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话说国医(四川卷)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温长路丛书总主编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杨慎自幼聪慧过人,9岁习诗。12岁写成《古战场文》,中有“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佳句,长老惊异,时人传诵。在陪同父亲新都守制之时,他20天就能一字不漏地背诵《易经》。回新都的两年时间,杨慎遍览群书,学问大进。进京后,所写《黄叶诗》为当时的文坛领袖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得到李东阳的亲身指导,杨慎学业大进,名噪京师。正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名师的指导,为杨慎日后顺利状元及第、进入仕途做了充分的准备。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杨慎24岁,在层层考试过程中,他过关斩将,在殿试中一举夺魁,中了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其间发生的传奇故事,也是我们今天常用成语“独占鳌头”的来源。杨慎考试及第后,他的仇家江彬不满,因而举报他考试舞弊,武宗皇帝诏来杨慎当庭询问。杨慎说自己凭的是真才实学,不信可以再考。武宗准备再试时,江彬进谗言建议不要出卷,而是让文武百官提问以试其才学。武宗皇帝采纳了这个意见。于是让杨慎站在大殿的鳌头上回答众人的问题,从太阳出山到落山,文武百官所有问题都没有难倒他。最后,进士出身的江彬亲自来问,只见他拎着一只俗称“猫叹气”的竹篮,上面还用布盖着,问杨慎里面装的是什么,在场的人都替杨慎捏了一把汗。但是杨慎却哈哈一笑从容回答说,你这里装的是东西。江彬说不是东西,而是南北。杨慎说不可能,因为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所以竹篮里装的只能是“东西”而非“南北”,否则不是被火烧掉,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众人听了,不觉哈哈大笑,心里暗赞杨慎的机敏睿智。正是凭着自己的博学和智慧,终于战胜了对手。“东西”一词由此而盛传开来,而“独占鳌头”此后也成为科举考试佼佼者专用的形容词。

在翰林院任职期间,由于可以进入皇家图书馆,杨慎有机会阅读许多珍本秘籍,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这为他后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就在杨慎在翰院六年考满,获得吏部好评,即将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之时,他却遭遇了一生的转折——大礼议。所谓“大礼议”,是明嘉靖时期,政坛上关于权力争夺的一次重大较量。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31岁突然死亡,他没有儿子,遵照《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他的堂弟朱厚熄继统帝位,改元嘉靖。嘉靖皇帝即位后,下旨让礼臣议本生父兴献王朱佑杭的尊号问题。礼部尚书毛澄和大学士杨廷和等,查阅了《文献通考》等文献,主张尊孝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生父)为皇考,兴献王为皇叔父。而礼部观政张璁和南京刑部主事桂萼却迎合帝意,议尊兴献王为皇考。争论了三年,嘉靖三年。17岁的年轻皇帝断然决定追尊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恭穆献皇帝。这于礼法是不符合的。群臣哭阙力争,嘉靖皇帝大怒,将反对者下狱134人,廷杖致死17人,此外尚有谪戍或致仕而去的。杨慎在这次争斗中,因直言进谏,并号召群臣反对,大大触怒了这位年轻的皇帝,不仅辱受廷杖,而且被终身流放云南永川卫(今云南省保山市)。

自远贬边地之后三十余年间,杨慎多暇,无书不览,且遍游各地,访查名胜,多有所得。一生著作宏富,著述达四百余种,现存约三百余种。他的主要著作,若按经、史、子、集分类,经学方面有《檀子丛训》《易解》《升庵经说》等;史学方面有《全蜀艺文志》《滇程记》《云南山川志》等;考订杂著方面有《丹铅总录》《丹铅余录》《丹铅续录》《丹铅别录》等;音韵文字方面有《古音猎要》《古音骈字》《奇字韵》等;诗词评论方面有《谭苑醍醐》《艺林伐山》《词品拾遗》《升庵词品》等;书画评论方面有《书品》《画品》等;诗文创作方面有《升庵诗集》《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明人曾说“称博学饶著述者,无如用修”,《明史》亦有“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的评价。这些绝非溢美之辞,凭借他的学术文艺实绩,应是当之无愧的。

P91-92

目录

长河掠影

 四川(含重庆)历史地理概况

 四川古代至近代中医药发展简史以及与四川社会经济历史发展的关联

星光璀璨

 汉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明代

 清代

 民国

往事如碑

 无川药不成方

 多彩民族医药

 疫病横生伤人命

百年沉浮

 洋医人川

 近代四川中医药界反对“废止中医”的斗争

 四川近代的中医办学情况

 近代四川的中医药报刊

 四川的国医团体

 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中医事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情况

 近现代四川的名医

 近代四川的药材集散市场

 近代四川的著名中药老店

 四川近现代生产的著名中成药

序言

四川历史悠久,古时为梁州及巴、蜀立国之域,故称“巴蜀”或“蜀”。至宋真宗咸平四年(1101年)分设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谓之川陕四路,进而省称为“四川”,后世以之为四川得名之由。当然,也有人认为四川得名之由,因其境内有岷江、金沙江、石亭江、嘉陵江四大川。清代置四川省,沿用至今。

