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娃与梨花楼
我小时是山西省沁源山区一个“放牛娃”,从1973年写出第一首诗歌起,坚持业余创作四十多年,出版了六十多种文艺书籍。成了中国作协会员,成了一个业余作家。
我的成长经历是与书分不开的。小时常和村里人家借书,也受了不少委屈,一次为读一本《沫若文集》,心甘情愿帮一位老太太推了两三天磨,几天的劳累,感动了这位老人,终将这本书两元钱卖给了我。至今,这本书还珍藏在我的藏书楼中。
我的山村在县东北的一个小山沟沟里,村名叫黎和村,“取黎民和睦相处之意”,但古时的村名就叫“梨花村”。因山上有许多山梨树,村子里只有六十多家人家,一百多口人。我的小学是在村里一座古庙“石佛院”中上完的,从寺庙壁画我学到了画画的技巧,从院里的石碑上学到了书法的韵味。高中毕业后“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因体力不济,队长照顾我去放羊,放牛。我当时还写了诗:“队长派我去放羊,雨也哗哗,水也哗哗,天大困难也敢当,谢了山花,开了心花。”放牛放羊,是“有罪没苦”的营生,我在山上伴着牛群读书,“对牛讲经”,自编自演着打快板和念顺口溜,也曾在深山里陶醉于《蜀道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泰戈尔的《献诗》。放牛放羊之外,也曾用稚嫩的肩膀挑过粪篓,打过猪草,但更多的是读书、写诗、画画、出黑板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活跃村里的文化生活”,还因为在村里组织“梨花诗社”,编写《梨花诗刊》,被县文化馆宣传为“新生事物”。也由于我会画墙围画和寿材画,当时的公社书记力排众议,把我调到电影队当了放映员。为了补课,长大后我就下决心要好好补读一下人间未见书,1993年,村里批给我一处地址让建房,我修了一个二层小楼,我把二楼全作了书房,并请孙犁先生写了“梨花村”大匾,我称之为“梨花村藏书楼”。
“梨花村藏书楼”自创建以来,已收藏各类书刊一万余册,其中有孙犁、张中行、邓云乡、丁聪、贾平凹、舒婷、肖复兴等名家签名本、毛边本200余册,有与名家往来信札和字画近千件。书分四室储藏,其中一室为电脑工作室,一为“梨花村漫画馆”,专收藏漫画作品;另两室均为珍本收藏室。藏书楼成了我没有围墙的大学,我读了许多书,因有了书的营养,写得也多了,每年在全国发表散文一百多篇、漫画一百多幅。在许多报刊上还开辟了专栏,获得了山西青年散文大赛一等奖,山西“读书状元”奖,山西“优秀总编”奖,山西省十大藏书家,山西省优秀文联工作者,中国骄傲——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
因仰慕孙犁先生的人品文品,1985年我第一次去天津拜访了这位文学名家。先生送了我几本签名本。之后十多年的交往,亲聆先生教诲多次,前后获赠《老荒集》《耕堂序跋》《耕堂读书记》等八种签名本。这对于一位在当时还毫无建树的业余作者来说,无疑是最高的奖赏和热情的鼓励。随着阅读视野的开拓,我对中外名著有了广泛的兴趣,无论散文、小说、诗歌、评论,都在涉猎的范围之内。一面不知疲倦地阅读,一面广泛与一些名家联系、学习和通信。前后与柯灵、黄裳、钟叔河、张中行、邓云乡、姜德明等名家建立了通讯关系,从中获益匪浅,不但获得这些名人一批批的签名本,更重要的是得到走进读书之宫的金钥匙,看到了这座宫殿的宏伟和壮丽。因此,我更迷上了读书,迷上收藏名家的书。有一次收藏的《沈从文文集》不齐,我就大胆给沈先生去信求助,沈老当时正在病中,便让夫人张兆和回信,并委托花城出版社责任编辑帮忙,将这套文集配齐了。在山西省“走向未来”读书大赛中,我荣幸地被评为“读书状元”,我深感到“书籍永远是人类的朋友,永远是人类文明的动力”。
我写的作品大多来自我的乡土,我的梨花村,我写的系列散文“山地女儿”得了不少奖,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山地女儿”的故事,让读者们记住了我,而我的书话、读书记、藏书记、读书漫画、读书日记,也是“梨花楼”给我的回报,在读者中找到了不少知音。
可以说,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我的梨花楼,已成了我精神栖息地,我的小小天一阁。我这个太岳山的码字工,梨花村里的农家子,大森林里的“小放牛”也终于成了一个本土的小小藏书家了……P5-7
杨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诗人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散文家、漫画家、藏书家。1993年创办“梨花村藏书楼”。曾获山西省十大藏书家、全国十大读书人物等光荣称号。书画曾参加全国作家书画展览并获奖。出版有《杨栋文集》八卷本和各种作品集六十三部。中山文学院出版有《杨栋研究专集》一书。专题片《读书人杨栋》曾作为文化交流节目送美国播出。
