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保定满城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最广采博收的民间故事珍藏县卷本!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

浩渺主编的这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保定满城卷)》收录了河北保定满城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

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内容推荐

浩渺主编的这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保定满城卷)》收录了河北保定满城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神话

003 二郎担山赶太阳

004 二郎化妆斩石妖

004 鸡叫三遍天才亮

005 马勺菜为什么晒不死

006 看守禹王船

008 为什么下雨就刮风

传说

风物传说

011 陵山汉墓的传说

金口玉言

凤化陵山

金坡洼的蝈蝈

玉坠之死

刘胜惊驾

金缕玉衣的悲剧

陵山为啥叫了灵山

022 曹仙洞的传说

国舅与曹仙洞

仙戏班

齐角龙

030 张柔墓的传说

蔡姑神尼与张柔

石龟为何没左眼

033 抱阳山的传说

抱阳山和杨家将

出云洞传闻

抱阳山的由来

大青和小青

龙母三娘的奶水

龙母三娘庙

小青追和尚

小青的故事

姚马成唱戏

明珠窝

046 龙门的传说

双龙打赌

猪龙除恶

龙潭盛会

龙潭与龙王庙

神仙洞的传说

焦村的故事

052 玉皇坨的传说

烧胳膊煮石头

玉皇坨的故事(八则)

龙居的由来

龙居的传说

066 眺山的传说

眺山的由来

凤凰山

红头山的传说

和尚沟的传说

八宝嘴的传说

一溜撮儿的传说

玉山出了康熙印

眺山坡下大戏楼

074 神星的传说

神星塔的传说

嫦娥逐侍者

卧虎山

龙虎争地盘

狗塔的故事

078 方顺桥的传说

桥的来历

桥板的秘密

七之谜

三个爪的狮子

金线河的传说

丹朱和金猪

084 柿子沟的传说

柿树王的传说

柿子“蜜罐儿”美称的由来

087 其他地名传说

钓鱼台

支锅石

尉公村的来历

北台鱼的由来

假粮台

夜借村的来历

罗家井的来历

小儿庙的传说

河图村的来历

河图村的岳飞庙

蠡县铺的传说

土埋城儿

王八坑

罗成庙

美丽石

“武术之乡”郎村的由来

东西辛章和姑佛仙

疙瘩屯村大疙瘩的传说

大石门的故事

牛缝

三道屋的故事

王大头与“六门儿到底”

