是飞瀑——桑兰:轮椅上的乐观坚强

 苦难的日子,我来走过——洪战辉: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执着于成功的超级“丹”——林丹:羽毛球运动员

 大山深处的坚守——徐本禹: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越挫越勇——王晨昀:2006年上海10大创业人物

●坚持篇——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到底的报酬——戴志康:康盛世界CEO

 坚持、坚持再坚持——李肖:淘宝创业牛人

 坚持最初的梦想——李宇春:超女冠军

 坚持下来,总有收获——阿飞:中国站长站CEO

 坚持到底就是成功——黄嘉阳:“豌豆互动”创办人

●勤奋篇——一生之计在于勤

 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李想:PCPOP首席执行官

 奋斗改变命运,勤奋造就未来——丁俊晖:台球冠军

 有付出就有回报——韩寒:赛车手、80后作家

 勤奋造就音乐人生——李云迪:钢琴王子

 金牌背后的超人代价——张怡宁:奥运冠军

●学习篇——一块永远吸不饱的海绵

 沉稳与深思——潘晓婷:九球天后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朱少柳:80后中国策划业第一新锐之秀

 成功学影响下的成功者——董思阳:凤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结学习后的成功——郜韶飞:80后缔造的开心农场神话

●机遇篇——别放过最糟的机遇

 机遇喜欢给有准备的人——郭敬明:80后作家

 不满足现状是抓住下一个机遇的必备前提——侯天骄:22岁职场牛人起薪7000元

 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李晋吉:3G泡泡网CEO

 随时把握机遇——周森锋:80后市长

 与“希望工程”一起成长——苏明娟:团中央委员

 机遇铸造音乐人生——朗朗:钢琴家

 抓住商机——夏乾良:香港暄氏文化控股集团总裁与首席执行官

后记

试读章节

王宝强在少林寺学武六年,最初三年学习基本功,踢腿、劈腿、马步、虎步、扑步;后三年,学习各种拳法套路。每早的晨练,每晚的复习,都是超负荷的训练。爬山、跑步拉练是家常便饭。晨练,冬季凌晨5点开始,夏季4点开始。每个弟子都要准时起床,否则被师父处罚。周一和周二的素质训练,有时是从少林寺跑到登封市区,然后再跑回来,相当于一次半程马拉松;有时是从少林寺跑到山上的达摩洞,山坡很陡,跑着上去,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下来。跑慢了,有时还被师父罚扎马步,一扎就是3个小时。而这些仅仅是拉开韧带的准备活动。下盘、腿功是每天训练的主要内容。训练量一点点增加,每增加一次,第二天都浑身酸疼。上午训练、下午学习文化课,晚上复习,生活一成不变地继续着。王宝强没有抱怨,心里想着学成之后,保护自己、当武打明星。

六年的少林生活,没有亲人的探望,没有朋友的问候,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回家与父母团聚。疲惫不堪的时候,孤独寂寞的时候,望月思乡的时候,王宝强总是告诉自己,为梦想付出,没有什么不可以。成功属于有目标并为此努力的人。坚持就有希望!习武生活很苦很累,甚至遍体鳞伤,然而王宝强说,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少林寺。

闯荡北京——等待

首都北京,多少人的梦想,多少人的希望,多少人的等待……有的在这里成功了,有的在这里失败了,有的在这里跌倒了又爬起来,有的倒下去却再也没有起来。2000年春天,万物复苏,充满活力,充满希望。14岁的王宝强离开了少林寺,怀揣着500元钱,只身来到北京,为着实现他的武打明星梦。一间年久失修、墙皮脱落的房子,是他梦想的起点,一个五人凑钱买的BP机是他与梦想接近的桥梁。

王宝强走向梦想的第一站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接近梦想的第一步是做群众演员。第一天,他没能做群众演员,还被人骗去一家地下室住了一晚,花了20元;第二天,没有机会做群众演员;第三天,还是没有。守株待兔了半个月终于等到了第一个群众演员角色:穿着大褂在明清一条街上走一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怎么等,都等不到一个角色。为了引起选角导演的注意,宝强学会了在人群里奋力向前挤,学会在人前展示自己从少林寺学来的功夫,学会忍受“同行”的冷眼,但机会还是迟迟不来。后来他才知道了“蹲活儿”的规矩和技巧,明白了熟络“穴头”的重要性。很多挑演员的副导演不去厂门口,而是找“穴头”。认识“穴头”的群众演员根本不用整天蹲在电影厂门口等待机会。

