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彩民人手一本,连续三年稳居同类书销榜前十位,连赌圣都想知道的概率学,即使上学时数学没学好,也一样学得会。
120个有趣实例,贴心揭示生活中的“成功概率学”还有利用概率让你“赌场得意”的方法揭秘!
点球大战有多少种方案?面试通过的概率有多高?与多个对象相亲时,如何选出意中人?数字彩票中有更容易中奖的数字吗?赌博的时候,孤注一掷好,还是分散下注好?预测数字彩票中奖号码的骗局,其真面目是什么?概率学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它就在我们身边!
本套数包括《每天懂一点:成功概率学》、《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
如果有更风趣幽默、更浅显易懂的“色彩心理学”读本就好了!
相信很多读者都抱有这样的期望,而这本书正是为了实现读者这一愿望而创作的。本书的内容虽然以高深的理论为基础,但尽量避开了晦涩难懂的复杂部分。通过许多生动活泼、简单实用的例子,本书将色彩心理学的核心思想与思维方式直接明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的插图和漫画也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加轻松地阅读而精心绘制的。
欢迎大家进入色彩的魔力世界!
《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
这是一本超级实用的好玩心理学。一见钟情的秘密、怼爱达人的秘诀、没有长性的心理原因、做梦的男女差别、为什么偏有人喜欢排队、拍马屁的高明方法、识破丈夫谎言的高招、夫妻间防止吵架的技巧、为什么英雄多是孤胆英雄、为何乘电梯时大家都喜欢往上看、价格尾数的促销作用、星期四是事故多发日……希望这些新颖有趣的心理学案例能带给您与其他心理学读物不一样的新鲜感!
欢迎大家进入心理学的有趣世界!
《每天懂一点成功概率学》
概率学知识不仅在赌博中有广泛应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存在紧密联系,应聘、面试、谈恋爱、结婚、生子、买彩票等都涉及到概率学知识。可以说,概率学是数学学科中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这本“日本最牛B成功概率说明书”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生动有趣的例子为大家讲解概率学知识,揭示成功的窍门。即使你上学时数学没学好,也一样学得会“成功概率学”。
欢迎大家进入概率学的神奇世界!
《每天懂一点成功概率学》
第一章 概率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概率?
概率与偶然的区别在哪里?
抛两次硬币就一定能出现正面吗?
概率1意味着什么?
难道硬币有记忆力吗?
概率在何时何处进行修正?
录像带的租借方法有几种?
用加法也能求概率?
概率之和总是1?
生两个孩子都是女孩的概率是多少?
生三个孩子都是女孩的概率是多少?
两个骰子同时掷出1点的概率是多少?
连续中奖的概率是多少?
出场顺序有多少种?
点球大战有多少种方案?
负责人的选法有多少种?
含有相同数字的4位数字彩票
赛马的栏号排列预测有多少种?
赛马的栏号组合预测共有多少种?
收到的货物是哪家公司送来的?
第二章 坐在梦中情人旁边的概率有多大?
成功是有窍门的!
成功的要点只有三个
下定决心去做,才把人类送上了月球
为成功搜集所需的情报
不行动永远也无法成功
什么也不做,成功的概率为0
别拖了,赶陕开始行动吧!
不放弃努力,直至成功!
挑战5次就能成功!
“三成击球员”的安打概率有多高?
猴子也能写出世界名著吗?
失败是挑战的结果
为什么坚信成功就真的能成功?
鸡尾酒会效果
“20比80法则”
积极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第三章 利用概率战略取得成功!
猜拳时有必胜的方法吗?
猜拳多少回合可以决出胜负?
在相亲时选择意中人的方法
在相亲派对选择意中人的方法
抽签时,先抽后抽哪个中签概率高?
到底该听哪位算命先生的话?
不知道期待值就可能有所损失?
您会选择哪一个?
赌博的时候,孤注一掷好,还是分散下注好?
降水概率为0%为什么还会下雨?
3人轮流猜拳时连续获胜的方法
3个奖品
争相埋单
面试通过的概率
反对公司新方针的员工占几成?
瞎猜也能答对选择题吗?
买多少盒糕点才能收集齐全套玩偶?
第四章 概率学知识助您“赌场得意"
为什么我中不了大奖?
