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智囊(图文版)/万卷楼国学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梦龙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冯梦龙的《智囊》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汇集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智慧故事。上至径国大略,下至市井小智,几乎搜罗无遗。涉及的人物既有帝王将相,也有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智囊(图文版)》对《智囊》原著进行了精选。同时,附有译注以便于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智囊》是一部从先秦到明代智慧故事的总集。全书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二十八卷。

冯梦龙搜集了明代以前的子史经传与笔记丛谈中有关智慧的故事近两千则。上自经国大略,下至市井小智,部类分别,按以评语。无论是政治家高瞻远瞩、治国平天下,还是军事家运筹帷幄、出奇制胜、决胜千里,或者是商贾轻取富贵、全身持家,古人的种种智慧韬略,几乎全部涵盖其中。携此智慧锦囊,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谋略、胆量、见识、言辞,向成功迈进。由于篇幅所限,《智囊(图文版)》对原著进行了精选。同时,附有译注以便于读者阅读。

《智囊(图文版)》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

目录

上智部第一

 上智部总序

 见大卷一

  太公 孔子

  诸葛亮

  汉光武帝

  孔 子

  丙吉 郭进

  魏元忠

  范仲淹

  狄 青

  邵 雍

  萧何 任氏

  张 飞

  曹彬窦仪

  吕夷简

  唐高祖

  卫 青

  李 想

 远犹卷二

  李 泌

  白起祠

  宋太祖何真

  宋太祖

  徐 达

  司马光

  李 沆

  韩 琦

  刘大夏

  文彦博

  姚 崇

  杨 荣

  程 颢

  李 晟

吕 端

孙叔敖

郭子仪

 通简卷三

宋真宗

曹 参

赵普 李沆 陆九渊

汉光武帝

诸葛亮

龚 遂

程 颢

文彦博

张 辽

韩 愈

裴 度

郭子仪

牛 弘

 迎刃卷四

子 产

主父偃

裴光庭

陈 平

于 谦

刘大夏 张居正

贾 耽

令狐绚 李德裕

吕夷简

明智部第二

 明智部总序

 知微卷五

箕 子

周公姜太公

管 仲

诸葛亮

王禹佰

潘 溶

第五伦魏相

马 援

申屠蟠

列 子

唐 寅

郗 超

张 泳

 亿中卷六

子 贡

范 蠡

姚 崇

陈同甫

王 琼

韦孝宽

班 超

曹 操

郭嘉 虞翻

罗 隐

陆逊 孙登

邵 雍

范纯仁

 剖疑卷七

张 说

寇 准

西门豹

程 颢

狄仁杰

苏东坡

魏元忠

 经务卷八

刘 晏

朱 熹

虞 集

刘大夏

陶 侃

杨一清

苏州堤

叶梦得

虞允文

种世衡 杨搂

汪立信 文天祥

察智部第三

 察智部总序

 得情卷九

唐朝某御史

殷云霁

高子业

李德裕

韩 亿

程 颢

张齐贤

宣彦昭 范邰

安重荣 韩彦古

孙 亮

 诘卷十

赵广汉

周 忱

王世贞

范 梗

董行成

高漕 杨津

陈 襄

杨 武

包 拯

范纯仁

徽州富商

胆智部第四

 胆智部总序

 威克卷十一

班 超

耿 纯

哥舒翰李光弼

杨 素

安禄山

黄盖况钟

宗 泽

 识断卷十二

齐桓公

周瑜寇准 陈康伯

寇 恂

