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别具个性的散文随笔荟萃,作者是时下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十位代表性人物,他们既是各自学术领域的专家,又在散文随笔写作方面颇有建树。
《蓝调文丛》既是对外国文化的一种私人诠释,又是优游放浪的诗性释放,适合在山光水色中伴着咖啡或香茗悠闲地阅读消遣。本书作者以作家的敏锐,翻译家的严谨,阅人阅书,全方位观察了日本文学、日本作家、日本社会。记人叙事,谈天说地,皆有情趣;文字如聊天,似谈心,朴实素雅,亲切自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樱花点缀的记忆/蓝调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喜儒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套别具个性的散文随笔荟萃,作者是时下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十位代表性人物,他们既是各自学术领域的专家,又在散文随笔写作方面颇有建树。 《蓝调文丛》既是对外国文化的一种私人诠释,又是优游放浪的诗性释放,适合在山光水色中伴着咖啡或香茗悠闲地阅读消遣。本书作者以作家的敏锐,翻译家的严谨,阅人阅书,全方位观察了日本文学、日本作家、日本社会。记人叙事,谈天说地,皆有情趣;文字如聊天,似谈心,朴实素雅,亲切自然。 内容推荐 作者长期从事对日文化交流工作,处于不同文化、思想、风俗撞击交汇的焦点,他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以作家的敏锐,翻译家的严谨,阅人阅书,全方位观察日本文学、日本作家、日本社会;记人叙事,谈天说地,皆有情趣;文字如聊天,似谈心,朴实素雅,亲切自然;对日本作家、作品、风俗民情、历史文化,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 本书作者把他在日期间和从事中日文学交流以来所写的有关日本作家印象、逸事趣闻,以及日本的游记、随笔,汇编成集。 书中有对已故作家中岛健藏、井上靖、野间宏、松本清张、有吉佐和子的描写和怀念;有对活跃在日本文坛的木下顺二、水上勉、大江健三郎、筒井康隆、宫本辉、立松和平、如月小春、吉本香蕉等作家的介绍与评论。 目录 第一辑 樱花肖像 夭折的玫瑰 ——回忆有吉佐和子 《冰点》成热点 ——访三浦绫子 抱朴舍杂谈 ——访住井末 骆驼的眼睛 ——记丰田正子 丰田正子的《再生》 ——致巴金先生的一封信 入江曜子的良知和勇气 《望乡》和山崎朋子 特立独行的山崎丰子 黑柳彻子的启示 君岛久子的童心 如月小春与NOISE剧团 香蕉现象 第二辑 菊香竹影 水杉 ——记中岛健藏 坐拥书城 ——访野间宏 沙枣树 ——松本清张印象 壮心不已 ——访井上靖 最后一面 ——忆井上靖 月洋亭记 ——访城山三郎 大江健三郎的小说语言 我的酒友井上光晴 寻找大冈信 彩陶、围棋和狗 ——记中野孝次 黑井千次的微笑 秋山骏先生 怀念尾崎秀树先生 一滴水文库 ——访水上勉的故乡 又见水上勉 学者、作家陈舜臣 宫本辉,从《泥水河》走向辉煌 立松和平——一个谜 渡边淳一的男女小说 石上韶与巴金的《随想录》 洼岛诚一郎的小说与画 来去匆匆的翻译家 第三辑 行走扶桑 东京的天空 京都龙安寺 冈田画郎 卖烤白薯的老人 日本人的表情 无邻庵记 武藏野的荞麦面 艺妓非“鸡” 碌山美术馆的红叶 小石川后乐园 北野美术馆 露天澡堂 日本作家的生态 书店与作家 日本的文学讲座 寒行 雨中的鲜花 箱根夜话 松山行 中秋记事 《无人警察》的风波 酒吧里的怀念 木下顺二家的斗方 与日本作家把酒论文 第四辑 心灵碎片 访荻野吟子的故乡 ——《花葬》代序 《我们觉醒的一代》序 《献给真纳祖国的花环》序 《关东杂煮》后记 《东走西看》后记 《千曲川速写》译后记 《李香兰之谜》译后记 《皇后泪》译后记 《日中战后关系史》译后记 后记 试读章节 抱朴舍杂谈 ——访住井末 1986年5月,我和诗人晓凡,作家凤章一起到日本茨城县农村采访,住在农民家里。日本农民生活很富裕,与城里的公司职员没有什么不同,但劳动也很繁重,每天从早忙到晚。 有一次,我在农民寺田章家里的书架上,发现有老作家住井末的随笔集《八十岁宣言》、《爱与生命》,还有六卷本的长篇小说《没有桥的河》,而且扉页上还有作者的题词:“人类的母亲不生人上人,也不生人下人。”我感到奇怪,以为他是住井先生的亲戚。因为在日本,等级和门第观念还有形或无形地存在着,很难想象一个普通农民会是著名作家的朋友。 但寺田章却告诉我,他十五岁时由东京来到茨城。当时很喜欢文学,听说住井先生住在附近,就慕名而去。住井先生热情地接待了他,从此成为忘年交。四十年来,住井先生每有新作,总要送给他。现在他家里已有二十余卷住井先生的作品。 后来,我在另几个农民家里也看到了住井先生的书。他们谈起她,就像谈论街坊邻居一样亲切,不仅熟悉她的作品,而且知道她的为人。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住井的作品,他们说她关心农民的疾苦,说出了农民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心里话。 