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地山河/大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茅盾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茅盾(1896~1981)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大地山河》选取茅盾在抗日战争前后创作的一些散文作品,也少量地选取了几篇茅盾晚年的回忆文章。

内容推荐

《大地山河》是一本现代文集,作者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本书选取茅盾在抗日战争前后创作的一些散文作品,也少量地选取了几篇茅盾晚年的回忆文章。这些散文勾勒出抗战前后及抗战期间茅盾奋力前行并战斗思考的形象。从这些文章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苦难和民族先进分子的境界,看到一个世纪行者茅盾的感情历程。

目录

第一辑 街头一瞥

 上海

 一个译人的梦

 小三

 第二天

 上海大年夜

 全运会印象

 车中一瞥

 鞭炮声中

 炮火的洗礼

 街头一瞥

 不是恐怖手段所能慑伏的

 无题

 记“孩子剧团”

 追记一页

第二辑 旅途见闻

 兰州杂碎

 旅途见闻

 风雪华家岭

 西京插曲

 市场

 “战时景气”的宠儿——宝鸡

 “拉拉车”

 秦岭之夜

 某镇

 “天府之国”的意义

 成都——“民族形式”的大都会

 “雾重庆”拾零

 最漂亮的生意

 司机生活片断

 贵阳巡礼

第三辑 生活之一页

 房东太太

 房东先生

 C君的书籍下落如此

 又一个房东太太

 时间怎样消磨?

 “鸵鸟”们的恐慌

 “好”消息与坏消息

 “巷战”——但也是“尾声”

 再迁

 一九四一的最后一天

 香港死了!

第四辑 白杨礼赞

 风景谈

 白杨礼赞

 雾中偶记

 大地山河

 开荒

 为《亲人们》

 雨天杂写之一

 雨天杂写之二

 雨天杂写之三

 时间,换取了什么?

 谈鼠

 森林中的绅士

 一点回忆和感想

 写于悲痛中

 向鲁迅学习

 马达的故事

 记Y君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

 忆冼星海

 悼许地山先生

 我们有责任使他们永远不死

 忆谢六逸兄

 光明磊落、热情直爽的杜重远先生

 在人民的求自由解放的浪潮中,您永远地活着!

 海防风景

 新疆风土杂忆

 梯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

 海南杂忆

 答广州毛主席革命活动纪念馆

 北京话旧

 五十年前一个亡命客的回忆

 我所知道的张闻天同志早年的学习和活动

 回忆秋白烈士

试读章节

上海

一我的二房东

在旅馆里只住了一夜,我的朋友就同我去“看房子”。

真是意外,沿马路的电灯柱上、里门口,都有些红纸小方块;烂疮膏药似的,歪七竖八贴着。这是我昨天所不曾看到的,而这些就是“余屋分租”的告白。

我们沿着步行道慢慢地走去,就细读那些“召租文学”。这是非常公式主义的,“自来水电灯齐全,客堂灶披公用,租价从廉”云云。不进去看是无所适从的,于是我们当当地叩着一家石库门上的铜环了。我敢赌咒说,这一家石库门的两扇乌油大门着实漂亮,铜环也是擦得晶亮耀目,因而我就料想这一家大约是当真人少房子多,即所谓有“余屋”了。但是大门一开,我就怔住了:原来“天井”里堆满了破旧用具,已经颇无“余”地。进到客堂,那就更加体面了;旧式的桌椅像“八卦阵”似的摆列着。要是近视眼,一定得迷路。因为是“很早”的早上九点钟,客堂里两张方桌构成的给“车夫”睡的临时床铺还没拆卸。厢房门口悬一幅古铜色的门帘,一位蓬松头发的尖脸少妇露出半截身子和我们打招呼。我们知道她就是“二房东”太太。

她唤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仆引我们上楼去看房间。在半楼梯,我第二次怔住了:原来这里有一个箱子形的阁楼,上海人所谓“假二层”,箱子口爬出来一位赤脚大丫头。于是我就有点感到这份人家的“屋”并不怎样“余”了。

客堂楼和厢房楼本不是我的目标。但听那里边的咳嗽声和小孩子的哭闹也就知道是装满了人。我的目标是后厢房。这是空的,即所谓“余屋”。然而这里也有临时阁楼,一伸手就碰到了那阁楼的板壁。

“这也在内么?”

我的朋友指着阁楼说。

二房东的女仆笑了一笑,就说明这阁楼,所谓“假三层”,还是归二房东保留着,并且她,这女仆,就宿在这阁楼上。

我再也忍不住了,连说“房子不合适”,就同我的朋友逃下楼去。这回却要请我们走后门了。穿过那灶间的时候,我瞥眼看见这不满方丈的灶间里至少摆着五副煤球炉。

“那人家,其实并没有余屋呀!”

到了马路上的时候,我就对我的朋友说。

但是马路旁电灯柱上和里门口,有的是数不清的“余屋分租”告白。我们又接连看了几家,那并不是真“余”的现象到处一样。我觉得头痛了。而我的朋友仍旧耐心地陪了我一家一家看过去。他说:

“上海人口据说有三百万啦,除了极少数人住高大洋房,那是真正有余屋,而且余得太多,可是决不分租,其余百分之九十的上海人还不是这样装沙丁鱼似的装起来么?这是因为房租太贵,而一般上海人就顶不讲究这一个住字。还有,你没看见闸北的贫民窟呢!”

