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系列是由美国时代生活图书出版公司主持编辑的大型图文性史诗作品。全系列共有21本。每一本都向您展示了第一手的私人记录,从未发表过的照片,亲历者的回忆录和新解密的官方档案。它们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巨型画卷,将读者带回那腥风血雨的黑暗时代,您仿佛置身于喧嚣狂热的柏林,遍地瓦砾的华沙,燃烧的斯大林格勒,沙尘滚滚的北非,令人不寒而栗的集中营,还有党卫队的秘密会议,希特勒的办公室,他的书房、卧室,甚至对他的思想动态的把握。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中心主题,整个系列连起来则构成了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细致的“第三帝国史”。
时代生活编辑部编著的这本《杀人机器(修订本)》是《第三帝国》系列丛书之18,讲述了德国法西斯惨无人道的种族大屠杀事件。
回顾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令人发指的莫过于种族大屠杀。欧洲一半以上的犹太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在这场浩劫中丧生。这些平民的死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最为丑恶的一面,他们以生命为代价揭露了“残暴”二字的真正含义。
由时代生活编辑部编著的这本《杀人机器(修订本)》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段惨无人道的昏暗历史。
德国政府“最后解决”的狂热,煽起了灭绝犹太人的烈焰,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对犹太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在大屠杀中,有500万~600万犹太人丧身,约占战前欧洲犹太人总数的600%。从规模和组织的严密性来说,此次大屠杀都是史无前例的。不过犹太人并不是纳粹德国发明的骇人听闻的死亡机器的唯一牺牲品。同样的杀人机器——无法统计的、虐待致死的、毒气熏死的和行刑队杀死的——据称:在二战中,还有1000多万其他种族的人落入纳粹的魔掌中。事实上,被纳粹残杀的非犹太人估计总数高达1300万!这些数字包括几十万吉卜赛人、基督教徒、马克思主义者、同性恋和其他因宗教、种族或政治原因而致死的。其中,包括了常常被遗忘的600万波兰人和几百万的苏联斯拉夫人。此外,还包括在苏军中服役时,被德军俘虏而投进监狱的300万斯拉夫人,但他们被证实在被捕后不久就被残害。
在远离战区的地方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屠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根植在纳粹心灵深处的种族主义。德国种族优越的信念,使得希特勒指示灭绝那些他认为应该根除的人——首先是犹太人。这也促使他把帝国向东扩展,为他的优等民族拓展“生存空间”。这一切都是以灭绝在他征服之路上的那些人作为代价。
其实,对犹太人的如此大规模的迫害,早就开始了。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基督教就想把犹太人变成它的信徒。努力失败后,他们就人为地给犹太人设置了社会的和法律的种种障碍。如禁止通婚、歧视犹太教徒,特别是中世纪把犹太人隔离在犹太区、强迫他们迁移,一个又一个谋杀或集体屠杀。
宗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就连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这样杰出的人物也恶语中伤犹太人。他痛骂犹太人是“所有的基督教国家的败类、瘟疫,纯粹是国家的不幸”。认为他们是“饥渴的疯狗和杀人犯”。他话语之恶毒,以至于4个世纪之后还让希特勒兴奋不已。他对犹太人所采取的措施后来也被德国人采用。这就预示着:烧毁他们的家园和教堂,然后驱逐出境。路德所指的宗教问题显然是指种族的规模。到19世纪,一些欧洲学者不仅仅指责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而且也指责他们的生物学特性。据说,犹太人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其行为是无数遗传特性的结果。基于这种种族理论,纳粹德国的走狗文人们进一步认为: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德国人是优等种族。这更助长了国家主义的日益升温。为了给他们的民族理论找出一个理论依据,他们煞费苦心,最后求助于语言学——用于他们自己的“Aryan”(雅利安人)这个词,最初来自印欧语系;“Semitic”(闪米特)这个词则来自包括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在内的语系。
在那些现在被称作反犹文人中,最臭名昭著的要数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一个古怪的德国混血儿。他的父亲是一个英国海军上将,母亲是一个德国人。在与德高望重的作曲家里查德·瓦格纳之女结婚之后,迅速获得了德国人的信任。他的长达1200页的作品——(《19世纪的根据》,借用了那时流行的狂热的颅相学(一种通过测量人的头盖骨的长度来判定种族的方法)。根据这个理论,他认为他可以区分一个劣等的犹太人和代表聪明和智慧的上等的雅利安人(即条顿人)。1899年,此书一经发表,即成为当时最畅销的书。德皇威廉姆二世本人也给予高度赞扬:“使我们茅塞顿开,在漫漫长夜中见到了黎明的曙光,疑虑顿消。”
反犹主义的种族特征随后更进一步陷入了德国国家主义者的“人民”的神秘之中。“volk”这个词的意思是“人民”。但是在18世纪末期,德国哲学家约翰·冯·赫尔德所下的定义中,它只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纯粹哲学的含义。赫尔德把“人民”看作是价值的永恒系统,是一种情绪化、非理性的、亘古不变的精神理念,建立在农业生活方式之上。纳粹保守的人民思想(一种模糊的血统观和土地观,是对城市化和人民民主思想的消极反应)与雅利安人的理想不谋而合。犹太人代表了所有德国人灵魂深处所排斥的东西——自由主义、城市主义和现代主义。纳粹种族主义的泛滥,注定犹太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德国人。早在罗马时代,他们的先辈们第一次踏上德国土地,但直到1871年宪法才赋予他们完全的法律上的平等权利。为此,一个来自普鲁士下院的犹太人高兴地说:“终于,历经数年徒劳而漫长的等待,我们终于停泊在一个安全的港湾。”对于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来说,终于迎来了20世纪的曙光,逃离了东欧的大屠杀,德国仿佛成了真正的天堂。在所有欧洲犹太人中,德国犹太人被同化得最多。
P16-19
致读者
首先应当承认,本书的策划并非出自我本人的想法。
事实上,当一小批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的编辑和作者开始极力主张推出这样一个系列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有关第三帝国的话题难道还能有什么新意吗?”
可是,当前往柏林、华盛顿和莫斯科的采访人员逐步发回他们的稿件——私人珍藏的回忆录和相册堆满了我的办公桌——目击者的记录和官方秘藏的文件被一一发掘出来之后,我觉得我的疑问已经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我们正在接近一项重大的成果:对纳粹统治下的德国的一个全新的认识——从第三帝国的内部来解剖它。
本系列共有21集。每一集都向您展示了第一手的私人记录,从未发表过的照片,亲历者的回忆录和新解密的官方档案。它们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巨型画卷,将读者带回那腥风血雨的黑暗时代,让人仿佛置身于喧嚣狂热的柏林,遍地瓦砾的华沙,燃烧的斯大林格勒,沙尘滚滚的北非,令人不寒而栗的集中营,还有党卫队的秘密会议,希特勒的办公室,他的书房、卧室,甚至把握到他的思想动态。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中心主题,整个系列连起来则构成了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细致的“第三帝国史”。
这就是我们所做的工作,让真实的历史说话。
时代生活编辑部主编:乔·沃尔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让过去的永远不会成为过去,是《第三帝国》!!!
——唐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