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是知名学者、教授,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极为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他在北京生活的十余年间,人际交往十分广泛和频繁。他所交往的人物中,有关系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进程、影响历史发展的重量级人物;有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精英、新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有一心为国家民族的振兴、不惜流血牺牲的志士仁人;有在他的教育帮助下坚定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学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洁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大钊是知名学者、教授,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极为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他在北京生活的十余年间,人际交往十分广泛和频繁。他所交往的人物中,有关系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进程、影响历史发展的重量级人物;有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精英、新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有一心为国家民族的振兴、不惜流血牺牲的志士仁人;有在他的教育帮助下坚定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学生…… 内容推荐 李大钊所交往的人物中,有关系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进程、影响历史发展的重量级人物;有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精英、新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有一心为国家民族的振兴、不惜流血牺牲的志士仁人…… 《李大钊北京十年》系列“交往篇”,将与李大钊交往过的人物往来史迹一一加以陈述,目的是让读者能够更具体、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李大钊。 目录 A 安体诚 安子文 B 白坚武 白眉初 柏烈威 柏文蔚 包惠僧 鲍罗廷 布尔特曼 蔡和森 蔡元培 曹靖华 陈碧兰 陈德荣 陈定秀 陈独秀 陈公博 陈翰笙 陈溥贤 陈启修 陈乔年 陈为人 陈延年 陈毅 陈翼龙 陈友仁 陈愚生 陈中凡 成兆才 程俊英 楚图南 川岛 D 大内畅三 戴朝震 邓宝珊 邓洁民 邓培 邓颖超 邓中夏 丁惟汾 杜松寿 渡边已之次郎 F 范鸿劫 范体仁 方伸如 费觉天 冯品毅 冯玉祥 冯沅君 冯自由 傅斯年 傅岳菜 傅增湘 G 高君宇 高仁山 高一涵 葛霁云 弓仲韬 谷源瑞 顾孟余 顾维钧 关谦 郭春涛 郭须静 H 韩麟符 荷荷诺夫金 何孟雄 何香凝 贺昌 侯外庐 胡鄂公 胡景翼 胡适 胡小石 黄爱 黄开山 黄庐隐 黄人祥 黄日葵 黄少谷 黄绍谷 黄裕培 霍例白 J 冀朝鼎 季恺 吉雅泰 吉野作造 加拉罕 江浩 江亢虎 蒋梦麟 K 康白情 孔子寿 L 乐天宇 雷宝菁 雷国能 李渤海 李采言 李达 李汉俊 李璜 李乐光 李启耕 李秋生 李时 李世军 李石曾 李树彝 李祥年 李鑫 李辛白 李裕智 李运昌 李震瀛 李子洲 粱容若 梁漱溟 廖仲恺 林伯渠 刘半农 刘伯坚 刘弄潮 刘清扬 刘仁静 刘士毅 刘惕庄 刘天章 芦绍亭 鲁迅 路友于 鹿钟麟 罗家伦 罗亦农 罗章龙 M 马骏 马林 马文彦 马叙伦 毛泽东 缪伯英 P 彭素民 彭述之 蒲殿俊 Q 齐树楷 钱玄同 秦德君 秦广礼 瞿秋白 屈武 R 冉廷栋 瑞娜·普若姆 S 邵飘萍 沈士远 沈尹默 谌小岑 史文彬 宋介 宋庆龄 宋仲彬 孙伏园 孙洪伊 孙斐君 孙岳 孙中山 T 谭平山 谭熙鸿 谭植棠 谭祖尧 汤化龙 陶孟和 陶玄 田汉 童冠贤 W 丸山幸一郎 汪精卫 王岑伯 王德周 王东明 王法勤 王复生 王光祈 王荷波 王尽美 王鲁彦 王若飞 王森然 王锡疆 王效文 王星拱 王一飞 王一知 王右木 王幼侨 王仲一 卫德 维经斯基 魏野畴 乌兰夫 吴佩孚 吴弱男 吴虞 吴雨铭 吴稚晖 伍中豪 X 萧三 萧一山 谢伯俞 熊希龄 徐悲鸿 徐谦 徐永煐 许德珩 许权中 宣侠父 薛范氏 Y 杨昌济 杨春林 杨度 杨扶青 杨鹤云 杨景山 杨明斋 杨子惠 杨钟健 姚佐唐 易象 伊藤武雄 伊万诺夫 游天祥 于方舟 于树德 于右任 郁嶷 越飞 袁同礼 袁玉冰 袁子贞 Z 曾琦 詹乐贫 章士钊 张登云 张国焘 张继 张竞生 张昆弟 张润之 张尚龄 张申府 张太雷 张慰慈 张西曼 张锡瑗 张秀岩 张挹兰 张友鸾 张友渔 张元济 张兆丰 赵世炎 赵小峰 郑振铎 周炳琳 周达文 周恩来 周太玄 周作人 朱尚瑞 朱务善 试读章节 安体诚 安体诚(1896—1927),字存斋,又名存增,化名灿真。