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船菜花酒蝴蝶会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亦庵//天虚我生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而中华饮食,在民国达至了顶峰。《船菜·花酒·蝴蝶会》(作者张亦庵、天虚我生)从民国时期的各种报刊杂志中,精选近50篇“味美情浓”的饮食美文。由于主题与“饮食”这个“人之大欲”有关,所以当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阅读这些文字时,丝毫没有被时空疏离感所阻隔。反而还会被这些文字牵着、引着:它们或在味觉上引诱你,让你垂涎欲滴,只恨自己生不逢时,不能与美味活在同一年代;或在情绪上感染你,令你惊讶,原来自己居然能与大半个世纪之前的人产生生活上的共鸣;或在见识上震撼你,使你佩服当时的“吃货”,竟在一碗一碟中,体味到如此珍贵细腻的情感;或在智慧上跟你打个哈哈,让你哑然失笑,原来一个“食”字,可以翻弄出如此多的花样。

内容推荐

《船菜·花酒·蝴蝶会》(作者张亦庵、天虚我生)围绕“美食”一词,精选近50篇民国时期的饮食美文,其中主要为品评吃喝、体味人生的精致小品,也有给力叫卖、趣味十足的食品广告,还有时人对于菜馆酒店的评论和分析,编者将其分为“吃茶去”、“酒之诱”、“白糖梅子”、“食必兼肉”、“褡裢火烧”、“吃贯中西”、“食事散记”七个部分,努力呈现出民国饮食的方方面面。《船菜·花酒·蝴蝶会》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文章多为旧日鸳鸯蝴蝶派文人所作,以清丽灵妙之笔法,绘钟鸣鼎食气象,可谓绝配。而且绝大部分为民国后首次重印,为国内读者所鲜见。为了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编者还收集了大量民国时期的饮食生活图片。读者可以从这些图文之中,体味食物与人的细腻情愫,欣赏民国男女的饮食情趣,饱览当时的生活风貌。

目录

吃茶去

 茶和咖啡

 新春茶话

 茶寮小志

 茶居话旧

酒之诱

 谈酒

 吃酒

白糖梅子

 果品九则

 瓜

 闲话泡菜

 凉薯与核桃

 重庆的水果

 北平夏蔬小吃

食必兼肉

 烧腊

 吃羊肉

 乳鸽

 深秋谈蟹

 岭南异味录

 常熟的告化鸡和鲜栗羹

 拼死吃河豚

褡裢火烧

 小吃闲话

 饮冰

 烘山芋与早点心

 口渴无冬夏--一则广告

 谈吸烟

 豉

 特别嗜好之食品

 北平的豆汁儿之类

 谈到北京的小吃

 高桥的松饼

 食在广州乎?食在广州也! 夏天广州吃

 点心与茶食

吃贯中西

 名震全球的中国菜

 中菜与西菜

 中西吃经

食事散记

 西湖食单

 食味杂记

 荐任官吃的今昔

 东南食味

 吃的色香味

 吃在上海

 吃在北平

 饮食男女在福州

 中秋节近的北平的"吃" 饮食篇

 论中国菜馆

 厨房组织与研究

 跃进中的酒菜业

作者简介

试读章节

“重庆茶馆的多,好比巴黎的咖啡店”,我初到重庆时,朋友就这样告诉我。我在城里城外观光时,真是五步一茶店,十步一茶馆,而且家家茶馆都有生意,高朋满座。

摆龙门阵——瞎谈天的术语,是产自重庆,而摆龙门阵最好的地盘,自然就是茶馆。茶馆里大多是放着躺椅,或者白帆布做的,或者竹做的。茶客躺在那儿,多舒服。如果和朋友们聊天聊到口干了,身边茶几上就是一碗清茶,顺手取来解渴,润润喉咙。

茶馆大都有卖瓜子、花生、香烟,还有小贩不时叫卖糖果,还有报贩,还有擦皮鞋的。进进出出,川流不息。躺在椅子上的茶客无聊时便叫茶房拿盆瓜子吃吃,或者叫小贩敲一点麦芽糖来甜甜嘴巴。识字的等报贩来,买份报纸看看国家大事。

茶馆拥有经常去喝茶的老茶客,或者是早上的,或者中午的,或者是晚间的。早上的老茶客大抵一起身就到茶馆,喝杯清茶外加吃点点心。茶已喝饱,点心吃过,然后回去,不知回去做什么。中午的茶客,大都是吃过午饭去的。中饭后小睡是重庆流行的风气,由于家里人多,人们便去坐茶馆,因为这时茶馆比较清闲。他们喝了几杯茶,便躺在椅上小睡,睡了一两小时,然后去办公厅工作。晚上的老茶客,大抵是晚饭后去的,他们是去茶馆聊天的,上至世界大事,下至臭虫白虱,无所不谈。谈到茶馆快要闭门,才陆续回去睡觉。

