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高学历时代,到底要不要念研究生?要不要到海外留学?念什么专业的研究生?怎么准备?需不需要补习或找留学代办中心?考上了研究生以后怎么念书?怎么去选择研究生课程与指导教授?怎么决定硕、博士论文的题目?怎么撰写论文?甚至未来的人生如何规划?只要有这些困惑之一,就应该立刻阅读本书。所有宝典,尽在书里。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流畅笔调,为读者探讨每一位高学历过来人的宝贵经验。
以一小时的阅读,省下两三年的虚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谁叫你读硕博士 |
分类 | |
作者 | 赖祥蔚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置身高学历时代,到底要不要念研究生?要不要到海外留学?念什么专业的研究生?怎么准备?需不需要补习或找留学代办中心?考上了研究生以后怎么念书?怎么去选择研究生课程与指导教授?怎么决定硕、博士论文的题目?怎么撰写论文?甚至未来的人生如何规划?只要有这些困惑之一,就应该立刻阅读本书。所有宝典,尽在书里。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流畅笔调,为读者探讨每一位高学历过来人的宝贵经验。 以一小时的阅读,省下两三年的虚度。 内容推荐 想考研究生的大学生、刚刚考上研究生的幸运新鲜人、正要撰写论文的研究生、想要报考博士班的硕士生、甚至是已经在读博士班的研究生,部应该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在台湾一出版,就引起强烈反响,在一个月内就重印,更获选为当年的“台湾出版Topl”。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帮助许多读者解答了面对研究生教育的疑惑。 希望这本十万字的小书,可以发挥指南针的功效,让读者们从学海中找到正确方向、满载而归。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第一组的高学历策略 负笈英国整合法律与政治 王冠雄博士的思考 留级生高考及格出外留学 庄伯仲博士的求学 掌握研究生考试诀窍 钮则勋博士的分享 第二章 第二组的高学历策略 留美电机博士要自行创业 李福轩博士的鸿图 计算机博士的英文教说软件 林宜敬博士的壮举 直攻神经化学博士的议员 潘怀宗博士的仁心 第三章 第三组、第四组的高学历策略 学士到博士都是台大心理 唐大仑博士的眼界 无惧解剖钻研营养学奥妙 郭家芬博士的坚持 第四章 跨组升学的高学历策略 放弃半导体走入社工领域 王云东博士的奋斗 从理工转政治再徜徉传播 赖祥蔚博士的传奇 第五章 技职体系的高学历策略 害羞女生变身大传系主任 王毓莉博士的蜕变 五专生不一定与博士绝缘 洪滋远博士的故事 结语:两万博士生、十万硕士生、近百万大学生 试读章节 选择可发挥整合效果的研究生院 外型温文儒雅、富书卷气的王冠雄,浑身都散发着读书有成而形诸于外的学者气质,虽然在学术界属于年轻一代的“五年级生”,不过认真治学的他,在学术研究上已经有了许多成果,因此在1997年荣获博士、学成归台之后,很快就升为副教授,随即又出任“中国文化大学”的学务长,成为台湾综合大学中数一数二的年轻学务长。 王冠雄大学与研究生读的都是政治学,毕业之后先工作了一段时间,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政治与法律事务,深深感到法律与政治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学科,彼此互为表里,这正是所谓的“法政不分家”,因此他决定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要以法学,为目标,以便将原本学习的政治学与相关的法学加以整合,让两者可以有一个最完美的结合。 王冠雄在学术研究上的两项专长,一是国际公法,二是国际关系,这两者之间有许多重叠的部分。他分析指出,数百年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都依赖使节的往来。使节代表本国到其他国家表示友好或是敌对之意,就形成了国际关系。一段时间之后,两国的往来渐渐愈来愈密切,国家与国家之间就必然会透过签署条约或制订共同规范来定义彼此在互动上的权利与义务,而这些条约或规范就形成了国际公法。王冠雄说,从这些发展看起来,法律与政治当然是互为表里的两套学问,试想,如果只具有单一专长,遇到法律与政治高度重叠的事务时怎么去处理? 其实王冠雄所说的这个道理在其他学科也同样适用,以现今热门的传播业来说,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的学生,可能只知道大众传播与新闻采访相关的知识,但这毕竟只是个工具,假如进了报社工作,需要去跑“立法院”的路线,那么就需要一些政治学的知识,例如什么是立法流程的一读、二读、三读?