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瓷国春生(宋元瓷)/中国瓷境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章用秀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所有的故事都有结束的时候,但瓷没有。无论人类走得多远,都会带上她。而瓷,是我们这个民族奉献给世界的最洁净的宝藏。

章用秀编著的《瓷国春生——宋元瓷》主要是围绕宋、辽、金、元的瓷器,讲述陶瓷艺术,介绍陶瓷作品,或谈某种知识,或讲文士贵胄与名瓷的故事。或透过陶瓷器物展示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或述说现代名人与瓷器之间的情感与渊源,多角度地展示宋、辽、金、元瓷器背后的人文历史、市井风情及艺术成就,让读者感受到优美、绚丽、高雅、源远流长的中国瓷器文化的精神与内涵,了解陶瓷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与生存状态。

内容推荐

宋辽金元,一个名窑竞芳、瓷艺争艳的时代。她灿烂夺目,或青翠悦人,或婉转剔透,她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她以无穷的魅力,绝妙的英姿,征服了东西方世界。

章用秀编著的《瓷国春生——宋元瓷》将带你穿越回公元十到十四世纪陶瓷艺术的天地,为你讲述千百年不可磨灭的辉煌与浪漫,诠释中华民族的智慧、文化、风俗与力量。

目录

第一辑 窑口与工艺

 定窑白瓷刻、划、印

 美若彩霞钧窑器——细说宋代钧窑器

 静谧天青宋汝瓷

 金丝铁线话哥窑

 粉青冰裂金线纹

 范金琢玉耀州青瓷

 民瓷奇葩磁州窑

 如冰似玉“君子瓷”

 树叶·剪纸·吉州窑

 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

 从辽白釉执壶、温碗说起

 寻找红绿彩

 久藏“深闺”西夏瓷

 谛听中国瓷塑妙音

 元瓷·枢府·卯白釉

 亦真亦幻元青花

 元瓷珍品釉里红

第二辑 器具与纹饰

 炉——焚香赏宋瓷

 洗:天青宝色卧书香

 趣谈陶瓷水注

 酒具——杯中看乾坤

 瓷枕文化中的闲情逸致

 “黄梁美梦“说袖枕

 省油灯——古代的节能灯

 耀州瓷塑药王像

 梅瓶画龙

 烙印在瓷器上的诗词曲赋

 “娃娃瓷”与娃娃画

 跃然瓷上的动物形象

 鸡冠壶:独树一帜的辽瓷

 马背民族与高足杯

 青花蒙恬将军图

 梅瓶——萧何月下追韩信

 借花赞高士——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瓷枕上的元绘画

第三辑 社会与风俗

 汝窑樽里的“道”

 人形执壶与茶神陆羽

 钧窑花盆、艮岳与赵佶

 留胡子的观世音

 瓷瓶上的广告

 瓷枕书警言

 弈趣玄幽:宋代瓷象棋

 马术 捶丸 击角球

 瓷上看踢球

 相扑俑

 末代淄博窑“瓷祖”

 魂瓶——谷仓

 火葬罐解火葬习俗

 追踪三彩菩萨与三彩罗汉

 青花瓷上的元杂剧

 宋元时代的“陶瓷之路”

第四辑 收藏与鉴赏

 垃圾堆里寻宝

 鸡心杯入藏博物馆

 钧窑瓷漂洋过海

 哥窑瓶何以栖身伦敦

 千亩良田钧窑器

 王府里的钧窑洗

 小记釉里红大碗

 众里寻她千百度

 倒流壶·葫芦壶

 国外的宋元瓷收藏

试读章节

美若彩霞钧窑器——细说宋代钧窑器

从郑州驱车南下,经新郑,过禹县,沿西南方向行驶,大约三个小时,就到了钧瓷的故乡——神垕镇。

神垕镇古时称东会里,后改为西会里,这里群山环抱,景色宜人,瓷土、釉药、耐火材料和煤的储量丰富,正所谓“南山的煤,西山的釉,北上瓷土处处有”。钧瓷的生产正是凭借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不断发展,经久不衰。