日本平均每天有7人?1000万日元以上的大奖
彩票越买越赔钱吗?
真有“幸运彩票销售点”吗?
哪种血型的人更容易中大奖?
叫什么名字更容易中大奖?
什么号码更容易中大奖?
你会选择哪种方式买彩票?
数字彩票中有更容易中奖的数字吗?
在数字彩票中,上一期的中奖数字还会在这一期出现吗?
专买没人气的数字!
在数字彩票中,数字全中的方式中奖率更高?
赌博中有没有必胜的方法?
老虎机中大奖的概率
梭哈的概率
穷人肯定赢不了富翁?
买彩票也好,玩老虎机也好,长期坚持才是中奖之道吗?
偏向的硬币也能公平赌博?
运气是什么?
运气也会有波动?
吉与凶
怎样才能公平分配?
第五章 偶然的一致,没什么不可思议的
连续发生两次的事情为什么还会有第三次?
遇到与自己生日相同的人没什么不可思议的
偶然的一致其实并不少见
开会时为什么会被社长反复点名
朋友的朋友,都是朋友?
预测数字彩票的中奖号码
98%正确的安全检查,可信度有多高?
什么才算是奇迹?
你也可以具有超能力!
一定存在外星人吗?
幽灵存在的概率是
参考文献
《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
前言
序章 什么是心理学?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泰坦尼克效应
视觉并不可靠?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的历史
心理学的种类
第一章 不曾了解的真实自我(深层心理学与性格心理学篇)
梦,让您发现真实的自我
·做梦的日子与不做梦的日子
·人为什么会做梦?
·清晰梦
·梦与颜色/梦的男女差异
·梦的种类与深层心理
何谓性格?
A型血的人都一丝不苟吗?
相信性格判断的心理/巴纳姆效应
根据笔迹分析自己的性格
了解自我的测验,“我……”
自己所不知道的自己/约哈利窗
人为什么会笑?
人为什么会质怒?
为什么痛哭过后心里会觉得畅快?
没有长性的心理原因
自我辩解的“豪华阵容”
第二章 乘电梯的时候,人为什么总是往上看?(社会心理学篇)
乘电梯的时候,人为什么总是往上看?
大家都喜欢坐靠边的座椅
日本关东人喜欢排队
人为什么要“赶时髦”?
见到有困难的人,不愿出手相救的心理原因
喜欢站在胜利者一方的心理原因
外表漂亮好处多多
角色可以改变一个人
看演唱会的时候,观众为什么会跟着唱?
电子邮件内容与自己性格不一致的人们
为什么政治家喜欢日式餐厅?
第三章 为什么酒吧都很昏暗?(恋爱心理学篇)
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吊桥上产生的爱情
“一见钟情”的心理原因
拉近心理距离的方法
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接触越多越喜欢对方
恋爱达人的秘诀
为什么酒吧都很昏暗?
为什么高级宾馆的酒吧都设在最高层?
恋爱的SVR理论
为什么女人特别在意“59”这个数字?
第四章 知觉与记忆的不可思议性(认知心理学篇)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感觉机能的工作与特征
人的眼睛为什么能适应黑暗?
使人困惑的斯特鲁普效应
大小的恒定性
眼睛的错觉——“错视”
视觉、听觉、味觉的错觉
人怎么能分辨出那么多张脸?
什么是鸡尾酒会效应?
记忆的原理
如何锻炼记忆力
为什么人对婴幼儿时期的事情没有记忆?
第五章 各种各样的心理学(产业、发展、犯罪、色彩心理学等)
产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色彩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
第六章 方便实用的心理学(心理学应用篇)
办公室实用心理学
·激发部下、后辈的方法
·使办公室气氛和谐的“维护(Assenion)法
·赞美上司的高明方法
·与“生理性”讨厌的人相处的方法
·演讲的技巧
·成为看起来有才能的职员
家庭实用心理学
·说服丈夫购买餐具清洗干燥机的方法
·看透推销人员伎俩
识破丈夫谎言的方法
夫妻之间防止吵架的技巧
后记
《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
序章 色彩的基础知识
色彩使时间变快或者变慢
色彩是有重量的佑
色彩的基础,色相、明度、彩度
RGB与CMY,加法三原色与减法三原色
何谓“色调”?
