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俊主编的这本《三国之孙吴》以三国历史事件为线索,以文字叙述为纲目,国画艺术为形象载体,地图为参照,文、画、图紧密结合,完整而系统地介绍了三国孙吴的历史。
为了表现三国文化的绚丽多姿,除了采用图文对照这种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之外,全书辅以白描故事插图、主要人物造像及介绍、事件发生地的照片与说明,穿插了部分人物脸谱,并在每幅地图中标注了重要旅游景点,一并展现三国孙吴人物足迹所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因此,本书不仅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三国文化画卷,而且具有一定的旅游参考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国之孙吴/青少年历史知识彩绘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沈伯俊 |
出版社 | 成都地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沈伯俊主编的这本《三国之孙吴》以三国历史事件为线索,以文字叙述为纲目,国画艺术为形象载体,地图为参照,文、画、图紧密结合,完整而系统地介绍了三国孙吴的历史。 为了表现三国文化的绚丽多姿,除了采用图文对照这种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之外,全书辅以白描故事插图、主要人物造像及介绍、事件发生地的照片与说明,穿插了部分人物脸谱,并在每幅地图中标注了重要旅游景点,一并展现三国孙吴人物足迹所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因此,本书不仅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三国文化画卷,而且具有一定的旅游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三国之孙吴》的概说如下: 与曹魏、刘蜀集团相比,孙吴的发展道路独具特色。 在汉末群雄中,孙坚虽以其刚烈勇毅而引人注目,但他出身寒微,长期在外征战,历任盐渎丞、盱眙丞、下邳丞、长沙太守、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等职,在江东并无深厚根基。孙氏江东基业的实际开创者乃是孙策。兴平二年(195年),年仅21岁的孙策摆脱袁术的羁绊,独自率兵渡江南下,短短三四年间就夺得丹阳、会稽、吴郡、豫章、庐陵等郡,占据江东大片地盘,为孙吴立国奠定了初步基础。可惜他恃勇好胜,疏于防范,建安五年(200年)遭到意外的袭击,竟因伤重而死,年仅26岁。 孙策去世后,年仅19岁的孙权承袭了江东基业。此时,世家大族对孙氏政权多持观望态度,分布于各地的山越时起反抗,从北方流寓到江南的士人则各有打算。因此,孙氏政权的根基还比较薄弱。在张昭、周瑜的忠实辅佐下,孙权以延揽人才、扩大统治基础为第一要务,鲁肃、诸葛瑾、步骘等人纷纷归附。其中鲁肃明确提出了“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长远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孙权长期实行了优先安定后方、稳扎稳打、徐图进取的策略,逐步巩固了孙氏政权。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不战而得荆州,欲乘势统一天下。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大大增强了孙吴的实力和声威,并进而夺取了荆州的南郡、江夏二郡。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与刘备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得到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又乘关羽北伐,后方空虚之机,命吕蒙袭取刘备集团占据的荆州诸郡,擒杀关羽,从而控制了荆州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了“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第一步战略目标。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亦称帝。