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勤学求索/读美德故事塑造高尚品德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张海君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海君主编的《勤学求索》按照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把我国的传统美德以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的传递给青少年。这些故事所展示的人物,既有古代的仁人志士,又有英雄、科学家、文学家、医学家等。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青少年读者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内容推荐

张海君主编的《勤学求索》内容简介:中华民族勤劳勇敢,重文化讲道德、重家庭倡美德,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美德故事,这些故事多少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传颂,《勤学求索》用简单朴实的文字让我们纯洁的心灵再一次得道洗礼,每当你看完一篇文章,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让我们打开窗户,让心灵去感受生活。

目录

孔子韦编三绝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

博览群书的王充

王羲之的墨池

葛洪借书苦读

祖冲之求圆周率

白居易求教老妪

司马光“警枕”夜读

为求学范仲淹粟粥荠菜

一丝不苟的欧阳修

王冕勤奋刻苦成画师

苦苦求索的文学家张溥

以学为乐的宋濂

随身带箱的孙中山

熊渠子用“心”射箭

吴敬梓“暖足”著书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一寸光阴不可轻”

张衡术穷天地

老舍默默做“文牛”

李清照苦学创作

移动群山的陈景润

“桥梁之父”——茅以升

勇于探索的侯德榜

闻一多醉书

张广厚落榜不灰心

张海迪用镜子看书

雷锋发扬“钉子”精神学习知识

读书使赖宁大开眼界

曹雪芹是“勤抄写”

好学敏求的康熙皇帝

明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

苏秦锥刺股苦读

苦读勤学的明太祖

勤于钻研的科学家沈括

顾炎武破读万卷书

勤奋好学的廉吏王渔洋

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

陈子昂发愤读书成才

刘勰勤奋著《文心雕龙》

魔手化幻境粒埃见乾坤

画家姜成楠求索之歌

勤学济世为己任的陈宇大夫

匡衡凿壁偷光

试读章节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现陕西省)人。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个很有学问的人,读过许多历史书,钻研过诸子百家的著作,还跟着名师学过天文历法。在父亲的影响下,司马迁也爱好读书,一有闲空就让父亲给自己讲书。到10岁的时候,他已经把许多古代名著读完了。父亲见他这么聪明好学又刻苦踏实,非常高兴。

后来,司马迁跟父亲到了都城长安。父亲做了汉朝的太史令(管天文历法并记录国家大事的官),有很多机会阅读国家收藏的珍贵史书、史料,又结识了好些有名的大学问家。

司马迁的父亲本想利用做太史令的机会编写一部通史,但没有实现。临终时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

司马谈死后第三年,司马迁被汉武帝任命为太史令。他也像父亲那样,如饥似渴地读着国家珍藏的书籍,整理各种历史资料,为编写一部大型史书做好了准备。

有一天,上大夫壶遂前来拜访司马迁。他看到司马迁埋头看书、孜孜不倦的样子,有点不明白,就问:“子长,听说你想写部史书,很好啊!可那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你没日没夜苦读,不觉得太辛苦了吗?”

司马迁考虑了一会儿,说:“先父在世的时候说过,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写了《春秋》。孔子死后到现在又有五百年了,应该有人能写出像《春秋》那样的书。先父去世了,这件事义不容辞地应该由我来承担。”

壶遂这才理解了司马迁的心思。

不久,司马迁就开始写作了。他反复研究和比较历代的史料,把自己亲手调查来的事实也做了认真整理,决心写出一部史料真实全面、叙述生动感人的书。他的书,要从远古时代的黄帝写起,一直写到汉武帝时期。

正当司马迁专心编写史书的时候,一场横祸落到了他的身上。因为他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正的话,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把他也判了死罪。

司马迁得到要被处死的消息,简直惊呆了。他想自己一死,那部史书就不能问世,父亲的遗愿就不能实现。为了事业,他多么希望活呀!