神垕镇历史悠久。据《禹州志》载:“州西六十里的乱石山中有镇日神垕,有土焉,可陶为瓷。”神垕何时命名,无史可考,但关于神垕却有着不少动人美妙的民间传说。

相传有一位技艺超群的老窑工,在一次开窑时,发现窑中烧出一件天青挂紫红斑纹的玉壶春瓶,色泽艳丽,精美绝伦。老窑工认为这是神鬼作祟,是不祥之物,不敢保留,急忙把它打碎。谁知,这事被官府知道了,天天来催老窑工重新烧制,如果烧不出那样的钧瓷,就得坐牢、杀头。老窑工一筹莫展,苦不堪言。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叫姹紫,一个叫嫣红,平时跟随父亲上山采料、成型、烧窑,是父亲的好帮手。正当老窑工被官府逼得想不出办法时,有人说在开窑前需用童女鲜血祭神,方可烧出那样的钧瓷。老窑工听了连连叫苦。后来,皇帝知道了此事,也派大臣前来催逼,限期烧成,但他一烧再烧,均不可得。眼看期限快到,老窑工更加惶恐不安,两个女儿急得也潸然泪下。临到开窑的时候,二女儿嫣红说:“您只管开窑,事在人为。”说罢飞身跳入窑中,顿时窑壁进裂,火光四射,人死窑停,开窑后,大部分器皿成了碎片,可也烧出了一些光彩夺目的精妙绝品。老窑工含着泪把这些宝瓷献给皇帝。皇帝看后大惊,问他是怎么烧出此等珍品的,老窑工就把嫣红跳窑一事奏上,皇帝听后,顺口就说:“她不是成了神圣了吗?”老窑工听了,立即叩头谢恩。因为皇帝金口玉言,就是“皇封”。这之后,“金火圣母”、“圣后”就被传开了,而“圣后”又与“神垕”谐音。  还有一个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

北宋初年,河南禹州神垕镇的一位姓李的老汉为了养家糊口,就带着儿子一起开了一个小瓷窑,专门烧制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有一天,儿子在打开窑门准备取烧好的瓷器时,突然发现瓷器中有一件花盆极为显眼。花盆不但釉质晶莹无瑕,而且釉色呈紫红色,极为艳丽典雅。老汉赶来后也甚为惊喜,他烧了一辈子窑从来没有烧出过这么漂亮的瓷器。于是二人又抓紧烧制,却再没有烧出同样精美漂亮的瓷器。老汉猜测可能是这个花盆里意外地掺进了什么东西,于是就在窑场周围仔细观察,结果在窑棚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些洒落的金属粉末,就赶紧问儿子这些粉末是怎么回事。原来几天前下大雨的时候,有一位修理铁器铜盆的工匠曾经在这里避雨,工匠一边避雨一边修理铜盆,地上的铜屑就是他留下来的。老汉和儿子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铜屑收集起来并和到坯料里,希望能够再次看到奇迹。瓷器烧成后,色彩竟然真的非常艳丽绝美。

宋代瓷业蓬勃发展,各地官窑林立、民窑四起,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各具特色,其中尤以钧窑神奇百出,五彩灿烂的窑变成色独树一帜。

窑变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在窑炉里产生的突然变化。这种变化开始是偶然现象,人们也无法控制,经过多年的探索、试验,这种变化终于成为完全可以控制的现实。元代蒋祈《陶记略》中说:“火事将华,器不可度,探坯窑眼,以验生熟,则有火照。”根据火样的烧成情况来确定烧窑停火的时间,简易可行,这种方法,至今人们还在沿用。

窑变紫红釉确与烧窑关系极大,因为陶瓷的烧制是火的艺术,火能使瓷,土变成璀璨精美的器物,但它也能毁掉无数倾力完成的作品,所以说:“钧窑窑变,贵在烧成。”烧窑火候、气氛掌握的好坏是很重要的。

钧窑烧制的瓷器或呈现紫、红、蓝色层叠交错,或在天蓝色釉中出现海棠红和玫瑰紫色釉斑,犹如晚霞,异常瑰丽动人。诗人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的佳句来称颂钧瓷釉色灵动微妙变化之美。是什么原因促成了钧瓷这种釉色呢?原来,釉中含有氧化铜的成分,氧化铜在高温中进行反应,便呈现出上述色彩。由于釉料中所含氧化铜的比例和纯度不同,又不能用肉眼看出其比例,所以每件瓷器的釉色都不完全一样。

钧窑瓷器在当时就非常名贵。那些造型美观、釉面光亮、色彩瑰丽的钧器,可以与黄金等价。民间早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一说。宋、元时期,钧瓷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交通流传到欧洲。据说明万历皇帝曾以一百五十金买一件钧窑瓶贮花。清乾隆皇帝曾作《钧窑歌》刻于器皿之上,作为宫廷珍藏。

雍正皇帝对钧瓷尤其偏爱,命督陶官唐英在景德镇精心仿制。据唐英《陶成纪事碑》载:“均釉,仿内发旧器,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子青、骡肝马肺五种,外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雍正七年(1729年)以后,清宫内务府档案中就屡见景德镇仿钧釉的记载,如“雍正七年……闰七月十日,郎中海望持出钧窑双管瓜楞瓶一对,奉旨……交年希尧照此瓶上釉水烧造些来”,“雍正八年十月二十六日……仿钧窑磁炉大小十二件呈览,奉旨,此炉烧造得甚好,传与年希尧照此样再多烧几件。”见于著录的还有钧窑小花盆、钧窑双喜瓶、纸槌瓶、天鸡花耳瓶、钧釉缸等多种造型(见《清档·记事档》)。

