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技解密和普通坐庄者不同,严晓群这一类资本炒家在股市上的行为轰轰烈烈,性质却扑朔迷离,动静虽大,意图却相对隐蔽,在很多时候并不容易察觉。因此,也就更具备迷惑性。
最容易迷惑中小股民的时刻,主要集中在收购前后、重组计划发布前后,以及年度财报发布前后。这三个特殊的时刻,也正是严晓群式的庄家设套布局的关键点。
陈斯文编著的《庄家之死》是一本为亿万股民写就的“案例参考书”!揭秘庄家坐庄技法,真实还原庄家的兴盛与衰败。破解故事幕后玄机,讲述最隐秘的故事风云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庄家之死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陈斯文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庄技解密和普通坐庄者不同,严晓群这一类资本炒家在股市上的行为轰轰烈烈,性质却扑朔迷离,动静虽大,意图却相对隐蔽,在很多时候并不容易察觉。因此,也就更具备迷惑性。 最容易迷惑中小股民的时刻,主要集中在收购前后、重组计划发布前后,以及年度财报发布前后。这三个特殊的时刻,也正是严晓群式的庄家设套布局的关键点。 陈斯文编著的《庄家之死》是一本为亿万股民写就的“案例参考书”!揭秘庄家坐庄技法,真实还原庄家的兴盛与衰败。破解故事幕后玄机,讲述最隐秘的故事风云史。 内容推荐 《庄家之死》是一本为中国亿万股民所写的沉浮录;这也是一本为中国全体商人所写的启示录。 作者陈斯文选取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庄家,最大可能地真实还原了这些庄家成败的前因后果,并用故事性的手法将之展现在读者面前。 《庄家之死》中出现的这些庄家,曾经无不是在中国股市中挥斥方遒的人物。当年的辉煌和如今的没落,为正浮沉于股海中的亿万股民提供了参照,无论玩弄资本还是周游商界,这些庄家的败局体现出一个最基本的股市规则:没有道德的约束,则没有所谓的成功。 目录 序言 告别“恶之花” 前言 关于庄家的思考 亿安系:100元的故事 聚首:庄家们的秘密约会 谋局:如何缔造亿安神话 炒作: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崩盘:繁华过后一地鸡毛 亿安大事记 斯威特系:一场没有节制的游戏 发迹:小发明成就大企业 梦想:金陵城里的“帝国梦” 鼎盛:并购催生斯威特系 并购:天下英雄尽入毂中 较量:大鳄鏖战资本市场 危机:“十桶七盖”难自圆 崩溃:四面楚歌暗淡收场 庄技观察 档案存底:严晓群的财技解读 斯威特大事记 泰跃系:灰色富豪的资本魔方 春风来袭:泰跃从哪里诞生 移步股市:向资本市场要钱 南征北战:两年内并购四家 战略转型:泰跃的最后之舞 庄家心态:道德底线的考量 泰跃大事记 鸿仪系:湘军传奇 积蓄:潜伏在湖湘大地 收购:资本湘军的崛起 整合:一个莫测的骗局 应谶:太阳之下的彩虹 崩盘:鸿仪拼图支离破碎 庄技观察 鸿仪大事记 鹏润系:大而不倒 一个广东人的北漂故事 资本市场里的新兵 黄光裕迷上资本运作 狂野国美 43个涨停板引发的灾难 鹏润大事记 农凯系:上海往事 第一桶金:金融圈的“公共饭堂” 保卫港股:以身涉险终成巨富 农凯结构:三种方式打造系族 坐庄股市:农凯抢滩资本市场 首富真相:都是给人看的幌子 农凯出局: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庄家末路:有关农凯的思与辨 农凯大事记 档案存底:中国资本系族今安在 涌金系:最后一个大佬 世家子弟:中国第一代红马甲 鏖战期市:金融奇才一战成名 资本炒家:从盲点套利到平台运作 世纪转型:实业领域崭露头角 造系成功:中国最后的资本系族 诡异结局:纵身一跃魂断涌金梦 日薄西山:涌金势力日渐衰微 涌金大事记 档案存底:《写给我最亲爱的人们》 庄技观察 后记 试读章节 炒作: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从1999年10月25日开始,亿安科技的股价开始青云直上。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亿安科技的股价再次翻倍。在度过了元旦佳节之后,股民们备感欣慰地看到,新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亿安科技以每股42.35元的价位开盘,之后仅仅用了20天的时间,就稳稳地停在了每股80.88元的价位上。这也就是说,在连续16个交易日内,亿安科技的K线图几乎呈现出笔直向上的阳线梯队。 此时的亿安科技,已经不同于罗成他们刚刚接手时的窘迫状况。在把股票拉到每股50元左右的时候,亿安科技就成了中国主流证券类报刊的重点推荐对象。