我的朋友是老上海,他的议论,我只好接受。并且我想:在现社会制度下,世界大都市的居民在住这方面,大概都跟上海人同一境地。

最后,我“看”定了一家了。那是在一条新旧交替的马路旁的一个什么胡同内。这一簇房屋的年龄恐怕至少有二十多岁。左右全是簇新的三层楼新式住宅,有“卫生设备”,房租是以“两”计的。可是这些新房子总有大半空着,而这卑谦的龌龊的旧胡同却像装沙丁鱼的罐头。上海的畸形的“住宅荒”,在这里也就表现得非常显明。

这些老式房子全是单幢的,上海人所谓“一楼一底”。然而据说每幢房子至少住三家,分占了客堂、客堂楼和灶披楼。多的是五家,那就是客堂背后以及客堂楼背后那么只够一只床位的地方,也成立了小家庭。我住的一幢里,布置得更奇:二房东自己住了统客堂,楼上是,一家住了统客堂楼,又一家则高高在上,住了晒台改造成的三层楼,我住的是灶披楼,底下的灶披也住了一家。

同是沙丁鱼那样紧装着,然而我的这位二房东以及邻居们在经济地位上就比我第一次“看”的那份人家要低得多又多呢!但是对于我,这里的灶披楼并不比那边的后厢房差些,租钱却比那边便宜。

二房东是电车公司里的查票员,四十多岁的矮胖子。他在住的问题上虽然很精明,然而穿吃玩都讲究。他那包含一切的统客堂里,常常挤着许多朋友,在那里打牌、哄饮。

然而他对于“住”的问题,也发表过意见;那是我搬了去的第二天早上:

“朋友!这么大一个灶披楼租你十块钱,天理良心,我并没多要你的!有些人家靠做二房东吃饭的,顶少也要你十四块。我这房子是搬进来顶费大了,嘿,他妈的,四百块!我只好到三房客身上找点补贴,对不对?”

“哦,哦,好大的顶费!有多少装修呢?”

“有个屁的装修,就只那晒台上的假三层,按月拿八块钱连电灯的房租。我是借了红头阿三的皮球钱来顶这房子的,我有什么好处?”

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顶下来呢。我替他大略一算,他借了高利贷花那么大本钱做二房东,似乎当真没有多大好处。

“一个人总得住房子呀!我本来住在那边××里,”他随便地举手向西指了一指,“自己住客堂楼,灶披楼,租出了底下,灶披公用,那不是比这里写意得多?可是大房东要拆造了,翻造新式房子,就是那边高高的三层楼,我只好搬走。上海地方房子一翻造,租钱就要涨上一倍。我住不起,只好顶了这幢来,自家也马马虎虎挤紧些。”

我相信二房东这番话有一部分的真理。在上海,新房子愈多造,则人们愈加挤得紧些。那天我和朋友“看”房子的时候,也因好奇心的驱使,敲过几家新式房子的大门。这些住了三层楼“卫生设备”的人家竟有把浴间改造成住人的房间来“分租”的。我当时觉得很诧异,以为既然不要浴间,何必住新式房子。可是我的朋友也说是房钱太贵了,人们负担不起,而又找不到比较便宜的旧式房子,就只好“分租”出去,甚至于算盘打到浴室上头。

由此可知我的这位二房东查票员毅然借了高利贷顶下这房子来,也是再三筹画的结果。P3-5

序言

茅盾(1896~1981)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茅盾的一生,几乎经历了20世纪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清王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爆发,五四运动,亲历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卅运动,大革命的兴起与失败,世界经济危机,一·二八事变,抗日战争,新中国的建立以及解放后的各种政治运动,包括“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等等。在20世纪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里,茅盾创作了大量紧扣时代风云的史诗性作品,包括他创作的大量散文,都是20世纪留下的时代和岁月的印痕,成为茅盾文学宝库里的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20世纪漫长岁月里,茅盾从东方大都市上海出发,足迹遍及全国大江南北——这不是当今的旅游概念,而是民族苦难给茅盾出的题目。大革命失败后,茅盾一度流亡日本避难。抗日战争爆发后,茅盾经长沙、武汉到达香港,一年后又远赴新疆。在新疆度日如年的日子里,茅盾与军阀盛世才斗智斗勇。1940年春天,茅盾率领全家逃离新疆,经兰州、西安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在经历了延安别样的风景之后,茅盾写出了《风景谈》《白杨礼赞》《大地山河》等散文名篇,之后又在重庆、香港、桂林奔波。新中国成立后,年过半百的茅盾定居北京,担任文化部长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革”前夕,茅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茅盾丰富的阅历和经历,注定了他的散文和他的小说一样,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

本书选取茅盾在抗日战争前后创作的一些散文作品,也少量地选了几篇茅盾晚年的回忆文章。这些散文勾勒出抗战前后及抗战期间茅盾奋力前行并战斗思考的形象。从这些散文作品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苦难和民族先进分子的境界,看到一个世纪行者茅盾的情感历程。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示的,是“生活之一页”的感情故事。这组散文,是茅盾为去世的女儿沈霞写的,寄托了一个老父亲对女儿的痛彻心扉的思念。1945年8月20日,茅盾的爱女沈霞在延安因人流手术不慎感染而去世,年仅24岁。后来茅盾在翻检女儿给自己的信时,发现自己曾经忽略了女儿生前信中对茅盾在香港生活情况迫切了解的要求,但此时发现,为时已晚,女儿已经不在人间。作为父亲的茅盾,怀着深深的歉疚和思念,他用一周的时间写了这组“生活之一页”,以告女儿的在天之灵!从这组散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茅盾第二次客居香港的生活的同时,还看到了茅盾情深意切的亲情!

茅盾散文是茅盾文学宝库里的重要一部分,相信在茅盾的散文里,读者在得到艺术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认识到历史中的茅盾形象,感受到上个世纪的时代风云变幻中的大家——茅盾的丰富情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