当时,要想免死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花钱赎罪,另一个就是用腐刑(割掉生殖器官)代替死刑。

司马迁家境一般,哪里拿得出钱赎罪呢?可受了腐刑,就跟皇宫里的宦官一样,被人瞧不起。

但是,还有什么能比写好史书更重要的呢?司马迁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终于下了决心,要顽强地活下去!于是,他强忍着悲痛,接受了使他蒙受奇耻大辱的腐刑。

受过腐刑之后,司马迁仍然被关在监牢里,他决定抛弃个人的得失,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史书的写作中。

三年后,司马迁终于出了牢房。他除了默默无言地办理公事之外,就是埋头写史书。

终于,司马迁在50多岁时,完成了52万字的巨著《史记》。

《史记》是我国优秀的历史和文学名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司马迁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之父。”

名师点评:

一个人在遭到无辜的迫害以后,通常有两种选择:要么悲观消沉,要么发愤图强。而司马迁选择了后一条路。不论是作为一位文,还是作为一位史官,司马迁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固守的精神本土。作为一位文,尽管受到了生活几近致命的一击,可他非但没有沉沦,而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留下了一部发深省、万世传扬的巨著;作为一位史官,他敢于直言进谏,秉笔直书,可谓竭忠尽智、恪尽职守。高尚的格、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使他在精神王里永远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并且,不断地励着后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博览群书的王充

王充(27年~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现浙江省)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

王充从小就很有志气,酷爱学习。他喜欢一个人看书,不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他的父亲见他这样,很奇怪,就问王充:“你看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一起玩,多热闹啊!你怎么不跟大家在一起玩呢?”

王充低着头说:“他们总是上树逮鸟,没多大意思。我不喜欢嘛!”

“那你喜欢干什么?”

“我喜欢看书写字!”王充回答。

父亲听了很高兴。王充8岁那年,父亲就送他进书馆去念书。

书馆里有一百多个学生,学习的成绩大不一样。古时候,对太淘气的或者不会背书的学生,老师要打手板。这个书馆里的学生每天都有挨打的。只有王充,读了几年书,没挨过打。

有一回,老师给学生们讲《论语》和《尚书》这两部古书。讲完以后的第三天,老师就让王充背诵,王充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老师又惊又喜,问他:“你怎么这么快就背下来了?”王充回答说:“您讲一段,我就背一段。一天就能背一千多字,所以,您讲完,我也就背下来了。”

“真是用功的孩子啊!”老师称赞着。

因为王充学习进步快,15岁的时候,他被送到当时的首都洛阳的太学——全国最高的学校学习。

在太学里,有个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彪,他知识渊博,讲课时,经常联系许多知识,范围很广。王充为了弄清老师所讲的东西,就把老师讲课时提到的书都找来阅读。

太学里的书差不多都读遍了。可是,还是满足不了王充的学习需要,去买书学吧,家里实在困难,怎么办呢?王充想,我何不到书铺去读呢?

于是,他便开始把书铺当做自己的书房,整天钻在里面,孜孜不倦地读着。不管是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他每天都早早来到书铺,帮人家干点零活儿,然后自己读书。他专心致志,不知疲倦,有时在书铺里一站就是一整天,吃饭、休息,全都忘了。他读完了这家书铺所有的书,又跑到那家书铺去读。他几乎读遍了街市上所有的书铺。

有一次,几个太学生对老师说:“王充知识广博,记性又好。不仅是经典和诸子百家,他都说得头头是道,而且像太阳月亮啊,云雨雷电什么的,他也知道。”

老师听了,夸赞他说:“王充真是通百家呀!”

在太学里学了几年以后,王充回到家乡做了太守的助手。

不久,他又辞去了官职,回家教书去了。

王充除了教书以外,还写了不少文章。《论衡》这本书,他从30多岁一直写到60多岁,共写了30多年。

《论衡》这本书,记录了王充的许多进步思想,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今天,仍然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P4-8

序言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具有丰富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民族道德、民族情感、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提高社会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套丛书就是基于这种考虑,同时又按照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把我国的传统美德概括为孝敬父母、尊师重教、勤学求索、爱业敬业、谦虚礼貌、严己宽人、勤劳节俭、诚实求信、团结友爱、精忠报国、机智勇敢、见义勇为12个方面。由47个故事组成,全套书共有360个故事。

这些故事所展示的人物,既有古代的仁人志士,又有英雄、科学家、文学家、医学家等。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青少年读者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于资料浩繁,编者水平有限,有不当之处,请读者,特别是广大教师、学生在阅读中多提宝贵意见。

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参阅或选用了一些报刊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2: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