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课程内容“必需”、“够用”的原则而编写的。适合高职高专制造类各专业,也可供高职高专近机类专业使用。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充分吸取了各校近年来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加强了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阐述,力争避免不必要的理论推导,注重力学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静力学”,内容包括: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空间力系;第二篇“材料力学”,内容包括:材料力学基本概念、杆件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杆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构件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第三篇“运动学与动力学”,内容包括:点的运动与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刚体基本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动能定理、动载荷与交变应力。每个课题安排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和习题,供读者巩固练习之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制造类各专业及近机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高校、电大等制造一类各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还可供其他专业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绪论
0.1 工程实践中的工程力学问题
0.2 工程力学的主要内容
0.3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
0.4 工程力学的学习目的
第一篇 静力学
课题一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1.3 约束与约束力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课题二 平面力系
2.1 平面汇交力系
2.2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2.3 力的平移定理
2.4 平面任意力系
2.5 摩擦简介
课题三 空间力系
3.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3.2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3.3 力对轴之矩
3.4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3.5 物体的重心与形心
第二篇 材料力学
课题四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
4.1 材料力学的任务与要求
4.2 关于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4.3 内力与截面法
4.4 应力与应变
4.5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课题五 杆件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
5.1 轴向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内力
5.2 扭转内力
5.3 平面弯曲内力
课题六 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6.1 轴向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6.2 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6.3 圆轴扭转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6.4 平面弯曲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课题七 杆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
7.1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变形与刚度计算
7.2 圆轴扭转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7.3 弯曲变形与刚度计算
7.4 提高梁弯曲强度与刚度的措施
课题八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8.1 应力状态的概念
8.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8.3 广义胡克定律
8.4 强度理论
课题九 构件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9.1 组合变形的概念
9.2 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9.3 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第三篇 运动学和动力学
课题十 点的运动与刚体的基本运动
10.1 点的运动的矢量法
10.2 点的运动的直角坐标法
10.3 点的运动的自然坐标法
10.4 刚体的平行移动
10.5 刚体绕定轴转动
课题十一 点的合成运动
11.1 点的合成运动的基本概念
11.2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课题十二 刚体的平面运动
12.1 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
12.2 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分析
课题十三 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
13.1 动力学基本定律
13.2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13.3 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3.4 动静法
课题十四 刚体基本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14.1 刚体平动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14.2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课题十五 动能定理
15.1 力的功
15.2 功率和机械效率
15.3 动能定理
课题十六 动载荷与交变应力
16.1 动载荷的概念
16.2 构件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
16.3 构件受冲击时的动应力计算
16.4 交变应力与疲劳破坏的概念
16.5 交变应力的特征和疲劳极限
16.6 疲劳强度计算
附录A 型钢规格表
附录B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