河北省丰润县阎家铺人。1909年考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附中,1913年入该校法律预科,1914年入法律本科。1918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京都帝国大学。1921年回到天津母校任教,并开始从事工人运动;9月,他和于树德等人,在中共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指导下,创办了天津工余补习学校,并担任教导主任。1922年3月,安体诚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6月,他被推选为天津团地委宣传部负责人。工余补习学校被军阀当局破坏后,在李大钊的安排下,他以交通部密查员的身份,活动于京奉、唐山一线,负责铁路工人俱乐部和工会的组建工作。9月,他领导了京奉铁路山海关工人的大罢工。在此期间,被增补为中共北京地委候补委员。 1923年“二七”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后,党组织调他到浙江工作。他到杭州后,一面执教于浙江法政专门学校,一面积极从事党的活动。1923年6月,党的“三大”召开后,国共合作提上议程;9月,共青团杭州地委改组,他兼任执行委员,并以个人名义加人了国民党;10月,上级党组织决定暂将杭州支部改为上海区执行委员会第五组(杭州组),他任组长。1924年3月,国民党浙江临时省党部成立,他当选为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1925年五卅运动后,他被浙江法政专门学校解聘,后任中共杭州独立支部书记。在参加反对浙江国民党右派斗争取得初步胜利后,受命以中共北方区委特派员身份赴西安,帮助当地整顿党务和开展兵运工作。在出色地完成了李大钊和中共北方区委赋予的任务后,返回北京,又参与了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的领导工作。1926年3月,南下广州,中共两广区委安排他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并担任中共黄埔军校党团干事兼国民党黄埔特别党部的宣传委员会委员,组织宣传部和“血花剧社”,从事宣传鼓动工作。 1927年4月,广州的革命形势急剧逆转,遵照上级党组织指示,他带领一部分同志紧急撤退。向武汉转移途经上海寻找中共地下党组织时,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勾结法租界巡捕房,将他逮捕。1927年5月16日,安体诚在上海枫林桥英勇就义。 安子文 安子文(1909—1980),原名安志瀚,字浩然。陕西绥德(今子洲)双湖峪镇人。自米脂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开始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加入革命团体共进社。1924年冬毕业后到保定育德中学读高中。1925年五卅运动中因散发传单被校方勒令退学,后到北京。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考入京兆高级中学读书。 1926年3月18日,参加李大钊等领导的反帝爱国游行示威,被北洋军阀政府卫队开枪打伤,并被学校开除学籍,遂被派到共青团北京地委从事交通联络工作。9月,奉系军阀查封了共进社机关,安子文被抓。10月,被取保释放。李大钊与中共北方区委怕再出意外,决定让他离开北京,到西北军中工作。 1927年1月,安子文到西安任冯玉祥部国民联军第三路军十九师政治处副处长,同年12月经中共河南省委决定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省委交通科科长。 1928年3月,安子文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29年秋出狱到上海。1930年8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交通科科长。1931年1月任中共顺直省委秘书长,不久奉调到上海中央特科工作。3月在天津再次被捕,6月被转押于北平,关在草岚子监狱。1936秋经中共中央批准由北平党组织营救出狱,任中共j匕平市委组织部部长,参与领导北平的抗日救亡运动。