什么是预算案、条约案、法律案?这些在传播系的课程里都没有机会学到,可是却是工作所需,而这些都可以在政治系里学到。如果是传播专业毕业之后到电视台的新闻部工作,主跑财经新闻,那么对于升值、贬值、通货膨胀等相关知识就不可不知,而这些可以在经济系里学到。假设负责的采访路线是市政建设,关于都市计划、道路规划、民众索赔等知识则可以在公行系或市政系里学到。既然如此,在争取记者的工作时,一个经过大学与研究生之后具有两种以上学科训练的新鲜人,当然会比大学与研究生都念同一种学科的对手更有竞争力。 不只实务工作如此,即使是在学术工作上,整合也有必要,目前各个学术领域,举凡政治学、传播学、企管学、社会学等,都在进行相互整合,而经济学也是最常被应用在其他领域的一门学问。 王冠雄认为,有意报考研究生的考生应该多思考,将不同于本科系的专业列入选择范围,这样才能在另外一个领域培养自己的第二专长,并将第二专长与第一专长做完美的结合。 结合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 如果有意在研究生时采取整合策略,在众多专业选项当中,首先应该结合的是个人兴趣。王冠雄指出,因为这就像是找寻第二专长,如果自己对于这个领域里的事务不感兴趣,将来又如何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呢?又怎么去探究更为广阔的知识、怎么去专研更深一层的学问呢?他说,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应当“强迫”自己去寻找你的兴趣。 寻找的方法之一,按照王冠雄的建议,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去确认自己的兴趣。一开始可能会感到无趣,但当努力过后,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在思考报考研究生的过程中,除了要有兴趣在背后支撑,还可以考虑第二项因素:社会需求。从趋势去观察,思考将来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什么样的人才是将来这个社会所短缺的,因为短缺常常都是热门的原因。王冠雄建议想考研究生的学子,可以先对将来的工作环境做一个客观评估,再朝这个方向去寻找自己的第二专长,如此一来,一定会发现原来兴趣、求学与工作,可以有非常完美的结合。做到这一点,能力自然就比其他人更有优势,在这多元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就会有更多筹码去开创前程。 准备考研究生时,台湾的大学生通常不管报考什么专业,都会通过补习来研读考试科目。对这种时下十分流行的方式,王冠雄明确表达了不认同的态度。他说,大多数去补习考上研究生的学子,往往具有考试的能力,但却在过程中丧失了读书的乐趣及做研究的兴趣。王冠雄强调,研究生是给想要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精进的学子攻读的,而不是给只想要得到学历的人抢夺文凭的地方。研究生的课程训练,主要是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因此研究生首先必须要有好奇心、有热忱、还要有求知欲,并且愿意去学习、去吸收、去把学校里所教的或者是书本里所读到的知识加以创新。 已在学校指导多位硕士班学生的王冠雄提到,大学教授时常都会碰到研究生跑来问他们:“老师,我的论文题目要写什么才好呢?”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因为论文题目应该是研究生发现自己对于什么问题感到有兴趣,想要做更进一步的探讨而发展出来的,但现在的研究生却反其道而行,不知道自己对什么问题感兴趣,而且还希望别人提供论文题目,这些都证明了有些人虽然可以通过硕士班的入学考试,但思想上却不太适合做研究。 至于不依赖补习班,自己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方法,王冠雄说,首先必须先决定自己对于哪个领域有继续深造的兴趣,先确认了专业之后再去查看哪个学校有这个专业,并向相关领域的老师请教在这领域里哪个学校才是顶尖的,并且去探听哪个老师有可能成为命题老师,搜集这位老师的上课笔记、考试风格、专业领域等信息,抓住他的教学特色去攻读,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11-16 序言 这真是一个高学历的时代。 根据一项调查,2004年在台湾报考研究生的总人次,已经突破了十万大关,几乎等于每年大学毕业的总人数。 