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保定南市区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畔力、李文阁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保定南市区卷)》里集结着散落于河北省保定市南市区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本书适读人群:家长、孩子;老师、学生;讲故事、写故事的人;文学、历史、民俗等爱好者。

内容推荐

刘畔力、李文阁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保定南市区卷)》收录了河北省保定市南市区的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200多篇。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二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神话

保定府的大列瓜

二郎担山赶太阳

为啥下雨就刮风

传说

 风俗传说

糖瓜祭灶的来历

门神爷的来历

除夕扔芝麻秸的由来

正月十六烧柏树枝的来历

 名特产传说

保定铁球的传说

马家老鸡铺卤煮鸡的传说

几辈人使用一锅汤

西太后吃鸡

白运章包子的传说

白运章其人

白运章开包子铺

白运章的伙计

梅兰芳三顾白运章

白运章与常掌柜

白肉罩火烧

五尧西瓜

 风物传说

大慈阁的传说

大慈阁与三皇姑

保定大慈阁

古莲池的传说

莲叶托桃

白玉桥

不如亭

荷花仙子

莲池的碑文

三绝碑

没有顶枝的古柏

古柏上的猫头鹰

保定大旗杆的传说

燕子李三和大旗杆

大旗杆上的“圣水”

古城墙

鸣霜楼的铁钟

刘守庙

刘爷庙曹锟还愿

淮军公所的影壁

曹锟花园

荷包营

贵显胡同

唐家胡同

屠夫庙

红关帝庙

灵雨寺和泰山行宫

八丈高的卧佛寺

杨遂庙的传说

“散仙”杨遂

杨遂庙

南关大桥

寡妇桥的传说

寡妇桥

苦难姻缘

寡妇桥和广福桥

八个寡妇修桥

马池村

 人物传说

刘秀的传说

赵匡胤的传说

宋太祖出世

初试龙袍

龙口定江山

打刀

赌华山

兄弟结义

千里送京娘

智斗五虎

瓜园风波

柴王坐殿

陶三春进宫

兵变陈桥

御城的来历

斩石龙

韩龙进妃

醉斩郑子明

一文钱憋倒英雄汉

乾隆的传说

巧题“一字诗”

乾隆与见龙

乾隆不听逆耳言

乾隆和寒山寺

嘉庆的传说

严嵩的传说

玉杯传奇

严嵩打赌

芝麻官唐成的故事

金圣叹与金史二庄

方观承的传说

李鸿章的传说

跪地求饶

求教老母

吐痰丢丑

救穷书生

娶丫环

买豆角

张之洞的传说

冯国璋的传说

投亲不退

从军生涯

陪驾西逃

兵权在握

难友重逢

报恩盟兄

中计美人

冯国璋与乾义面粉公司

曹锟的传说

曹锟算卦

曹锟与虎

曹锟送匾

邵康节的故事

测字

圆梦

三猪拱门

三测“人”字

刘守真的传说

立志学医

投师学医

刻苦攻读

弄巧成拙

一针救两命

巧服神药

吹化痄腮

走线切脉治皇姑病

万古流芳

刘守真显灵

冯玉祥的传说

名字的由来

大耳朵

倒骑驴

听书

巧戏神甫

赊账

剪辫子

大帅与“皇上”

赴宴

送寿礼(一)

谁的军队

惩治财主

招兵

冯玉祥挨打

拜鞋

吃烟卷儿

淘大粪

写对联

扮伙夫

给伤员洗澡

坐洋车

剃头

冯玉祥与卖棒槌老头

办学堂

栽树

乔装离虎穴

送寿礼(二)

