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病变的心态会出现?因为人总在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这样、那样的角色中,扮演着这样、那样的角色,同时也就拥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心态。有的人生活富足,却整天愁眉不展;有的人生活贫困却可以笑对人生;有的人朋友很多,有的人却孤独孑然;有的人事业有成,有的人却一辈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有人便把这种不同的结果归咎为命运的巧意安排。那么,摊开我们的手掌,看看那条命运线,难道它不是清楚地被镌刻在我们的掌心吗?我们的命运不是只在我们的手掌中吗?真正可以掌握我们命运的人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关键是看我们能否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我们周围的一切。
吕长青编著的《心态越简单越好》就是围绕这一话题,为我们解开心态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有了对心态的了解,我们一定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把握幸福。
吕长青编著的《心态越简单越好》以通俗的语言,为我们介绍心态知识。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找到调整不良心态的好方法,然后培养出好的心态,为我们今后的生活铺垫顺坦的道路。
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而行为方式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心态能够成就一个人,心态也能够毁掉一个人。
浮躁只会让我们失去自我
何谓浮躁?字典里说,浮者,无根也;躁者,不静也,浮躁的意思就是急躁,不沉稳。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物质极速膨胀,人们也越来越按捺不住自己那颗骚动的心,守不住自己那可贵的孤独与寂寞,而愈发变得盲目、急躁和一定程度上的争功近利了。可以说,浮躁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流行病,而且无处不在:事业上浮躁,投机取巧,一夜成名被狂热追捧;学习上浮躁,不求甚解,崇尚快餐文化;性情上浮躁,易喜、易怒、易悲、易烦……
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因为一时的情绪失控而变得焦躁,由此造成了诸多误会,伤了他人,甚至伤了自己,也会让自己保持多年的涵养荡然无存。因为一点小事就浮躁起来,失去自己的涵养,实在是得不偿失。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位名叫艾米的女孩,她长得非常漂亮。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非常迷恋这个既漂亮又优雅的女孩。她对自己的美丽也感到非常骄傲,每天经过河边,都要停下来照一照自己的倒影。
有一天,当艾米看向河中时,突然发现水中的自己没有脸。惶恐之下她失去了冷静,于是在村子里到处寻找自己的脸。逢人便问:“你看到我的脸了吗?”“我的脸不见了,是不是你拿走了?”“将我的脸还给我好吗?”
大家对女孩的这种行为感到极为奇怪,可是怎么劝说都没有用,只得任其寻找下去。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都开始害怕她了。她的朋友也开始躲着她,那些曾经被她的美丽打动的小伙子也都躲得远远的,再也不愿去接近她,因为现在的艾米已经不是他们喜欢的女孩了,而是一个疯子。
一天,一个法师经过这个村子,这个女孩又连忙跑过去向法师讨要自己的脸,法师没有躲开,而是一巴掌扇到了女孩的脸上。女孩当即就生气了,捂着自己的脸质问法师道:“你为什么要打我?”
这时,法师说:“你怎么说我打你了呢?我打你哪里了?”
女孩随即回答道:“你是打了呀,你打了我的脸!”
这个时候法师笑了,说:“我打了你的脸吗?你不是正在寻找你的脸吗?你不是说你的脸不见了吗?”此时,女孩才醒悟过来,原来当她慌不择路地寻找一直都在的东西时,很多东西已经失去了。
上述故事是真是假暂且不论,我们只是来看看故事的内涵。故事中,这个女孩是美丽的,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表,而且她还很优雅很有内涵。但是因为失去了冷静,最终失去了她引以为傲的涵养,变成了人们眼中的疯子。
浮躁心态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它只能带给我们缥缈的人生,是阻碍人们走向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从某种意义上讲,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只有放宽自己的心态,去浮戒躁,才能维护好自己的涵养与良好形象,才能去除心中的烦恼,才能踏踏实实地迈向成功与幸福。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个女人不小心踩了一个男人的脚。女人穿着高跟鞋,踩得男人直咧嘴。女人刚想道歉,可看到男人那咧嘴要骂的样子,便瞬间生气了,首先出口不逊起来:“你一个大男人,不就踩你一脚吗?你至于这样夸张吗?就这点事,本想着道歉,看你这龇牙咧嘴的样子,就觉得没那个必要了!”
男人因为疼本能地咧了一下嘴,本打算在女人道歉后说句没事,结果女人先不讲理了。他本来就在赶时间上班,结果这个女人先挑起事端,他也生气了,便吵了起来。车上的人劝架两人谁也不听,于是越吵越凶,到了女人下车的时候把男人也给扯了下去,最终吵架变成了动手。路上的人都围着看热闹,一男一女两个衣着光鲜的人在街上拉扯。
后来,警察来了,两个人才协商解决问题。女人最后披头散发地去上班了,男人也因为一时的急躁脾气在上班迟到受罚了。
本来就那么一件小事,只是因为没有控制好心中的浮躁心态,就把事情推向了不可解决的方向。本来都是有素养的人,却因为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使得自己的形象受到了影响。女人成了众人眼中的泼妇,男人成了心胸狭窄的低素质男人。其实心情的浮躁是不难消除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将自己的心放宽,就能在喧嚣之中获得一方清静。
现代社会本就处处充满着喧嚣,人们很难找到一方清静之地,这是当下的客观事实,我们无法改变。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浮躁的原因。我们不能因此而降低自己的格调,不能因此失去自我良好的形象。除浮戒躁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只要做到放宽自己的心态,自然就能让自己的心平和下来,让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远离生活中的喧嚣,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
P2-4
生活中,我们常常羡慕他人处变不惊的心态和乐观开朗的态度,同时又为自己的种种“失态”表现所懊悔。
别人看见的世界多姿多彩,处处充满了惊喜和期待;我们自己遇到的世界却是种种的陷阱和处处的碰壁。然后自我抱怨:“别人得到的,就是比自己得到的好!”
实际上,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和获得的机遇都是相同的,而我们对世界的抱怨和对他人获得的羡慕,全部来自我们自身心态的病变。
病变的心态在我们的思想中植入了浮躁、自卑、消极、抱怨、狭隘、虚荣、贪婪、懒惰、执拗和逃避等“精神病毒”。
“精神病毒”悄悄而来,在我们的心底潜伏繁殖,企图融入并改变我们的人格。当它们少量存在时,或许能够给我们的人格增加魅力。而当我们深陷其中,这些“病毒”就会将我们的人格变得诡谲、丑陋。
为什么病变的心态会出现?因为人总在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这样、那样的角色中,扮演着这样、那样的角色,同时也就拥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心态。有的人生活富足,却整天愁眉不展;有的人生活贫困却可以笑对人生;有的人朋友很多,有的人却孤独孑然;有的人事业有成,有的人却一辈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有人便把这种不同的结果归咎为命运的巧意安排。那么,摊开我们的手掌,看看那条命运线,难道它不是清楚地被镌刻在我们的掌心吗?我们的命运不是只在我们的手掌中吗?真正可以掌握我们命运的人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关键是看我们能否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我们周围的一切。
本书就是围绕这一话题,为我们解开心态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有了对心态的了解,我们一定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把握幸福。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为我们介绍心态知识。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找到调整不良心态的好方法,然后培养出好的心态,为我们今后的生活铺垫顺坦的道路。
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而行为方式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心态能够成就一个人,心态也能够毁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