由于亿安科技一直在涨,从无下跌甚至洗盘迹象,因此,股民们对其趋之若鹜,几乎是举着钱排队入场。张大伟的团队不用再玩那套抛盘接盘的自弹自唱把戏,股价也会自。己往上走。据当年的亿安操盘手回忆,“有时为了防止上涨过快,破坏完整图形,还要进行反向压盘”。 股民的大力追捧,让亿安的庄家们在获利颇丰的同时,也有了闪转腾挪的余地。由于亿安科技的股票质优价高,银行都很乐意接受其作为质押资本。于是,罗成他们就用亿安科技去做质押,贷来的钱再去买一些低价股票,抬高市值之后立刻套现离场。再用挣来的钱还给负责融资锁仓的郑伟,逐步把亿安科技置换出来,保证最后大家全身而退。在这个过程中,罗成先后入手莱钢股份、生益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无形之中在股市上构筑了一个“亿安系”。只是因为罗成等人只希望敛财,对构筑资本系族毫无兴趣,所以这个“亿安系”才没有像日后本文中的其他系族那样赫然傲立于资本市场。 到2000年1月份的时候,亿安科技的股价已经走到了每股80多元的高位。此时,罗成等人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就在他们准备离场的时刻,有一个神秘信号突然出现,将去意已决的亿安庄家们挽留住,最终让他们肆无忌惮地把这场罪恶的游戏推向极致。 这个神秘的信号,其实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高层。 《联合早报》在2001年5月23日爆料说,在春节之前,证监会某位高层领导召集券商和证券类报刊领导开会的时候,公开表态说:“我看中国的股票就是不够活跃,老是死死的,不过亿安科技还不错,比较活跃。”当这样带有明显鼓励性质的话,从一位证券监管高官的嘴里说出来时,就带有太强的鼓励意味。受此激励的罗成等人因此更加肆无忌惮,他们最终决定,不把亿安科技的股价炒到每股100元绝不松手。 为了坐庄到底,实现百元大股的梦想,罗成和张大伟迅速对原计划进行了修订。如果说在此之前,他们对亿安科技的控制还仅限于操盘技术层面上的话,那么在新计划确定之后,他们则为庄家提供了一套坐庄的新思路。日后庄家们大打“产融结合”的类金融集团的牌子时,无非是为题材炒作添加了一些实质性的内容而已。 在罗成等人的包装下,亿安科技这只流通股是仅有3 529万股的小盘股,其业务范围竟然涵盖了数码科技、网络工程、生物工程、电子通讯、电动汽车、新能源和纳米技术等,这些题材都是2000年前后最流行、最能迎合股民心态的高科技概念。就这个角度而言,亿安的庄家们实在是把吆喝的功夫做到了家。 2000年1月22日,《证券时报》专门发表了一篇名为《亿安科技怎么啦》的采访稿。受访者是极善言辞的亿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大伟。在这个通篇为亿安科技大唱赞歌的报道中,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张大伟的这样一句话:“投资者看中的是亿安科技未来的成长性和对广大股民的回报。套句行话说,买股票是买它的未来。” 从日后来看,张大伟这句话不能算错,因为此时的亿安科技股价还在上涨,距离最高点还有相当的距离,但这篇颇具软文效应的报道却无疑是谎话连篇。真实的情形是,那些看起来繁花似锦的概念题材,没有一个被认真实施过。更滑稽的是,亿安集团从来都未曾在生物工程、纳米技术等领域投资过,其所谓的项目只不过是罗成等人故作大言,用来刺激股民神经的兴奋剂而已。即使是那些有过经营痕迹的项目,其深入程度也颇值得怀疑。亿安集团在实业经营上的粗疏,从其在扬州的电动车项目上便可看出几分端倪。董事会秘书邱大庆回忆说:“当时亿安科技到扬州去投资运作电动车项目,负责人是从亿安集团总公司抽调过去的,从投资开始,一年内换了四任老总……”随后,他意味深长地说:“我想,大多数人听到这里,就能明白这个企业的结局了。” 其实,在开始操纵股票之前,罗成等人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并购。1999年,亿安收购了广东万燕集团,希望通过当时最火热的:DVD产品,在家电领域有所作为。随后他们又发现电动车市场大有可为,于是便跑到扬州急匆匆地投资建设电动车生产厂。在这个过程中,罗成他们发现电动车的核心元件其实是电池,随即决定转向电池开发。在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踏实执行的项目时,他们迅速将之转型,把目光放在了电子商务上……最后,连他们自己都承认:“亿安的高层们很多都懂资本运作,但说到做实业,管理方面确实是短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表面上看,这些产业都很有发展潜力,彼此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关联度,但却无一不是需要深耕细作、精心经营的行业。