住井末的《没有桥的河》,是一部描写部落民为争取平等解放而进行不屈斗争的多部头长篇小说。在日本出版后一直畅销不衰,仅第一部就发行近百万册,可见是拥有众多读者的力作。 住井1902年生于奈良,十六岁开始发表文章,十九岁出版了长篇小说《相克》,一举登上文坛。1930年参加无产阶级妇女艺术联盟,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旗手之一,同时经常在《妇女战线》等刊物上发表小说和随笔。她的《大地的母亲》获读卖新闻奖,《橘子》获得小学馆儿童文学奖,《拂晓》获得每日出版文化奖,并被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银幕。丈夫大田卯病逝后,她退出文坛,隐居在茨城县牛久町,同时参加了部落解放同盟,决心“为解放人类而斗争”。三十多年来,她一心扑在部落民解放运动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上。她的名字似乎已被文坛遗忘,但却在农民心中扎下了根。 6月12日,我们和几个农民朋友一起到牛久町拜访住井末。 “抱朴舍”是住井先生的宅第,坐落在牛久沼畔的山岗上,庭院很大,像一座公园:有青石铺成的小路,怪石堆就的假山,花木葱茏,树影婆娑,但因没有人清扫修剪,枯叶残枝满地,杂草萎萋,显得荒芜凌乱。沿着小路,拨开野草,走到山顶,可以透过斑驳的树影看到牛久沼明亮的湖水和对岸掩藏在绿荫中的农家。 我们刚走进二楼客厅,住井先生就迎出来了。她身着黑色和服,圆圆的脸上很少皱纹,头发虽然稀薄些,但却乌黑。只是腿脚不甚灵便,步履缓慢,看起来根本不像八十三岁的老人。 我问她“抱朴舍”出自什么典故,她指着身后的匾额说:”这是著名画家小川竽钱为我丈夫写的,已经六十年了。‘抱朴’原出自《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为外表应单纯,内心应淳朴,要减少私心,降低嗜欲。日本人多信奉孔孟之道,而我和我的丈夫独尊老庄。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触及了人的本质,不是把人和大自然对立起来,而是把人融合在大自然之中,几十年来,我常常读的是老子和庄子的书,常读常新,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记得苏联宇宙飞行员加加林从太空回来说地球是蓝色的,世界大哗,惊叹不已。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老子:二千多年前就说过,从远处看地球,想必是蓝色的。” 我问她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是什么,她说:“《没有桥的河》。这部作品凝结着我几十年的心血。人类本来是平等的,没有什么贵贱尊卑之分。世界上任何一个母亲,在十月怀胎中都不会想自己生的是人上人或人下人,但为什么生下来后就会有贵贱之分了呢?这完全是人为的。我的这部作品主要是揭露部落民受歧视的社会现实,在部落民和非部落民之间隔着一条没有桥的大河。 “六十年代,冰心女士访日时曾问过我,这样重大的题材,男作家们为什么不写?我说,他们爱钱惜命,胆小,怕惹麻烦。但我认为在现今世界上,种族歧视仍然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果回避这个问题,就是胆怯,我已经写完了六卷,但意犹未尽,现在正在构思第七卷。把这卷写出来,才算完结。” “抱朴舍”在这一带家喻户晓,常有一些记者、编辑、作家、社会活动家来拜访。这里每月举行一次时事研究会和老子研究会。住井先生还自己筹建了一座小型电影院,自买拷贝,为附近的市民、学生免费放映,“抱朴舍”实际上是牛久町的民办文化中心。 休息时,我走出客厅,到庭院里散步。在“抱朴舍”的入口处,竖着两块丈余高的标语牌,上面写着:坚决反对把牛久沼变为游艇比赛场!我问日本朋友标语牌为什么竖在这里,他们说当地政府为了招揽游客,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计划把牛久沼辟为旅游观光地,并举行摩托艇比赛。当地居民为了保护环境免受污染,成立了“保护牛久沼天然风光协会”,与当局斗争。住井先生坚决支持这一行动,因为她也很爱牛久沼,曾在一篇文章中说“牛久沼是地球的酒窝”,所以标语牌就竖在她的家门口了。 下午两点钟,我们继续与住井先生座谈。 住井先生说:”我喜欢的外国作家有三个人,一个是俄国的托尔斯泰,一个是德国的托马斯·曼,一个是中国的鲁迅。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复活》是不朽的名作:托马斯·曼多才多艺,他的《布登勃洛克一家》背景广阔,心理描写生动,细致入微;鲁迅的《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篇幅不长,但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写出了人的惰性和不可思议性,令人赞叹不已。可惜,日本文学至今没有这样伟大的杰作。” 一位日本记者问:你对当代日本文坛怎么看? 她反问道“日本现在有文坛吗7我认为在夏目漱石和岛崎藤村以后没有好作家,也没有值得一提的佳作。” 她愤愤然,声音也不觉高了起来。在场的几个新闻记者惊异地看着她,不明白她为什么这样激动。