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谋略学“四大名著”:张良老师黄石公、晚清名臣曾国藩、万历首辅张居正、西晋大将杜预的毕生智慧结晶,刚柔相济,阴阳并举,进能成事,退能保身。
《每天读点素书挺经权谋书守弱学智慧大全集(超值黄金版)》(作者黄石公)选取古代谋略学“四大名著”——《素书》、《挺经》、《权谋书》、《守弱学》的经典内容,精心辑录、翻译,并结合古今中外的著名事例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阐述了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各种规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每天读点素书挺经权谋书守弱学智慧大全集(超值黄金版)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黄石公 |
出版社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谋略学“四大名著”:张良老师黄石公、晚清名臣曾国藩、万历首辅张居正、西晋大将杜预的毕生智慧结晶,刚柔相济,阴阳并举,进能成事,退能保身。 《每天读点素书挺经权谋书守弱学智慧大全集(超值黄金版)》(作者黄石公)选取古代谋略学“四大名著”——《素书》、《挺经》、《权谋书》、《守弱学》的经典内容,精心辑录、翻译,并结合古今中外的著名事例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阐述了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各种规则。 内容推荐 《每天读点素书挺经权谋书守弱学智慧大全集(超值黄金版)》(作者黄石公)选取古代谋略学“四大名著”——《素书》、《挺经》、《权谋书》、《守弱学》的经典内容,精心辑录、翻译,并结合古今中外的著名事例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阐述了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各种规则,《每天读点素书挺经权谋书守弱学智慧大全集(超值黄金版)》揭示了在职场、商场、官场中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智慧,对加强个人修养,应对职场难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篇 《素书》 《素书》的来历简介 第一章 原始 《素书》古文今解 从《素书》中领略为官智慧 从《素书》中领略做人智慧 从《素书》中领略职场智慧 从《素书》中领略处世智慧 第二章 正逍 《素书》古文今解 从《素书》中领略为官智慧 从《泰书》中领略做人智慧 从《素书》中领略职场智慧 从《素书》中领略处世智慧 第兰章 求人之志 《素书》古文今解 从《素书》中领略为官智慧 从《素书》中领略做人智慧 从《素书》中领路职场智慧 从《素书》中领略处世智慧 第四章 本德宗道 《泰书》古文今解 从《素书》中领略为官智慧 从《泰书》中领略做人智慧 从《素书》中领略职场智慧 从《素书》中领略处世智慧 第五章 遵义 《索书》古文今解 从《素书》中领略为官智慧 从《素书》中领略做人智慧 从《素书》中领略职场智慧 从《素书》中领略处世智慧 第六章 安礼 《素书》古文今解 从《素书》中领略为官智慧 从《素书》中领略做人智慧 从《褰书》中领略职场智慧 从《素书》中领略处世智慧 第二篇 《挺经》 《挺经》的作者简介 第一章 内圣辑:外在的修养,来自内在涵养 勤俭刚明,忠恕谦浑——提升自己修养的十二堂课 独知之地,慎之又懊——苦于管理自己的人很伟大 淡泊为宗,庶几近道——浩然胸怀和淡泊之心是怎样炼成的 精诚所至,金石亦开——四个法则得到别人的信任 留分余地,回转自如——大肚能容的智慧 战战兢兢,坦坦荡荡——走稳每一步,心怀更宽阔 第二章 砥砺辑:成才的六个要点 君子立志,内圣外王——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学以致用,整躬率物——知行合一,学习必须要实践 勉之又勉,才识渐立——天道酬勤,努力成功的基石 貌贵温恭,心贵谦下——把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财富 人之拂逆,砺我德性——从别人的刁难中磨炼自己 求业之精,日专而已——做事要认真,专心一意 第三章 勤俭辑:成功之后更要谨防落败 精力八分,用到十分——面对工作,越是困难越要坚持 有道之士,不外一谦——学习谦虚的修养 崇俭养廉,事事知足——身心富足的来源 习劳习苦,未有不兴——少一分享受,多一分勤奋 供用奉身,皆有节度——贪图享受会出问题 福不多享,势不多使——福要知足,权要公平 第四章 明强辑:挺的智慧 高明天生,精明赖学——怎样做一个明智的人 大处着眼,深谋远虑——顾全大局成就大事 放开手脚,心胸豪迭——锻炼一颗果敢的心 立身坚稳,有志竟成——不被外因影口向自己的信念 担当大事,非刚不济——关键时刻要坚挺 自修求强,不屑胜人——与人争强不如提升自己 第五章 审慎辑:如何减少风险,增加把握 懊重结变,不可倚势——别被靠山所连累 小心谨慎,自然无过——人当有傲骨,不可有傲气 