单以电子商务而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苦打苦熬,直到2003年非典过后,马云的阿里巴巴才走出亏损的黑夜。像罗成等人这样浅尝辄止的经营,除了题材炒作的功能,如何能有其他收获!因此,无心进行有效整合的亿安,其下属产业完全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加上缺乏有效的管控,在股市崩盘之后,整个亿安局面顿时糜烂到不可收拾。 可是,在那个时候,这种空具口号的大叫大喊,在股市上偏偏能起到作用。散户投资者们无法抵御如此强劲的诱惑。公众热情不断高涨,人们在一瞬间似乎又回到了1995年“5·18”井喷后的那段“无人不谈股”的美好时光。在那段时间里,散户投资者们如痴如狂。每天都有许多人到营业部开设新账户,在这些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专门为了亿安科技而来的。尽管在大牛市的行情中,业绩颇佳的个股不在少数,但就受追捧程度而言,只有吕梁坐庄的“中科创业”能与之媲美。但在股价方面,“中科系”的任何股票都始终没能达到亿安科技的水平。这固然与坐庄风格的不同有关,然而从一个侧面也可看出,亿安科技在当时号称“天下第一股”,的确是无人能与之争锋。 2000年2月15日,在庄家与机构的联手炒作下,亿安科技的股价终于冲破了每股100元的价位,当天下午收盘时,股价稳稳地停在了每股104.39元的位置上。据说当时罗成正在外面和一家电子企业的老板洽谈业务,在接到报喜的电话后,罗成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过百了,一定还会再涨的”,其气度之大,让那位只做实业的老板连连咋舌。 罗成的淡定与冷静,显然源于他早已知道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就在其股价“破百”当天的上午,一些持有亿安科技的股民甚至自发地聚集在证券营业部门口。一位资深股民回忆当时的场景说:“当亿安冲破每股100元的时候,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种感觉就像是银行在发钱一样。”这样的集体非理性,自然导致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恶炒亿安科技的行列中来。 最夸张的事情发生在2000年2月16日。有好事者甚至找出了一位65岁的老太太。据老太太自己说,在亿安科技还叫“深锦兴A”的时候,她就已经看好这只股票,所以从1992年5月起,她就持有了118000股深锦兴A。现在,她已经成为了百万富翁,再加上历次配转股和红利,以亿安科技升到每股126元的最高价计算,她已经拥有了320万元的财富。 P12-15 序言 告别“恶之花” 假如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一场精彩纷呈、泥沙俱下的时代大剧,那么,资本市场便是其中最为黑暗、最为混乱的一幕,而庄家无疑是这幕邪恶戏剧中最无法无天、最恣意妄为的一个角色。与其他诸多类似现象一样,庄家这朵“恶之花”是一个制度性的产物。我在写作《大败局2》中科案例时曾写下这样一段话:“一直到我写作此案的时候,关于这则故事的所有情节仍然是不完整的,也许它将永远如此的残缺。我将那些神秘的断点留在那里,其实,从这些断点出发,我们可以寻觅到另外一些也许更为血腥和神秘的丛林。” 当看到斯文的书稿时,我颇感欣慰。因为我看到他从那些断点出发,试图去挖掘和展示更多的东西,在本书中,他选取了7个资本系族作为庄家案例,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中国股市庄家文化的剪影。这个记录对于我们回顾中国股市的前世今生颇多裨益。 中国股市的诞生本身就存在诸多先天的不足。开始之初,股票市场就被定位成为国有企业融资服务和向国有企业倾斜的融资工具,使获得上市特权的公司得以靠高溢价发行从流通股持有者手中圈钱。也正是这个初衷使得股市注定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寻租场”,也让“庄家”这个赌场中的概念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股票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庄家只是应运而生,是市场经济不成熟的必然产物。 首先,那些素质赢弱、因“解困”而上市的国有企业是庄家得以存活的第一要素。