此时东吴群臣曾劝孙权称帝,权未同意,而向曹魏称臣。次年(222年),陆逊统率的吴军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蜀军,巩固了对荆州的控制。但孙权综观天下大势,不久又与蜀汉恢复联盟关系,与曹魏断绝来往。直到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在大败曹魏大司马曹休,对江南、岭南的控制已经巩固之时,孙权才正式称帝。至此,孙吴集团的发展跨入了新的阶段。 孙权在位期间,在恢复经济、开发江南和岭南,对外交往等方面均有重要贡献。然而,他晚年在立嗣问题上处置不当,导致“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后又废黜太子孙和,另立幼子孙亮为太子,给孙吴后期的政治留下了隐患。 太元二年(252年)四月,孙权卒,享年71岁。年仅10岁的太子孙亮即位,以诸葛恪为太傅,辅政。诸葛恪才干突出,但刚愎自用,执政不到两年便被孙峻杀害。此后,孙峻、孙琳相继专权。孙亮欲诛孙琳,谋泄被废。孙休嗣位,诛孙琳,但政治上无所建树,国势并未振兴。孙休死后,孙皓为帝。他在位16年间,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刑罚苛酷,滥杀大臣,由此导致吴国迅速衰落,将士离心,百姓怨恨。 天纪三年(晋成宁五年,279年)十一月,西晋出动六路大军,大举伐吴。次年三月,王溶兵临建业,孙皓出降,吴国灭亡。至此,三分终归一统。 《三国演义》以刘蜀的兴衰为情节主线,以刘蜀与曹魏的斗争为主要矛盾,而将孙吴置于陪衬地位,对孙吴集团的描写不够充分。尽管如此,孙权的善于识才用才,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四位统帅的雄才大略,黄盖、甘宁、周泰、丁奉等将领的忠勇奋发,仍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之孙吴》由沈伯俊主编。 目录 出版者的话 前言 三国形势略图 《三国之孙吴》概说 卷首页 孙坚少时有胆勇 孙坚平叛定三郡 孙坚领兵讨董卓 孙坚樊城击刘表 追黄祖孙坚殒命 孙策南下拓江东 周瑜受任辅孙策 孙策江东请张昭 孙策酣斗太史慈 孙郎周郎娶二乔 孙策英年遇刺亡 孙权坐领江东地 鲁肃纵论天下势 顾雍代掌会稽郡 孙权江夏破黄祖 孙权决计抗曹操 周瑜程普同出师 为火攻黄盖诈降 火烧赤壁败曹操 周瑜用计取南郡 固联盟孙权嫁妹 图蜀未竞周瑜亡 鲁肃代瑜统兵马 刘备移治借荆州 吕蒙学识露头角 步骘受任收岭南 孙权移治秣陵城 孙权遗书退曹操 吕蒙半日破皖城 诸葛瑾屡使蜀中 孙刘议和分荆州 凌统拼死救孙权 甘宁百骑劫魏营 孙权尊荣宠周泰 吕蒙用计袭荆州 陆逊领兵拒刘备 陆逊火烧蜀连营 徐盛疑城退魏军 诸葛恪聪颖出众 陆逊三路破曹休 孙权建号称帝业 孙权经略夷洲地 虞翻被贬勤讲学 孙权大举攻魏军 张昭刚直辅吴主 护太子陆逊获咎 孙权废立太子事 诸葛恪辅佐幼主 丁奉雪中破魏军 孙峻杀害诸葛恪 孙琳暴虐专朝政 孙亮被废孙休立 孙休秘谋诛孙琳 孙皓嗣位继大统 孙皓暴虐失人心 韦昭刚直被杀害 陆抗领兵镇边陲 孙皓自缚降西晋 全国主要三国遗迹分布图 汉末三国大事年表 三国帝王纪年 孙吴职官简释 古今地名对照 三国孙吴遗迹索引 三国孙吴人物索引 试读章节 在汉末群雄中,孙坚以其刚烈勇毅而引人注目。早在少年时期,他便颇有胆略。17岁时,他随父乘船至钱唐(今浙江杭州),遇见海贼胡玉等抢劫商人财物后,正在岸上分赃,过往行人都远远站住,船也不敢前进。孙坚独自提刀上岸,以手东西指挥,好像分配人手抓贼的样子。海贼望见,以为官兵来了,慌忙扔掉财物逃命。孙坚奋力赶上,杀死一个海贼,由此威名远扬,被官府任命为代理县尉。《三国演义》第2回写孙坚首次出场时,依据史实写了此事,使他一开始就显得不同凡响。 孙坚(155~192) 东汉末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字文台。初为郡县吏。曾镇压许昌起义,任盐渎丞。后徙盱眙丞、下邳丞。中平元年(184年),从朱儒镇压黄巾起义军,拜别部司马。后任长沙太守,镇压区星起义,因功封乌程侯。初平元年(190年),参与关东州郡讨董卓之役,袁术表其行(代理)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作战勇猛,曾大破董卓军,斩其都督华雄。董卓惮之,遣李催求和亲,他怒拒之。董卓西迁长安,他率先进入洛阳,得传国玉玺。初平三年(192年),率军击刘表,为刘表大将黄祖部下射死。后其子孙权称帝,追谥他为武烈皇帝。 ◆龙门孙氏后裔聚居地 位于浙江省富阳市龙门山下的龙门古镇,是全国最大的孙权后裔聚居地。其始祖孙勖,生活于北宋时期,为孙权第六子孙休之后。全镇现有7000余人,95%姓孙。