传世的宋钧窑瓷常刻有一至十的数字,一般规律是器物越小,数字越大。还刻有“甲、乙、丙、丁”字样,也是宋时旧刻。清代后加刻的有一部分是乾隆的御制诗,也有一部分是陈设所在的宫殿的名称。如鼓钉洗底部刻的“瀛台静憩轩用”六个字,就是说明此器为静憩轩专用。以瀛台打首刻字的还有“香康殿用”、“虚舟用”,都是殿轩的名称。

在珍贵的旧器上刻字,除了为保管和使用方便,还有防止宫内杂役太监“偷梁换柱”以假乱真的作用。因为宋钧器极为贵重,明以来就有仿品,使用“调包计”以假换真的可能性是不能完全排除的,可见清代皇帝对宋代钧窑是极为珍视的。

钧窑出戟尊,北宋末烧制的宫廷陈设瓷。仿青铜器造型。高32.6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21厘米。大敞口、敛颈、折肩、彭腹、喇叭形高足。于颈、腹、足部位四面出戟。器内外施匀净的月白色厚釉,圈足内刷芝麻酱色釉。此尊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类宋钧器物极为少见,全世界屈指可数。

“绿如春水初升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五光十色润如玉”,“似玉非玉胜似玉”,这就是宋代的钧瓷——中国的国宝。

P8-12

序言

宋元时期,我国制瓷工艺百花齐放,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有人以“瓷国春生,名窑竞芳”赞誉这一时期的陶瓷艺术成就。

宋代,根据产品工艺、釉色、造型与装饰的特点及异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窑系。除青、白两大瓷系,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便产生在这个时期,产品颇为后世所珍重。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的一个巨大瓷窑体系,向以盛产白瓷著称。北宋中期以后由于瓷质精良、纹饰秀美,曾被选为宫廷用瓷。定窑白瓷胎料加工极细,胎质坚而细腻,呈现出象牙白的质感,显得柔和悦目。有的还有刻花、划花、印花装饰及金彩装饰。《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汝窑青瓷胎质细洁,釉色呈一种淡淡的天青色,釉面开细密的纹片,不同于其他青瓷。汝窑在宋徽宗在位期间为宫廷烧瓷。但时间不长,传世器物极少。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南宋时的人已“难得”,今人得见更非易事。但是否以玛瑙为釉,至今尚未找到确凿根据。据说汝官窑青瓷出土和传世者全世界收藏仅100余件,所见唯盘碟一类日用品为多。世人奉行“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故推其为“五窑之最”。

官窑专指北宋汴京官窑和南宋杭州修内司及郊坛下的官窑。徽宗时,不但在汝州征烧青瓷,还在京师另置官窑烧造青瓷。官窑青瓷釉色很淡,显得素净清正,器身开纵横交错的大块纹片。这大概与徽宗信奉道教、崇尚淡雅有关。南渡后,高宗在杭州另立官窑两处,即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此时烧制的瓷器,胎色呈黑、灰和米黄等色,釉色为粉青、炒米黄等多种色泽。传世瓷器以盘、碗、洗等圆器为多,器身有葵瓣、莲瓣的,釉质莹如堆胎。

哥窑在中国陶瓷史上一向享有盛名。相传宋代一陶瓷工人有两个儿子,兄名章生一,弟名章生二,继承父业各烧一窑。哥哥烧出了裂纹釉瓷,被人们称为“哥窑”,弟弟烧出青釉瓷,被人们称为“弟窑”。哥窑的这种优美的裂纹釉瓷,古雅精巧,藏家称为“蟹爪纹”,哥窑瓷器的胎色,有黑、深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以灰青为主,也有炒米黄色和浅灰青色,通体遍布开片。开片的形成。是由烧制时胎与釉膨胀系数不同所致。这本是烧制过程中的缺点,但因其自然美观,便成为一种装饰手法。哥窑器形有炉、瓶、洗、碗等,富有古朴无华之美,以贯耳、弦纹等装饰器物,系仿铜器之作。

钧窑在今河南省禹县,是北宋以后继汝窑而兴起的。它的早期与唐代花瓷窑有关。钧窑的独特之处,是它的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铁、锡、磷等金属氧化物,烧成一种乳浊釉,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较淡的称天青,较深的称天蓝,最淡的称月白,釉中都具有荧光一般幽雅的蓝色光泽。钧窑中著名的釉色有茄皮紫、玫瑰紫、葡萄紫、胭脂斑、朱砂红、海棠红、鸡血红、宝石红、桃花片、葱翠青、鹦哥绿、雨过天晴、月白风清等,其中以朱砂红最为珍贵。钧瓷的窑变釉五光十色,气象万千,交相辉映,绚丽之极。