很显然,这样偏激的结论是不客观的,在夏目和岛崎之后,日本是有不少好作品的。但敢于对多事的文坛做出如此尖锐批评,也表明了她对当代日本文学的不满和不平。 我换了个话题,问她文学是什么?她想了想说:“文学是通往真理的桥梁。它与物理、化学、数学、哲学一样,都是为了探索真理,而真理是可以给人类带来幸福的。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说过,如果我所从事的科学不能为人类造福,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那我搞这门科学的本身就是犯罪。真理是一座无限高的大山,人们从不同的道路向上攀登,但永远也不会到达顶点。人类社会是任何时候也不会尽善尽美的,所以作为一个作家,不能趋炎附势,要走自己的路,要不断地追求光明,鞭挞黑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批判、反抗是文学的基本精神……”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与住井先生告别。当汽车开出”抱朴舍”大门时,我又看到了那两块高高的标语牌。上面那鲜红的大字,在夏目的阳光照耀下,越发醒目,耀眼,像一团团燃烧跳跃的烈火。 P18-22 序言 陈喜儒先生是我们日本作家珍贵的朋友。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对外联络部亚非处处长,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每当日本作家应中国作协邀请来中国访问时,他都精心筹划,做好准备,对日程的每一个项目,都考虑周到,无微不至。 尤其是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作家团访华时,他事先组织翻译访华日本作家的中、短篇作品,在中国文学杂志上发表。日本作家来华后,与中国作家座谈时,则可听到中国同行对每个人具体作品的评论,使泛泛的座谈,变成了有的放矢的文学研讨会。这种方式,是一种创造、发明,一种深层次的文学交流。为此,他不辞辛劳,多方联系,使之成功。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翻译出版了几十部日本文学作品,也是活跃的日本文学研究家和评论家。 1996年10月,他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作为访问学者来日本一年,研究日本纯文学,同时也访问了许多日本作家。 他把在日期间和从事中日文学交流以来所写的有关日本作家印象、逸事趣闻,以及日本的游记、随笔,汇编成集。 书中有对已故作家中岛健藏、井上靖、野间宏、松本清张、有吉佐和子的描写和怀念;有对活跃在日本文坛的木下顺二、水上勉、大江健三郎、筒井康隆、宫本辉、立松和平、如月小春、吉本香蕉等作家的介绍与评论。 这些文章不是根据日本作家作品写的评论,而是作者依据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印象而描绘的日本作家肖像,想必会引起中国读者的兴趣,同时对于了解日本文学也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日本艺术院院士作家 黑井千次 日本艺术院院士评论家秋山骏 日本艺术院院士作家 高井有一 后记 多年前,我就想编一本日本作家印象记。当时的出发点,并非敝帚自珍,而是觉得这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对于了解日本作家作品,不无参考。 大半辈子从事中日文学交流,有机会与日本著名作家接触。他们大都是专业作家,完全依靠稿费、版税生活,同时为多家报纸刊物写连载,一年总要出几本书。他们是名人,社会活动很多,报告讲演,约稿采访,作家集会,文学评奖……应接不暇。来中国旅行时,他们也要把所住饭店电话、电传号、电子信箱搞清楚,与编辑保持密切联系,不断用传真、信件发稿,使连载不致断档。有时实在来不及了,只好关在饭店里,中断旅行一两天,赶稿子。 为生活为事业,他们很忙很累。在日本国内,读者想拜访他们,也不容易,不是架子大,而是他们没时间。但不管怎么说,他们来中国旅行,总比在日本空闲些,大家一起游览参观,会见座谈,喝酒聊天,朝夕相处,不知不觉中,成为朋友。我访日时,到他们家做客,看他们的书房,去他们的故乡,在他们的别墅小酌,读他们的新作……他们的性格、脾气、禀性、习惯、爱好、追求、向往,一目了然,远比阅读作品便捷、准确。俗话说文如其人,我以为人如其文也有道理。头脑中有了活生生的形象,再读他的作品,感觉是大不一样的,不只是亲切,似乎更容易进入他的精神王国。 在工作之余,我写了一些作家印象记、专访,我的目的,是既读书,也阅人,结合他的作品,写他这个人。我不知道这些肖像是工笔、漫画、写意,还是抽象?更不知像不像7但我想,总会有个大体轮廓,不致张冠李戴吧?二十五年来,写了几十篇,于是萌生了编本小书的想法,还特意请黑井千次、秋山骏、高井有一三位日本文坛大家写了序,但后来因故放下,延宕至今。 晓萍女士计划编一套译家写的有关外国文学的书,把我列入其中。译界名家荟萃,我只是滥竽充数。翻出旧稿,又增几篇新作,请高兴君帮我拟了书名,呈献读者,敬请指正。 2004年7月2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