便利实用的色彩体系,芒塞尔色彩体系
更加方便的颜色样本,DIC颜色指南、PANTONE
趣味专栏①人类可以识别的颜色
第一章 不可思议的色彩魔力
暖色与冷色,
反射色与吸收色
膨胀色与收缩色
前进色与后退色
唤起食欲的颜色
催人入眠的颜色
颜色的有趣性质①识别性
颜色的有趣性质②诱目性与视认性
颜色的有趣性质③反射率与演色性
颜色的原理
对立的颜色,可以互相突出对方
颜色的对比效果①
颜色的对比效果②
颜色的同化效果
面积大小对色彩的影响
对颜色的记忆①
对颜色的记忆②
趣味专栏②睡眠与色温
第二章 色彩心理学与实践
何谓色彩心理学?
人类探究色彩的历史
色彩心理学的实践
·孩子与色彩心理学
·犯罪与色彩心理学
·企业与色彩心理学
·面试与色彩心理学
·工作环境与色彩心理学
·医院与色彩心理学
·书籍与色彩心理学
·电影与色彩心理学
·体育与色彩心理学
趣味专栏③动物眼中的原色
第三章 色之章/通过色彩看性格
通过喜欢的颜色,了解人的性格
喜欢黑色的人的基本性格心理效果
喜欢白色的人的基本性格,心理效果
喜欢灰色的人的基本性格心理效果
喜欢红色的人的基本性格,心理效果
喜欢粉色的人的基本性格心理效果
喜欢蓝色的人的基本性格,心理效果
喜欢黄色的人的基本性格心理效果
喜欢绿色的人的基本性格心理效果
喜欢橙色的人的基本性格心理效果
其他颜色的基本性格
颜色与性格的关系,喜欢的颜色在不断改变
趣味专栏④颜色只是光线在大脑中形成的反应?
第四章 控制色彩
服装与颜色的关系
服装颜色给对方的影响
服装颜色给自己的影响
个人色彩系统
流行色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趣味专栏⑤真的“十人十色”吗?
第五章 色彩力
何谓“色彩力”?
色彩力测试体验版
色彩力测试体验版,答案与解说
色彩力测试的原理
色彩力测试
色彩力测试,答案与要点解说
色彩力测试判定
色彩力训练
趣味专栏⑥世界各地的彩虹居然有不同的颜色数
第六章 世界各地不同的色彩感觉
世界各地不同的色彩形象与偏好
人们对颜色的偏好有所不同的理由
先天的色彩嗜好与后天的色彩嗜好
世界各国的色彩感觉(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韩国、印度、土耳其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
国旗的色彩(亚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前苏联)
禁色
趣味专栏⑦香蕉有七种颜色
第七章 利用色彩心理学轻松减肥
视觉与味觉
颜色与食物·食欲,
食欲中也有“冒牌货”
肥胖的成因
利用色彩心理学减肥
趣味专栏⑧神秘的“减肥荷尔蒙”
第八章 配色的基础知识以及配色给人的印象
有关配色的基础知识
·基本的配色理论
·三种基本配色
·主色配色主色调配色
·同色相不同色调配色,同色调不同色相配色
色彩调和的历史,
白色的配色,印象与心理效果
黑色的配色印象与心理效果
红色的配色印象与心理效果
黄色的配色印象与心理效果
绿色的配色印象与心理效果
蓝色的配色,印象与心理效果
未来寻求的配色,万能设计
趣味专栏⑨第三只眼
第九章 色彩调整——在各种场合使用的色彩心理
办公室中的实用色彩心理学
家庭中的实用色彩心理学
恋爱中实用的色彩心理学
·男性回避专为女性准备的恋爱色彩心理学
·女性回避,专为男性准备的恋爱色彩心理学
工作中的实用色彩心理学
办公室实用心理学
激励部下、后辈的方法
是时代变了吗?还是我们自己成熟了呢?怎么总感觉公司的新进职员对工作没什么热情呢?他们似乎缺乏上进心;他们总是优先考虑自己的私事而非工作;一旦工作不顺心或遭到上司批评,马上就辞职不干了;他们从不勉强自己工作,很少能见到他们加班的身影……我认为这些都是由年轻人的成长环境造成的。他们大多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很少遇到挫折,也很少受到严厉的批评。
要想激励这样的部下或后辈努力工作,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往的“批评法”和“提醒法”,会因对方自身的性格特点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年轻人,批评太重了,就一蹶不振,说得太轻了,又当作耳旁风。其实,对一般人来说,表扬的方法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如果对对方抱以期望并将自己的期望告知对方,对方会主动朝着期望的目标奋起努力。这种方法比强迫对方努力工作的效果要好得多。这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深深地爱上了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神被皮格马利翁对雕像的深情所感动,于是赋予雕像生命。在心理学中,用皮格马利翁的名字命名了期望成真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对于激发部下和后辈工作的热情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当您想批评部下、后辈时,不妨先忍一忍,换一种表扬、期待的口吻,也许更能促进其成长。
