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岩原姓冯,名恺。1929年7月14日出生于中原交通枢纽郑州。铁路职工老冯家二妹子出生的年代,比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继而发生帝国主义势力及封建军阀血腥镇压惨案的1923年,晚六年;比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拉锯在郑州、漯河、商丘一带主战场的1931年,早两年时间。同年的9月18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前是二七大罢工、军阀混战,后是九一八事变,铁蹄入侵,柯岩传奇的人生,在动荡的年代写出了开篇。
柯岩祖籍为广东南海。满族。据《我的文学之路》一文(2007)记述:“祖父是清朝的一个小官,本来家里生活条件应该很好,但我父亲因为婚姻问题和家里决裂了。”柯岩用这样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浪漫情节,就把从小就有反抗性格的父亲唤醒在纸上了。柯岩的叔叔、姑姑都受过很好的教育,上大学、留学什么的,这在那个时代是很少的。而被赶出家门的父亲念完中学便无法继续念书了,到铁路上就业,从给人家抄抄写写的工作干起,慢慢从技术员升为帮工程师(相当于现在的助理工程师)、副工程师,直到中年以后才转成工程师,并在“交大”上函授,取得了函授文凭。按现在的说法,柯爸爸是一个靠勤奋、刻苦,自学成才的知识分子。他酷爱读书,喜欢文学,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一点点钱,往往都买了文学书籍。他爱才,崇拜知识,爱陆游的诗词,更尊崇他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他从来都鄙弃那些祸国殃民的豪门权贵,经常满腹牢骚地用愤懑的口吻嘲讽或谩骂那些不学无术、靠吹牛拍马往上爬的大小官吏。一个在心情纠结时,就在家里大声朗诵“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愤青”。
“不知是不是受‘五四’思潮的影响,他业余曾写小说和翻译文学作品。”爸爸的法文是自学的。翻译了一些今天看起来没有多大文学价值的,法国当时风靡一时的樊德摩斯侦探小说。今天看起来虽然没有多大文学价值,但它反映了法国当年的社会和黑社会,非常有可读性。他文笔优美的译文,是留在柯岩童年时光里很吸引人的一幕,却远远没有“写作是很神圣的事”这一从小被灌输的观念深入记忆。 柯岩曾在《我为什么写作》一文中,描绘过对其文学人生有过“很大影响”的一双背影——上世纪三十年代,她父亲母亲的背影:
“……(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可只要他在家,晚饭后默默地把房门一关,妈妈就如临大敌似的制止我们说话……一人动静稍微大一点,哪怕是喘气粗了点儿,或是偶然笑出一声,都会受到妈妈的责备:‘不知道爸爸在写东西吗?’
“你说吓人不吓人!
“由于时局动乱,很快就开始抗日战争,公教人员生活日更艰难,也由于父亲的个性太强,专反顶头上司,他不时处在失业状态,终日要为全家的生计奔波,不得不放弃了写作。但妈妈省吃俭用,也要把他的那些作品精装成册,后来逃难时除了随身衣物,什么都丢得精光时,这些厚厚的黑皮精装书却一路被珍藏在妈妈随身的包裹里。
“你说神圣不神圣?
“父亲没有成为作家,但对写作的这种神圣感却给幼小的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坎坷的生活道路,他对当时社会的满怀悲愤,加上他的审美需求,使他无限喜爱和尊崇陆放翁(宋代大诗人)。他并没有教过我们姐妹背诗,像妈妈曾经做过的那样。但至今只要一想起小时候偶然深夜醒来,看见父母对坐桌前,一灯如豆。父亲一边喝酒,一边慷慨激昂地背诵陆游的诗句,妈妈泪眼盈盈如醉如痴地看着他听着他,”于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及《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那些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诗词,“就自然而然地流人我的心里。那氛同,那情景,是不能不深深镂刻在一个孩子的心底的”。P18-19
留下珍贵的镜头把历史告诉未来——摄自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一组图像
家庭·童年对其文学人生有过「很大影响」的一双背影
一朵飘向云南的云和《六十年后的作业》牵动的少年情怀
有关《我的同窗》的自述及同窗对柯岩学生时代的回忆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青春靓影
柯岩自述:初到北京也曾有过闹情绪的日子
生活第一课:天天浸泡在血与泪里的工作
穿行在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开始为人民写作的文学生涯
柯岩自述:独幕剧——我的第一个作品
因戏相识因爱结缘牵手在共和国建立之初的诗坛伉俪
贺敬之镜头中的小柯
她在一九五五年宣称:什么时候也不会撤销对贺敬之的信任
在诗界春华初露的一段佳话
柯岩的成名作——《儿童诗三首》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幸福生活
李希凡:我一家三代人都是柯岩儿童诗的「粉丝」
《诗刊》第一任主编诗人臧克家:柯岩的儿童诗读一首受一次爱的感染
文学生涯的转折点——从「儿艺」开始专门为儿童写作
《「小兵」的故事》呈现儿童诗创作高峰期
一九五七一串眼泪付出的代价
忘了和没忘的另两页悲情记忆
在变丑为美的神圣工作中寻找新灵感
一九五八爱的琴弦弹响在儿童剧舞台
创作最最离不开的两粒字:生活
被雷锋事迹感动的将军召来了三位诗人
她的诗追忆一九六三年一次万里壮行
「文革」中的柯岩一时传为美谈的那些事(一九六六——一九六七)
连造反派对她也无可奈何(一九六六年)
「自己解放自己」的正义之举(一九六七年年初)
一身凛然之气再次震撼文联大楼(一九六七年年尾)
痛抒至情唱出时代最强音的《周总理,你在哪里》
「这篇文章里面有文采的地方是属于柯岩的」
美的追求者梦在春天起航
夏天柯岩与《追赶太阳的人》
不仅用诗歌还奋力用文学及时报告生活行进的轨迹
你是在唱着哭着叫着:前进前进啊
出任《诗刊》副主编自又是抛家别子风风火火起来
事过之后「同志姐」绝不再提的一件诗坛旧事
诗坛一段抹不去的记忆——青春诗会
推动青年诗人成长的集体亮相
留在青春诗会自述中的一抹苦涩
访日归来礼物捎给心中牵挂的人
访德途中她想寄回北京的是一篇「梦话」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出国访问纪念照