宋代的瓷器除了出自五大名窑外,耀州窑、临汝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的产品,也各领风骚。

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市之黄堡镇,此处于唐代已开始烧制陶瓷。北宋为耀州窑的鼎盛期。耀州窑青瓷,胎色灰褐,釉色青如橄榄,有的器物边缘呈姜黄色。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云:“耀州出青瓷谓之越器,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耀瓷器形多样,装饰手法以刻花和印花为主。纹饰深浅分明,层次清楚,立体感强,具有浅浮雕艺术效果。

临汝窑在今河南省临汝县严和店一带,产品以青瓷为主,器物以盘、碗等民间生活用瓷为多。釉色青绿,有的光素无纹饰,有的用印花装饰。印花绝大部分为凸起的阳文,题材以缠枝花和折枝花卉为主,为宋代河南地区民间青瓷的代表。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邯郸磁县之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是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该窑瓷器,胎体较粗糙、厚重;胎色呈灰白或灰褐。为适应粗瓷细作的需要。大量施用化妆土。其品种除白釉、黑釉外,还有白釉黑彩、白釉酱彩、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褐斑、白釉绿斑、珍珠地划花、绿釉黑彩和白釉红绿彩等十数种之多。器物多为民间用瓷,装饰上有刻划花、印花,最富特色的为釉下黑彩彩绘。这种装饰方法,具有浓厚的水墨画风格。

景德镇窑在宋朝以前以青瓷和白瓷为基础,创烧出一种独具风格的青白瓷。这种青白瓷,亦称“影青”,釉色介于青瓷与白瓷之间。青白瓷素有“绕玉”之称,其胎和釉均有了一定程度的半透明度,为日后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烧制创造了条件。由于景德镇青白瓷光致茂美,当时南方各地瓷窑争相仿效,如江西南丰白舍窑、吉州镇;福建闽清窑、德化窑、同安窑、南安窑、泉州窑;广东潮安窑;安徽繁昌窑及湖北武昌金口窑等,都专烧或兼烧青白瓷,形成一个很大的青白瓷窑体系,产品风靡一时。

龙泉窑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地区,是宋代新兴起来的青瓷窑。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早期,极盛于南宋晚期。其器物造型淳朴,器底厚而圈足宽矮,釉色以青黄为主,可大体分为白胎厚釉青瓷和黑胎厚釉青瓷两大类。龙泉窑器物品种甚多,除日用品,还有水注、水盂、笔筒等文房用具、各种香炉及仿铜器和仿玉器的琮式瓶、双耳瓶、弦纹瓶、三足炉、鬲式炉等。南宋晚期,龙泉窑的工艺达到了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驰名中外的梅子青可与翡翠媲美,粉青釉器则雅如青玉,在我国陶瓷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辽代瓷器一方面受中原影响,另一方面又具有某些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辽瓷以白瓷为主,兼烧白釉黑花和黑釉瓷器,其造型既有中原形式的日用品,还有鸡冠壶、穿带壶、长颈瓶等具有契丹民族传统风格的器物。一些器物还有淡雅简洁的花纹。

金代瓷器亦在北宋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不仅钧窑、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的制瓷工艺取得了新的成就,山东淄博、山西介休、安徽萧县也有瓷器生产。

西夏王朝虽然自立为王,但还与中原始终保持着割不断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西夏瓷器作为西夏文化的组成部分,深受中原窑系影响,并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创造出粗犷质朴、极具党项民族特色的瓷系。

元代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磁州窑、钧窑、龙泉窑等在前代基础上,仍继续生产传统产品。同时由于元朝统治者在景德镇设置了“浮梁瓷局”来掌管瓷器生产的有关事务,制瓷业逐渐形成向景德镇集中的趋势。当时,景德镇除继续烧造青白瓷外,又创烧了卵白釉瓷。特别是青花瓷逐渐成熟,釉里红及青花釉里红的创烧成功,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情。青花瓷系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再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釉里红系用铜红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再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两者均属釉下彩。它们的出现,使我国瓷器的装饰艺术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并以旺盛的生命发展起来。

本书主要是围绕宋、辽、金、元的瓷器,讲述陶瓷艺术,介绍陶瓷作品,或谈某种知识,或讲文士贵胄与名瓷的故事。或透过陶瓷器物展示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或述说现代名人与瓷器之间的情感与渊源,多角度地展示宋、辽、金、元瓷器背后的人文历史、市井风情及艺术成就,让读者感受到优美、绚丽、高雅、源远流长的中国瓷器文化的精神与内涵,了解陶瓷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与生存状态。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献,在此谨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2012年3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