白天打灯笼

居官不忘穷乡亲

请客

剃头刀

淘大粪的朋友

房子是人民的

直言拒老友

武林豪杰的传说

马长春战胜跛士胡

平敬一传奇

跤坛勇将张凤言

义侠韩复元

 抗日传说

铲除恶魔

智取岗楼

故事

老三的鸡和狗

老太婆和燕子的故事

白菊仙子

皮笊篱和金马驹

吹大话

老鼠挂铃铛

猴子屁股为什么是红的

虾助鲤鱼跃龙门

泥马告状

雌雄宝葫芦

和尚奇遇

钱串儿做官

王五治罗锅

傻三放牛

财主过河

绝处逢生

少女奇遇记

满堂儿女,不如老夫老妻

牛秀才吟诗训子

孔嘎咕对句嘲知县

笑话

巧嘴媒婆

米田共

文庙

写对联

五大天地

刮地皮

白字先生

种子不好

药王奶奶治病

瞎话篓子

满不懂开药店

聪明的媳妇

学京话

四个秀才赶考

抬驴

孩子巧对戏知县

瓜园联对

秀才写诗骂地主

眼神儿

鲶鱼姥姥大喝汤

点标点和错白字

字据的奥妙

卖老

省一锯

傻到家了

屎一泡

试读章节

兵变陈桥

柴荣坐了天下之后,就着手改革政治,严明法纪,减轻赋税,发展生产。因此,国家很快强盛起来。他精明强干,曾想做三十年皇上,不承望只做了六年,就一病身亡了。赵匡胤、郑子明等弟兄闻听后,哭得死去活来。可光哭也不行啊,常言说:国不可一日无主。众人商议后,想让柴荣的儿子柴宗训做皇上,可他还是个六七岁的孩子,任嘛儿不懂,怎能治理国家昵!郑子明、高怀德、高怀亮等人一商议,就打算让赵匡胤做皇上,因为他是二王爷,柴荣之后就轮上他了。可这话怎么说呢?如果明说,赵匡胤肯定不答应。大家想来想去,还是军师苗广义有办法。

这天,恰好赵匡胤到陈桥操练兵马,苗广义用计将他灌醉,然后给他戴上王冠,穿上龙袍。赵匡胤一觉醒来,见自己黄袍加身,不禁大吃一惊,他急忙向众人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众人说:“刚才你喝醉了酒,忽然刮起一阵黄风,就见吹来一件黄袍,加在你的身上。”赵匡胤哪里肯信。郑子明说:“二哥不信,就请军师给你算上一算,你看如何?”赵匡胤只好点头同意。苗广义沐浴焚香之后,跪在地上嘟哝了几句,然后说道:“二王爷黄袍加身,此乃天意。你命中该有帝王之位,上天连国号都替你选好啦,定为大‘宋’,你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赵匡胤说道:“既是天意,怎敢违抗,只好听天由命吧。”

第二天,赵匡胤选定了良辰吉日,登基坐殿,当上了皇上。改国号为“宋”,称为宋太祖。然后,他封臣拜将,大赦天下。首先,封柴宗训为云南王,封郑子明为鲁南王,封苗广义为护国军师,高怀德为平安王,高怀亮为平定王,赵普为丞相。

柴荣还有个女儿,当时十四五岁年纪,长得姿容秀丽,花枝一般。因她与贺后(赵匡胤之妻)关系甚好,不愿随母亲和弟弟去云南,就留在贺后身边(即柴郡主,后嫁杨六郎为妻)。

从此,赵匡胤统一了全国,安定了天下。

御城的来历

保定城东三十余里,有个村子叫御城。明明是个村子,为什么叫御城呢?

传说,赵匡胤做了皇帝后,想找块风水宝地建立国都,他派出好多风水先生到处挑选风水宝地。这天,一个风水先生来到御城,见这儿紧靠着千里大堤,堤外是一马平川,良田千顷;堤内呢,淀水滔滔,渔舟点点,嘿嘿,真不赖歹呀!再看村内:整个村子像个龟背,中间高,四面低,村当中有条大街,弯弯曲曲,像盘着一条卧龙,村中七十二道活胡同,条条相通,道道相连,没有一条是死的。风水先生看罢,不禁仰天大笑:“哈哈,总算我没有白跑哇。若在此处建立国都,那真是小车不拉呀——推好。”他立即回去禀报皇上。

赵匡胤听说他选中的是御城,十分高兴地说:“那儿是朕的家乡啊,还能错得了吗!”于是赵匡胤决定把国都建在这里。

几天后,一道圣旨,从全国各地调来好多能工巧匠,先在村子四周挖通一条方方正正的护城河,然后又动手烧砖垒城墙。

谁知城墙刚刚垒起一个城根儿,忽然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对赵匡胤说:“万岁若在这里建国都,对大宋江山不利呀!’’

“那是为何?”