这些企业上市不久便再度陷入困境,因此沦为“壳资源”;其次,非流通股的存在让庄家们能够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和灰色的手段轻易控制那些企业;再者,监管机制的不成熟更是让所有无法无天的炒作手法满天飞。 也正是存在这样的特殊背景,庄家自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股市最流行的名词是“题材”,只要敢于想象、胆大妄为,就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在这样一个放纵的年代,金钱的诱惑以及资本的放大效应,让无数人心甘情愿地放弃所有的准则,中国股市因此成为最没有道德底线的野蛮地带。 至此,股票市场的本初意义已丧失殆尽。根据斯坦福大学刘遵义教授的研究,1999年和2000年前后,中国股市的股票年换手率达到400%,平均持股时间1.2年,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年换手率为30.2%,平均持股时间达3年。资本市场投机色彩的浓重直接造成上市公司行为的扭曲,使中国股市的融资功能极度萎缩,基本上丧失了实业型公司借此壮大的可能性。 也因为中国股市混乱的情况,企业界对此前流行多年的“资本经营”开始提出质疑。2001年,因一连串成功并购而当选该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华润集团总裁宁高宁,在获奖演说中对“资本经营”痛下针砭:“中国企业界在过去制造了很多有害的词,‘资本经营’这个词是其中之最。你在所有的成功企业特别是西方的成功企业词典里,都找不到‘资本经营’这个词。”其对资本经营投机性的憎恶溢于言表。 也正是中国股票市场这种无序性和破坏性,其必然有终结的一天。从时间上看,只有等大家意识到场外资源耗尽之时,股市才会崩盘。然后,股市再慢慢重建,走上正轨。这无疑是个令人痛苦和纠结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实在毁坏了太多人。 “直到我写作此书之时,这些以庄家面貌活动于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资本系族,绝大多数已经支离破碎,甚至完全消弭。然而在他们曾经有过精彩演出的舞台上,却留下一些发人深省的痕迹、一些今日读来仍有余味的细节,以及一些从股市出现直到今天一直存在的主题。”斯文此段,已经有悲欣交集之感。 这个过程幽暗、曲折且一言难尽,却仍需要有人记录。因这些现象,才显示出我们在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进程中,要经历多少痛苦和磨折,才折射出人性在无节制条件下的黑暗与丑恶。然而这就是我们亲涉的历史,也是我们参与的生活,这个时代不论光荣还是耻辱,有担当者也只能奋笔疾书,为后世者存一记录。 斯文写作此书,从构思到搜集资料,费时甚多,从中可见其勤奋与认真。其视野开阔,文笔清丽,在年轻一辈中颇为难得。 是为序。 吴晓波 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 后记 这是一部献给万千股民的历史书,因为它与股市中每一个人休戚相关。 历史有很多种记述方式,我之所以选择了纪传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种方式会突出人物的特性。在对资本市场庄家的观察与研究中,我渐渐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资本系族的形成,每一种坐庄风格的出现,都是和庄家本人的际遇,性格难解难分的。 正因为如此,只有纪传体的细腻入微,才能刻画出这些庄家的形容颜貌,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他们在每一个关口采取的行为,他们为何会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他们因何而成,为何而”死”……这实在是一件有趣不过,却相当耗费心力的工程。 在此,我需要感谢那些记录了历史,有存留之功的人们。为了这部《庄家之死》,我阅读和采用了大量的前人成果,在这里有必要记述下他们的名字,他们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观察与分析,值得后来者敬佩。他们分别是:郎咸平、巴曙松、黄孟复、吴晓波、张小平、胡舒立、李德林、吴阿仑、袁顺奎、仇晓慧、王吉舟…… 感谢我的编辑金洁,本书在许多环节都离不开她的协助,本书的书名正是出自她的策划。如果说这本书有一个幕后作者,那么非她莫属。 陈斯文 2011年6月于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