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宋八大家大全集(珍藏本超值白金版)
分类
作者 唐宋八大家大全集编委会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唐宋散文,上承先秦汉魏六朝,下启元明清三代,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时名家辈出,各具个性,文体大备,丰富多彩,既大大拓展了散文的天地,又多有传世名作,可谓盛况空前,震古铄今。其中作家最负盛名者有八位,他们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

诸大家除散文创作取得很高成就外,诗词方面亦有可观之作,韩柳的诗,欧阳修、苏轼的词,均当之无愧地属大家行列。本书在重点突出八大家散文创作成就时,对韩愈、柳宗元的诗,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的词也一并铺陈,进一步张扬其大家气象,以彰其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继往开来的重要贡献。

为了帮助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和鉴赏作品,本书不仅从创作背景、思想内容、作者生平等方面对所选作品作了简洁生动的题解,而且还对原文进行了精准的译白,并对一些生僻字、繁难词句作了详细的注释。

内容推荐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明初朱右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坛,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炳彪于文学之林。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都铸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韩愈之构思精巧,气盛言宜;宗元之思理深邃,牢笼百态欧阳修之唱叹多情,从容不迫;苏洵之纵横雄奇,尤长策论;曾巩之醇朴平实,深切往复;王安石之锋利劲峭,绝少枝叶;苏轼之行云流水,随物赋形;苏辙之委曲明畅,一波三折等。他们的创作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我们将其精华之作辑录编译,详加校勘,希望能有助于读者管中窥豹,触类旁通,了解唐宋散文的价值,并从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中汲取滋养,或可作为繁荣今天散文创作的借鉴。

诸大家除散文创作取得很高的成就外,诗词方面亦有可观之作,韩柳的诗。欧阳修、苏轼的词,均当之无愧地属大家行列。本书在重点突出八大家散文创作成就的同时,对韩愈、柳宗元的诗和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的词也一并铺陈,进一步张扬其大家气象,以彰其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作出的继往开来的重要贡献。

目录

韩愈

原道

原毁

获麟解

杂说

杂说四

师说

进学解

圬者王承福传

讳辩

争臣论

伯夷颂

应科目时与人书

上宰相书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与于襄阳书

与陈给事书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与崔群书

送董邵南序

送杨少尹序

送石处士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张中丞传后叙

燕喜亭记

新修滕王阁记

答张籍书

与李翱书

平淮西碑

毛颖传

祭十二郎文

祭鳄鱼文

柳子厚墓志铭

雉带箭

猛虎行

嗟哉董生行

山石

湘中

题木居士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赠唐衢

石鼓歌

春雪

调张籍

听颖师弹琴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华山女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柳州罗池庙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柳宗元

驳《复仇议》

桐叶封弟辩

箕子碑

牛赋

封建论

段太尉逸事状

种树郭橐驼传

晋文公问守原议

辩《晏子春秋》

设渔者对智伯

愚溪对

起废答

天说

观八骏图说

童区寄传

吊屈原文

吊乐毅文

临江之麇

黔之驴

永某氏之鼠

捕蛇者说

乞巧文

师友箴

舜禹之事

谤誉

杨评事文集后序

六逆论

梓人传

与友人论为文书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序棋

愚溪诗序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钴铒潭西小丘记

小石城山记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冉溪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晨诣超师院读禅

溪居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南涧中题

首春逢耕者

江雪

早梅

田家三首

行路难三首

梅雨

笼鹰词

渔翁

饮酒

掩役夫张进骸

汨罗遇风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岭南江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种柳戏题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柳外I峒亡民

欧阳修

伐树记

读李翱文

桑怿传

朋党论

纵囚论

本论

送曾巩秀才序

王彦章画像记

原弊

释秘演诗集序

梅圣俞诗集序

送杨真序

为君难论(上)

为君难论(下)

张子野墓志铭

苏氏文集序

与荆南乐秀才书

五代史·伶官传论

五代史·宦者传论

相州昼锦堂记

浮槎山水记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秋声赋

祭石曼卿文

泷冈阡表

六一居士传

养鱼记

洛阳牡丹记

贾谊不至公卿论

采桑子轻舟短樟西湖好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

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诉衷情·眉意

御带花青春何处风光好

渔家傲一派潺泼流碧涨

渔家傲乞,了楼头云幔卷

渔家傲一夜越溪秋水满

渔家傲昨日采花花欲尽

踏莎行候馆梅残

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蚵说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

玉楼春夜来枕上争闲事

玉楼春江南三月春光老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

望江南江南蝶

夜行船忆昔西都欢纵

浣溪沙叶底青青杏子垂

苏洵

审势

管仲论

心术

六国论

项籍

高祖

御将

任相

重远

六经论

史论(上)