使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要点在于,不能只是口头的表扬和期望,而要发自内心地信任部下和后辈,真正地对他们抱以期望,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人有一种心理防卫机制,会担心部下、后辈辜负自己的期望,于是很多情况下上司从一开始就不信任部下。这样一来,怎么可能很好地激发起部下和后辈的工作热情呢?因此,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努力工作,年轻人自身存在问题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而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则来自上司的心理防卫。
办公室实用心理学
使办公室气氛和谐的“维护法(Assenion)”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上司应该多多表扬部下,并对部下抱以期望。然而,一味忍让、无原则地表扬,也绝非上司管理部下的良策。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种目前广泛应用于服务业和医疗事业的管理方法一“维护法”。这是一种“既尊重自已也尊重对方”的人际交往方式,与此同时它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换句话说,就是上司要理解并尊重对方(部下),并将自己(上司)想说的话充分表达出来,既不是一味地批评,也不是一味地表扬。在心理学上,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人际交往技巧。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在积极学习这一方法。
比如,部下在一个月之内,因为马虎犯了四次错。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上司都难以抑制心中的怒火,会狠狠地批评部下一顿:“你是怎么搞的?这个月已经是第四次犯错了,以后给我小心一点!”然而,根据“维护法”,上司不要一上来就批评部下,而应该先提示部下犯锴的原因(行为),然后再给他分析犯错的后果(影响),最后再将自己心中的想法(感情)传达给部下。于是,上司此时应该这样说:“你在提交之前没有认真检查(行为),才造成这样的结果(影响),我感到非常遗憾(感情)。”
也就是说,对于部下犯的错误,上司不应撕破脸皮大骂,而是要帮他分析原因和结果,并希望他以后能改正。这样一来,部下也明白了自己犯错的原因,知道以后该如何做,并把这次错误当作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再比如,如果部下迟到了,上司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劈头盖脸骂一顿:“以后不许再迟到!否则的话……”此时,应该告诉部下迟到造成的影响和自己的想法。采用这种方式交流,由于是相互表达意见,也许有相互不赞同的地方,但不会发展到相互攻击的地步。也就是说,相互都让一步,才能得到最合适的结论。
办公室实用心理学
赞美上司的高明方法
对公司的普通职吊来说,与上司处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上司对职员的评价主观因素居多。为了给上司留下好印象,职员有时会做一些平时不会去做的事情。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展现”或“印象操作”。因为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职员有时会对上司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这就是所谓的奉承。比如,逢年过节时,特意给上司送些礼物,就是奉承的一种形式。不过,如果这种行为的频率太高,就没效果了。如果让上司看出你并非出自真心,还会适得其反。
电影和电视剧中的人物,一般一眼就能分清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可没有那么容易让人看清的人。人性是复杂的,我们的领导、上司也是如此。因此,即使要奉承上司,也要有高明的方法。那么,什么才算高明的奉承方法呢?基本上,赞同上司的意见能让其非常开心。此外,如果能适时、适当地赞美他几甸,效果就更好了。
1.进行具体的赞美
举例来说,“您这双皮鞋真有型”、“您的皮鞋和裤子搭配起来真有型,而且颜色也能突显出您的气质”,以上两句话都是赞美上司的话,您觉得哪一句更好呢?当然是第二句,因为它从具体细节进行赞美,而且听起来奉承的意思也不那么露骨。因此从具体细节着眼进行赞美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2.赞美其意外的长处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意外性。当我们赞美上司时,不要选择那些人尽皆知的长处,而要善于发现上司身上不太引人注意的优点。有时,上司也会有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特殊才能”。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赞美,那是多么尴尬的事情啊。因此,作为下属,我们一定要善于把握这样的时机。适当的赞美能让上司对你另眼相看。
3.赞美的话要大声说出来
在赞美上司时,一定不能羞羞答答、遮遮掩掩,要清楚、大声地说出来,最好带点感动、激动的情绪。
办公室实用心理学
与“生理性”讨厌的人相处的方法