日子一天天过去,带的钱花完了。没有龙套可跑的日子,王宝强只能和伙伴去建筑工地打零工,一天25元,包吃不包住。理想没能实现,打击不断袭来。同伴劝王宝强放弃,说你没拿过武术冠军,没关系,不是李连杰、成龙,又长得不好看,还是回去吧。王宝强知道,自己是骡子,不是马,不是马就得加倍努力。有时偶尔能接到武行的活计:被人扣住手腕,从梯子上摔下去。有经验的老武行是假摔,他是真摔,摔得浑身青肿。最痛苦的时候,他带着满身伤痕,躺在工地的房间里,绝望地望着天花板。

两年里王宝强没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他不知道该说什么,该走向哪里,该如何生存下去。不管白天黑夜,都看不到前方的路,唯有当明星的目标是清晰的。正是这个理想支撑他走过那段艰难岁月。

千里马遇伯乐——机遇

我们都说阳光总在风雨后,那雨后的彩虹是最美的。霉运到了极致,过后就是幸运。2002年春天,王宝强接到一个改变命运的呼叫。《盲井》剧组通知他去见导演李杨。他成了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并拿到500元的预付片酬。成功的第一个音符奏响了。王宝强手拿着钱,颤抖着,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李杨是王宝强生命里的第一个贵人。

《盲井》有井下的戏,导演要求演员下到几百米深的矿井中拍摄。很多演员都放弃了,而王宝强则真的下了井。李杨感慨说,这行里聪明人太多了,很多人拍电影就是为了成名,为了赚大钱,遇到危险就跑了,可王宝强没跑,这小孩儿行。

对王宝强来说,每一次机会都是最后一次,他要珍惜。当《盲井》拍摄出现资金问题,很多人都跑了时,他没走,他相信导演,他相信不论什么困难都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坎。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所有台词,他都要翻字典来注音。别的演员是拍一场戏,记一场戏的台词;他则提前把所有的台词都背下来,方便导演调整。刚开始时,他要花很多很多时间背台词,后来背得越来越快。每一次进步,王宝强都激动不已。王宝强没学过表演,拍《盲井》时什么都不懂,他在片场只有一条,相信导演,导演让怎么演就怎么演。当时,王宝强认为自己能够得到《盲井》的机会,原因只有两条:一是坚持,一是相信。他不否认幸运的存在,但除了幸运,自身努力也很重要。

2002年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但王宝强的内心却是无比的温暖。《盲井》拍摄结束了。他终于实现了做演员的梦,他要告诉父母,告诉他们他的成功、他的喜悦。王宝强来到一个小卖部,给家里打了到北京后的第一个电话,开口就问:“你们都好吧,庄稼怎么样了?”电话那头,家里人立刻骂了过来:这么长时间不跟家里人联系,以为你死了。骂完,两边都哭了。所有的一切化为无可言说的眼泪,这眼泪饱含着家人的惦念、关心,饱含着自己的辛酸、苦难及收获后的感动。

获奖无数——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王宝强凭借《盲井》拿到了金马奖“最佳新人奖”,获得了法国第五届杜威尔电影节“最佳男主演奖”、第二届曼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2004年,王宝强又参演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剧《天下无贼》,其朴实的个性赢得很多人的关注,顿时名声大噪。2006年,王宝强主演30集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成功地塑造了许三多的形象,其自然的表演才能在这部剧集中得到充分的展现,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并获得金鹰奖男演员奖。2007年,在某知名论坛上,由网友投票选出的“2007年80后十大影响力人物”,涵盖娱乐、体育、文化、商界等多个领域,被认为是“2007年最能代表全国网民声音的最客观的排行榜”,最后由王宝强、陈楚生、韩雪、易建联、潘晓婷、刘翔、张一一、郭敬明、李想、巩巩幻想家等十位“80后”高票当选。王宝强因在《士兵突击》中饰演“许三多”一角最终以最高票数折桂。对于王宝强的当选,业内资深媒体人士指出,王宝强能获得网友最多的支持,“虽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因为王宝强代表的,是广大的‘草根’,太多奋斗中的年轻人,都能从他的身上得到安慰、寄托和力量”。

