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本历史的谜底(藏在地形里的秘密)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日)竹村公太郎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观察地形,可以推翻历史的成说,从地形与气象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历史,往往可以得到全新的结论,也许能更接近事实的真相。以往对历史的解释多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视角出发,而竹村公太郎编著的《日本历史的谜底(藏在地形里的秘密)》从更客观的角度——地形、气象、基础设施着眼揭开谜底,具有开创性,不时让人产生“原来如此”“一切皆有迹可循”的感叹。读史而知今,全书内容主要集中于江户时期的日本,但对我们了解现代日本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日本历史的谜底(藏在地形里的秘密)》作者竹村公太郎数十年地形与气象相关领域工作的思考结晶,是从地形、气象、基础设施的角度出发,对日本历史作出的全新解释,或是深入说明,或是推翻成说,或是揭开悬而未决的谜底,同时也准备接受来自历史学家的挑战。

德川家康如何建都江户,德川幕府的复仇史,江户的建设史,日本的近代化变革史,京都、奈良、大阪、福冈的城市特色,在书中都可以找到前所未有的分析和结论。

目录

第1章 关原之战胜利后家康为何立即返回江户/

 与强大敌人的另一场战斗

 家臣们激烈反对“转封江户的命令”的原因

 两个关东平原/并非平原,而是湿地

 家康眼中的江户/踏遍关东大地寻找到的“宝藏”

 着手改变日本历史的土建工程/家康返回江户之谜

 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土规划者

第2章 信长为何要烧毁比睿山延历寺/

 地形所透露的真正原因

 逢坂山隧道的压迫感/京都的鬼门

 “颈动脉”地形/桓武天皇的担忧

 火攻比睿山延历寺/从地形着眼看到的历史

 对地形忧心忡忡的信长/比睿山的僧兵

第3章 源赣朝为何在镰仓设立幕府/

 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小的都城

 有关镰仓的疑问/伊豆的小岛

 穿梭于海上的源赖朝/铁壁要塞镰仓

 源赖朝固守镰仓/恐惧笼罩着源赖朝

 平安京的秘密/死敌瘟疫/源赖朝遭遇谋杀

第4章 蒙军最终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湿地挽救了日本

 缺少车辆文明的日本史/视牛马为家庭成员的日本人

 驾驭牛马的民族/大陆的暴力

 蒙古军队无法进军/泥沼与绿树覆盖的国土

 海上的东海道/满是泥沼的浓尾平原

 八个世纪以前日本与越南的共同战线

第5章 半藏门真的是后门吗/

 德川幕府百年复仇(I)

 似曾相识的地形/广重的画作

 由半藏门出行的天皇l/半藏门之谜

 半藏门的堤坝/半藏门真的是后门吗

 地图造成的错觉/甲州街道

 家康选中的易守难攻之地/湮没在历史深处的谜团

第6章 赤穗浪士的复仇为什么能成功/

 德川幕府百年复仇(Ⅱ)

 麴町之谜/平河天满宫之谜

 赤穗浪士的潜伏地点/密探无处不在的时代

 麴町潜伏之谜/吉良官邸移至本所

 吉良官邸迁移之谜/《忠臣藏》的终幕

第7章 为什么德川幕府要毁掉吉良家/

 德川幕府百年复仇(Ⅲ)

 矢作川河口的旧地图/围绕矢作川的暗斗

 耗费时目的暗斗/源氏后裔的吉良家

 家康为何等到年/空白的三年

 世袭的征夷大将军/百年忍辱/复仇的怒火lOl

第8章 四十七浪士为何被埋葬于泉岳寺/

 德川幕府百年复仇(Ⅳ)

 从高轮大木门到泉岳寺/泉岳寺的木牌

 泉岳寺的创建者/泉岳寺的交叉路口

 从高轮大木门到品川/主题公园泉岳寺

 日本人归属意识的源泉l/高轮大木门迁移之谜

 德川幕府的最后安排

第9章 为什么德川家康进入江户之后要开凿小名木川/

 控制关东的策略与高速公路

 盐道小名木川l/小名木川的谜团/谜中谜

 小名木川是为运盐而开凿的吗/小名木川地图

 年的天下统一/关东的湿地

 快速运兵通道/佃岛的秘密

第10章 怎样确保江户百万人口的饮用水/

 被遗忘的水库——溜池

 广重的作品《虎门外的逢坂》/蓄水库“溜池”