段秀实孔镛

术智部第五

 术智部总序

 委社卷十三

箕 子

孔 融

王 曾

王翦 萧何

阮 籍

 谬数卷十四

周武王

范仲淹

王 导

晏 婴

东方朔

张 良

颜真卿

谢安 李邰

晏 婴

 权奇卷十五

孔 子

狄 青

秦 桧

杨 醚

程 婴

太史慈

司马懿 杨行密 孙坚 仇钺

曹 冲

司马相如

捷智部第六

 捷智部总序

 灵变卷十六

宗典李穆昙永

王羲之

刘 备

河清卒

张咏 徐达

颜真卿李揆

李 迪

太史慈

 应卒卷十七

张 良

宋太宗

颜常道

侯叔献

孙权

 敏悟卷十八

司马适

文彦博 司马光

王 戎

曹 冲

怀 丙

梁武帝

杨 修

丁 谓

秦观 苏轼 苏小妹

刘伯温

占状元

剃髭 剃发

季 毅

筮 疾

语智部第七

 语智部总序

 辩才卷十九

鲁仲连

狄仁杰

杨 善

富 弼

 警言卷二十

马圉 中牟令

东方朔

魏 徵

简 雍

贾 诩

解 缙

李 纲

苏 辙

布政司吏

兵智部第八

 兵智部总序

 不战卷二十一

荀营 伍员

周德威

岳 飞

李 想

赵充国

 制胜卷二十二

李 牧

周亚夫

陆逊陆抗

耿 弁

韩世忠

狄 青

王阳明

 诡道卷二十三

田 单

李广王越

孙膑 虞诩

祖逖 檀道济 岳飞

韦孝宽 岳飞 种世衡

勾践 柴绍

冯异 王唆

张齐贤

藁 人

李光弼

程 昱

 武案卷二十四

战 车

吴玢 吴磷

戚继光

张 浚

孟 珙

李存进樊若水

王溶王彦章

马 隆

贺若弼 崔乾祜

王 朴

习马炼刀法

闺智部第九

 闺智部总序

 贤皙卷二十互

马皇后

唐肃宗公主

乐羊子妻

陶侃母

赵括母 柴克宏母

陈婴母 王陵母

叔向母

严延年母

伯宗妻

僖负羁妻

李夫人

 雄略卷二十六

齐姜 张后

刘知远夫人

李景让母

洗 氏

谢小娥

红 拂

沈小霞妾

崔简妻

新 妇

辽阳妇

木兰 韩保宁 黄善聪

杂智部第十

 杂智部总序

 狡黠卷二十七

郭纯 王燧

京邸假宦官

老妪骗局

乘驴妇

窃 磬

假跛书生 假断脚偷

断脚盗

江南士子

猾吏奸官

 小楚卷二十八

韩昭侯 子之

江西术士

俞羡章

黠童子

智胜力

定远弓手

术制继母

制妒妇

试读章节

魏晋南北朝时,东魏将军段琛据守宜阳,命扬州刺史牛道恒煽动边民滋事。韦孝宽(北周人,名叔裕,用兵如神,屡建战功)深感困扰,于是暗中派人秘密偷取牛道恒的手迹,要善于摹仿笔迹的人,临摹牛道恒的字迹,伪造一封牛道恒写给韦孝宽的书信,信中表明有归降的意愿,并且故意在信纸上留下蜡迹,好像是在烛火下写这封信,再命间谍将信送交段琛。段琛得到信件,果然对牛道恒的忠诚起了疑心,不再信任他所提出的谋略。终于与牛道恒先后被擒。

齐相斛律明月处理政务,机智多谋略。韦孝宽命参军曲岩作歌谣,歌词是:“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是指“斛”。又编歌“高山不摧自崩,槲树不扶自竖”,让间谍在城中广为传播。当时祖孝徵与斛律明月间有摩擦,听了这些歌,就加油添醋禀告齐君,斛律明月竟因此降罪被杀。韦孝宽真可说是一位善于用间的将领。

南宋时,岳飞知道虽然刘豫与粘罕相勾结,但金兀术对刘豫却没有好感,可以利用间谍挑拨。正巧军中抓到一名兀术派来的间谍,岳飞故意装作认错人,而大声责骂说: “你不是本帅营中的小兵张斌吗?本帅前次派你去齐国,约定诱擒四太子(兀术),你去了之后竟毫无音讯。现在我已经派人赴齐,齐主答应我今年冬天,以与金兵联合攻打临安为名,在清河诱擒四太子。而你先前为什么竟背叛本帅,没有把本帅的信交给齐王?”

金兀术的间谍一再求情希望能再戴罪立功,免去一死,岳飞故意答应再给他一次立功机会,写了一封与刘豫商议如何谋刺金兀术的蜡书,切开间谍的股肉,将蜡丸藏于其中,对他说:“本帅原谅你的过失,现在再派你到齐,询问齐主出兵的日期,千万不要泄露此事。”间谍回去之后,将书信呈交金兀术,金兀术大为惊恐,急忙奏报金主,于是金人废了刘豫。