实处着力,体贴八微——做事细致,细节决定成败 天下之事,唯平则稳——败中求胜,缓中求赢 力尽人事,不存侥幸——事前多思考,事后省心思 举止贵“重”,行文贵“圆”——稳重做人,踏实做事 第六章 方圆辑:圆通而不圆滑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对你的下属好一点 亲近人情,由知众事——与下属相处的法则 瓜熟蒂落,不求速效——坚持奋斗,成为最终的赢家 宁可不战,战必中的——有计划地行动,不到时机不出手 心循天理,事顺人情——顺时而动成就大事 两害相形,当取其轻——权衡利弊,不争一时之长短 第七章 刚柔辑;怎样避免不必要的人际冲突 决断由心,不重人言——听取意见,但决定要自己做 困心横虑,磨炼英雄——忍得一苦,如吃一补 降伏肝气,平和心境——学会调节和把握自己的情绪 一味浑厚,绝不发露——太智若愚,万事不露棱角 时进时退,时虚时实——以退为进,才能占尽先机 第八章 进迅辑:漂亮上场靠能力,安然退场靠吸光 能屈能伸,不形于色——进退自如的智慧 位高自晦,虽贵不骄——放低自己更加成功 盈虚有道,君子知悔——认识自己的不完美 畏天知命,持盈保泰——仕途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耕读传家,淡泊名利——飞得越高越要想到着陆 安荣之境,危机处处——要懂得给自己留退路 第三篇 《权谋书》 《权谋书》作者简介 第一章 智察辑:做一个订洞察力的人 善察征兆,见微知著——洞察力与执行力 察而后明,事方可图——前期的策划是行动的指导 听言观行,察色究实——瞬问读懂你身边的人 不察则危,君子宜惕——认真考察,更多思考 察而后谋,谋而后动——思考成熟再行动才是大智慧 智谋胜勇,妙计胜力——力斗不如智取 谋之不深,行之不远——贵在深谋,站在高处看全局 第二章 用人事上辑:怎样管下属才努力,怎样做领导才器重 法明令审,既吉且福——叫下属服从领导的艺术 小人宜去,君子宜进——把余裕留给君子,把底线留给小人 大德容下,恕安人心——竞争对手的人才也要重用 策之以罚,感之以恩——伸出橄榄枝胜过亮出大棒 天下皆才,唯在于用——取长补短,善于使用人才 上下一心,事方可济——怎样和领导相处 为君求安,虑其无思——把自己的长处展示给领导 第三章 趋避辑:大智若愚的韬晦术 韬之以晦,知微善藏——千万不要传别人的隐私 怀器在身,示无去疑——越有才干越要谦虚 不折大节,不弃小惠——与人方便的智慧 自恃者寿,自足者福——自己做自己的靠山 事不可为,及时抽身——不要等撞了南墙再回头 第四章 度势辑:如何减少阻力,增加助力 进锐解纷,寻隙乘弊——借势一小步,成功一大步 乘敌之隙,观变待势——让对方的弱势变成自己的优势 智者断势,无识不立——看清形势找准时机 胆智兼备,势则可为——险中求胜,该出手时就出手 见识宜远,胆谋宜壮——有谋有勇成大事 第五章 攻心辑:俘获人心的五个诀窍 攻心折志,不战屈之——攻心术的智慧 治暴以道,胜勇以仁——武力是无法让人心服的 欲得先弃,其心必折——吊住胃口,看准时机再出手 虚予实取,利害驱人——装对饵料才能钓到大鱼 欲得其心,投其所好——讨好他人的艺术 第六章 谋略辑:不是教你诈;是教你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要让对手知道你的想法 伪称天命,其徒必广——对自己人使诈的神奇效果 欲取先纵,欲除先骄——让对手得意,你才有机会满意 妙手空空,弥祸无形——低成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威逼利诱,然后可用——说服别人合作的艺术 敌之耳目,为我喉舌——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第七章 机变辑:如何临机而变,渡过堆关 因势而起,待机而变——让大脑加速,乘时而动 普变则安,不变则危——不要被对手牵着鼻子走 临危不乱,见机行事——借别人的势搭自己的台 以智缓之,以计玻之——敢想敢做,一切皆有可能 厄难在我,反施于人——让更有能力的人解决危机 第八章 言语辑:瞬问打动他人的五种沟通方法 谭不拂意,讽恤人情——要留有情面地提意见 讽谭宜缓,进言宜曲——十句急谏不如一句缓劝 嬉笑蕴理,有过必谏——对人提意见的艺术 谗犹利器,毁人基业——找个漏洞,攻破谗言 尽忠事上,虽谗犹可——说话有尺度,脚下路才宽 第四篇 《守弱学》 《守弱学》作者简介 第一章 敬强——劣势下的生存方略 世之强弱,天之常焉——妥协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智慧 生之大道,乃自知也——进退的艺术聪明又精明 强者为尊,不敬则殃——领导面前做个服帖的“小二” 非敬,爱己矣——找个强大的人做靠山 示弱愚之,以其自谬——向对手示弱的智慧 第二章 保愚——愚而为赢,愚以愚胜 知之幸也,不知未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最大的智慧 智或难为,恿则克之二装疯卖傻是最好的掩护 言智莫畏,畏言愚——大智若愚,不怕被人看扁 上明而下愚——解除领导戒心的秘术 愚以愚胜,愚有余则逮——小事糊涂,大事精明 上忌异志,下不容诈——千万不要失信于人 第三章 安贫——如何在困境中突咽 惰以致贫,羞也——要比对手跑得更快才能生存 达无直友,难存管鲍——“潦倒”人物可结交 不恶窘者,知天也——抱着快乐做事远胜带着抱怨干活 