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一书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等离子体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全书共分l3章,包括等离子体基本性质、各种等离子体技术的装置、原理及应用的最新发展、等离子体诊断的原理及方法。
本书可作高等院校等离子体、物理电子、真空技术、凝聚态物理及核技术应用等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教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研究生规划教材) |
分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
作者 | 赵青//刘述章//童洪辉 |
出版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一书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等离子体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全书共分l3章,包括等离子体基本性质、各种等离子体技术的装置、原理及应用的最新发展、等离子体诊断的原理及方法。 本书可作高等院校等离子体、物理电子、真空技术、凝聚态物理及核技术应用等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教材。 内容推荐 本书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等离子体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全书共分l3章,包括等离子体基本性质、各种等离子体技术的装置、原理及应用的最新发展、等离子体诊断的原理及方法。等离子体应用中主要介绍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等离子体在高功率微波方面的应用,等离子体隐身,微波等离子灯等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等离子体诊断主要介绍等离子体应用中常用的诊断原理、方法及应用。 本书可作高等院校等离子体、物理电子、真空技术、凝聚态物理及核技术应用等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等离子体技术、微细加工技术、气体放电、高功率微波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等离子体概念 1.2 等离子体的各种性质 1.3 等离子体的分类 1.3.1 按存在分类 1.3.2 按电离度分类 1.3.3 按粒子密度分类 1.3.4 按热力学平衡分类 1.4 等离子体的应用 1.5 研究等离子体的方法 第2章 等离子体物理基础 2.1 等离子体中的粒子 2.2 等离子体间的碰撞 2.2.1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2.2.2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2.2.3 碰撞截面 2.2.4 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2.2.5 库仑碰撞 2.2.6 气体原子(分子)的激发、离解和电离 2.3 等离子体特征量 2.3.1 粒子密度和电离度 2.3.2 等离子体温度 2.3.3 等离子体的时空特征量 2.3.4 沙哈(SAHA)方程 2.3.5 等离子体判据 2.3.6 等离子体的电导率 2.4等离子体的微观描述 2.4.1 等离子体的准电中性 2.4.2 等离子体扩散 2.4.3 等离子体振荡 2.4.4 等离子体鞘层 2.4.5 等离子体辐射 第3章 等离子体中的波 3.1 波动的一般概念 3.1.1 相速度群速度 3.1.2 色散关系 3.1.3 介电张量 3.2 冷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 3.3 热等离子体中的波 3.4 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 3.4.1 电磁波在非磁化等离子体中的传播 3.4.2 电磁波在磁化等离子体中的传播 第4章 等离子体的形成理论 4.1 气体放电特性与原理 4.2 汤森放电 4.3 帕邢定律 4.4 罗果夫斯基理论 4.5 汤森理论的局限性 4.6 气体放电的相似定理 第5章 直流放电等离子体的生成方法 5.1 直流放电方法 5.2 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 5.2.1 电晕放电机理分析 5.2.2 电晕放电产生的阈值判据 5.2.3 电晕放电应用 5.3 直流辉光放电 5.3.1 放电区的结构和分布 5.3.2 辉光放电的阴极区 5.3.3 辉光放电的正柱区 5.3.4 各种气压条件下的辉光放电 5.4 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技术 5.4.1 电弧放电特性 5.4.2 电弧中的物理过程 5.4.3 电弧等离子体应用 第6章 