北宋时,西夏主李元昊有两名外号分别是“野利王”和“天都王”的心腹大将,各统领精锐的部队,令官军头痛不已。种世衡非常想用计除去他们。野利王曾派遣浪里、赏乞、媚娘三名手下,向种世衡投降。种世衡知道他们故意诈降,心想:“与其杀了他们,不如利用这三人行反间计。”就派他们为监税官,跟随在种世衡的左右,好像非常信任的样子。紫山寺有个和尚,法名法嵩,种世衡曾暗中观察,认为他心志坚贞,可担大任,于是延揽他为手下,说服他还俗,接着以他率兵击贼有功,请帅府奖励他,授予他三班奉职(官名,宋朝武臣的职官,有东班、西班、横班),暂代指挥使的职位。又为他张罗安家大小事,举凡家具、器物、车马无一不料理妥当。法嵩却日日吃喝嫖赌,不干正事。种世衡仍礼遇厚待。一天,种世衡突然很生气地对法嵩说:“我待你有如自家儿子,想不到你却辜负我一片心意,暗中与贼人勾结。”命人为他戴上枷锁,严刑酷打,一连数十天。法嵩始终没有怨恨,只说:“法嵩是男子汉大丈夫,元帅既然听信谗言,要杀我,我只有一死报元帅。”半年后,种世衡观察法嵩仍一如当初,毫无怨尤,就亲自为他解下刑具,命人侍候他沐浴更衣,请他进入内室,极力安抚劝慰说:“其实你根本没有错,这一切都是本帅故意试探你的。本帅想命你出使西夏,充当间谍,若被敌人查获,所受的苦刑更加倍于你现在所受到的,你能为本帅保密,绝对不泄军机吗?”法嵩流泪答应。种世衡就随手写了一封给野利王的信,信口以蜡密封,藏在衣服夹缝里,叮嘱法嵩说:“这信不到生死关头千万不可泄露。万一泄露时,一定记得高喊:“我对不起将军,不能完成将军所交托的任务了!”一面命人准备龟图一幅,枣一包,送给野利王。野利一见枣、龟,(边批:影射早归。)猜测一定有信函,就询问法嵩。法嵩看了看野利王的左右,回答没有信。野利王于是立即写了一封信命人以快马送呈李元昊,李元昊召法嵩及野利王离营数百里外,与他会合,质问法嵩信函在哪里,法嵩始终坚持没有任何信函,虽一再遭到苦刑毒打,仍不吐实,过了几天。李元昊私下召法嵩入宫,命人劝他说:“如果不说实话就难逃一死。”法嵩仍不说出信函的下落。是李元昊命人拖出斩首,法嵩这才大声哭叫着说:“我白死了,无法完成将军交付的任务,我对不起将军!我对不起将军!”执刑官急忙追问,法嵩于是拆开衣服缝线取出信函,(边批:信中涉及流里三人。)李元昊命法嵩在别馆住下,暗中派心腹爱将,假扮成野利王的使者,前去谒见种世衡。种世衡猜测他是李元昊派来的使者,没有马上接见,只令属下每天到宾馆探问使者起居,并闲话家常。当问到兴州的情势时,使者回答得很详尽,而对野利王的动向却知道得不多。(边批:可知不是野利的派遣之人。)正好这时俘虏了好几名西夏兵,种世衡命人在暗中观察俘虏和使者见面时的情形,俘虏果然叫出使者姓名,种世衡确知是李元昊所派遣的人之后,就立即召见,把他当作是野利王的使者,再赠送他许多贵重的财物送他回西夏。使者回到西夏后,法嵩也回来了,并且还带回野利王的死讯。种世衡用借刀杀人计除去野利王后,还想将天都王一并除去,于是在边境设立祭坛,在泥板上刻下祭文,文中叙述西夏两名大将有与自己结交的心意,不料却功败垂成,所以写下这篇祭文祝祷上苍。祭文与纸钱放在一处,突然有西夏兵来,种世衡忙命人毁去泥板,但泥字一时无法尽毁,于是西夏兵拿去呈给李元昊,天都王也因此获罪。李元吴损失两名心腹爱将,心中悔恨无比,只好与宋议和。嵩复姓为王嵩,后来官至诸司使,到现在边人都还称呼他“王和尚”。

[冯述评译文]沈存中《补笔谈》中也有记载这件事,说种世衡在法嵩临行前,曾以几项军事机密写在纸条上交给法嵩,交代他必要时可借此保命,又把身上的棉袍送给法嵩,说:“大漠天寒地冻,就用这件棉袍作为送别礼物,到西夏后,要想尽一切方法求见野利王,没有他,事情就无法顺利推展。”法嵩按种世衡所交代的,打通关节求见野利王。西夏人不觉起疑心,将法嵩擒下,几天后在法嵩棉袍的衣领中,发现种世衡写给野利王的密函,信中言辞亲密,法嵩并不知情,所以西夏兵虽严刑逼供,法嵩始终不说一字。于是西夏人开始怀疑野利王,杀了野利王,把法嵩放逐北地,最后法嵩才乘机脱逃回来。这与前面所记述的情节略有出入。如果真如《笔谈》中所记载,法嵩对暗藏衣领的密函一无所知,那么法嵩的胆识豪气更令人赞佩。

种世衡也曾经因一名番将犯罪,很生气地下令差官鞭打他的脊背,虽然多名部属为番将求情,种世衡却一概不应允。鞭打完后,番将立即投效李元昊,李元昊非常信任倚重他,一年多后,番将完全取得李元昊的军事机密,回来报告种世衡,这时众人才明白种世衡是个善于利用反间的将领。

