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英国留学记
分类
作者 江亚南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位郁快学子独走世界的离奇经历;一个孤愤青年感悟人生的沉思笔录;一段百折不饶上下求索的传神故事;一曲砥砺意志忧国忧民的慷慨悲歌。

《英国留学记》记录了作者(江亚南)在英国留学七年半时间的漫漫岁月,从语言课程一直读到硕士、博士,作者在走遍英国的同时与走遍了世界。

内容推荐

《英国留学记》记录了作者(江亚南)在英国留学七年半时间的漫漫岁月,从语言课程一直读到硕±、博士,作者在走遍英国的同时也走遍了世界。在留学期间作者一直经历了学校、社会和游历者的不同角色地互换。为了解英国社会的别样风貌和异样风情,作者特意深入酒吧、夜总会、博彩厅、赌场、红灯区、寺庙、教会、教堂和清真寺等地方采风。学习、工作之余,作者还孤身一人走遍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贴近他乡生活也亲近异国自然。《英国留学记》不仅是一本个人的英国留学传记,更是一本启迪人们心灵智慧、思想更是催人励志奋进的心路传奇。

目录

前言

自序

第一章 纽卡索的短暂日子

第一节 初来乍到

出发之前

到达不列颠

体验生活

第二节 想去南方看看

讨要学费

临行前夜

第二章 伦敦的悠悠时光

第一节 读语言学校

租个房子歇脚

生活刚刚开始

“可爱”的房东老太

第二节 在犹太人面包房当店员

巧遇传教士

戴维老师“给”的工作

押金风波

犹太朋友

初遇胡老师

“爱”的代价

第三节 短暂的日本寿司帮厨

为同胞惋惜

穆斯林朋友

第四节 我在伦敦开武馆

开张前的准备

寿司店风波

以武会友

日本邻居

参与他们的生活

同事玛娃

突发事件

第五节 到了该走的时候

被炒鱿鱼

好友来访

英国赌场

伦敦风情

第三章 莱斯特的漫漫岁月

第一节 一年的硕士生活

再做“冯妇”

我的宿舍和室友

第二节 阿拉卡公司的老临时工

培训上岗

支持消防队罢工

万里寻兄

劳动光荣

捡了个钱包

真渡寺“出家”

感叹英国警察的素质

第三节 博士是怎样炼成的

交完硕士论文就读博士

街头谢娘

想说回国不容易

第一次见导师

各色工友

继续找寻散落的潮水

心痛的日子

第一次回家

休学一年

从APG至Ph.D

为台胞同学遗憾

第二个“新家”

读书真好学习真快乐

往事并不如烟

临时回国

学校的那些事

重返伦敦小住

办公室成了临时宿舍

导师又换了

悲戚汶川

何时是尽头

签证有麻烦

三个月没导师消息

第四节 最后的半工半读生活

延期三个月

告诉自己要忍耐

付友升的经历

重回阿拉卡

波兰兵团

华人工头

第五节 悄悄地我走了

又搬宿舍了

答辩通过了也不高兴

回去照顾胡老师

第四章 一些想说的话

第一节 留学是必需的吗?

第二节 留学到底学什么?

第三节 以怎样的心态与外国人交往

第四节 为什么有人想要留在国外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节初来乍到

出发之前

2001年7月3日,当飞机腾的一下从北京国际机场飞离地面刺入天空的一刹那,我不知道未来如何,也不知结局怎样,只知道一切都已结束,一切都将从头开始,新的生活就在前面,那是一片陌生的土地异样的国度。我的目的地是纽卡索(Newcastle)——在英格兰的东北角且离苏格兰很近,因为我当时拿的是纽卡索的一个叫诺森比亚大学(Northumbt‘ia)的教育专业录取通知书。出国前申请录取通知书是花1000元人民币让留学中介给代办的,其实只需十几元人民币邮寄费把填好的申请材料寄给英国的大学就可以了,因为当时实在是太忙了,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事情。而当时英国留学的中介费是12000元人民币。中介公司把录取通知书给我之后,余下来所有事情就是我自己打理了,尽管中介公司打了几次电话要帮我代办且价钱可以再优惠,但我还是自己办下来了,只花了490元的签证费而已。唯一的麻烦事就是英国的签证人员让我先把学费汇给英国的大学,这也是当时办理英国留学的常见做法,尽管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这么做,但英国大学收到学费之后再把收据传真给他们就可以了。接着我通过中国银行汇了5000英镑给纽卡斯尔的这所大学,汇费是150多元人民币,之后学校分别给我和使馆签证处各发了一份收据传真,签证很快就下来了,尽管只是给了半年时间(2001年5月21日一10月31日),但不管怎样总能让我成行英国,这就足够了。