在公司中,如果没有众多同事的支持,我们很难把工作做好。然而,公司的同事中不可能全都很好相处,总有自己不喜欢的人,比如“喜欢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总把责任推卸给别人的人”、“部长的情人”等。对于这些人,我们讨厌他们都有明确的原因。还有一些人,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讨厌他们哪一点,但就是“从生理上”无法接受他们。
所谓的“生理性讨厌”,到底是讨厌对方什么呢?也许是因为讨厌到了极点,都懒得去想到底讨厌对方什么。于是,为了图方便,就用“生理性讨厌”大体概括了。或者也许是反感对方的外貌,但又不好直接说,只能用“生理性讨厌”婉转地表达。
对于前一种“生理性讨厌”,即懒得去想讨厌对方的理由,从心理学来看,很多情况下,我们讨厌对方其实是因为自己身上也有同样的毛病。也就是说,我们讨厌自身的某些毛病,而对方恰巧也有同样的毛病,于是我们便会讨厌他。看到那个人,就会让我们想到自身的毛病,这种感觉您能理解吗?于是,我们索性放弃去想讨厌对方的理由,干脆用“生理性讨厌”来暖昧地概括。这其实也是自我防卫的一种——不追究讨厌对方的理由,也就不用去想自己身上的毛病。现实生活中,性格相似的父子或母女经常吵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果我们“生理注讨厌”一个人,对他的讨厌程度就会以加速度上升。想一想,如果不得不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那将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劝您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自己讨厌对方哪些地方。其实,对方身上的毛病,也许正是您自己身上的毛病。换个角度来想,我们讨厌的人也许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性格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了解对方之后,除了讨厌的地方,也许还能发现你们身上有其他共同之处,拉近彼此的距离,说不定你们还能成为好朋友呢。不管怎样,我们首先必须进行自我暗示,敞开心扉寻找自身的问题,发现对方的优点,这样才能与他们建立真正良好的人际关系。
P176-182
走进书店,在心理学书籍的书架前,您会发现有关心理学的书种类繁多。这可让有心研究心理学的读者犯了难。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心理学读物可真是不容易。内容太简单吧,读起来不解渴,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内容太难吧,又不好理解,读着读着就失去了兴趣。对于读者来说,浅显易懂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内容过于简单,则学不到实在的知识。其实,只要表现方法运用得当,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也不会再显得枯燥乏味。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努力为大家编写了一本“既浅显易懂,又富有内涵”的心理学读物。本书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中心,辅以众多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和最新的报告数据,可以说是一本“心理学入门读物”。读了本书后,希望您能对心理活动和行为产生兴趣。您既可以先看漫画再读解说,也可以读过解说之后再看漫画。书中漫画的内容,有时会离题万里,目的就是为了博您一笑。只要您感到有趣,对它的记忆就会尤为深刻。
接下来,我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本书的读法。基本上来说,从哪一章节读起都无所谓。为了帮您巩固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我为您准备了“序章”。在序章中,对心理学的概况、历史、门类等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概括。如果您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略过去读其他章节。如果您第一次接触心理学,最好花点时间读一下序章。
第一章介绍的是深层心理学和性格心理学。其中,对梦形成的原理和种类进行了解析,对发怒、哭泣等行为的意义做了解释,还对人类的深层心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通过这一章的讲解,能帮您正确认识自己的内心,并激发您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兴趣。
第二章讲的是社会心理学,主要介绍人在社会中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与心理学之间的联系。比如,眼看别人遇到困难却不去帮忙的心理,看到有人排队自己也想加入其中的心理等,并通过这些实例考察人在社会中的行为。
第三章介绍的是恋爱心理学。人为什么要恋爱?怎样做才能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好意?如何经营感情,才能使夫妻恩爱、家庭幸福美满呢?
