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明清小说鉴赏辞典(精)
分类
作者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至明清时期,众体兼备,精彩纷呈,空前繁荣。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的《明清小说鉴赏辞典(精)》收录了明清小说家创作的作品300余篇,举凡话本、笔记、志怪、传奇等叙述文本类别均有择选。三言二拍以及蒲松林《聊斋志异》等短篇佳作,甚至《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著以及《儒林外史》《老残游记》等长篇小说中的精彩篇章,都有呈现。内容精彩、佳构迭出。书中内容包括小说原文、注释、赏析,通过专家学者的解读,让读者领略到古代小说的独特魅力,发掘其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目录
出版说明
凡例
序(一)
序(二)
篇目表
正文


附录
参考书目
小说名词术语
索引
篇目笔画索引
小说作者笔画索引
序言
中国之有文学鉴赏辞典,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
事;不过我在这里仅是就大陆而言,台湾的情况我
不清楚,不好乱说。最先问世的,就是上海辞书出
版社出版、由汤高才先生担任责任编辑的《唐诗鉴
赏辞典》。此书一出,很快就引起了轰动,而且成
为持续多年的畅销书。虽然也听到过一些“文学鉴
赏不应称为辞典”之类的议论,然而庄周先生到底
是聪明人,他早就懂得了“名者实之宾也”的道理
,管它名称是否“规范”,既然读者如此欢迎,其
他出版社就纷纷效尤,辞书出版社自然更不会放弃
自己所首创的这一名牌产品。于是就有了各色各样
的鉴赏辞典:就文学门类而言,诗、词、曲、小品
、古文……体裁繁多;从时代来说,自先秦直至元
明清,应有尽有。这样地热了十多年,然后慢慢地
冷下去了。时至今日,出版界的这种空前盛况犹历
历在我辈之目,肯出文学鉴赏辞典的却已很少了。
然而,上海辞书出版社在此际又推出了其以前
尚未出过的《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辞典》,因为出版
社的负责人早就决心使其以前出过的文学鉴赏辞典
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虽然此类书籍的热销时期已
经过去了。
我想,这是值得佩服的。
文学鉴赏辞典在上世纪80年代之所以热销,一
方面固是经过多年的思想禁锢之后,人们迫切地需
要精神食粮,以致艰深的哲学理论着作、专门而枯
燥的人物年谱,当时也都曾一印几万册,更不要说
像文学鉴赏辞典这样读来兴味盎然的书籍了;但更
主要的,则是由于其本身确具创意,与读者在文学
鉴赏方面的要求相切合。
大致说来,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能
吸引人的,一类是经得起咀嚼的;其二者兼而有之
的,那就更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当然也还有既不能
吸引人也经不起咀嚼的,这里只好不管它了。这种
经得起咀嚼的,人们在咀嚼时就往往渴望对话——
—心灵的交流。不但与作者交流,也与另一位咀嚼
者交流。而文学鉴赏辞典则正担起了交流者的责任
。通过这种交流,既帮助读者解决了若干阅读中的
难点,更与读者进行了坦率的交谈。读者可以赞同
他的看法,从中受到启发,也可以不同意他的意见
。但如使读者在读了以后,无论是赞之为“深得我
心”、“金针度人”,还是评之为“未必如此”、
甚至加以反拨,都能从中感到精神上的愉悦,那就
是鉴赏的上品。
也正因此,写鉴赏辞典的条目实在是一项高难
度的工作。写作者不仅要有鉴赏能力、对其所鉴赏
的具体作品确有心得,还要善于表达,能与读者娓
娓而谈,既不居高临下,也不给人以曲意迎合之感
。在“鉴赏热”时,曾看到过一些像中学教师讲解
课文那样的鉴赏辞典,真有哭笑不得之感。所谓“
确有心得”,倒也不是指其能见到作者的衷曲,而
是确能具有由作品所引发的、并能打动别人的真情
实感。至于其是否与作品原作者的感受相一致倒不
是主要问题。例如《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曹雪芹
对她的感情究竟如何,是爱是憎,抑或爱中有憎、
憎中有爱?这是谁都不能确知的。但写鉴赏条目者
只要对这一人物确具某种感情,而这又确是由作品
的某些描写所引发的,并能将这种感情表达得深切
动人,即使不能令读者产生共鸣,也能使读者无从