交流放电等离子体的生成方法 6.1 电容耦合等离子体技术 6.1.1 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发生器 6.1.2 电容耦合等离子体的机理 6.1.3 电极上的自给偏压 6.1.4 等离子体吸收的功率 6.2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 6.2.1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机理 6.3 微波等离子体 6.3.1 气体的微波击穿 6.3.2 微波等离子体的反器结构 6.3.3 ECR微波等离子体 6.4 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 6.4.1 介质阻挡放电的原理及特性 6.4.2 介质阻挡放电实验研究 6.4.3 介质阻挡放电应用 第7章 等离子体填充高功率微波器件 7.1 填充等离子体的高功率微波器件的几个基础问题 7.1.1 轴向耦合 7.1.2 横向耦合:混合模 7.1.3 具有周期性边界的等离子体 7.2 等离子体填充相对论返波管 7.2.1 等离子体加载波纹波导色散关系 7.2.2 数值结果 7.2.3 实验结果 7.3 等离子体辅助的慢波振荡器(PASOTRON) 7.3.1 Pasotron注-波互作用 7.3.2 等离子体辅助的慢波振荡器(PASOTRON)实验 7.4 等离子体耦合腔行波管 7.4.1 等离子体耦合腔行波管理论 7.4.2 等离子体耦合腔行波管设计 7.4.3 等离子体耦合腔行波管的微波特性 第8章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8.1 隐身技术简介 8.2 等离子体隐身的实际应用 8.3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基本原理 8.3.1 等离子体折射隐身 8.3.2 等离子体吸收隐身 8.4 产生隐身等离子体方法 8.5 隐身的发展趋势 第9章 等离子体对材料的表面改性 9.1 等离子体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 9.2 离子注入 9.2.1 基本原理和特点 9.2.2 离子注入设备介绍 9.2.3 离子注入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9.3 等离子体物理气相沉积 9.3.1 基本原理和特点 9.4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9.4.1 等离子增强化学沉积技术机理 9.4.2 等离子气相沉积设备及工艺 9.5 等离子体聚合 9.5.1 等离子体聚合原理及特征 9.5.2 等离子体聚合设备 9.5.3 等离子体聚合膜的应用 9.6 等离子体电化学氧化 9.6.1 等离子体电化学氧化技术机理 9.6.2 等离子体电化学氧化涂层特性分析 9.6.3 等离子体电化学氧化设备及应用 9.7 等离子体技术在材料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第10章 微波等离子灯 10.1 照明电光源的分类 10.2 光源特性参量 10.3 常见气体放电灯介绍 10.4 微波等离子灯的特点 10.5 微波等离子灯的结构及理论基础 10.6 微波等离子灯的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 10.7 等离子灯的发展趋势 第11章 微波诊断技术 11.1 微波技术简介 11.1.1 微波及其特点 11.1.2 微波TEM波传输线 11.1.3 微波色散传输线 11.1.4 微波谐振腔 11.2 微波探针诊断原理与技术 11.3 微波干涉诊断技术 11.3.1 微波干涉技术的基本原理 11.3.2 干涉技术的相位检测 11.3.3 外差式干涉技术 11.3.4 扫频式干涉技术 11.3.5 调频微波干涉仪的另一种分析方法 11.3.6 三角波调频的微波干涉技术 11.3.7 数字过零鉴相法 11.4 等离子体的微波腔诊断技术 11.4.1 腔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 11.4.2 闭腔诊断方法 11.4.3 开腔诊断技术 11.5 等离子体的辐射诊断 11.5.1 黑体辐射 11.5.2 微波辐射计 11.5.3 等离子体电子回旋辐射的测量 11.5.4 电子回旋辐射诊断系统介绍 第12章 光谱诊断技术 12.1 等离子体自然辐射 12.1.1 自然辐射产生 12.1.2 谱线的展宽机制 12.1.3 辐射能量 12.2 光谱仪的几个重要指标 12.3 发光光谱(OES)诊断技术与应用 12.3.1 发光光谱(OES)诊断技术原理 12.3.2 发光光谱(OES)诊断技术应用 12.4 吸收光谱测量技术 12.4.1 红外吸收光谱测量技术 12.4.2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 12.5 激光诊断技术 12.5.1 激光基本原理 12.5.2 激光器诱导荧光光谱技术(UF) 12.5.3 喇曼光谱诊断技术 第13章 朗缪尔探针诊断技术 13.1 探针结构 13.2 单探针工作原理 13.3 静电双探针及伏安特性 13.4 发射探针测量工作原理 13.5 探针方法中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