P6-8

序言

写给80后

80后常常成为人们的焦点话题,经常被社会批判,被众人否定,获得正面肯定的机会很少。80后被人们贴上标签:独生子女,所受教育高,叛逆,自我,不愿意承担责任,高估自己的能力,沉迷网络和电视,深受日本动画片的影响。人们对80后充满了怀疑,质疑他们是否能担当起对未来社会的责任。有人用“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来描述他们,有人用“新人类”、“新新人类”、“另类”来界定他们,也有人用“小资”、“愤青”、“啃老族”来形容他们。美国《时代周刊》把80后与垮掉的一代以及嬉皮士相提并论:“在这个国家,年轻叛逆者的数目正在如此迅速地扩张,就像美国的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更有人毫不掩饰地说:“80后是垮掉和没有希望的一代”。

这对于80后是不公平的。追本溯源,80后这个词本来是指文坛1980~1989年出生的年轻作家,最先出自少年作家恭小兵之口,后来被其他领域纷纷借用,指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如果这种称谓只是为了人口划分的方便,以十年为单位,给不同年龄段的人贴上不同的标签:60后,70后,80后,90后等等,则天下太平。根据自己的年龄,贴个标签,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当我们看到被列举的80后特征时,我们发现这样的标签是不能随便领的,因为根据这些特征的描述,虽然按照年龄,应该被划分在80后的范畴,但在特征归属上却存在很大问题。80后出生的人去对号入座,很多人却意外地发现从中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大多数的80后都没有像韩寒、春树、李扬那样高中辍学,选择另类生活方式的勇气和机会,他们依然像父辈们一样,读书、工作、结婚生子,他们更不是什么垮掉的一代或者嬉皮士。为救两名落水儿童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大学生李春华;13岁挑起家庭重担的“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110米栏奥运冠军刘翔……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年轻人的职责和使命。

面对种种天灾人祸,80后们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爱国心、团结意识、奉献精神。他们正在改变人们的眼光。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80后积极参与救灾;三月份“反藏独,护圣火”活动,80后的爱国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四川汶川地震,80后不仅踊跃参与献血、捐钱捐物,更以个人或志愿者组织的形式赶赴灾区直接参与救灾。其中韩寒,作为80后的“杰出代表”——以反叛学校体制而成名的小说作者、赛车手,同时也是最先获得80后命名的人物之一——更是身先士卒,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医疗队中也有许多是80后。80后志愿者更是成为四川抗震救灾志愿者的中坚力量。从“反藏独”大签名,到MSN“爱中国”红心大联合,再到“ANTI~CNN”网站的创建,这种团结意识、爱国情操和首创精神不禁让人对80后刮目相看、肃然起敬!世上已有“80后领导全球爱国行动,中华后继有人”的盛赞与肯定。正如美国的《国际先驱论坛报》(2008年5月21日)所说:“四川地震固然是一场悲剧,或许它也带来了一些好处。它有助于消除一个偏见:中国新一代学生都是自私的物质主义者”。香港的《南华早报》也说“爱国主义重塑‘80后’一代”。教育部也对“80后”在抗震救灾中的出色表现给予表扬。

上一代人批判下一代人,似乎从来都是一个传统。对80后进行批判的主力是60年代或者更早出生的人,他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自然灾害,上山下乡,看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巨变。现在的他们虽然摆脱了物质贫乏的困扰,但这些经历已经让他们形成了独特的观念:和谐、节俭、从众、朴素和奋斗,以集体为重。而80后不同,他们没有太多的传统文化记忆,没有刻骨铭心的政治、历史负累,他们视野更广阔,思维更活跃,信息更丰富,生活更多彩,有着更强的自我意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两代人的“冲突”。于是,掌握话语权的长辈们对80后展开了“征讨”。

