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阐明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忠、孝、和、民本、礼法、自强等十一个范畴的具体内涵,并将这十一个范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范畴相对应,结合现实,对传统的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方式、方法、途径、措施中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作者简介 陈杰思,1964年生,云南江川人。现任世界儒学联合会秘书长、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组委会主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客座教授。著有《中华义理》、《中华义理经典》、《中华十大义理》、《君子规》、《国学复兴方略》、《香港儒家德育与公民教育课程》、《中华诵·经典义理教程》(十卷本,中华书局版)、《国学教程》(十卷本,香港版)等。在经学、子学、理学、心学的基础上,融合中华民族的价值、道德、精神、智慧,形成“十纲百目”(十大纲领132个主题思想)的国学思想教育体系,倡导建立中华义理学科与课程。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传统“仁”“孝”的创造性转化与社会主义友善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一节 “仁”的阐释 第二节 “仁”的转化与应用 第三节 “教”的阐释 第四节 “孝”的转化与应用 第五节 传统“友善”观的阐释及创造性转化 第六节 社会主义友善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二章 传统“礼”“智”的创造性转化与“文明”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一节 “礼”的阐释 第二节 “礼”的创造性转化与应用 第三节 “智”的阐释、创造性转化与应用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三章 传统“义”的创造性转化与社会主义公正观、自由观、平等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一节 “义”的阐释 第二节 “义”的创造性转化与应用 第三节 传统公正观的阐释与创造性转化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公正观的践行与培育 第五节 传统自由观的阐释与创造性转化 第六节 社会主义自由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七节 传统平等观的阐释与创造性转化 第八节 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四章 传统“信”的创造性转化与社会主义诚信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一节 “信”的阐释 第二节 传统“信”的创造性转化 第三节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诚信观 第五章 传统“礼法”的创造性转化与社会主义法治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一节 “礼法”的阐释 第二节 传统“礼法”观的创造性转化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六章 传统“和”的创造性转化与社会主义和谐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一节 “和”的阐释 第二节 “和”的创造性转化与应用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观的践行与培育 第七章 传统“民本”观的创造性转化与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一节 传统“民本”观的阐释 第二节 传统“民本”观的创造性转化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八章 传统“自强”观的创造性转化与社会主义富强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一节 传统“自强”观的阐释 第二节 传统“自强”观的创造性转化 第三节 社会主义富强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九章 传统“忠”的创造性转化与社会主义爱国观、敬业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一节 “忠”的阐释 第二节 “忠”的创造性转化与应用 第三节 社会主义爱国观的培育与践行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培育与践行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