时值中秋,天高云淡,我的生活依然是访书、买书、读书、藏书、编书、写书,有书的日子就是快乐的日子。诗人华兹华斯说:“书是纯洁美好的特殊世界,生活在其中其乐无穷。”
书楼香溢,小院秋临,手持精籍,目送归鸿。读破万卷,下笔有神;闭户深山,不羡皇城。梨花书话,云淡风轻;为爱书故,沉吟至今。世上无价宝,人间耳录经;读书明事理,开卷圣贤心。罗曼·罗兰说:“一册美妙的书是一桩秘密,只应当在静寂的心头细细体会。”读书,还是静下来才能有收获的,如一味想着宝马香车、红颜玉人、高官大贾、花花世界,是不会读进去的。
我的老师孙犁先生说:“一接触书,我把一切都会忘记。”读书读到忘我的境界,才是真的读书。“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编成此书,诚惶诚恐,我在心里用卡夫卡的话告诫自己:“握笔著述,是一种祈祷。”读书,不是一阵子的事情,那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仍将战战兢兢,孜孜以求,在书山上探索前行。
《中庸》上说,“好学近乎智”,所以,爱书的人总是让我很敬仰的。几十年来,我也以一个读书人自居,但书海浩瀚,我只能在海岸上捡到几枚贝壳。
我喜欢读的书大约有几类,一是文学作品,古今中外优秀的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笔记等等;二是自然考察的书,如《昆虫记》《自然史》《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之类,三是书话类书,周作人、孙犁、黄裳、阿英、郑振铎、唐瞍等书话名家,我都购买了他们的全集。我自己也写点书话,但自知班门弄斧,是不人方家之法眼的。
这本小书是天津罗文华先生早就鼓励我编的,他在网上给我的纸条中说“你应当编一本‘杨栋谈书’的集子了”。但我一直没有编,几十年前,印过一本《荫园书话》,不少文友喜欢,后来编过一本《梨花村读书记》,目录都预告了,但终于还是胎死腹中,未能面世。这主要还是人微言轻,名望不足,文章写得不好之故。但我不愿放下手中的笔,一直还在写着。巴金说: “作家的称号只能加重写作糊责任,它并不是装饰才能的花冠。”列夫.托尔斯泰也说:“我是一个艺术家,我的一生都在寻找美。”我把读书的感悟记下来,一是鞭策自己不要偷懒,二是想把自己读过的一些好书与友人奇文共欣赏。一位友人最近要编一帮书趣丛书,想让我加盟,这是好事,于是就有了这本小书。我之所以不称之为书话,是书话这词让人们用滥了,有的人写的书话,实在是一种白话,读了叫人倒胃口。虽然炒作得红艳千般,但我是不去买,也不去读的。
我的书话,是一种闲话,所以叫“话书”,闲话也就是聊天,说的人不累,听的人不烦,好处是轻松、随意。闲话有许多叫法,北京叫侃山,东北叫拉呱,上海叫吹牛,西北叫谝转,新疆叫宣荒,闽南叫化仙,四川叫摆龙门阵,电视上叫脱口秀,酒场上叫段子,我们那里则叫倒歇歇,意思是忙里偷闲,可以歇一歇了。古诗云: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一个话字,叫人温馨,叫人意远,叫人舒畅。陆游诗:“闲话更端茶灶熟。”和友人品着香茶,说着闲话,这闲话又是有关书的,是读书人的一种福气了。
这本书分为三辑,一是“爱书记痴”,写我对书的一份执着的爱;二是“淘书记缘”,写我与师友们的书人书事;三是“读书记悟”,是我平时读书的小记,像是我敬爱的老师孙犁先生的书衣文一体,也像是《微书话》、微阅读之类,自认是有感而发的,也是言之有物的文字。
文人事业便是书,看着那崔巍的书城,我心里高兴得像做了南面王。有了这本小书,我的买书钱也就算没有白花了。
是为序。
2014年9月12日于梨花楼
《梨花楼书事》是山西省十大藏书家、“全国十大读书人物”梨花村藏书楼主人杨栋淘书、藏书、读书、写书的真情记录,“爱书记痴”,写作者对书的一份执着的爱。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爱书记痴”,是作者的一些小的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为“淘书记缘”,写师友们的书人书事,为本书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为“读书记悟”是作者的一些写作心得,是一本书香气浓厚的爱书人手记。
作者杨栋的自语可做《梨花楼书事》的一个总结:“好学近乎智”,所以,爱书的人总是让我很敬仰的。几十年来,我也以一个读书人自居,但书海浩瀚,我只能在海岸上捡到几枚贝壳。我把读书的感悟记下来,一是鞭策自己不要偷懒,二是想把自己读过的一些好书与友人奇文共欣赏。文人事业便是书,看着那崔巍的书城,我心里高兴得像做了南面王。有了这本小书,我的买书钱也就算没有白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