黄米坨的传说

108 山泉的传说

金鸽泉

黄毛泉

筛漏泉

黑龙泉

113 石人的传说

石人报恩

鞭打仙人

夫妻成石

老人对望

无头石人

118 动植物的传说

蝎子的由来

螃蟹为啥横着走

桃树的传说

蒺藜的传说

方上村的蝈蝈为什么不叫

两个虱子

蚊子的故事

鸡的传说

猫狗为什么是死对头

猫和老鼠

燕子和麻雀的传说

狗腿及狗撒尿抬腿的来历

没刺的枣树

古树传奇

千年古树吊母猴

风俗传说

141 年三十晚上门口扔芝麻秸

141 大坎下纪念六月十三

142 吃东西噎住揪耳朵的传说

143 “姜太公在此”的来历

144 笤帚疙瘩笼旺火

145 祭灶为啥不用酒

145 旱天为什么没露水

146 立夏庙会祭雹神

147 杨庄庙会传说

148 龙头节

149 有关“虎斗牛不到头”的来历

150 妇女裹脚的由来

人物传说

154 刘备出世

156 郭隗的传说

郭隗遇仙

郭隗顶壶

千金买骨

燕王筑招贤台

159 杨家将的传说

赵家天下的来由

杨六郎借土屯粮退辽兵

杨六郎斩石精

石井村的来历

164 王莽赶刘秀的传说

满城的由来

蝼蛄救驾

椿树封王

五子伍侯

骡子不下驹

170 刘伯温的传说

毁家

割谷

讨封

172 康熙、乾隆的传说

康熙皇帝是刘备转世的

康熙封城隍

绝粮夸知县

康熙难厨师

康熙尊老者

乾隆考翰林

乾隆过黄河

178 刘罗锅子的传说

刘罗锅子出世

刘墉设计免粮

贺喜

刘罗锅子娶亲

为子讨官

刘罗锅子答难题

185 其他人物传说

朱元璋题诗诘方丈

一柏单四庙

明不明,清不清

慈禧吃饼子

曹锟修庙

曹锟送匾

冯玉祥巧戏神甫

赵侍郎的故事

袁峨的传说

郑四、郑五的传说

李纯做县令

大力士王三爷

飞毛腿的传说

蒲松龄赴宴

关老爷布雨

蚕姑的传说

故事

207 耪地的锄为什么带钩

207 赶头香

208 老呜子的传说

208 秦桧在鸡头受罪

209 黄村的戏—改咧

210 扒灰头的来历

210 雪从前是白面

211 郭大劲

212 蜜爷爷

213 庄客奇遇记

216 聚宝盆

218 聚宝盆变爹

221 金钥匙

223 鬼帽子

224 李长和李短

226 巧对联姻

228 老先生因联丧命

228 孩子巧对戏知县

229 瓜园对联

230 坐北朝南吃东西

230 吴大人口下含天

231 秀才对对

231 “三句话不离本行”的由来

232 小偷和漏

234 不怕狼不怕虎就怕漏

236 宝高粱

239 神卦先生

240 风水先生免费看宅

241 一个宝葫芦的故事

243 点“天灯”与拆角楼

247 知县寡嫂一语治光棍

249 钟儿老响的故事

我叫你蹦

推妻下井

雪塞脖领

出口反悔

252 于四拐子的故事

“拐子”绰号的由来

“威”震保定

戏耍提笼架鸟人

巧治“势利眼”

256 火烧李家楼—该着

258 饿死鬼还愿

259 三姐妹

260 公冶长

261 蒋家坟与算命先生

262 饺子边

264 月明寺和尚

265 太阳山

267 和尚庙的故事

268 上马石

268 夜借宫的故事

270 醉狐仙

271 老疙瘩的传说

272 人心不足蛇吞象

274 劝善

275 给大老爷熏衣裳

276 白眼狼的故事

278 白眼狼

279 铁拐李训徒

282 木匠和裁缝

284 万羊崔的故事

286 神婆的故事

287 孔嘎咕对句嘲知县

287 大冬瓜

289 长大了再吃

289 张大嫂火烧大兵

290 嘎咕儿的故事

292 智斗吝啬鬼

294 急中生智

295 可惜千里马驹跑了

笑话

301 贪婪的小地主

301 三个姑爷拜寿

302 粘鱼姥姥大喝汤

303 石家塘的媒婆

304 傻女婿回门

305 女婿拜寿

306 省一锯

307 满肚子大粪

308 瞎话篓子

308 傻到家了

309 箭箭不离屁股眼

311 “满不懂”开药店

312 天高三尺

313 屎一泡

314 咏雪诗

315 麻木不仁的故事

316 骗子

316 看戏

317 吃杂面对诗

317 放羊娃对诗

318 王先生“妙手回春”

319 都是一样的东西

320 韩复榘胡诌留笑柄

321 县官审案

321 还债

322 学懒

323 站着吃

323 喂了这个喂那个

324 秧歌戏迷

325 哥仨学剃头

326 你不知道我是谁

327 浪荡公子学诗词

328 祝寿诗

329 三个儿媳对诗

330 乌鸦何须用棍捅

332 杀牛砸瓦罐的故事

333 二姑奶奶看戏

334 不上鬼当

335 打歪了

试读章节

看守禹王船

讲述:毛寿之86岁满城城内村人

记录:边守道离休干部 刘广郁干部

1986年9月采录于毛寿之家中

站在满城县西渝河村北的背搭岭上,能看到一条巨大的石船。过去,石船旁边的“臭椿桩”山上,还有一副碗口粗细、几百斤重的铁制缆船环,像是把船拴在木桩上。离船不远处至今仍有石爷爷、石奶奶的巨像。传说,两位老人是在为禹王看守木船呢。

上古的时候,共工与颛顼打仗,共工战败后一怒之下,头撞了不周山。人也死了,山也倒了。不周山一倒,没了支天柱子,于是天塌地陷,有十二条恶龙跑到人间来。它们行云吐雾,呼风唤雨,闹得洪水遍地,人兽不宁。尧帝命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舜帝又派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大禹决心不除水患,誓不生还,就变卖了全部家产作为治水资耗,然后把这些钱财装上一条大船,漂泊而去。

当大禹来到满城这一带的时候,只见烟波浩渺,巨浪滔滔。他想去海岸边勘察一下山脉水道,就把大船拴在海边一根臭椿桩子上,并在当地找来一对诚实可靠的渔家夫妇,委托他们看好大船。然后,他带上众位首领和民夫就勘道治水去了。

大禹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有口皆碑。此事感动了炼石补天的女娲神,送给大禹四件宝贝:划河簪、赶山鞭、退水珠和降龙杵。大禹如虎添翼,经过十三年的努力,最后把洪水输入了大海,把高山赶往了荒原,那十二条恶龙,也被他变做了五湖四海三大河流。后来,大禹因治水有功,做了帝王,成天政务繁忙,早就把那条装着个人财宝的大船给忘了。

可是当年那对为禹王看守大船的渔家夫妇,却是特别厚道,讲信用。大禹一离开,他们就在海边搭起了窝棚,一守就是十三年。渔家夫妇俩成年累月捕鱼为生,日子虽穷,也从没动用半点儿船舱里的钱财。十三年中,他们生了三个女儿。大禹治水成功以后,洪水退了,出现了山地和平原。一家五口人无处打鱼了,就靠上山砍柴割草,开荒地维持生活。三个女儿每天去割柴草,再到很远的地方去换点儿粮米衣物等回来。渐渐地,女孩们都长大了,夫妻俩也老了,可总也不见大禹来找他的船,再往后,谁来接替老两口子看守大船呢?