第四章介绍的是认知心理学,主要讲我们平时所见、所闻和记忆中人的行为,以及有趣的心理效果。在这一章中,我省略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解说,尽量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进行讲解。
第五章则是一个大杂烩,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学,比如音乐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本章将通过诸多趣闻逸事,为您生动地介绍不同门类的心理学。
第六章是心理学的应用篇。我将设定各种实际情况,帮您分析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应该运用哪种心理学及其心理效果。
也就是说,读过本书后,您就可以做到“知己”(第一章)→“知彼”(第二章)→“理解恋爱的本质”(第三章)→“理解眼睛、耳朵的工作原理”(第四章)→“理解各种各样的心理效果”(第五章)→“将心理学应用于实践”(第六章)。本书的章节设置,刚好是研究、学习、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完整流程。
我本人研究的专业是色彩心理学,所以本书中很多地方都是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这是其他心理学书籍中没有的,希望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此外,为了提高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我还专门向心理医生寻求了诸多专业意见。
再者,在这本的封面和内文的漫画中出现了很多猴子。乍看上去,也许您会觉得奇怪,怀疑这本书的严肃性。其实不然,我是想通过猴子们的滑稽表演,帮您更轻松地理解深奥的心理学知识,这样您就不会感觉乏味了。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使您与别人的交往变得顺利。也许,您还能由此成为游刃有余的社交高手呢。不仅如此,您还会发现以前未曾了解的真实自我,从而进行自我启发。总之,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又实用的学问。
和之前的《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一样,这本书的漫画、插图中,依然会有头戴花朵的猴子登场表演,它们头顶花朵的颜色和形状能代表当时的感情和情绪。我把它们称为“样本猴”,它是日本猴的亚种。作为稀有物种,“样本猴”的行为方式与我们人类非常接近。所以,我在这本书里请它们来帮忙做实验并进行讲解。
木瓜制造/原田玲仁
人,是一种轻信的动物。不管以血型判断性格或星座占卜术是否准确,相信的人都有很多。只要其中有值得相信的因素,人就会去相信它。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在起作用,很多居心不良的人专门利用人们轻信的特点进行犯罪活动。比如“银行账户诈骗”,大家都会对犯罪分子设下的圈套产生怀疑,但最终还是有很多人上了当。
同样,对于“心理学”,人们也是毫无防备就接受了。不过,虽然本书中介绍的各种心理效果都是经过实验得到证实的,但那些实验也并非百分之百可信。只要条件发生改变,实验的结果也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问卷调查也一样,调查的人、提问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问题的顺序、选择题还是问答题、选项的内容和顺序等都会左右问卷调查的结果。因此,问卷调查者只要稍微使用一点技巧,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得到想要的调查结果。由此可见,实验也好问卷调查也罢,在相信之前都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思考。实际上,人们一听到是“经过科学实验证实的结果”或“问卷调查的结果”,就会把它们当作“真理”来信奉。
此外,人还容易受表面现象和说话方式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人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的依据主要有表面现象、说话方式和说话内容,但以上三项所占的比例不同,分别为“表面现象55%、说话方式38%、说话内容7%”。由此可见,表面现象与说话方式对人的影响都很大。如果对方所说的话既可能含有褒义也可能含有贬义时,对方说话时的表情和说话方式就成了我们判断的基础。
比如,对方说我“体格好”,可能是说我“长得胖”,也可能是说我“健壮”。至于究竟是哪一种含义,我就得根据对方的表情和说话方式进行判断了。如果不说明前提条件的话,人们大多会依据“对方的表情和说话方式”进行判断,而不是依据“说话的内容”。然而,很多人或书籍,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备种数据。虽然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但因为听话人或者读者的立场不同,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解释。
本书前文介绍了克雷奇默尔根据体型分类性格的故事。实际上,克雷奇默尔做这项研究的初衷并不是分析人的性格,而是对患有心脏疾病的人进行倾向性分类,后来被人引申为性格与体型的关系。因此,希望大家不要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而要进行分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别人说的话或者书中的内容,我们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倾向。了解了这一点,就能帮我们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习了心理学,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他人,而通过“他人”这面镜子,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扬长避短,培养健全的性格。
心理学是一门既复杂又深奥的学问。正因为如此,它才非常有趣。在这本书中,样本猴们卖力地表演着,就是希望您能通过它们的滑稽表演体会到心理学的乐趣。
木瓜制造/原田玲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