1947年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兼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等职。“文革”中因拒绝为康生、江青等人诬陷刘少奇作伪证而被抓进监狱。 安子文在55年的革命生涯中,有21年身陷囹圄,但从不向恶势力屈服。无论在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里,还是遭受“四人帮”、康生一伙的诬陷含冤人狱,他都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出卖人格,表现出一位革命家的铮铮铁骨、高风亮节。 白坚武 白坚武(1886—1937),字见武、馨远,号馨亚、惺亚,亦作兴亚。直隶交河(今河北省泊头市)常家庄人。李大钊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的同学。1916年,李大钊离开《晨钟报》后,曾和白坚武等人共同创办不定期刊物。二人过从甚密,常有书信往来。从1916年起,白坚武始有日记,记载了李大钊给他的函件、诗歌以及二人交往的情况。白坚武对李大钊评价很高,认为他为人“品洁学粹”,“俯仰今日之污世,大材不克收相当之用。余年来清友惟斯人耳!”守常诗文则“浩气凌云,悲歌斫地,如见其人”。他曾赠诗给李大钊,“海内儒冠尽,神州已陆沉。文章千古事,赤血铸丹心”。 1916年,白坚武任国务院内务部佥事。1917年,由孙洪伊引荐,随李纯督军任江西督署顾问、江苏督署顾问。1922年为吴佩孚所聘,任两湖巡阅使署和直鲁豫巡阅使署政务处长,参与军机要务,他主持的政务处有“小内阁”之称。1922年5月,直系军阀吴佩孚在北京附近打败奉军,控制了北京政府,提出“恢复法统”主张。由于吴曾表示拥护民主、“保护劳工”,共产国际远东局亦有联合吴佩孚的策略,李大钊遂通过白坚武做联络吴的工作。白坚武向吴推荐李大钊担任其顾问,“赞助进行统一问题”。李大钊先后两次与吴会面,并曾介绍俄国人霍德罗夫会见吴佩孚,又曾通过白坚武利用吴的关系介绍六名共产党员分别担任京汉、京奉、京绥、陇海、正太、津浦铁路密察员,从事工人运动。 白坚武本是李大钊最要好的同学,但当两人的政治立场相悖时,李大钊断然选择了理想信念,从而放弃了私谊。“二七”惨案以后,李大钊即刻宣布与白坚武断绝多年的友情和一切交往,因为他不容许自己的好友助纣为虐。李大钊赴俄前夕在告别五峰山的夜晚,于韩文公祠草修了一封家书,在信中对赵纫兰说:“过去同窗的时候虽是好友,但在去年‘二七’惨案发生以后,我们就绝交了。他在直系军阀幕下摇翎打扇,而我却站在革命的一边,就是胞兄胞弟,站在敌对战线上也是常有的,何况我与白坚武?” 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白坚武任吴佩孚“讨逆军”总参,议。1927年寓居天津。1933年投靠日军,进行策划建立伪华北国的活动。1935年6月28日,纠合中日乌合之众三百余人,从丰台出发,向北平进攻,企图建立伪华北国,后被驻守北平国军商震、万福麟等部队击败,是为“白坚武事件”(又称丰台暴动)。1935年12月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参议。 P1-3 序言 李大钊是知名学者、教授,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极为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他在北京生活的十余年间,人际交往十分广泛和频繁。他所交往的人物中,有关系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进程、影响历史发展的重量级人物;有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精英、新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有一心为国家民族的振兴、不惜流血牺牲的志士仁人;有在他的教育帮助下坚定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学生…… 《李大钊北京十年》系列“交往篇”,是我们根据掌握的有关资料进行编写整理的。将与李大钊交往过的人物往来史迹一一加以陈述,目的是让读者能够更具体、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李大钊。 由于李大钊在北京工作生活距今已近一个世纪,其间社会动荡多变,许多史料湮没不闻。虽然我们大力搜集,但所掌握的历史资料仍然有限,所列入的人物难免有遗漏,人物介绍详略未必恰当,有的历史事实或许讲述还不够准确。我们期待读者、专家或对相关人物有更深入了解的朋友的批评指正,以便对该书进行修订再版时补正。 为了读者查阅方便,我们将收入本书的与李大钊交往过的人物以其姓氏的汉语拼音为序进行排列。在书的后面我们列出了一些参考文献,介绍了一些更为详尽的相关文章出处,可以作为读者深入了解相关人物与李大钊交往史迹的线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