除开此种老茶客之外,也有偶然的茶客。因为路走得多了,便借茶馆来休息一下;或者要赶车子,时间未到,车子未来,便在茶馆等候一下;或者因有什么事务密谈,便约在茶馆相叙。

茶馆,不仅是在重庆,在任何一个地方,总是个乐园。在那儿放纵一下,仿佛从严酷的人生下解放了一小时,仿佛从无情的社会压迫下逃避了一回,享受着闲适的趣致。

我对于坐茶馆是没有什么好感,但也没有什么恶感。在不讲工作效率,舒余闲适惯了的社会里,中国茶馆的存在是有其必然理由的。既然有存在的必然理由,便对茶馆无好恶之可言,而应当从更深处去着想了。

一个没有工作的人,而又无可以安居的房间,又无公园之类的场所,闲着的身体无处安排,除了坐茶馆外,请问还能做些什么呢?

争取时间诚然不易,而耗去时间何尝容易呢?要浪费生命,预支年岁,极短时间享受多年的幸福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人能做到的。即如打麻将是杀时间的一法,可是打麻将要有赔本,没有赌本便无从借麻将来杀时间。茶馆中去坐坐,真正是最廉价的杀去时间的方法。

在破落不堪的社会制度下,在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人鼠之间”的城市中,借茶馆作为避难所,争取一两小时的安慰,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谴责呢?

人人都有向上的意愿,而无自甘下流的。下流的社会才逼迫人下流。人人有爱好清洁的心,而无自愿污秽的,只有那污秽的环境才叫人污秽而不自觉。虽则不能因噎而废食,但攻击茶馆是不合理而且无效的。

我到重庆后,曾有一个短时期,因为一切工作的必需品都没有,又无生活的必需品,百分之百无聊中,便也去坐茶馆。在茶馆中望望街上来往的行人车马,或者嘹望江中的风帆与屋顶田地,将寂寞苦闷暂时赶走了,虽则并未得到一丝一毫的快乐,但至少在这一两小时里也没有任何的不快。

从消磨无聊时光方面说来,坐茶馆是为害最小的了。扑克、麻将、逛窑子、抽大烟等等,那为害之大,真是一言难尽了。我不是为茶馆辩护,茶馆有其必然存在的理由,用不着我来辩护。我只是为坐茶馆的人说法,用不到坐茶馆的人不知坐茶馆的心境,虽则坐过茶馆而从未反省的人也不知道坐茶馆的心境。

有人说中国茶馆等于外国的咖啡店,但是坐茶馆的心境与坐咖啡店的心境是全然不同的。前者是无聊的消遣,后者是业余的休息哪!

喝咖啡自然也是一种嗜好。炒咖啡时那一种强烈的香味,是最诱惑人的。上海霞飞路上有家卖咖啡的商店,老是放射那咖啡香味刺激行人,叫你一走到这家商店左右,立刻想喝咖啡,就到它那里去买一两磅芬芳的咖啡。朋辈中间,有不少喝咖啡的专家,像华林先生就是一个。他亲自烧咖啡,水泡得很开,咖啡完全泡透,不留一点余味。我到重庆后,蒙他叫我到中国文艺社讲话,承他特别优待,将其秘藏的珍爱的没有启盖的一罐SW咖啡牺牲。凡到会的人都有一小杯。在重庆禁止喝咖啡的严令下,能得喝下这杯咖啡,实在是走运。后来在同乡丁趾祥兄处又吃到了他所秘藏的SW咖啡。后来,在一个公务员的家里,又吃到了SW咖啡。我是与其吃咖啡还不如吃好茶的,但物以稀为贵,在上海战时只有喝CPC的咖啡,无SW牌子的了,到重庆后反而得着,自然最高兴不过的。还有位马宗融先生,他的喝咖啡癖是从巴黎带回。他在北平教书,据说还是天天在烧咖啡喝。

咖啡是一种常青树的种子。这种咖啡树生长在热带区域,高的有两三丈,短的只齐到腰部。叶子像桂花,小而白,果像红莓苔子,中间有子两三粒,那不是咖啡,咖啡是半丸形,两粒背合,成为圆形,如桐子那么大小。果肉是甜的,但世人喜欢吃其子,而不喜其果。

据说咖啡最初发现于阿比西尼的“加法”,因其地而名,后传伪为咖啡云。后来有人将咖啡传到阿拉伯栽种,大获成功,那就是现在著名的“木却咖啡”。到十七世纪末,又移栽于爪哇,于是热带区域都有咖啡树了。