“此处东南十里有个涝淀。涝淀者,水淹金殿也。望万岁三思。”白胡老头儿说完,一转眼就不见了。

赵匡胤本来正在兴头上,听了老头的话,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软咧。又经过好长时间的挑选,这才把国都迁到了河南开封。

国都虽然说迁走了,但这儿是皇上的老家呀,又曾想建过国都,因此,就把这个村子叫成了御城。村中间那条大街就叫盘龙大街,那道已经垒起来的城基,至今还叫城根儿呢。

斩石龙

传说,河南开封城内,有座卧龙宫和宋门关,是赵匡胤得帝以后修建的。他为啥要修建卧龙宫和宋门关呢?这里有个讲究儿。

赵匡胤得帝之前,整天和几个弟兄东游西逛,有时路见不平,还要耍一耍混愣儿,时间一长,断不了得罪一些富豪官宦。一天,赵匡胤哥儿几个正在街上阑转,忽然杀出一支官府的人马,指名道姓地要捉拿他们。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赵匡胤哥儿几个见官兵人多势众,也顾不着商量啦,几个人撒丫子就跑。慌乱中赵匡胤抢了匹快马,一眨眼工夫,就踪出去大几十里地,来到一座城下。这时,日头已经落山了,他回头一看,见官兵还在穷追不舍,不由得心慌意乱起来。他围着城墙转了一圈儿,见四门紧闭,没法进城。心想:眼看追兵越来越近,莫非我赵某要死在这里不成?他正在对天长叹,突然,城墙“呼啦”一声裂开一道豁口。赵匡胤一个箭步就蹿进城去。再回头看那城墙的豁口,早又恢复了原状。赵匡胤看得真切,心里说:这真是“天不灭赵”啊。他正在暗自庆幸,一抬头,黑暗中见一条碗口粗细的大长虫“踞潋踞潋”地向他扑来。他仔细一看,那长虫嘴里还不停地往外吐芯子呢!赵匡胤不禁打了个冷战,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难道就这样等死?不行,他一转身,见脚底下有一根秫秸。说时迟那时快,他“噌”地一下抄起秫秸,说声“看剑”,照准长虫的脑袋就是一“剑”。

你说怪不?他用秫秸这么一砍,那长虫就像一根面条儿,乖乖地躺在地下不动了。赵匡胤惊魂未定,一抬头,见路旁有座观音庙,他三步两步蹿进庙里,擦了擦脸上的冷汗,就倒卧在观音菩萨的坐像后边藏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赵匡胤出来一看,哎呀,原来昨天夜里用秫秸砍死的那条长虫是条石龙,脑袋和身子早已分了家,地上还留着一大摊血呢。你说怪不怪?再一打听,这座城原来就是开封城。

因为开封城曾经救过赵匡胤的命,所以,他后来做了皇帝,就把大宋的国都定在了这里。在城墙裂口子的地方修了座宋门关,在他黑夜卧地藏身的观音菩萨庙后头,修了座卧龙宫。

P115-117

序言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后记

总督署古木森荣,莲花池芙蕖争艳。

大慈阁檐铃叮咚,鸣霜楼钟声悠扬。

昭忠祠淮阳韵绕,关岳庙古风犹存。

天水桥百年沧桑,曹公馆几映往事。

古城保定的历史遗迹便宛如一幅幅瑰丽的画卷展现在世人的眼前。据《宋史》所载,保定市内城池的建筑年代应为北宋淳化三年(992年)李继宣知保州之时,因保定特有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殊地位,故宋、元、明、清各代不断地增扩、修葺、完善,才有了现在的规模,也历来被称之为北京的南大门,有“京畿首善之地”的美誉。

如果说悠悠千载的古城保定是一座魅力文化名城,那么作为保定老城区的南市区,简直就可称得上是一座历史博物馆。中国古代四大官衙之一的直隶总督署刊刻着半部清代历史;中华十大园之一的古莲花池,作为清朝帝王行宫,被誉为京南第一园;古鸣霜楼(钟楼)内悬挂着无模铸造的金代大钟;史称“市阁凌霄”的大慈阁内端坐着高达5.5米木雕观音;淮军公所的古代戏楼颇具江淮风格……

当我们徜徉其间,细细地翻阅浏览这幅画卷时,会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想,是否在这动人画卷的背后还流传着更加动人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走一走老城的街巷,看一看南市区的古迹,每一处历史遗迹、每一条老街旧巷无论从来历还是名称,都蕴藏着许多奇闻轶趣。散佚在保定南市区的那些民间故事,就如同岁月长河中的颗颗明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芒,静静诉说那绚烂的过去,成为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文化遗产。

拯救和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当代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拯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我们当代人的历史使命。为了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历经一年多辛勤和努力,我们收集整理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保定·南市区卷》,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老一辈民间故事家们的鼎力相助和有关领导、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差错和遗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0年10月于保定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提升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日后上学读书所带来的爆发力还要绵久和强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

——罗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0: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