轻易拒绝,就是要反对也得好好花一番心力,就可
算是达到要求了。能得如此,也就让读者获得了对
话之乐。
作为一种精神享受,读者对这样的鉴赏辞典是
需要的;而在《唐诗鉴赏辞典》之前又还没有出现
过。是以该书一出,读者就趋之若鹜了。现在,一
则由于社会的变化,愿意咀嚼文学作品的人较前大
为减少,再则文学鉴赏辞典已经司空见惯,读者对
它的热情自也相应低落,何况不少读者又已被粗制
滥造的此类读物败坏了胃口,其销路之较前缩减正
是很自然的事。然而,这绝不意味着此一要求已经
消失,更不意味着这一工作已没有意义。恰恰相反
。在当前的情况下仍然对鉴赏辞典有所期待的读者
,其要求实在是更高了;如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也
就成了更有意义的事。
所以,我以为辞书出版社要把这工作继续做下
去、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的决心和行动,既是
不畏艰巨、对读者负责的表现,也是眼光远大、富
于事业心的象征,是很值得佩服的。而且,这次推
出的小说鉴赏辞典,乃是在这一系列中的别开蹊径
之作,其难度是更大了。
虽然都名之为小说,但以真正的文言写成的小
说与白话小说(《三国演义》那样以杂有白话的浅
近文言写成的小说实与白话小说为同一类型)又有
很大区别。前者叙事简略而有意境,作者对诗、词
及文言的抒情、写景之文都应深具功力;后者则需
要细致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语言神情,作者既需
洞明世事,在写作上又要能化俗为雅,使日常琐语
皆具诗情画意。因而,要鉴赏小说、领会其好处,
实在并非易事。加以原作繁富,鉴赏文字却要极简
略,与诗词的原作甚短而鉴赏文字则相对甚长,恰
恰相反。怎样在如此短小的篇幅内,将自己的丰富
感受以生动的文字表达出来,并使读者能很感兴趣
地与自己交流,乃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我没能通读此书全稿,但就我所读过的部分文
言短篇小说的词条而论,我以为是相当出色的。虽
然数量很少,不能据此评估全书的水平,但好在此
书分别经过董乃斌教授和黄霖教授的审订,两位都
是各自领域内的一时之选,我相信这将是文学鉴赏
辞典中的一项经受得起考验的最新成果。
导语
中国古代小说源远流长,堪与古典诗歌媲美。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从记载实录为主到虚构幻设为主的发展道路。唐宋文言小说的出现与发展,使小说文体,摆脱了子史的附庸地位而获得独立地位;而宋元话本的出现到明清白话章回小说的繁荣兴盛,则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达到又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可谓双峰并峙,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的《明清小说鉴赏辞典(精)》精选古代小说的佳构名篇,延请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名家鉴赏品味,曲折动人的故事,优美生动的叙事与深入浅出,娓娓而谈的鉴赏相映成趣,一定可以为读者呈现一部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画卷。
精彩页
《中山狼传》不仅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价值,文学形象的塑造也不失其丰满。作为故事主角的狼凶残狡猾,忘恩负义。当其落难之时,使出浑身解数来骗取东郭先生的同情,首先抓住东郭先生想出山做官的弱点,先晓之以理:“先生岂有意于济物哉?”然后赌咒发誓,动之以情:“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终于使东郭先生冒着“犯世卿,忤权贵”的危险,把它放入书囊,上了它的圈套。狼又抓住东郭先生墨者“兼爱”的弱点,软硬兼施,既斥责东郭先生事急而行缓,又能“听命先生”,终于瞒过了赵简子,保住了性命。而一旦得势,志得意满,便暴露了它凶残的本性,张牙舞爪,扑向东郭先生。为了达到自己饱食一顿的目的,狼置昔日的救命之恩于不顾,反要将东郭先生置之死地来满足私欲。而狼做这种事依然理直气壮,因为这是狼的本性使然:“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不仅如此,狼还颠倒是非,强词夺理,把东郭先生好意救它说成“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狼的本性是凶暴残忍的,而在人类社会中也不无像中山狼一样丧失人性的衣冠禽兽。