贵生败儿,贱出公卿——别让安逸的生活磨灭志向 心系名利,小人也——别被是非名利冲昏了头 第四章 守卑——弯腰的哲学 人卑其僭,赢马勿驰——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弱不称尊,称必害——未出头时,能而有度 弱而人怜,怜则助——主动示弱,墙矮无人推 智不代力,弱须待时——能力不足时,就要等待时机 堪亲者非贵,远之不辱——维护自尊,恪守原则 草木同衰,威存其荣——抛却自卑,不要说“我不行” 第五章 示缺——自揭短板,成就己长 求人休言吾能——求人就要有求人的样子 悦上故彰己丑——留个缺点让领导挑 不理之璞,其真乃存——保持本色,诚恳示人 君子示其短——敢白嘲是勇士,兽自嘲是智者 内不避害,外不就祸——不惧困难,化“危”为“机” 第六章 忍辱——迂回前进的策略 大难止于忍者,息焉——忍得住才能成功出头 至辱非辱,乃自害也——接纳侮辱,别总斤斤计较 辱不灭人,灭于纵怒——生气不如争气,翻脸不如翻身 至忍非忍,乃自谅也——原谅自己才能轻松上路 君子小人,辱之可鉴焉——身处逆境,化屈辱为动力 第七章 弱胜——柔弱处上的学问 庸而人纳,纳则遇——在低微处等伯乐发现你 名弱者,实大用——劣势也能变优势 陋不论道,暴焉——智慧不是给别人看的 无依者自强,势所迫焉——自立才能自强 以贱为耻,以拙为憾——积极进取,人生就要敢攀登 第八章 抑尊——强者更强的规则 强勿逾礼,逾则寇——富贵之人没有骄矜的权利 至善无迹,至尊无威——高人其实很平和 君子尊而泽人——与人分享,自己才会有收获 勿失仁者终富——仁义道德是最大的力量 宠不树敌,绝焉——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很危险 富而怜贫,莫损其富——多舍好过自己受用 第九章 恕人——宽恕他人就是宽恕自己 天威贵德,非罚也——宽容有比责罚更强烈的感化力量 恕人恕己,愈蹙愈为——苛求他人,等于孤立自己 人望责量,非显也——无言的宽容很伟大 不罪于下,祸寡也——给下属留面子,做员工爱戴的领导 君子可恕,其心善焉——怀大度宽容,结交知心朋友 人可恕,其情殆焉——试着宽容你的对手 试读章节 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 道,即人所遵循的自然规律。它为世间万物所遵循,但它往往不能为人所认识。德,即人顺应自然的安排而使其欲求得到满足的能力,世间万物亦如此。德使万物各得其所而各尽其能。仁,即人所具有的慈悲、怜悯之心。有此心,人就会产生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义,即人所遵循的与事理相适宜的原则。义要求人奖赏善行、惩罚恶行,以此建功立业。礼,即人所遵循的社会规范。在礼制的规范下,每个人都克勤克俭,按照各自的社会角色行事,形成了和谐的社会秩序。这五项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 贤明的人和有德行的君子,都明白世间万物兴盛、衰败的道理,通晓事业成功、失败的规律,知道社会太平、纷乱的局势,懂得把握好进退的尺度。当时机不对时,能够及时退隐,坚守正道,等待时机来临。一旦时机成熟,便乘势而行、借机而动,于是常常能够位极人臣,建立盖世之功。如果时运不济,他们也能守得淡泊以终身。这样的人往往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成为后世的典范,为后代所敬仰。 价值观正确与否,取决于个人的思想修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推崇个人利益的人会为组织的发展捐献全部财产;同样,一个具有很高修养的人不可能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公家的利益。因为有较高的觉悟和正确的价值观,人们才能不仅仅为个人利益行事,而是能够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待事情。因此,为官者想要取得成就,就必须从提升修养开始做起,这正是“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世”的官场解读。 价值现是每个人处理各种问题的依据。价值观在韦伯字典里的解释是:“内心认为值得或欲求的原则、标准或品质。”在拉丁语中,“价值观是力量的来源,因为它能赋予人力量去采取行动”。它是根深蒂固的标准,几乎影响一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道德判断、对他人的态度,以及对目标的投入。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深刻地表达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充分展现了作者崇高的人格和宽广的胸怀。 范仲淹通晓六经,很多学习儒家经典的人.都来向他请教,他捧着经书为人们讲解.从来不知疲倦。他还曾经用自己的俸禄购买饭食,供给前来求学的各地游士,以致自己的孩子们衣履不整,出门时不得不轮流更换一件较好的衣衫,范仲淹对此却处之泰然。 后来他官至龙图阁大学士,虽然富贵起来,但没有宾客在场时,一餐仍不吃两份肉菜。妻子儿子的衣食也是刚够吃用。