为卜镝的画她写了一百多首诗
《寻找回来的世界》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国的儿童艺术宫殿是这样建成的
「小迷糊」阿姨——「醒着的作家」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红装照
柯岩是一团火
从一身玫瑰红解读一场风雨——兼及对「重庆诗会」的追述
从《癌症死亡》到《CA俱乐部》
和诗人一起听歌在癌症病区
报告文学《癌症死亡》向人们讲述生命传奇
它让作家懂得什么样的作品才是人民需要的
《CA俱乐部》赢得的殊荣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得到的
为柯岩几百人同一天感受心惊肉跳
《和「巨人」对话》——一本「蹲」在孩子们中间写成的奇书
「对革命对人生无法朦胧」——柯岩自述在大学讲台上的一些事儿
在某高校讲台上自报家门:「柯岩是哪个流派?」
被人明知故问:「您是共产党员吗?」我总是郑重回答「是」
在北方某高校讲台上:年轻的朋友咱们一起学习吧
电视系列剧《红蜻蜓》组照
她的读者群有很大的一块是属于橄榄绿
当作家听见「救救我们」的呼唤时
访问北美归来带回《他乡明月》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北美行剪影
珍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亲情友情师生情
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互相仰慕互相欣赏
「留言」「遗书」及九十年代有关亲情的深层记忆
一九六六年柯岩亲笔书赠女儿留言
柯岩一九九四年一月六日手术前留给孩子也留给老伴的「遗书」
抗衡历史虚无主义负面思潮的一次努力
情歌晚唱「不老美人松」
最后一部书和最后一封信
最后一部书:愿意永久珍藏并与孩子和朋友们分享的厚重之书
柯岩致胡笳:《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散文选》付印前的一封信
生前见报的最后一张新闻照片和照片新闻
《写在小柯灵前》贺敬之原稿影印
美丽的遗产——柯岩作品研究遗作整理出版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柯岩从事文学创作六十周年。在这个不平凡的年度里,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柯岩创作生涯六十周年暨《柯岩文集》首发式座谈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座谈会由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主持。与会者对柯岩六十年来的文学创作生涯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她的创作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此时,2009年8月27目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大会议厅,弥漫在每一升空气中的声音,无不是向一位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作家表达真挚的敬意。
用柯岩的话来说,“对中国作家协会召开这样大的一个座谈会”(筹备之初的会址是选在人民大会堂,是柯岩执意降低会议的成本和规格的。她说:丁玲的座谈会都是在文学馆开的,我为什么一定要请人上人民大会堂去座谈?),对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为她出了这样精美的一套文集并派员前来出席,对为这个会议的召开和这套书的出版而操心费力的工作人员,对将在百忙中抽身前来参加这个会议和写来贺信、贺电的领导和同志们、朋友们,她同样是心存感激的。所以,为“创作生涯六十年座谈会”准备一篇“答谢辞”的案头工作,早在开会前一个月——2009年7月下旬,在海风吹、海浪响的避暑胜地北戴河,就悄然启动了。
初跨八。门槛的柯岩——一个接近黄昏时段的生命,是格外钟情这里露水晶莹黎明的!每当见到这一棵棵分列在道旁,是高是矮都得撑一片天,是大是小都得担一分累的“同类”们,她总会想起过往的一些事情,和人们如树一般的生活:昂然站立或扑倒在地。自诩是“祖国密密森林里的一棵小树”的诗人,在北戴河完稿的“答谢辞”,将其一生劳作追求的目的披露于世:“像我的前辈老树们那样学习着为人民送去新鲜的氧气、片片绿荫和阵阵清风。”
“我是谁?”同在这篇五千余字的“答谢辞”中,人们读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代作家中,秀出班行、无出其右”的这一位,作家本人对柯岩二字的另一个自定义:
“我是我们祖国无边无际海洋里的一粒小小的水滴,我只有和我十三亿兄弟姐妹一起汹涌澎湃,才会深远浩瀚,绝不能因为被簇拥到浪花尖上,因阳光的照耀而误以为是自己发光;如果我硬要轻视或蹦离我十三亿海水兄弟姐妹,那么,我不是瞬间被蒸发得无影无踪,就将会因干涸而中止生命——”
——美丽的遗产-柯岩画传
柯岩是深受广大群众爱戴的著名诗人、作家,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不仅用诗歌,还奋力用文学及时报告生活行进的轨迹,从报告文学《癌症≠死亡》向人们讲述生命传奇,到她留给这个世界的厚重的作品和深切的怀念与史同在……
这本《美丽的遗产(柯岩画传)(精)》浓缩了著名作家柯岩一生的图文书,能让读者看到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家的风采与奉献精神。
《美丽的遗产(柯岩画传)(精)》的作者是胡笳。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出国访问纪念照》;《为卜镝的画她写了一百多首诗》;《中国的儿童艺术宫殿是这样建成的》;《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红装照》;《柯岩是一团火》;《和诗人一起听歌在癌症病区》;《她的读者群有很大的一块是属于橄榄绿》;《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北美行剪影》;《抗衡历史虚无主义负面思潮的一次努力》……胡笳创作的这本《美丽的遗产(柯岩画传)(精)》浓缩了著名作家柯岩一生的图文书,能让读者看到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家的风采与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