 玉川上水完成以前/江户的城市建设l

 护卫江户文明的堤堰/消失了的堤堰

 一味掠取的东京

 东京人已丧失了“根基”与“日本精神”

第11章 吉原官营妓院为何搬迁/

 江户的水利工程故事

 浅草寺的缘起图l/江户的据点浅草寺

 江户繁荣的关键在于荒川水利工程

 江户的治水工程/最安全的浅草寺

 “振袖火灾”之后的都市改造

 护卫江户的蓄水池系统/怎样维护堤防

 吉原妓院迁址/文化护卫着基础设施

第12章 谁是真正的最后一任征夷大将军/

 最后的“狩猎者”

 旧约圣经/农耕集团压迫的证据

 日本列岛的稻作共同体/稻作共同体的侵略

 最后的“狩猎者”/山与海的中国地方

 狩猎民族的物证/毛利家的变身

 难以平息的“攘夷”

第13章 江户“无血开城”为何能够实现/

 船只形成的日本人的一体感

 广重的绘画《神奈川·台之景》

 平淡无味的“东海道五十三次”/到底看漏了什么

 广重的惊叹/拥有共同物资的日本人

 日本列岛被分割的土地/物品即信息

 大政奉还/胜海舟与西乡隆盛的会谈

 船只孕育了归属感

第14章 京都为何会成为都城/

 都市繁荣的绝对条件

 赤坂见附/文明的中心在于“交流”

 模拟寻找日本的都城/日本列岛的中心

 通往京都之路/交流轴必定繁荣

 人的交流就是信息交流

第15章 孕育了日本文明的奈良为何衰落/

 交流轴与都市的繁荣

 箱根马拉松接力赛最终线路的变更

 宾馆客房数最少的奈良/灵感降临

 奈良的人口变迁/原打算放弃的问题

 日本文明的诞生/千年沉睡/奈良觉醒

第16章 大阪为何缺少绿色空间/

 统治者的城市与庶民的城市

 德黑兰的绿荫/巴列维王朝的遗产

 北京的绿荫/东京地铁图/统治者营造的绿地

 缺少绿荫的大阪/与统治者对峙的坍市

 自然的守护者

第17章 脆弱的土地福冈为何能成为大都市/

 漂流者的最终归属地

 揭开谜底的一本书/饥人地藏尊

 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福冈/危险的福冈

 缺乏粮食与能源的福冈/依赖外部水源的福冈

 B型肝炎病毒变种的分布/垃圾漂流分布图

 处于信息流汇合处的大交流轴

第18章 两次迁都为何发生/

 迁都不可避免之时

 文明的存续/日本历史上的两次迁都

 迷雾笼罩的平安迁都/建都奈良盆地的必然性

 奈良的千年沧桑/湿地环绕的危险之地江户

 厌恶关西的家康/不具现实性的东京迁都

 具备现实性的北京迁都

试读章节

广重的惊叹

品川是出了江户后的第一处驿站。与我所料的一样,品川驿站的构图与神奈川驿站十分相似。图13-2 就是描绘了第一处驿站的《品川 日出》。神奈川驿站描绘的是傍晚的情景,品川驿站则描绘了早上迎接太阳升起的情景,旅客们匆忙出发赶路。船只正扬起风帆起锚前往江户。还没扬帆的船中,船夫们在匆忙做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忙碌的一天正要开始,清晨品川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最引人注意的是画中的如云船只,几乎挤满了品川海湾。在江户市内是看不到如此多船只的。出了江户,到了品川、神奈川,眼前才出现这么多船只。有这么多船只前往江户吗?此时广重内心大概十分吃惊吧。广重在“东海道五十三次”中画出了生在江户的人们的惊讶。对他们来说,踏上东海道之旅后首先感到惊奇的就是这些船只。广重为了强调这种惊讶,在描绘品川驿站与神奈川驿站时采用了同样的构图。