然而,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赠送给别人,还在家乡设立了“义庄”,用来赡养和救济那些无依无靠的本宗族的人。他待人十分亲热敦厚,并乐于替人家办好事。当时士大夫间注意品格修养和讲究节操的风尚,正是在范伸淹的倡导下开始形成的。 范仲淹为人正直,对于个人的升迁去留从不计较。他与宰相吕夷简不和,又因屡次上书批评朝政,惹得皇帝不高兴而被贬出京城,.后又调任陕西路永兴军的知军州事。在新任上,他积极整顿军备,训练队伍,调整战略——战时则厮杀疆场,和时目Ⅱ加以安抚,不几年工夫就使西线边防稳定了下来。他处理政事,最讲究“忠厚”二字,所到之处,多有惠民的德政。□州和庆州的百姓,与归附宋朝的羌族人民,都画了他的肖像,给他立生祠来纪念他。待到他逝世时,各地听到噩耗的人,都为之深深叹息。羌族首领数百人聚众举哀,像失去父亲一样痛哭斋戒了三天才散去。后人在他的碑上铭刻“廉洁俭约,克己奉公,直言尽职,利泽生民”等语。 范仲淹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古代官场上树立了一座范风之碑。他的这种精神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光辉崇高的,值得每一个人去继承和发扬。 自身的修养与品德对于人的形象非常重要,子日:“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意思是说:君子谋求学道行道,不谋求衣食。去种地,会常常挨饿,去学习,可以获得俸禄。君子担心学不成道,不能行道,不担心贫穷。 孔子这段话讲的是人生修养的境界问题。真正的君子不是担心衣食,不是担心物质利益,而是担忧自己是否能够修道成功。这段话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孔子以此语寄予天下有识之士要时常鞭策自己提升修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智慧 人往往是自私的,而且大都有这样的通病:见不得别人好,总想去破坏,常不公平地对待其他人。人的这种褊狭的行为,最终往往会“自食其果”。因为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自己,最后“报应”便降临到自己身上。如果一个人能摒弃这种私心,推己及人,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身边就会聚集更多的人,人们也更加愿意同他结交,他的交际圈就会越来越广,事业和人生也会越来越顺利。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这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关键。 有德之人让世间万物“各得其所欲”,中国还有旬古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官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应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所不愿承受的,就不要强加在别人头上。 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在官渡打仗。当时曹军远不如袁军强大,但袁绍刚愎自用,不纳忠言,一再坐失战机,曹操则富有谋略,善于用兵。结果,战事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 打败袁绍后,曹军将士在袁军的帐篷里搜到了一些信件,全是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与袁绍暗中勾结、示好献媚的信。有人建议,把这些写信的人全都抓起来杀掉。可是,曹操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当初袁绍的力量十分强大.连我自己都感到难以自保,又怎么能责怪这些人呢?假如我站在他们的位置一当时也会这么做。”于是,曹操下令把信件全部烧掉,对写信的人一概不予追究。那些原本惶恐不安的人,一下子把心全放到肚子里了,从此对曹操更加忠心耿耿、鼎力相助了。, 曹操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使他赢得了更多的人心,愿意投奔他并甘心为他效力的人越来越多。这样,曹操的力量便越来越强大,手下谋臣将士如云,他借此很快打败了那些割据一方的诸侯.统一了中国北方。 人是感性的动物,对待事物、处理事情往往根据看到的表象,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来判断,因此对待别人与要求自己就有了双重标准。由此产生的冲突可想而知:有一句谚语说得好:“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公里。”因此,若为官者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为别人想一想,便会减少很多不满和抱怨,让更多人才聚集在身边。 在黄石公看来,“义”是处世的道德勇气,又是人们处理事情的标准,而赏善罚恶是“义”的基本原则。