古镇面积约2平方千米,至今尚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数十座,重要的有余庆堂、三乐堂、明哲堂、义门等。其中余庆堂为孙氏宗祠,内塑吴大帝像,陈列着孙氏世系表和明清以来的多种族谱。 ◆雄瓜地 位于富阳西南富春江畔的王洲。相传孙权祖父孙钟曾在此种瓜,遇三少年来讨瓜吃,孙钟与之,少年乃指点道:“向前百步葬母,子孙必为帝王。”孙钟依言而行,其子孙坚。孙孙策、孙权果然成为帝王。今存瓜地一块,有“雄瓜地”碑。 中平四年(187年),长沙人区星起兵反抗朝廷,部众万余人,攻城夺地,声势逼人。周朝、郭石也率众起义于零陵、桂阳,与区星彼此呼应。朝廷震动,乃以时任议郎的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往镇压。孙坚到任后,亲率将士,施设方略,仅一个多月便击破了区星之众。紧接着,他又迅速打败周朝、郭石,使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恢复统治秩序,因此而被封为乌程侯。 永乡平元年(190年),关东州郡联合讨伐董卓,推袁绍为盟主。孙坚起兵响应,前到鲁阳(今河南鲁山),与袁术相见。袁术表其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孙坚进兵梁县(今河南汝州西)以东,欲攻董卓,被董卓军包围,仅率数十骑突围而出。但他毫不气馁,收聚兵马,再与董卓军交战,大获全胜,斩其都督华雄等。董卓惧其勇猛,遣部将李催求和亲,并许诺任命其子弟为刺史、郡守。孙坚断然拒绝董卓的利诱,进兵到距洛阳仅90里的大谷。董卓西迁长安,焚烧洛阳,孙坚又率先进入洛阳,掩闭被董卓发掘的诸帝陵墓,扫除宗庙,祀以太牢(牛、羊、猪三牲)。在诸侯联军中,孙坚的勇烈之概尤为突出。 董卓退往长安后,讨董联盟瓦解,军阀混战开始。由于袁绍、袁术兄弟相争,孙坚与袁术相附,荆州刺史刘表则与袁绍结盟,初平三年(192年)正月,袁术使孙坚攻打刘表。刘表遣大将黄祖迎战于樊城(今湖北襄阳汉水北岸)、邓县(治今湖北襄阳北)之间。《三国演义》写孙坚由江东“跨江击刘表”,叙述中有地理错误。 ◆襄阳古城 在今湖北襄阳市汉水南岸。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任荆州刺史,将州治由汉寿移至襄阳。初平三年(192年)正月,孙坚攻刘表,死于城南的岘山。此后襄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城郭屡毁屡建。明代洪武初年,又于旧址重筑。城高约8米,周长6千米,四面六门,四角皆建子城,气势雄浑。此后虽有所毁损,但其整体面貌仍保留至今。 孙坚在樊城、邓县大破黄祖,南渡汉水,包围襄阳(刘表的荆州治所,今湖北襄阳市)。刘表遣黄祖乘夜出城调兵,黄祖率兵回城时,被孙坚迎头痛击,逃奔岘山(今湖北襄阳南)。孙坚连夜追击,被黄祖军士从林木间乱箭射死。《三国演义》根据《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注引《英雄记》的异文,写刘表遣部将吕公突围求救,孙坚仅率30余骑追赶,吕公按蒯良之计,奔往岘山,命人埋伏于林中,孙坚追至,被乱箭、石子射中,当即殒命。 ◆凤林关 《三国演义》中跨江击刘表的故事显得生动而引人入胜,孙坚的英勇形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其发生地就在今湖北襄阳城西南的凤林关,这儿也是孙坚被射身死之地。该关东邻汉水,南至观音阁,西依岘山,是一条长约2千米的狭窄走廊。凤林关在古代是很有名的一处关隘,其地势险要,林木葱茏,道路崎岖,历来为兵家所看重。凤林关西北是岘山,山上有岘首亭,山下有羊杜祠和堕泪碑,这是为了纪念西晋初年的羊祜和杜预而建成的。如今的风林关上,往日的硝烟已经散尽,“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登临凤林关,怀古探幽,将会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孙坚死后,长子孙策一度依附袁术,拜怀义校尉。他勇猛善战,屡立功绩,却因袁术任人唯亲,不得重用。兴平二年(195年),年仅2l岁的孙策要求前往江东,援助母舅吴景。袁术表其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孙策从此摆脱袁术羁绊,独自率领1000余士卒和数百宾客,渡江南下,开拓江东基业。他不仅有勇有谋,善于用兵,而且胸襟开阔,求贤若渴,因而深得人心,所向披靡,在短短三四年间,先后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地方豪强严白虎、会稽太守王朗等,占据吴郡、丹阳、会稽、庐江、豫章等郡,为孙吴立国奠定了基础。