四川所处的地理位置是独特的,西起景色壮丽的康藏高原,东至绵亘曲折的大巴山麓,北始巍峨峻拔的剑门群峰,南到温暖湿润的金沙江河谷,其间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既有千里草原和丘陵平畴,也有雄险幽秀的山川林海。正是这样一个特征十分鲜明的地理区域,把蜀地阻隔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较为安全的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呈现繁荣景象,到了唐代遂有“一扬二益”的说法。据《陈子昂集》载,唐代“国家富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陇右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商旅莫不皆取于蜀。又京都府库,岁月珍贡,尚在其外。”清人徐心余在为《蜀游见闻》所作的序中说:“四川一省风景之美,名胜之多,物产之饶,矿苗之富,殆为天下冠,除海货外,应有尽有,良足闭关自守,此殆他省莫能抗衡者。”

多元的气候环境、复杂的地形条件、肥沃的地质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多种药材的生长,也使得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或地带性分布。四川药材品种丰富,加上悠久的栽培、饲养历史及精细领先的加工技术,故素有“药库”之称。《神农本草经》记载产自巴蜀境内的药物就将近80种,占所载药材总数的15左右。《新修本草》所记载的药材,产于四川地区的约占13。故古谚有云:“天下有九福,药福数西蜀。”据统计,目前川药有药用植物3962种,药用动物344种,药用矿物44种。药物种类占全国的75%,居全国第一。药材常年种植面积、产值和产量,均占全国110左右。不仅如此,由于川药品质上乘,加之许多药材为川地所独有,故使四川成为历代王朝重要的贡品药材基地。唐代贡品药材,据《新唐书·地理志》的粗略统计,总共有110项,而四川竟有43项之多,居全国之首。南宋文天祥《赠蜀医钟正甫》诗中,便有“炎黄览众草,异种多西川”的盛誉。

蜀地特殊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灵秀山川,使得这片土地有幸避免战乱,形成一个相对安定和繁荣的社会环境,成为文人学士及达官贵仕都望风而入的避难之地,“天下人才皆入蜀”的局面,为这个特殊的文化宝地注入了新的血液。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川这片土壤不仅孕育和造就了绚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古代科技,同时也孕育和造就了辉煌的中医药科技成就及一大批名垂古今的医药学家,为祖国科技文化的繁荣和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据统计,截至民国年问,见诸文献的四川医家多达千余人,各种医学著述七百余种,成为名副其实的“医乡”。历代四川医家给后世留下的无论是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勤不倦、博极医源的学习态度,精湛超凡的医学技能,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临症诊治经验,互尊同道的思想作风,还是勤勉不懈、笔耕不辍的治学理念,勇挑重担的社会责任意识,都是一份特别值得借鉴、继承和弘扬的独具特色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四川中医,跟其他各地中医的发展一样,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斗争。早在唐代,西方医学便随着宗教的传人而进入我国。至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西方医学通过传教士经广元人川,并到成都传播。之后,各国传教士不断入川,建立各类医院,从事西医诊治活动。随着西医的推广和普及,加之国民政府“废止中医”的议案,使得四川中医药受到严重的冲击。为了守护祖国医学。四川中医人士纷纷奔走相告,成立各级医学团体和组织,创办各类中医刊物,进行强烈抗议。1949年以前,四川从未建立过正规的中医研究机构,少数私立的中医学校及中医院也因缺乏资金、政府歧视以及社会动乱等多种因素,不仅设备简陋、规模极小。设立时间也很短暂。尽管如此,在1905—1949年这40多年的时间里,全省的中医学校共培养出上千名中医人员,其中不乏名医大家,分布各地,服务社会,粉碎了国民政府废止中医的企图,使得中医学在斗争中得以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办学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祖国医学和四川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温长路教授的策划、指导和帮助下,四川医药文化得以再次全面搜集、整理和编撰。全书共分四部分,即:长河掠影、星光璀璨、往事如碑、百年沉浮。由于资料有限,还有许多四川医家、医事未能载入书中,此乃一大憾事。此外,本书在编撰过程中,虽按总体要求在内容、体例及用语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斟酌,因编者能力所限,仍难免疏漏、不尽人意之处,希望得到同道、读者的谅解和完善。

章红梅

2015年10月

内容推荐

《话说国医》丛书,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每省(直辖市、自治区)自成一卷,分批、分期,陆续推出。丛书分则可审视多区域内的中医步履,合则能鸟瞰全国中医学之概观。按照几经论证、修改、完善过的统一范式组织编写。丛书的每卷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长河掠影,讲述中医从数千年的历史中走来,如何顺利穿越历史的隧道,贯通历史与现实连接的链条,是每卷的开山之篇;第二部分——历史人物,是对各地有代表性的中医药历史人物的褒奖之篇;第三部分——往事如碑,表现的主题是在中国医学史上值得记上一笔的重大事件;第四部分——百年沉浮,是对1840年以来中医药发展概况的回顾和陈述。

本书是其中的四川卷,由章红梅主编。

编辑推荐

章红梅主编的这本《话说国医(四川卷)》包括长河掠影、星光璀璨、往事如碑、百年沉浮四个部分,详细描述了四川地区与中医药发展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医学史上值得一提的事件等内容。在写作风格上,坚持以中医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为导向,同时注重在文化性、趣味性、可读性上下功夫,以深入浅出的解读、趣味横生的故事、清晰流畅的阐释,图文并举,文表相间,全方位勾画出一幅四川省中医学伟大、宏观、细腻、实用的全景式长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7: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