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到美国去上市
美国东部时间2013年12月11日9点30分,汽车之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市值约30亿美元。
在2013年,如果说有什么新闻让我百感杂陈的话,这一条无疑排在第一位。
李想是汽车之家的创始人,这个高中没有毕业就开始创业的大孩子,带领着一群不怕虎的初生牛犊,连续创办了泡泡网和汽车之家。
2005年的时候,我们曾经为泡泡网做过一次培训,见面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团队如此年轻。70人的队伍,最小的好像还不到20岁,最大的29岁。那个时候,汽车之家刚刚上线两三个月的时间,几乎没有人知道。
我们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我们也刚刚开始创业,人数比泡泡网还少,正式员工只有两个人。后来听说李想做汽车之家这件事的时候,就很佩服李想的眼光,这么精准地抓住了汽车爆发式增长的潮流。
再后来,我买第一辆车的时候,大概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泡汽车之家的论坛,关于汽车的基本知识,我就是在汽车之家得到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选车时上的网站,后来买的车,先后都是我们的客户,接受过我们的培训。这也是我把成为一名彼得·德鲁克那样的管理专家当做自己职业梦想的原因。它最大的魅力在于,你可以看到一群人如何去实现梦想,并且能一起分享那种喜悦。
在本书的第一章就跟大家分享梦想,其实冒着很大的风险。
因为这是一个被滥用了词汇。如果你不小心跟你的朋友说起这个词,他很有可能会摸着你的额头,瞪大了眼睛像看外星人一样地看着你:“你发烧了吧?”
是的,在这个时代,你怎么还可以有梦想?
我理解这种诧异。今天,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房子、生存、工作,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实在没有一个地方再留给梦想。
然而,以我近不惑之年的生命经历,以我近十年来与成千上万的企业家、高管、乃至普通员工的接触,我依然认为,梦想是成就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第一位的因素。
1.梦想的大小,决定了你成就的大小
太多人在这个世界上一事无成,在于太多人的梦想只是活着。
而一名领袖,哪怕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依然可以用梦想来凝聚一批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为之奋斗。
马云说,我们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让所有感觉生意难做的生意人成为阿里巴巴的客户。
马云说,有一天阿里巴巴成功了,你们不会仅有一套,而是有50套这样的房子。这让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在每月仅拿500块钱工资的情况下,愿意加班加点地做一个看不到一分钱利润的网站。
你的梦想能容纳多少人的梦想,你就能带领多少人。
当一般老百姓的心中,只想着“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时候,毛泽东对大家说“打土豪,分田地”,于是劳苦大众都跟着毛泽东闹革命。
在我们与企业家接触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员工为什么这么自私?从来不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通常都会反问一句话:那你有没有帮员工考虑问题呢?有没有想一想,员工什么时候可以买上房子?买上车子?在你的公司,员工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退休之后,员工是否可以有一份有保障的、有体面的生活?如果你不为员工考虑的话,员工凭什么为你考虑呢?
此时,老板们通常无语。
难道不是这样吗?员工也是人。无论他是一名保安、倮洁、前台、工程师、销售员、会计、操作工……都需要有一个家,都需要养家糊口,都需要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如果一名老板,连员工的后顾之忧都不能解决,那员工又凭什么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
万科的郁亮有一个演讲,说万科连员工的健康也要管理。在大部分80后的员工有了房子、车子之后,要把员工的健康情况纳入管理者的考核指标。“如果公司员工平均的体能、体重比过去更达标了、更优秀了,加1%奖金给管理层,如果不是扣1%。”
这样的公司,你想不想去?
P2-4
序1:解放老板,成就员工
序2:无为而治,企业管理的正道
第一章 目标管理:设定目标,一切随之而来
一、走,到美国去上市
二、我是传奇
三、梦想,企业家最重要的能力
四、愿景:告诉员工,你是谁
五、使命,给你的团队一个奋斗的理由
六、目标,实现梦想的阶梯
七、如何让目标深入人心
第二章 团队管理:人,是实现目标第一位的因素
一、选人的五大黄金法则:找对人,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二、用人的四大白银定律:管理,就是用人做事并拿到成果
三、育人:让团队跟上公司发展的脚步
第三章 机制管理:机制的创新,是最伟大的创新
一、有什么样的机制,就有什么样的人
二、机制设置的原则:没有主人的地位,就不会有主人的思想
三、股权激励
第四章 制度管理:好制度让坏人变好,坏制度让好人变坏
一、机制的本质是引导性,制度的本质是强制性
二、管理能靠自觉吗?