史论(下)

明论

利者义之和论

苏氏族谱亭记

极乐院造六菩萨记

老翁井铭

吴道子画五星赞

仲兄文甫说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祭侄位文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

赠黎安二生序

太祖皇帝总序

《李白诗集》后序

序越州鉴湖图

送蔡元振序

与王介甫第一书

答王深甫论扬雄书

宜黄县县学记

墨池记

学舍记

《战国策》目录序

南轩记

鹅湖院佛殿记

熙宁转对疏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敕监司考核州县治迹诏

议经费

苏明允哀辞

夫人周氏墓志铭

洪渥传

王安石

材论

对疑

委任

风俗

读《孟尝君传》

同学一首别子固

游褒禅山记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诔官论

伯夷

答韩求仁书

上运使孙司诔书

慈溪县学记

祭范颍州文

子贡

大人论

老子

苟卿

复仇解

卜说

相鹤经

伤仲永

答司马谏议书

答曾子固书

君子斋记

桂州新城记

太平州新学记

李通叔哀辞

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

桂枝香登临送目

千秋岁引别馆寒砧

苏轼

秋阳赋

滟预堆赋

洞庭春色赋

中山松醪赋

遗爱亭记

上荆公书

李靖李勋为唐腹心之病

韩干画马赞

桂酒颂

孟轲论

乐毅论

苟卿论

韩非论

范增论

留侯论

贾谊论

晁错论

上韩太尉书

上梅直讲书

刑赏忠厚之至论

答秦太虚书

喜雨亭记

凌虚台记

超然台记

放鹤亭记

文与可画赞彗谷偃竹记

石钟山记

潮州韩文公庙碑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三槐堂铭

方山子传

克文正公文集叙

行香子·过七里濑

醉落魄·离京口作

沁园春孤馆灯青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别徐州

蝶恋花·密州上元

蝶恋花·春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僵俭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端午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浣溪沙·咏橘

永遇乐明月如霜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水龙吟·次章质夫《杨花词》

菩萨蛮·七夕黄州朝天门上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西江月照野祢淋浅浪

西江月·真觉赏瑞香

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满江红·不子由作

洞仙歌冰肌玉骨

念奴娇·中秋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满庭芳归去来兮

满庭芳蜗角虚名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诉衷情小莲初上琵琶弦

苏辙

六国论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两制诸公书

上昭文富丞相书

新论

墨竹赋

答黄庭坚书

筠州圣寿院法堂记

黄州快哉亭记

东轩记

为兄轼下狱上书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居赋并引

秦论

汉论

三国论

晋论

隋论

唐论

五代论

蜀论

巢谷传

《书》论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试读章节

【译文】

贞元十一年(795年)正月二十七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谦恭地伏在光范门下,两次拜礼,向宰相阁下敬献文章:

《毛诗》序中说道:“茂盛的莪草,是人乐于培育的。君子能够培养孕育人才,那么天下人会对此觉得开心。”那首诗说:“茂盛的莪草,在那片丘陵上。君子看到它以后,喜欢它,觉得它有美好的形态。”郑玄解释说:菁菁,茂盛。莪,小草。阿,大的山陵。这是说君子可以培养孕育人才,就像大丘陵使小草生长孕育一样,能够让它长得很繁茂。“君子看到它以后,喜欢它,觉得它有美好的形态”之类的话,是天下人用来赞美它的。诗的第三章说:“君子见到我以后,赏赐给我很多财物。”郑玄解释说:“百朋”是形容赐的东西多,这是说君子既然能够培养孕育人才,就应该再任命他官职爵位,赏赐给他丰裕的俸禄来宠爱重视他。诗的最后一章说:“在水面上航行的杨木船,或深或浅,君子看到我以后,我的心就很美妙了。”郑玄解释说:载,指装载。沉浮,指东西。这是说君子对于人才,没有不使用的,就像船对于货物一样,不管是浮是沉都要装载它。“君子看到我以后,我的心就很美好了”之类的话,是说如果君子这样做的话,天下人的心都会变美好。君子对于人才,培养孕育以后,应该再任命他官职爵位来宠爱重视他,这样一来使他的才华展露无遗。孟子说:“君子有三种情趣,统治天下的时候就没有共存的了。”其中之一是说:“喜欢得到天下的杰出人才来哺育教化他。”这都是圣贤之人最合乎常理的论断,从古到今应当效法的原则。既然这样,那么谁能够培养孕育天下的人才呢?难道不是我们的皇上和宰相吗?谁能够教育天下的杰出人才呢?难道不是我们的皇上和宰相吗?幸而现在天下太平,大大小小的官员,各自坚守自己的职责,有关财物、收成、征战的问题,不需要拿到庙堂上讨论。讲到治国的闲暇,除了培养教育人才以外,应当没有比这更大的事情了。