《三国演义》以雄健的笔调,艺术地再现了孙策创业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过程,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一往无前的少年英雄形象。 孙策(175~200) 东汉末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字伯符。孙坚长子。初平三年(192年),孙坚攻刘表战死后,孙策曾一度依附袁术。兴平二年(195年),离开袁术,率军渡江,先后打败刘繇、严白虎、王朗等,占据吴郡、丹阳、会稽、庐江、豫章等郡,建立孙氏政权,威震江东,成为汉末群雄中势力发展最快的一个。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表其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建安五年(200年),被原吴郡太守许贡家客行刺,身受重伤,旋即死去,年仅26岁。后其弟孙权称帝,追谥他为长沙桓王。《三国演义》突出表现了他的勇猛善战,胸襟开阔,善于争取人心,塑造了一个虎虎有生气的“小霸王”形象。 ◆无锡三国城 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南郊的太湖之滨。系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为配合拍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而修建。占地35公顷,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主要景点有吴王宫、甘露寺、吴营水寨、周瑜点将台、七星坛、烽火台、辕门、曹营水寨、曹操点将台等。游客除欣赏湖光景色外,还可观看“三英战吕布”、“刘备招亲”等实况表演,参加“草船借箭”等游艺活动。自20世8990年代初建成以来,已经成为三国文化之旅的一处重要景区。 P2-9 序言 这是一个天翻地覆、风云变幻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繁星璀璨的时代,这是一个饱含痛苦又饱含希望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了变革创新、洋溢着阳刚之气的时代,这是一个永远令人激动、令人缅怀的时代。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从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到280年西晋统一全国)仅有短短的60年,加上此前的汉末时期(或日“前三国时期”,从168年汉灵帝即位到220年曹丕代汉),总共也只有100余年。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然而,这一时期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却影响极大。首先,这是一个由朝政腐败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发展到三国鼎立,再实现重新统一的历史时期。在尖锐激烈、纷纭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涌现出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一大批富有文韬武略的优秀人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他们的功业与作为,在整个中国史上写下了十分精彩的篇章。其次,这是一个承先启后、思想解放、大胆变革创新的时期,在政治制度、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再次,这一时期又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在此之前,中原地区一直由汉族占据统治地位。而这一时期结束之后仅仅11年,即291年,腐朽的西晋统治者内部便发生“八王之乱”;不久,匈奴贵族刘渊乘机起兵,导致西晋灭亡,“五胡十六国”相继建立;然后是南北朝的长期对峙,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将近300年;直到隋朝统一南北,才重新恢复汉族在全国的主导地位。可以说,三国时期的历史是汉族单独统治中国的终点和少数民族建立中原统治政权的起点。各民族之间的斗争、交流与融合,从此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与以往大不相同的面貌。