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懂王国维/巧读快读现代名家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贺根民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懂王国维/巧读快读现代名家》编著者贺根民。

王国维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本书的编选大致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王国维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王国维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他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这一以点带面,让读者能快速二全面了解王国维先生。

内容推荐

《读懂王国维/巧读快读现代名家》编著者贺根民。

《读懂王国维/巧读快读现代名家》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王国维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朱自清先生的读本。

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目录

王国维的言

王国维的行

王国维大事记

王、罗之裂

王国维自沉

王国维死因之谜

王国维小传

王国维著作精选

论文

《红楼梦》评论

文学小言

屈子文学之精神

文学与教育

论教育之宗旨

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节选)

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

人间嗜好之研究

论近年之学术界

论新学语之输入

论性

释理

原命

殷周制度论

诗词

咏史二十首

苕华词(节选)

序跋

三十自序

三十自序二

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国学丛刊序

专著

宋元戏曲史(节选)

人间词话

后记

试读章节

9.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10.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11.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余又爱其谬误。伟大之形而上学、高严之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则宁在知识论上之实证论、伦理学上之快乐论与美学上之经验论。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

12.抑我国人之特质,实际的也,通俗的也;西洋人之特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长于抽象而精于分类,对世界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无往而不用综括(Cenerafization)及分析(Specification)之二法,故言语之多,自然之理也。吾国人之所长,宁在于实践之方面,而于理论之方面则以具体的知识为满足。至分类之事,则除迫于实践之需要外,殆不欲穷究之也。”

13.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科。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以断言也。

王国维的行

1.1898年3月罗振玉创办的东文学社顺利开学,王国维成为该校的第一批学生,当时他正供职于《时务报》馆,每天只能学习3小时日语,还得花很多时间去应付报馆事务,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结识罗振玉是王国维在东文学社的最大收获,与罗振玉结交成为他一生学术与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罗、王结交,缘于罗振玉一次随意探视学员机会,罗氏偶然发现王国维写在扇面上的“咏史”诗,极为叹赏其中两句:“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在随后的交谈中,罗振玉意识到王国维深厚的文史功底和远大志向,并了解王国维当时的处境和家境,当即表示免除王国维在东文学社的一切费用,并让王国维参与学社的管理事务。

2.1903年秋,某天黄昏,他饭后散步,走到通州师范学校西侧的东寺,听到寺里的朗朗钟声,不禁诗情勃发。他一面数着寺里的钟声,一面散步。而寺里钟声一停,他急忙跑到学校疾书。写下题为《秋夜即事》的诗歌:“萧然饭罢步鱼矶,东寺疏钟度夕霏。一百八声亲数彻,不知清露湿人衣。”

3.在仓圣明智大学,王国维有过短时期的授课经历,学生不太了解他,所以也不怎么欢迎。他不擅长应酬,也不会客套。某一天,有人请他鉴定一件古铜器,他看了之后说:“这靠不住的”,那人再找出一些貌似真实可靠的证据,譬如色泽如何古雅、文字如何精致、书上的类似记载,诸如此类的话语提供他参考,请他再仔细看看。他看了以后,依然是“靠不住的”四字答复,不附和别人,也与人驳难。

4.王国维平生不善交游,而且多沉默寡言,但其学术上的朋友不少。不论老少、不分尊卑,凡是来访者,他都一律接待,从未赏人以闭门羹。他喜欢抽烟,宾主默对之时,唯见他口鼻间袅袅升腾的烟雾。凡是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他多不回答,遇见不甚熟悉的人,他是不愿多说话的,以致人们认为他是个孤僻冷酷之人。但是遇见熟悉的朋友,他很会聊天,不单谈学问,也涉及当时国内外的时事。他对于质疑的人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偶尔遇到驳难的时候,也不一味坚持自己的主观见解,有时也抛弃自己的主张。

P3-P10

后记

王国维是20世纪的一代学术巨匠,他奉学术研究为生命,在美学、教育学、哲学、诗词学、戏曲、经史、甲骨文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划时代的成就。早年攻“新学”,晚年回归国学,王国维尽情书写了创新、求真的“大我”。他一生著述多迭60余种,手批手校的著述亦有190多种。他的《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等著作至今仍被奉为经典,他的甲骨文、古器物学造诣,蜚声海内外,已成为一座座后学难以企及的学术高峰。

王国维是传统学术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他秉持“无用之用”的学术独立理念,如界碑般地引领百万后学。他以清白人格和精深的学术研究赢得民国学者的充分尊重。遗民文化圈的沈曾植先生《五十日梦痕录》褒奖王国维的学术研究“信今传后,毫无遗憾”。陈寅恪先生《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也椎许王氏之学“博矣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就连一向极少推赞人物的鲁迅先生,也在《热风·不懂的音译》高度体认王国维:“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王国维留存于后世的不仅是一批有形的学术著作,更引领了独到而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开拓了广阔的研究视域。

读书是一种结缘,借编撰这部书稿,我再一次获得深度品读王国维的机缘。但“王学”之厚重与艰深,并非我辈拙笔所能形诸万一。我所能做的,无非是窥斑见豹,走马观花式的触摸门墙而已。本书体例共分五部分:“言”部分大致选录王国维的经典言论;“行”部分大致以时间为序,以体现王国维的治学理念为上;“大事记”和“小传”部分侧重线性叙述,也适当引用时人评价;“著作精选”部分则按其作品的发表时间先后及著作的文体混合编排。

在编撰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诸多前贤时彦的大作华文,限于体例,征引时一般在行文中随文标注。需要铭记的是,钱剑平先生的《一代学人王国维》、陈鸿祥先生的《王国维传》、窦忠如先生的《王国维传》、陈平原和王风二先生的《追忆王国维》、袁英光和刘寅生二先生的《王国维年谱长编》等杰构,均是我编撰之时常读常新之作。他们或以精深的理论分析,或以翔实的资料记载,给我的写作带来盎然春意。

“巧读·快读现代大家”丛书开启品读民国文人的一扇窗口,让读者走进民国文人的精神世界,更深入地洞察民国文坛的大家风范。这部书稿能够出版,缘于田坤先生对我们的信任。正是田先生的古道热肠,真知灼见。以及极富前瞻性的建设性意见,才使我们能如期如质完成任务,谨致谢忱。

书评(媒体评论)

若说起王先生在学问上的贡献,那是不为中国所有而是全世界的。

——梁启超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耙,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

王先生的《宋元戏曲史》和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毫无疑问,是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性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代的后学。

——郭沫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4: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