现在有人长到二十八岁了,名字没有列在农民、工人、商家的户籍中,他的事业就是读书、写文章称颂尧舜之道,鸡一叫就起床,勤勤恳恳、不求名利。他读的都是圣人的书,杨朱、墨子、佛教、道教之类的学术,没有进入他思想的。他写的东西都遵循六经的主旨,排除邪说、归于正统,分辨时下习俗混乱不清的东西,在贫穷的环境中生活仍终守礼,也偶尔会有感激或怨恨之类奇怪的言辞,以它们为求得天下人理解的工具,也不与教化相违背,妖邪谀媚狂妄的说法没有在言辞中出现的。四次在礼部应试,只成功了一次,三次被吏部选拔但没有成就。九品官的位置只能看着,一亩大的房子也只能想着。四海之中没有可以作归宿的地方,饥饿但没有东西吃,也没有衣服御寒,虽接近死亡而意志愈加坚定,已经得到官职的人争相嘲笑他,他一时间想要丢弃旧习的圣贤之书而另谋新出路,求老农民老园丁做老师。为自己志向的变化而悲伤,半夜里涕泪交流。尽管他不够拿《诗经》与孟子的话来自比,但假如培养孕育他使他成才,也会成功;教育他使他成长,也会成功。

又听说古代的君子辅助他的君王,只要有一个人没有得到他应得的位置,就仿佛是自己把他推到水沟里一样。现在有人七岁就学圣人的道理来修养自身,并且积累了二十年,但却不得不毁于一旦,这也是没有得到他应得的位置啊!仔细想想,现在有仁德的人官居高位,假如不去向他通报一声就离去,这是甘于自暴自弃,而不用古代君子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宰相,那可以吗?我宁可去禀告他,如果不得志,那是命。我当归隐田园。

《洪范》中说:“凡是那些平民百姓,有智谋的、有作为的、有操行的,你要记着他们。对于那些既无大善,又无恶行的人,他们也应该受皇上的任用。他们流露出感激的神态,表示说:‘我一定喜好德行,你就封赐爵禄给我’。”这都是与人为善的训诫。又听说古代有自己推荐自己的人,君子不谢绝他,这就是表示说:“我一定喜好德行,你就封赐爵禄给我。”又听说上面安排官爵俸禄,必须要找到合适的人把它交给他,我不是仅仅羡慕那些财物可以使我富贵,而是想用那些职能来治理我无权治理的事,用那些清楚的东西来梳理不明白的东西。下面修养自身、行事正直、一定要求得俸禄居官的人,不仅仅是被利益诱惑而求名声,而是想发挥自己的余力让社会更完善。既然这样,那么上面寻找官员、下面追求官位,取他们相互追求的交点就可以把他们的目标统一在一块儿了。如果拿这个作为出发点,那么上面的不会为难下面的,下面的也不会为难上面的。可以举荐就举荐,不必求全他自荐;可以进荐就进荐,回避自荐是不必要的。

还听说上面教化民众,如果规律已被掌握,那么奖励不必给全天下人而全天下人都会跟从,依顺人想做的事情推行它,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现在天下人不从吏部挑选而当官的几乎没有,皇上伤感在隐居山林的人当中有散失遗漏的人才,几次诏谕内外的臣子到全国各地用各种方式寻求,但来的人还是很少。这样的人难道没有吗?那是因为见到国家不用特别的方式来礼遇他所以不来罢了。那些隐居闲散的人也是人!他耳目鼻口想得到的东西,心里所喜欢的东西,身体安乐的地方,难道会和普通人不同吗?现在之所以穿旧衣、吃粗粮,和麋鹿共处,与猿猴同居,是因为自己本来就不能去顺应时尚,所以心甘情愿断绝仕途而不后悔。而且刚刚听说国家考官职的人,一定要被州县举荐,然后上调到礼部、吏部,考骈文的对仗、音律的高低、形式的齐整,符合规定的人,才能够进入下士的行列中。即使有教化百姓的方法、安定边疆的谋划,不遵照这个途径,万分之一的机会也没有。他又担心进的山还不深,入的林还不密,躲得无影无踪。悄无声息,担心被人发现。现在好像听说有用书信进献给宰相而求官的人,宰相不认为他羞耻,举荐给皇上,任命他爵位,向全国公布他上的文章。隐居山林默默无闻而志向高远、心胸宽广的人,一定都将会有所心动,庄重地戴上帽子,悠然自得地前来进书。这就是所谓奖赏不必给全天下人而全天下人都会跟从的情况,这就是所谓顺从人的想法来推行政令的情况。