出国留学在现在已是平常事,但在20年前打开国门之后却使长期积压在人们心头的沉闷、压抑、麻木和恐惧渐渐有了释放的可能,很多人怀着一个躁动不安、跃跃欲试和千方百计想脱离现状的心境涌向经商和出国的大潮,人们有可能在经历朝不保夕、人人自危、饥饿、焦渴、困惑、狂热、磨难和痛苦之后看到了一丝丝曙光、出路、希望和未来,可以在形形色色的斑斓世界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考和反省。生命原本没有任何意义,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排队等待死亡,冷不丁中途还有人急不可耐地插队,但人生的意义就在以你赋予生命以意义,然后为之付出,正如英国的政治家卢伯克所说:“衡量生命的是思想和行为,而不是时间。”当初选择出国留学仅仅是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印证一下自己的在国内思考良久的一些问题和结论的正确与否。因为我是去留学而不是移民,在走之前所带的都是生活用品,除了一本字典外还带了不少我平时喜欢看的古籍书,后来在英国还从网上打印了不少类似的书籍。去英国就是要看英国的书,但这些中国古代的典籍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她在思乡念国的痛苦之余可以疗伤,除此之外生活物品我带得挺足,以至于在英国那么多年除了日常消耗品和只买了一口钢精锅之外,极少在英国买一件常用物品和衣物鞋帽等。出发那天在首都机场大厅排队等换登机牌时,一个排在身后不远的不到20岁的男孩过来问我:

“大哥,你也去英国吗?你东西超重了没有?”

“是啊。没有啊。”我说。

“是不是要我帮你带东西?”我又笑着问道。

“是啊,东西太多了,肯定要罚很多款的,爸妈非得给我塞那么多,也不管能不能带得了。”男孩一脸埋怨地说道。

“没关系,我帮你带就是了,还有几斤剩余留给你,不收费。”我笑着说道,尽管按规定不应该给陌生人带东西,因为这样有危险,但我总相信人都不是那么坏。我出门东西都很少,不管在国内国外,在机场只要有陌生人求助,我都应允相助。

尽管我愿意帮忙,但事与愿违,由于我们的最终目的地不一样,我是纽卡索,他是去另一个地方,伦敦也都只是转机,所以柜台小姐还是实实在在因为超重罚了他近一千块钱。

“这么重的东西你怎么弄过来的?”

“我父母和我叔叔刚才把我送到检票口,他们没机票进不来了,我才接过他们的东西。”

“几天前他们就开车把我从沈阳一直送到了北京,待了几天。”男孩补充说道。

你去英国读什么?

“读预科。”

“……”

