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间小谢又清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离我而去的昨天,已经无法挽留。扰乱我心的,今天使我极为烦恼和忧愁。长风万里送秋雁南归,面对这离别的场景,我们可以登上高楼痛快畅饮。你的文章有着汉朝文风的影子和风骨,我的诗词里,也有着谢朓文字里的清新与自然。我们都有着无限的文字灵感,都满怀壮志凌云,欲飞上青天去摘取那轮明月。我想用刀把水斩断,可水流得却更欢;我想用酒来解心头的忧愁,可却愁上加愁。人生在世总是有那么多不称心如意的事情,明天我要解开高绾的长发,乘一叶小舟逍遥于江湖。
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仙”“诗侠”“文曲星下凡”之称、被后人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作。本首诗歌一入笔便让心绪的小波动和小忧伤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因为诗人发现匆匆流失的时光如世事一般无情,自从弃他而去后,便再没有回来,而自己却在人生里虚度着时光。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把一幅萧瑟的秋景呈现于读者眼前:风穿过高楼,吹着落叶翻飞,一行南飞的大雁,更是让人心里生出许多离愁。在这样的景色里,想着自己人生的际遇,想着与友人即将的离别,怎么能不让人心生悲伤之情呢?同样才气冲天,同样心怀报国之情,可理想总是如此丰满,现实却又总是如此骨感。空怀一腔热情和才能,却无法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
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以说是李白一生的真实写照,饱含着他无尽的辛酸。
我们应该知道“铁杵成针”这个典故吧!这个典故的主人翁就是李白。李白从小便聪明调皮,对于诗词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的父亲李客对李白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学有所成,长大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可调皮的李白,总是在私塾里坐不住,喜欢让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开小差,喜欢逃课到私塾后面的那条小河里捉鱼摸虾。
李客是一个饱读诗书教子有方之人,他没有对李白责骂,而是想出更绝妙的办法来激励李白学习。这日,李白又逃课一个人来到小河边玩,远远地便看到一位老人坐在河边,手里拿着一个什么东西在石头上磨来磨去。心里充满好奇的小李白立刻跑去看老奶奶到底在做什么,走近一看,原来老奶奶手里拿的是一根大铁杵。李白便问道:“老奶奶,你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什么啊?”老奶奶回答道:“我要把铁杵磨成针。”李白疑惑道:“老奶奶,铁杵这么大,你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啊?”老奶奶认真地回答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终有一天会被我磨成针。”
小小李白听了似有所悟,一边转身向学堂走,一边口里念念有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悟性极高的李白。一下明白了老奶奶话里的意思,从此潜心学习,再不逃课。
李白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成为古代浪漫主义文学家的代表,他的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因为其为人爽朗、正直、不拘小节、不肯附庸权贵,他的情路与官路走得并不如意。
P3-5
红尘深处,看最美的人间烟火
(代序)
一路走来,越走越觉得,最美的总是自己最难忘的。那些曾经钻到骨子里的痛,会成为一笔使自己更加成熟的财富,然后我们会心怀感恩地说:“真的庆幸有那些苦难的经历,这样才会有我今天的超然与洒脱。”那些爱恨情仇淡了又淡,心越发坦然,原来在红尘的深处,我们一直在看人间最美的烟火。
金缕衣
杜秋娘(唐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拆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全缕衣》是唐代诗人杜秋娘的作品,这是在自己的记忆深处会背诵的最早的诗词。通过这首诗,老师要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告诫我们不要追求安逸,因为这世间,只有时间才是最宝贵的。这首诗歌真的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要珍惜美好时光,莫负青春年华,珍惜拥有,莫要等失去时徒悲伤。得与失真的是在方寸之间,有些拥有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便会悄然而失。就如我们如果树立了奋斗目标,却没有为目标付出,最后也只能落个空叹息。
其实,我们无论以怎么样的姿态生活,最后所求的就是足够的物质、精神财富,足够的爱和足够的风景,好让我们去享受快乐、幸福与美满。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曾这样归纳人生十六件快意之事:“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细心琢磨,哪一字,哪一句不是人生路上生活中最大的解脱与放下?这样的解脱与放下,抵消了他在官场的失意、江湖中遇到的险恶。心中的风景是美好的,这世间便是美好的。在他气势磅礴的诗行里,能看到他爽朗的笑,他举盏对月,快意江湖。
采绿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檐。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及□。维鲂及□,薄言观者。
——节选自《诗经》
“采荩草一整个清晨,竞然还没有采满两只手。头发都被露珠打湿,回到家要把头发洗好。整个早上都在采蓼蓝,却还是没有把衣兜采满。他和我约定的日期是五天见面,可是都过了第六天了,却还不见他的身影。再不想与他分离,他去打猎,我就跟他去收弓箭。他去钓鱼,我就帮他理丝线。都钓了什么鱼?鳊鱼鲢鱼真是多,鳊鱼鲢鱼真是多,他钓我看总不厌。”这是多么美好的爱情生活!不负青春,不负爱情,为了和心爱的人儿不再分离,再苦再累也要相伴到一起,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哪怕生活上再苦但心也是甜的。
记得这样的句子:“邀明月共舞,约清风共醉,裁云朵为裳。笑里哭里,用岁月这把梭,一梭一梭织了一匹锦帛,还绣上了花枝,一朵一瓣。那一滴滴清澈的凝露,在初阳下闪着光芒,透着日子里的明媚与红尘烟火深处的欢喜。”望着这样的句子,一抹浅笑在嘴角轻扬。一路走来,越自信,越坦然,在如梭的岁月里,我一梭一梭织着生活的锦帛,观赏着人间无限美好的烟火。
朱海兰
2015年7月2日
红尘深处,最美的总是自己最难忘的。那些曾经钻到骨子里的痛,会成为一笔使自己更加成熟的财富。朱海兰著的《不负如来不负卿——红尘内外皆有情》情感丰富,文笔从容,主要从志气得失、禅意修行、为爱缱绻三方面梳理那些美好的人间真情,让人重新看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而这些美好使人变得自信、坦然。在如梭的岁月里,我们织着生活的锦帛,清欢着人间无限美好的烟火。
《不负如来不负卿——红尘内外皆有情》由朱海兰著。
我们无论以怎么样的姿态生活,后所求的就是足够的物质、精神财富,足够的爱和足够的风景,好让我们去享受快乐、幸福与美满。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曾这样归纳人生十六件快意之事:“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细心琢磨,哪一字,哪一句不是人生路上生活中大的解脱与放下?这样的解脱与放下,抵消了他在官场的失意、江湖中遇到的险恶。心中的风景是美好的,这世间便是美好的。在他气势磅礴的诗行里,能看到他爽朗的笑,他举盏对月,快意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