我领受《诗》、《书》、《孟子》的教诲,思考培养人才、赏赐禄位的途径,考证古代君子辅佐君王的方式,把自己进献和举荐的错误忘掉;考虑到设置官爵俸禄的原因,是为了吸引山林问散失遗漏的人才,让天下流落的人才都知道以何处为归宿。

于是,我抱着侥幸心理将以前写过的文章摘抄了几篇不错的在别的纸上,希望您不怕麻烦看一看。冒犯您了,我伏地等着领罪。韩愈再拜。

P18-19

序言

近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华夏文明中,文章妙手如群星闪烁,不可胜计。当现代人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唐宋文坛风云际会的历史瞬间时,多数人会眩惑于诗与词灿烂的云霭,却往往忽略了掩于其后的另外一种同样重要的文学体裁——散文。唐宋散文,上承先秦汉魏六朝,下启元明清三代,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时名家辈出,各具个性,文体大备,丰富多彩,既大大拓展了散文的天地,又多有传世名作,可谓盛况空前,震古铄今。其中作家最负盛名者有八位,他们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明初朱右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唐宋八大家由于各自所接受的传统文化影响不同,所面临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以及自身的际遇不同,其文章所涉及之领域与内容亦不尽相同。韩愈以振废起衰为己任,其文多涉及“道统”之类,追往圣,继绝学,为复古张目,回击阻碍古文运动发展的种种言论。柳、欧、王等都是全力从事政治革新的人,身处政治革新运动的旋涡,所以他们的文章更多涉及当时的政治焦点及社会现实,既有对下民病痛的忧心,也有对贤才湮没的同情;既有对奸吏暴政的抨击,也有对衰风弊习的斥讽。其笔触所及,远比六朝骈文更为广阔、丰富。而“三苏”更以学识渊博著称于世,其文立足现实问题,出入于经史及诸子百家,旁征博引、气势磅礴,多史论之作,为社会改良开济药方,摇旗呐喊。曾巩一生官位既不如欧阳修、王安石之显赫,仕途亦不如柳宗元、苏轼之多坎坷,其文多阐述古文理论、劝诫后学上进之作。

更值得注意的是,唐宋八大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都铸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韩愈之构思精巧,气盛言宜;柳宗元之思理深邃,牢笼百态;欧阳修之唱叹多情,从容不迫,无艰难劳苦之态;苏洵之纵横雄奇,尤长策论;曾巩之醇朴平实,深切往复;王安石之锋利劲峭,绝少枝叶;苏轼之如行云流水,随物赋形,宛转曲折,各尽其妙;苏辙之委曲明畅,一波三折等。应该说,这表明了唐宋诸家在“文学的自觉”、艺术的追求上,比缺乏艺术个性的六朝人要更向前跨进了一步。同时,诸大家在散文理论的构建中,虽力反六朝颓风,对其文笔之辨、文学特质的探讨亦弃之不顾,而在创作实践中却并未忽视散文抒情的特质。他们在创作中摆脱了音律、辞藻等方面的重重束缚,在熔冶古人与时人语言的基础上,吸取各方面有益的艺术技巧,从而创造出随势而异、新颖完美的散文艺术形式。这种继承与发展的特质在今天仍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在散文理论的构建、推广及对后学的影响上,上述诸大家为举世所公认的丰碑。此八大家之作,大抵代表了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于是,我们将其精华之作辑录编译,详加校勘,以飨广大读者,希望能有助于读者管中窥豹,触类旁通,了解唐宋散文的价值,并从这笔宝贵的遗产中汲取滋养,或可作为繁荣今天散文创作的借鉴。

诸大家除散文创作取得很高成就外,诗词方面亦有可观之作,韩柳的诗,欧阳修、苏轼的词,均当之无愧地属大家行列。本书在重点突出八大家散文创作成就时,对韩愈、柳宗元的诗,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的词也一并铺陈,进一步张扬其大家气象,以彰其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继往开来的重要贡献。

为了帮助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和鉴赏作品,本书不仅从创作背景、思想内容、作者生平等方面对所选作品作了简洁生动的题解,而且还对原文进行了精准的译白,并对一些生僻字、繁难词句作了详细的注释。

当然,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时间仓猝,书中恐怕难免有贻误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文史界同仁批评指正,以便让我们再版时及时修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