三、建制度,除四害
四、制度的落地靠检查
第五章 文化管理:左手宪法,右手圣经
一、中国企业应学习美国式管理
二、业绩定律:两所房子,有何不同
三、企业文化:管理者的终极密码
四、民营企业应建立什么样的文化
五、企业文化如何落地
第六章 改善与创新
一、每天进步一点点
二、对手是最好的老师
三、客户价值是改善的方向
四、员工是改善的主体
五、制度是持续改善的保障
解放老板,成就员工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专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最后得出简单的八个字:解放老板,成就员工。
先说解放老板。
我们更多地服务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我自己本身,也曾是中国几千万创业者中的一员,深深地懂得创业的艰辛。
对于大部分人说,没有政策的眷顾,没有独特的资源,没有深厚的背景。这些所谓的企业家,民营公司的老板们,就是靠着当初那种无知者无畏的精神,靠着深一脚浅一脚的摸索,愣是在危机四伏的商海中杀出一条血路来,有了今天或大或小的成就。支撑他们的信念,可能就是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可能就是日渐苍老的双亲,可能就是为了让自己多挣一些钱,使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就是在这一点点朴素的动力之下,他们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每年接触成百上千的企业家。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之中的大部分未必聪明,甚至有些木讷。但为何会有今天的成就?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凡是创业成功的人,大多是疯子!他们每天工作12到16个小时,就像史玉柱那样——当他经过5个月集中营似的闭门研发,开发成第二代汉卡回到家里时,发现那个临时住所已经空无一人,妻子已经离他而去了。
有多少企业家有着类似的经历?别人只看到你飞得有多高,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你飞得有多累?
而这劳累的飞翔,似乎也成了众多企业家的命运。白手起家,创业维艰。为了省一点钱,为了让企业活下去,企业家们要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情,研发、销售、财务、行政、送货员……他们几乎付出了所有的时间,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礼拜天,没有节假日。他们把自己完全地交给了“主”——他们心中的事业,所以,“主”才成全了他们。
而遗憾的,是企业家们没有学会解放自己。当今天很多企业已经不再是七八个人、三五条枪的时候,当他们中的很多人麾下已经有了千军万马时,进入惯性轨道的企业家们,却依然陷身于之前早已做惯了的那些琐碎之中,难以自拔。依然每天让自己忙于救火,忙于冲锋陷阵。却忘了,把自己解放出来,去做最重要的工作。这很重要。
一个人位置不同,高度不同,做的事情自然应该有所不同。而老板只有把自己解放出来,才能够给员工提供更多成长的机会。再说成就员工。
创业之初,老板们考虑的更多是自己,是家人。因为那时候,依附于自己的,只有家人。
而今天,在那个原始动力的激发之下,我们越做越大,本以为已经实现了当初的梦想,却不料一回头,发现有了更多的人依附于你——那是成百上千的员工。
他们和你当初一样,背后有一个个的家庭,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样有白发苍苍的双亲。这时候,老板们发现,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想还是不想,你已经停不下来。
老板创办一家企业,是成就自己,还是成就员工?我们无数次向企业家们提出这个问题。稻盛和夫说得好:“虽然起初我是为了实现一个技术人员的梦想而创办了公司,但是一旦公司成立之后,员工们是将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了公司。所以公司有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保障员工及其家庭的生活,并为其谋幸福,而我必须带头为员工谋幸福,这就是我的使命。”正是在这种使命的驱动之下,年近八十的稻盛和夫,临危受命,不拿一分钱的工资,去拯救频临破产的日航。因为,那里有5万名员工,5万个家庭。
所以,成就员工,必然是一名有责任心的企业家的使命,也是我们的使命。
做总裁班培训的时候,有讲定位理论的朋友对我讲,最好专注做总裁班,放弃讲一般员工的课程,既轻松,收入又高,而且更能凸显高端讲师的形象。
为这个问题,我挣扎过,但最终却难以放弃。虽然做好总裁班,一样可以通过帮助总裁而帮到更多的员工,但与最广大的一线员工实实在在的接触,感觉完全不同。
亦有朋友问我,作为一名讲师,你掌握了话语权。那你是为老板说话,还是为员工说话?是不是谁出钱就偏向谁?我笑了,反问道:偏向有用吗?公司长期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我们的工作,终极的目标并不是建立什么系统和流程,创建什么品牌或定位,而是帮助老板、中层、员工。每一个人都能做好自己——既不虚度光阴,也不积劳成疾;每一个人都能不断提升自己、享受成长和成功的乐趣,实现生命的价值。真正建设一个幸福的企业。
这,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顾名思义,王一名著的《超级掌门人》是写给企业的掌门人的。或者说,是写给企业的决策层的。内容包括决策层在经营管理中涉及到的几个关键部分:如何设定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并让目标深入人心、凝聚人心?如何从无到有,建立一只优秀的团队去实现目标?如何激发团队的斗志,使之进入自动自发的状态?如何防止团队成员犯错?如何打造团队的文化?如何不断进步,打败对手,超越自我?如果你是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板、高管,正面临企业管理上方方面面的困惑;如果你正想组建自己的团队而不知如何开始;如果你想通过一本书成为能得80分的管理者,那么,本书是你最好的选择。
最实战的专家,讲述最实操的内容,解决最实在的问题,提供最实用的方案。
有笑,有料,有效,是王一名老师的授课的理念,也是这本《超级掌门人》的理念。轻松阅读,是管理者必备。
把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困惑,用简单、清晰而又轻松的语言予以呈现,并提供思路、方法和工具,成为企业家、总裁、高管的枕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