P274-276

序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古人“修身”的两条基本途径。晋代著名史学家陈寿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万卷楼”。此后,历代以“万卷楼”命名的书斋,由宋至清有数十家,宋代有方略,石待旦等;元代有陈杰、汪惟正等;明代有项笃寿、杨仪、范钦等;清代有孙承泽、黄彭年等。可见,“读万卷书”的理想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当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读“万卷书”不仅是古人的理想。当我们懂得了读书的意义,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博览群书”的愿望。然而,人类历史悠久,书籍多如汪洋大海,时代发展到今天。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更使得人类的精神领域空前丰富,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加。“万卷书”早巳不再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如何从这“万卷”之中,找到最值得细细品读的作品,已经成为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这正是在阐述读书时选择的重要性。而他所说的把我们“引到深处的”东西无疑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深度阅读的作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典作品。

卡尔维诺对经典作出的定义之一是:经典就是我们正在重读的。的确,在对经典作品反反复复的品味中,人们思想得到了升华,从浅薄走向思考。最后走到通达。我们都曾有这样的感触,面对海量的书籍和信息,一方面人们在向着功利性浅阅读大张其道,另一方面,我们的精神深处又在不断地呼唤能够滋养自己内心的深度阅读。因此,经典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为浅阅读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损失,反而更显示出其珍贵来。

在惜字如金的中国传统典籍当中。从来不乏这种需要反复品味的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经史子集,这些经典为一代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立了基础。我们把这种包蕴中国文化的学问称为国学。国学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含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音韵等在内的一系列内容。

包罗万象的国学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教育。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一步步地楔进我们的历史和传统。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领会先贤的旨趣,把握他们的神髓,形成恢宏的历史意识,可以让我们通晓文义、熟习经史、学问通彻,让我们成为博学之士。另一方面,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阅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熏陶气质、改善性情、提高涵养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行谊谨厚、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学早已不再是人们追求事功的唯一法典。我们也不赞成对国学的功能无限夸大。但毫无疑问,阅读国学经典,必能促进我们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唤起我们对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先贤们在探寻知识过程中思考的重大课题和运用的基本原则。这些作品体现着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如《周易》所阐述的“自强不息”的君子人格、《论语》所强调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诗经》所培养的温柔敦厚的情感,《道德经》所闪耀的思辨智慧等等,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范式。品读先贤留下的经典,恰如与他们进行一次次心灵的直接触碰,进而去审视我们自己的内心,见贤思齐,澈浊扬清。

正是基于对国学经典的这种认识,我们精选了这套《万卷楼国学经典》系列丛书,以期引导步履匆匆的现代人走近国学经典、了解国学经典。在选编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体现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最具代表性。在选目中,我们注重于最经典、最根源的作品,在有限的时问内,把那些最具影响力,最应该知道的作品提交给读者。四书、五经、先秦诸子、唐诗宋词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作品无疑是最应该为我们所熟知的,因此,我们首先推出的30种作品都是这些经典中的经典。

其次,我们希望能够做出好读的经典。在面对国学作品时,佶屈的文言和生僻的字词常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所以,我们试图用简洁易懂的形式呈现经典,使普通读者可随时随地以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速度来进人阅读。因此。我们为原著精心添加了大量的注音,注释和译文,使读者能够真正地“无障碍阅读”。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部分作品中做了一些删减,将那些专业研究者更关注的内容略去,让普通读者能够更快地了解经典概况。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也许你会常常感慨,以前没有花更多的时问去读更多的经典,如今没有机会或能力来细读,但实际上,读经典什么时间开始都不算晚,“万卷楼”就是一个极好的途径。重读或是初读这些经典。一样可以塑造我们未来的生活。

第三,我们希望呈现一套富有美感的读物。对于经典而言,内容的意义永远排在第一位,但同时,我们也希望有精彩的形式与内容相匹配,因而。我们在编辑过程中选取了大量的古代优秀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对图片的说明也做了精心设计,此外。图书的编排、版式等细节设计都凝聚了我们大量的思索。我们希望这套经典不只是精神的食粮,拥有文本意义上的价值,更能带来无限美感,成为诗意的渊薮。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卡尔维诺对经典的评论让人击节叹赏,我们也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彰显经典的价值,使读者在细细品读中真正融化经典,真正做到“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同时,经典,又是可以被享受的。当我们走进经典之时,不能只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也可用个人自我的方式进人经典,作精神的逍遥之游,对经典作贴近个体生命的诠释和阅读,在现实社会之上营造自由的人生意境和精神家园。获取一种诗意盎然的人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