在这里,黄石公意在提醒为官者,公正是为官者建功立业的前提。领导者是否公正,可以体现在他能否做到对下属赏罚得宜上。激励要讲究分寸,做到合适才是最好的,不可机械地奖励或者一味地处罚。 只有论功行赏、论罪处罚,才是领导者留下人才和铲除蠹虫的不二法门。对于人才的任用,不论远近亲疏,只论功过是非,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对了要奖励,有错就必须罚,两者清晰明确,如此方可减少团队内的争执,增加整体队伍的凝聚力,有效降低因关系不合而造成的损失,提高办事效率。P4-6 序言 中国人历来注重读史、学史,善于从历史典籍中学习前人的智慧。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中,作为领导如何驾驭下属,作为职员如何与领导、同事相处,作为朋友如何搭建坚实的友谊,这些问题都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以古为师,借古鉴今,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为此,我们收集了《素书》、《挺经》、《权谋书》和《守弱学》这四部古代具有代表性的谋略著作,供大家学习。这四部著作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修身(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自省(增强内在涵养)的大智慧。从中我们能学习到社会学、心理学乃至商场韬略计谋,以及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学问。读这四本智慧书,不仅可以学到古人的计谋韬略,也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在探索内心世界的同时,寻求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圣贤境界。 《素书》的作者不详,但是由这本书引出的故事则家喻户晓。相传秦末的刺秦勇士张良,曾在桥下为一位老人拾鞋,而这位老人通过试探后,将一部书传予了张良。这位老人名叫黄石公,而他传给张良的那本书,就是让张良成为汉朝第一谋士的《素书》。从张良在死后也要将这部书带入墓中,可以看出这部书的重要。五百年后,有个盗墓贼从张良的墓中盗出《素书》,这本书才重见天日。 曾国藩身为汉人却在满族统治的王朝中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这在清王朝中是罕见的。曾国藩被称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贤臣,他的家书被后人广为传颂,当做经典。他是怎样成为人们心中的大贤,又是如何在险峻的仕途中一枝独秀,从这部《挺经》中我们或许会得到答案。 明朝的著名内阁首辅张居正,才识过人,权谋深厚,在明朝中期实行了很多改革政策,使明朝出现了中兴的景象·他更经历了嘉靖末年这样风云趺宕的时期,并在众多的势力中生存下来,在权力的角逐中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他深厚的权谋可见一斑。《权谋书》就是张居正所写的一部处世经典。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生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如何更具智慧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相信您都会在《权谋书》中有所领悟。 杜预是魏晋之际的一个传奇人物,其父亲与朝中的权贵存在矛盾,受到牵连的杜预一直到三十多岁也未能出仕,后来却“立功”、“立言”,功绩卓越。杜预的步步高升演绎了由弱转强、强者恒强的传奇。也许正是在这种严酷的斗争中,杜预领悟到了守弱的真谛,《守弱学》也因此诞生。有时候人示弱并非真的软弱,而是在等待时机证明自己的强大。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示弱求强正是我们要学习的竞争艺术。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文中的精华,我们在原文后补充了白话文的注解,并且列举了大量的典故,使读者能在快乐的阅读中得到智慧,轻松学到为官、做人,职场、处世的知识与学问。 预祝读者能从这本书中得到智慧的人生、快乐的生活,满意的工作、知心的朋友、和谐的家庭。 书评(媒体评论) 凡子房之所以为子房者,仅能用其一二耳。(意为:张良之所以能辅佐刘邦成就霸业,不过是用了《素书》中的一两条谋略而已。) ——宋朝宰相张商英 吾师(曾国藩)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之宝诀。 ——李鸿章 张居正似乎永远是智慧的象征……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辞简短准确,使人无可置疑。 ——黄仁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