到达不列颠

飞机经过12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到了伦敦希思罗机场,海关人员问我准备在这里待多长时间,再嘱咐签证到期要记得去续签,还要去警察局注册,之后就放行了。刚出海关就被一个小姐截住,她说是代表政府来做一下抽样调查,出于礼貌我回答了她几个问题之后就坐地铁匆匆赶往机场的另一个航站楼,转机去纽卡索。因为只有一个多小时用来转机,对于我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异乡客来说刚才本不应该去应付那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刚找到登机口验完票踏上机舱后,飞机马上就起飞了,不过只有一个多小时的飞行时间。无论是在伦敦降落或是起飞,从空中俯视伦敦城的感觉是很令人“失望”的,因为没有看到像纽约、曼哈顿、东京或香港那样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或类似的高层建筑,整个伦敦似乎是埋在绿的海洋——草和树的世界,这里的绿不再是一种装饰,而不高的房屋倒成了点缀。但这恰恰反映了英国是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更注重人文和居住环境,比如居民共享的绿地面积和空间距离等。飞机18:25分在纽卡索降落,一出机场大门,我拿出写有详细地址的纸条给出租司机看,问他是否知道这个D6,BolamHouse,Douglas Terrace地址。也许是纽卡索太小,也许是他开车多年,他只扫了一眼就说:“我知道,上车吧。”他帮着我把行李搬上车,这是一辆崭新的帕萨特。我一边和司机有意无意地闲聊一边看着窗外两边的景色,发现这里的房子连一楼的窗户都不装铁栅栏,在国内我所知道的最高窗户的铁栅栏已经装到了第12层楼。这里不仅窗户没有铁栅栏,而且连围墙也很少。车开了一二十分钟在一栋大房子门前停下来了,一看计价器:

“9英镑,110元人民币。”我心里折算着。P1-3

序言

从2001年7月3日第一次去英国开始留学至2009年12月9日回国,我从最初的语言课程开始一直读硕士和博士,除去中途休学一年,前后跨越七年半的时间。在这漫漫岁月里我不仅耗费了一生最精华和最美丽的时光,更磨洗着自己无尽的艰辛、感伤、哀情、沧桑、坚韧、追求、理想和信念。因为出国前就有了写书的想法,为了更多、更贴切、更细致,也更为感性和理性地去了解、思考、分析和品味其他的国家、民族、种族和社会,除了接触与学习、工作、生活和旅游相关的人之外,我还曾特意去了许多地方看了看:如游戏室、网吧、酒吧、夜总会、博彩厅、赌场、红灯区、寺庙、教会、教堂和清真寺;自己也经历了学习、打工、开武馆、开出租、上法庭打官司等诸多事情,同时也去了许多国家游历。一方面我一直坚持在平时把自己的点点滴滴作一些笔记,另一方面也大量阅读有关书籍中的许多可取、可鉴之处,再结合自身的一些经历、得失、经验和教训,以尽可能详细的笔墨来描述自己留学期间的感悟和心得;同时我所接触到的一些留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众生相也是值得学生和家长思考与借鉴的。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曾利用在英国留学的日子,周游了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共计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南极、北极、非洲大草原、南太平洋的孤岛和撒哈拉大沙漠,以及中东火药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它不仅平添了个人情趣、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更加思考了很多问题和比较了更多的东西(参见2005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70天孤身走世界》)。“学以致用”,学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经历了这么多、思考了这么多,接下来就是课题。留学到底得到了什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自己有哪些差距和不足;有哪些启发和借鉴;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呢?同时也探讨了一些人的生活安逸,精神空虚颓废,对人生目标的彷徨,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感到困惑与迷茫,它的症结和解决办法又在哪里?

书中所写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感受和所见所闻。为了不使本书过于呆板和枯燥而略有变通,例如把在几个人身上、几天甚或更长时间发生的事归于一人或一天来写;出于种种可以理解的原因,书中人物除作者本人之外均用化名,而且本书是以时间顺序写成,以便读者一目了然。在英国期间由于我一直保持写英文日记(后来是周记)的习惯,书中的很多诸如时间、日期、价格和其他数字都很具体、精确,似乎显得有些“多余”。其实这些不仅是给读者同时也是想给自己留下更多更详细的记忆。也许是我的孤陋寡闻、才疏学浅甚或所见所虑片面,和你的见闻有所迥异,那可能是因为具体条件的不同或改变。我不是文人,也许无法给你在文采上以太多的满足和享受,但却能让你随书而入,随我一起去留学、打工、游历和思考,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世的悲欢离合以及亲享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如果你正准备或打算出国留学,如果你想了解国外的留学生活,如果你想回顾你曾经有过的留学经历,如果你想比较和知道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如果你想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