一天,老头子把女儿们叫到跟前,问她们哪个愿意接替父母,继续看守大船。大姐把脸一扭,说:“俺不看。俺要嫁给东山庄上那个姓杨的小伙儿。”说完,收拾好随身的衣服走了。二姐把嘴一撇,说:“俺也不看。俺得去寻西山沟那个姓李的后生。”说着,拎起自己的小包袱,也走了。问到三女儿的时候,她哭了:“大姐二姐都走了,爹妈养俺一场,俺不忍心离开你们,就和爹妈做伴儿吧!”就这样,三姑娘又勤劳又孝顺,每天割的柴革比过去多几倍。除了换回吃的用的,还把多余的垛起来,慢慢地就堆成了一座草山。

又是几年过去了。没有哪个小伙子肯到深山里来攀亲,可三姑娘毫不动摇,一心一意地伴着爹妈——她知道,爹妈看守禹王船是件大事。冬天到了。这天,北风呼叫,满天浓云,眼看要下大雪。三姑娘一大早上山砍柴,半天不见回来,做娘的心疼女儿,就埋怨老头子:“在这野山边子上看船,什么时候才到头哪!”老头子说:“跟你说过多少遍啦!为人处世要讲信用。难道大禹不来找他的船,咱能扔下就走吗!”老婆子有了气,大声说:“看吧,看吧!三姑娘都成了‘家姑老’了。漫山野地的,非得守到死,喂了狼拉倒。”老头子一听这话,来了火气,乒乒乓乓,老两口干起仗来。老婆子脸上挨了一巴掌,呼天抢地地哭喊道:“你就拗死脖子一根筋地看着吧。老天爷就该叫你变成个石头人,千年万代地看着去咧!”正巧,天上有位值日神路过这里,把后面这句话听得真切,便奏明了玉帝,玉帝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地把老两口子一下全变成了石头人。

再说那三姑娘回到家中,呼爹喊娘没人应。一看,都僵硬不动了,上前一拉,才知道化成了石像。人不能复活了,她把柴草一扔,跪地哭起来:“天哪!让俺也跟着爹娘一块去吧!”刚说完,真的也成了石头了。再看那条禹王船,竞也随着起变化:缆船绳变作一道山梁,臭椿桩化为一座石峰,那船舱里面装着的财宝也就永远藏在这座船形的大山肚子里了!

后代的人们为了怀念这件动人心魄的往事,就尊称那对石头夫妻为石爷爷石奶奶,称三姑娘化成的石峰为“三姑娘坨”。据说到了明朝,又有人铸造了一副巨大的生铁缆船环,嵌套在“禹王船”旁边的“臭椿桩”上,并且留下了四旬诗文,意思是说船山里面真的藏着财宝呢!而那副大铁缆船环哪,确实是“大跃进”时大炼钢,才被砸掉的。

为什么下雨就刮风

讲述:阎友才50岁满城县南水峪村

记录:高树义干部

1986年8月采录于满城县南水峪村

在以前,人们都说下雨不下雨是龙王的事。

这天,龙王爷要去赶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龙王奶奶忙帮助穿戴整齐。龙王爷临上天时对龙王奶奶嘱咐说:“我这一去,少说也得半月二十天,二十天后我不回来你该下就下。”龙王爷本来嘱咐的是下雨,不想龙王奶奶的耳朵不大好,给听错了,龙王爷的“该下就下”她却听成了“该嫁就嫁”。二十天过去了,龙王爷没回来,龙王奶奶就改嫁了。

龙王爷一个月后才回来,一见龙王奶奶嫁了人,好不生气。龟丞相说明了缘由,龙王爷也就无可奈何了。天上风娘娘见龙王爷打了光棍,想来和龙王爷配夫妻,就托电母来做媒,给龙王爷一提,龙王爷嫌她疯疯癫癫,没同意这门亲事。风娘娘可不高兴了,发开了牢骚:“嫌我疯,我就疯,你要下雨我就刮风。”所以,一下雨就刮风。P6-8

序言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

罗杨

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记忆行为,它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一定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产,故事中充满了民族智慧、生命记忆和文化血脉,它营造了民族精神的美好家园,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提升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日后上学读书所带来的爆发力还要绵久和强大。

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高尚情操是与民族民间的文化传承分不开的。民间故事中蕴含着历史、幻想、理想、感情、道德、智慧和生活知识,具有娱乐、传播知识和教化的三重作用。故事,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曾经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着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充满故事的人生必定是辉煌的人生,一个充满故事的民族必定是充满希望的民族。可以说,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一个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一个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并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然而,在当代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还能有哪个国家有如此丰富的故事,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可能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群众的血液里,它的根是不会断的。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人类社会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3: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