近赤道或南或北约三十纬度的区域,如果温度终年在五十度以上,咖啡也能生长结实,不过不如近赤道的那么好了。咖啡最怕浓霜,经霜一染,咖啡即死;酷热虽不致咖啡于死命,但能阻滞其发育。所以种咖啡,以沿海、山麓二处为最宜,因为气候常常可以中和。

全世界最大的咖啡的仓库是南美洲的巴西。那里所产的咖啡量占全世界产量三分之一,而全世界产量是二干三百万磅左右。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巴西曾议把咖啡当做柴烧的。上面我所说过的CPC咖啡,是一个华侨所经营的。听说是巴西华侨,在上海静安寺路西端,开设一家美国式咖啡店。店中放几张很干净的桌椅,顾客去买咖啡时,最初可以免费得饮咖啡一杯。那杯咖啡是在柜台上当场煮成的,所以又香又热。后来CPC牌子已经打出,免费喝咖啡的制度即便取消,而我们还可以去喝的,只要付钞。P4-7

序言

此味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可成为追述民国时期饮食文化的写照。

中华饮食,在民国时期达至巅峰。当时的吃客吃相,确有当代人望尘莫及处:夜泊秦淮,随着桨声灯影婉转而出的是歌女们劝酒送吃之声,柔腻至极,令人骨酥肉软,不知身之所在;春宵酒醒,一声声小贩的吆喝,又将你从梦中喊回现实——又到朝食时;十里洋场,倾倒你的是杏花楼的荷包翅;漫步苏州,最忘不了那木渎镇的石家妃肺汤;偶有闲暇,不妨泡泡茶馆,眯着眼睛听听歌伶的清曲;心血来潮,也可步入西菜馆,学学洋人派头……

回顾一代人的饮食史,就是追忆一代人的生活史。民国人的钟鸣鼎食,固然令人心向往之,但真正懂生活的人,最感兴趣的怕还是那份隐藏在“吃”字底下的态度和趣味吧:

经过一段时问的搜寻和编选,我们精选了一百多篇民国时期的饮食文章,以飨读者。这些文章全部来自当时著名的报刊和书籍(如,《论语半月刊》《机联会刊》《红玫瑰》《饮食与健康》等),可谓原汁原味,最能体现一代饮食男女的态度和风采。由于文章数量较多,且内容五花八门,故编者将其分为三辑:

第一辑主要谈美食一,名为《船菜花酒蝴蝶会》。船菜、花酒,蝴蝶会者即当时之秦淮船菜也。船菜在如今虽然难寻踪影,却是民国饮食的一大特色,颇受时人欢迎。以此做书名,恰能反映民国男女的饮食情趣,表现食物与人的细腻情愫。细品其中文章,不难感受到一份永恒不变的生活共鸣。

第二辑亦是关于吃,属于以吃为名,借题发挥,谈美女,谈选婿,谈时局,故名为《醉蟹瓮酒荒唐语》。盖民国文人好玩好吃好议论,当才情遇上一人之大欲一时,总少不了一番嬉笑怒骂。如今读之,往往瞠目结舌,拍案叫绝。诚然,民国已与我们时空远隔,但历史分隔的只是记忆,而不是生活。人生代代无穷已,无论我们身逢何世,都注定成为柴米油盐的追逐者。我们难以绕开与之相关的喜怒哀乐,更无法不被似曾相识的感受打动。因此,以现代的目光回看那一代人的饮食风貌,未尝不是一件有益而富于趣味的事情。

何况,民国又是一个文采风流的时代。民国人不但能吃、爱吃,还懂得谈吃、口∞吃。翻开昔日的杂志、报纸,我们不难发现那一张张可爱而生猛的面孔——时而扬扬得意,颇以自己的吃喝豪举为傲;时而如数家珍,活像一部饮食词典;时而追忆旧食,大有今不胜昔之慨;时而借题发挥,感叹“天下不过是桌菜”;还有一部分人孜孜于健康之道,颇似如今的养生学家(惜其生不逢时,如诞生于今,则大红大紫矣)。借助这些珍贵而饶有趣味的文字,一幅幅斑驳而绚丽的饮食情景如在眼前。而编者想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情景呈现给读者。

第三辑谈饮食与养生,名为《豆蔻香茶长生诀》。与当代人一样,民国人同样深谙食养之重要性。且他们对于饮食和健康,态度更中肯,研究更细致,眼界更宽广。其中既有中医精华,也有西医理论,偶尔还会鼓吹一番社会和人生。读着这些文章,不但毫无沉闷之感,反而能够借鉴一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鉴于这些文章“年事”已高,所以编者在整理过程中,偶作增删,并补充了引言和图片,以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口味。

全书编毕,编者突然发现,当我们阅读这些文字时,已经不是单纯地缅怀过去,更是自我寻觅,自我发现的过程。美食美文,相得益彰,岁月匆匆,能够遇见这些“体己话”是幸运,也是缘分。

朗读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2: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