这一划时代的巨变,对广大民众心理的震撼极为深刻。因此,从东晋开始,尤其是隋唐以后,三国时期便成为文人学士和广大群众特别关注的一段历史。经过通俗文艺的长期传唱、不断增饰和反复渲染,三国人物及其故事进一步深入人心。而元末明初的伟大作家罗贯中创作的小说巨著《三国演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远播海外。1700多年来,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和三国精神的传播演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作品为重要内容,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综合性的“三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有关三国和三国文化的知识也有重新加以普及的必要。长期以来,根据《三国演义》制作的插图本、连环画、漫画品种颇多、数量很大,对帮助人们了解三国起了巨大的作用。不过,它们虚实杂糅,其中的许多人物和事件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有的甚至纯属虚构,因此,绝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于三国历史。另一方面,完整而系统地介绍三国历史的读物却非常少,以图文对照方式介绍者,则似乎一本也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明显的缺陷。 有鉴于此,我们首先策划、编著了《三国之刘蜀》、《三国之曹魏》、《三国之孙吴》。全书以三国历史事件为线索,以文字叙述为纲目,国画艺术为形象载体,地图为参照,文、画、图紧密结合,完整而系统地介绍三国历史。可以说,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填补了三国文化传播史上的一个空白。 三国历史是一个整体,又是三个并列政权各自发展、互相斗争、彼此交叉的进程。为了适应这一基本特点,我们将全书分为《三国之曹魏》、《三国之刘蜀》、《三国之孙吴》三卷,分别表现曹魏、刘蜀、孙吴三大集团的兴亡史。对于涉及两方或三方的同一事件,则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的卷次里予以详略不等、各有侧重的叙述。同时,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历史的全貌,每一卷都附有《汉末三国大事年表》。读者阅读任何一卷时,随时可以查看《大事年表》,使分散、纷繁的事件条理分明,时序清晰,同时兼顾魏、蜀、吴三国,从而全面把握当时的天下大势。 在介绍三国时,历史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应该承认,中国民众(包括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并未通读过史书《三国志》和《后汉书》有关纪传,他们关于三国的印象,大部分来自《三国演义》,其总体轮廓虽然大致符合史实,但其中必然有若干与史实不合甚至全然虚构之处。为此,我们在编著这套图书时,高度重视历史与文学艺术的联系与区别。全书以三国历史为线索,叙述每一事件,介绍每一人物,均综合《三国志》(包括裴注)、《后汉书》、《资治通鉴》的有关史料,力求准确、完整。同时,又以简洁的文字,说明《三国演义》表现该事件、人物的特点,着重指出其变异和虚构之处;而画面的设计,则较多吸纳了《三国演义》的内容。这样做,既不是用历史来否定文学,更不是用文学来代替历史,而是融通文史,兼容并包,使读者既能准确地了解三国历史,又能真切地感受文学艺术的奇妙,获得正确而又生动的知识。 为了表现三国文化的绚丽多姿,除了采用图文对照这种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之外,全书辅以白描故事插图、主要人物造像及介绍、事件发生地的照片与说明,穿插了部分人物脸谱,并在每幅地图中标注了重要旅游景点,一并展现三国人物足迹所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因此,本书不仅是一套图文并茂的三国文化画卷,而且具有一定的旅游参考价值。 这套《青少年历史知识彩绘丛书》,是跨学科领域专家密切合作的结晶。衷心希望该书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国内外广大读者了解三国,探寻三国文化奥秘的向导。 沈伯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