尽管考生重复报考难免造成灌水,因此总人次不等于总人数,但是这个数字透露的讯息仍然无比明确:觉得大学文凭不够,而且还把担忧付诸实际行动的学生,每年都有几万人;如果把有同样担忧但是却没有去报考研究生的人也一起算进去,实际人数绝对倍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有多少比例的人觉得大学文凭不够呢? 答案是百分之九十。 每十个人当中,就有九个人觉得只有大学文凭不够,他们都想过要考研究生,为的是拥有硕士学位。虽然这个想法最后未必实现,但是多项调查都验证了这个趋势:继续升学是大部分大学生的第一志愿。 甚至考上研究生也不够,有些已经踏入职场的人认为,最少要有两个硕士学位,如果实在无法获得博士学位的话。 显而易见,台湾已经逐渐步入一个以硕士学历为基础的社会。 这个高学历风潮的出现,自然有其历史背景。一方面,台湾的文凭主义由来已久,许多学生从小就被灌输要持续追求文凭的观念;另一方面,在政府广设大学的教育政策之下,台湾的大学院校已经突破160所,甚至出现大学新生录取率超过100%的惊人新闻。在这种情况之下,现在将要踏出校园的社会新鲜人,如果手中只有一张大学文凭,大概就相当于十几年前的高中毕业,或是二十几年前的中学毕业。 广设大学之后,原本的大学窄门并没有真正消失,只是悄悄升级。现在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念完四年之后,必须面对的是研究生窄门。 为了跨越研究生窄门,许多值得思考的现象陆续出现。例如“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选择延长毕业已经成为准备升学考试的普遍化现象,不再是过去那种无法毕业的结果。在2000年,每100名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就有11人选择延长毕业,而且延长毕业的总人数比1999年增加了三千多人,这个数字每年都飞快增长。数据显示,居然有高达八成的大学生会为了没有考上研究生而考虑要不要延长毕业。 在高学历社会到来的冲击下,许多人报考研究生的原因,不再是单纯的研究学问,而是希望取得更好的工作。学历提高,不只就业机会增加,而且期望的薪水也增加。数据显示:多数大学生希望起薪能有三万元,硕士生则希望起薪能有四万元。当然,这只是主观期望,实际获得的薪水会依据个别情况而有不同。为了达到提高学历的目的,多数大学生准备考研的时间提前,而且超过一半会前往补习班报到,甚至为了将来找工作方便,有三成的大学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选择跨专业,希望进入不同领域多多学习。 问题是,发现高学历时代到来,并且想要报考硕士班或博士班还不够。因为一来可能因为欠缺仔细规划而选错了应该报考的研究生院;二来就算顺利进入了研究生院,仍可能不知道怎么规划研究生生涯,才能事半功倍。事实上,很多硕、博士班的研究生确实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研究生生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有这本书的诞生。 什么人应该看这本书?包括想考研究生的大学生、刚刚考上研究生的幸运新鲜人、正要撰写论文的研究生、想要报考博士班的硕士生,甚至是已经在读博士班的研究生,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邀请到七大类十二位“五年级”的年轻博士,年龄从“五年。班”到“五年九班”,涵盖领域包括了大学科系分组的一、二、三、四组,其中有几位是“跨组”,有几位是从技职体系的专科学校毕业但照样圆梦。他们来自于台湾的北、中、南各地,学习地点从中国台湾地区、英国、美国,阵容堪称一时之选。 书中所有的“五年级”博士们,有些人的求学之途一路顺遂,有些人曾经留级、休学或重考,但是目前成就各有精彩,以身作则告诉了读者们:人生的道路总是无限宽广。这些年轻博士有闯荡商场的创业董事长或者知名企业的总经理,有进入政府部门的台北市议员、“国大代表”与公务人员,还有几位则是在大学里服务的学务长、系主任、教授。他们各自贡献了攻读硕、博士的最新鲜、最正确的策略,帮助读者及早思考并规划理想的研究生生活。 置身高学历时代,到底要不要念研究生?要不要到海外留学?念什么专业的研究生?怎么准备?需不需要补习或找留学代办中心?考上了研究生以后怎么念书?怎么去选择研究生课程与指导教授?怎么决定硕、博士论文的题目?怎么撰写论文?甚至未来的人生如何规划?只要有这些困惑之一,就应该立刻阅读本书。所有宝典,尽在书里。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流畅笔调,为读者探讨每一位高学历过来人的宝贵经验。 只要花一点时间看完这本书,就可以马上知道怎么享受有计划的研究生生活,从而避免走不必要的冤枉路。以一小时的阅读,省下两三年的虚度,书之为用,善莫大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