不管怎样,80后已逐渐步入中年,三十而立,挑起家庭、社会的重担。人们应该信任80后,客观地评价80后,而不是一味地批判。80后也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并不是垮掉的一代。那些80后成功人士,向人们宣告:80后与70后、60后一样,拥有爱国心,富有道德感,能够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

编 者

后记

关于成功

本书主要是记录80后一些成功人士的奋斗经历,旨在激励青年一代追求梦想、奋发向上,启迪那些处在迷惘、颓废中的人,从而获得精神的鼓励,行动上的动力。每个成功人士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成功了;然而每个成功人士又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奋斗经历不一样。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感悟,不一样的收获。

成功不完全以金钱、权利、地位来衡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成功方式,在外在表现形式上,有物质上的成功,也有精神上的成功。李想、戴志康等人的成功偏重于物质,而徐本禹、洪战辉等人的成功则偏重于精神。无论以何种形式体现,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都可以说是成功的。如果你是千万甚至是亿万富翁,但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影响有害无益,也不能算为成功;然而即使你创造的财富虽然没有多少,但你的行为、经历有益于他人、社会、国家,你也是成功的人。成功不在大小,而在于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收获、影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建树。当机遇来临时,勇于抓住机遇,可能会更好更快地成功。郎朗在明星音乐会上抓住了机遇,十几岁就闻名海内外。他自己也说,如果没有那次音乐会的替补,他可能还得奋斗十几二十年,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或许,你已经厌倦了生活的平淡;或许,你在忍受着生活的困苦;或许,你羡慕有钱人的锦衣玉食;或许,已经有人给你指明了道路。无论处于什么状态,我们都应该改变自己的境遇,让自己不断地成长。一个人,不管他是有苦难的身世还是有显赫的背景,不管他的成功是一帆风顺还是披荆斩棘,最重要的是他身处其中是否有所启发、有所成长、有所收获。一个人的成功,可能与家庭教育有关,可能与学校教育有关,也可能与个人性格有关。成功都是有原因的。姚明的成功与父母的刻意培养密不可分,韩寒的叛逆、特立独行源于学校教育体制对他的束缚,金晶的坚强、乐观来自她的性格……

人人都会遭受挫折,强者的可贵在于挫折后的奋起,弱者的可悲在于挫折后的消沉。才华是勤奋磨砺出的刀刃,成绩是汗水浇开的鲜花。要想成为生活的强者,就要像雄鹰一样在高空展翅飞翔,迎接风雨的洗礼;要想采撷到成功的硕果,就必须用心血和汗水去浇灌贫瘠的土壤。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会在总结昨天时把握今天,在珍惜今天中创造明天。人生的道路没有现成设计好的图纸,它铺在坚实的足迹里,延伸在挥洒的汗水中。悲观的人,在幸福中寻找悲伤;乐观的人,在艰苦中寻找欢乐。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每个人都在成长,这种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也许你在某个场合和时期达到了一种平衡,而平衡是短暂的,可能瞬间即逝,不断被打破。成长是无止境的,生活中很多是难以把握的,甚至爱情,你可能会变,那个人也可能会变;但是成长是可以把握的,这是对自己的承诺。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为不了刘翔,但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可能有人会防碍你的成功,却没人能阻止你的成长。

关于成功,人们说: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成功跟借口是不会在同一个屋檐下的,要成功就没有借口,要借口就不可能会成功。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隋性所消磨。成功就是激发潜能后收获的果实。

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坎坷、既幸运又无奈、既富裕又贫穷、既辉煌又落魄、既坚强又脆弱、既开心又难过、既快乐又失落、既亮丽又黯然、既善良又狠心、既热情又冷漠、既神奇又平淡、既美好又苦涩、既博爱又妒嫉、既正直又小气、既获取又失去,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融在生活里,让人品味,给人选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心善,乐善好施;心宽,宽大为怀;心正,正大光明;心静,静心如水:心怡,怡然自得;心安,安常处顺;心诚,诚心诚意。这样,我们才能精神焕发、光彩照人!其实,人生的关键在于思想、精神、心态和成长,努力让自己的思想明澈,让自己的精神充实而有所支撑,让自己每天都有一个豁达、平和、开朗的心情,让自己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成长一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