这在作者当时生活的宦官祸国乱政、正直士人惨受迫害的时代,更带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而作为狼的对立面的东郭先生则是一个迂腐愚昧的墨家信徒。他明明知道狼“性贪而狠,党豺为虐”,明明知道“君能除之,固当窥左右以效微劳”,但为了固守墨家“兼爱为本”的信条,还是救了它。孰不知,他这样做,虽然“兼爱”救得狼的一条性命,但狼之得救,即使不吃东郭先生,哪怕真能效龟蛇来报答于他,狼也会弱肉强食,残害生灵的。这岂不是恰恰违背墨家的“兼爱,’之旨么?救狼一命,却残害了更多的生命。这样看来,东郭先生救狼也是有一己之私的,实指望狼能效龟蛇以报,哪料想狼却要让他以“一躯啖我”。“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兼爱》)是对常人而言的,对狼这种丧失人性的野兽及像狼一样的恶人是不能抱有任何幻想的。东郭先生自食恶果,正是他的愚昧所致。不仅如此,在几经磨难,差点葬身狼腹后,当丈人让他“引匕刺狼”时,他还说:“不害狼乎?”真是愚昧之至,无怪丈人说他“仁陷于愚”了。另外,东郭先生还相当迂腐,在追兵将至的紧急时刻,还要顾得斯文,轻拿慢放,前怕压着狼的胡子,后怕绊着狼的尾巴,几次都没有把狼放进去,真是迂腐得可笑。在当时社会特务横行的时代,像东郭先生这样对恶人抱有同情与幻想,一味姑息养奸,到头来只能是自食恶果。
不仅东郭先生这样的人要吃亏,像杏树这样与世无争、完全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地位的生灵,在被老圃榨干之后,一样逃脱不了被诛于斧钺的命运。老牛更是老农的忠实奴仆,为老农卖命一生,却落得个“不知死所”的下场,甚至连同老农的妻儿,还要从它的死上得到好处。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对于宦官祸党,做甘心被榨取的顺民,甚至做他们的忠实奴才走狗,也不能独善其身。当时社会极端混乱,人人不能自保,像杏树、老牛那样善良的弱者也不肯为东郭先生说句公道话,不仅不帮忙,反而落井下石,更助长了中山狼的嚣张气焰。所以对于邪恶的势力,既不能屈服,也不能依附。只有像扶藜丈人那样,不仅对其要有清醒的认识,敢于斗争,还要善于运用智慧,最终获得胜利,这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除了形象塑造成功之外,《中山狼传》的故事情节也曲折生动,急缓有致。首先是赵简子追赶受伤逃跑的狼,人快马急,气氛紧张,偏偏遇到东郭先生,虽然“事急”,却仍然不慌不忙,“徐徐焉”以示斯文。至赵简子找不到狼,大怒,拔剑斩辕,气氛又复为紧张,东郭先生却侃侃而谈,从“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谈起,使紧张的势态缓和下来。当赵简子刚刚远去,未加喘息之时,狼出得书囊便要吃掉东郭先生,情节达到高潮。至向杏树、老牛评理,使整个局面和缓,但二者虽然有理有据,娓娓而谈,却都赞同东郭先生被狼吃掉,又在和缓之中增加了紧张气氛,真是急中有缓,缓中有急。
另外,这篇小说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值得注意。如“虞人导前,鹰犬罗后”“酸风射眸,寒日吊影”“瘦骨如山,老泪如雨”“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等,对仗工整,用词准确,如珠玉镶嵌。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有力,如故事开篇写赵简子打猎,“人立而啼”四个字就写出了狼的乖戾可怖;“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便渲染出了赵简子行猎时壮大的声势,紧张的气氛,给读者很强的感染力。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已是尽人皆知,仅明一代,以中山狼为题材的戏曲创作就有康海、王九思、汪廷讷、陈与郊。最负盛名的是康海的杂剧《中山狼》,《盛明杂剧》《酹江集》《世界文库》均有收录。《中山狼传》之所以能广为流传是与其思想上、艺术上的成就分不开的。东郭先生和狼已被赋予特定的内涵,至于是不是为了讥讽墨家思想或别有所指,就不必深究了。
P82-8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