拥有共同物资的日本人

19 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江户需要庞大的物资供应。全国各地的大米、海产品、木材、特产以及工艺品等每天络绎不绝地运往江户。居住在江户的各地大名领主们把地方领国送来的各类物品换成钱。各地的商人们为了满足江户张开的胃口、无尽的消耗与好奇心,把天下各类物资送往江户。不仅外地前往江户的船只如此,由江户出发前往全国各地的船只里也满载着衣物、装饰品、浮世绘、每天发行的小报和工艺品。全国各地的物资汇集到江户,在江户混合交汇,再由江户向全国各地发出去。江户就是日本列岛的搅拌机。江户时代的260 年里,生活于日本列岛的人们享有共同的物质文明。日本列岛被分割的土地日本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列岛。从北海道到九州就有2000 余公里。不仅是南北狭长,列岛中央还有一道纵列着的脊梁山脉。大大小小的无数河流发源于这些山脉中,流向太平洋与日本海。日本各地被海峡、山脉与河流分割开来。人们在分割开来的土地上开始种植水稻。稻谷易于长期保存,方便计量,可以代替货币与其他物品交换。不过,在日本列岛种植水稻十分困难。这是因为适宜于水稻生长的季节只有4 月至9 月。必须在仅仅半年时间里收获维持一年生活的财富。在种植水稻的季节里,或者高温干旱,或者随着大雨发生洪涝灾害。人们齐心协力开凿水渠、引水灌溉,还要加固堤坝,防止洪水袭击村落。到了冬季,要进行大量为来年春耕做的准备工作。制作或者改良农具,编织草鞋与蓑衣,准备培育秧苗的肥料。人们开始种植水稻后,就再也不能离开耕作的土地,无论是日晒干旱还是洪水袭击,无论是大雪覆盖还是地震摧毁房屋,都一步不离地守住土地。在日本列岛分割开来的一块块土地上,专心致志地种植水稻,一步不离地守住自己土地的人们,这就是近代以前的日本人。然而,在这块被分割开来的土地上,人们拥有共同的物质文明。是船运使这一点成为可能。

物品即信息

从北边的北海道到南边的九州,日本借助船运形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的网络。图13-3 是江户时代主要港口与海运航线。物品就是信息。物品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上面承载、浸透着各地的历史与文化。当人们手里拿着依靠船运从其他地方运来的物品时,就会欣赏与敬佩生产出这一物品的未曾谋面的创造者的智慧与文化。日本人生活于被分隔成一块块的土地上。不过,日本人拥有共同的物质文明,拥有共同的信息。所谓他人,是指那些未能拥有共同信息的人。而伙伴就是指拥有共同信息的人。所谓归属意识,并非十分难懂的概念,就是指对拥有共同信息的集团的归属意识。在还没有广播与电视的江户时代,被分割开的日本人由于拥有共同的物质文明,由此形成了对日本的归属意识。船只孕育了归属感19 世纪后半叶,被欧美列强包围的日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危机。德川幕府采取了“ 大政奉还” 行动, 避免了日本的分裂。“胜海舟与西乡隆盛会谈”抑制了武士们嗜血的冲动,保住了江户这一信息中心。“大政奉还”与“胜海舟与西乡隆盛会谈”作为避免了日本国内分裂的重要事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然而,这两件历史舞台上的耀眼事件背后,是什么原因产生了日本人的一体感?对这一点还无人提及。正因为有了日本人的一体感,也就是日本人的归属意识,“大政奉还”与“胜海舟与西乡隆盛会谈”才得以成功。形成日本人归属意识的基础条件,就是运送物品与信息的船只。

P184-188

序言

自上而下的视角

我197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坝建设的工地现场,先是到了枥木县鬼怒川的大坝工地,之后还到过福岛县的会津大坝、首都圈的神奈川县的丹泽大坝等地。因为我所从事的建设行政工作的关系,先后在东京、新渴、名古屋、广岛等地工作过,体验了日本全国各地的生活。

20余年来,因为工作关系我辗转于日本各地,其间多次为日本各地的地形与气象的多样性感到惊奇。脊梁山脉贯穿日本列岛中央,发源于这一山脉的无数河流奔腾而下,驱车稍微行驶一段路程,地形与气象就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我时常会对由南向北长3000余公里的列岛组成的国土感到迷惑不解。

之后,民间团体以及媒体批评指责长良川河口堤堰工程破坏了自然环境,我被安排到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工作小组中。我的任务是与新闻媒体以及知识界人士见面,请他们理解建设长良川河口堤堰的必要性。这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我每天早出晚归认真对待。

一天,我要向一位以意见尖锐著称的社会评论家说明情况。对方听完了长良川河口堤堰引起争议的缘由后,说:“我终于明白了长良川河口堤堰引起争议的原因了。竹村君在刚才30分钟的说明中曾3次提到‘要保护长良川流域居民的生命,。我明白了,‘没看到圣上的旨意吗’这种态度是造成市民与政府对立的最大原因!”说完,这位社会评论家便拂袖而去。

我对这位社会评论家一直十分尊敬,曾阅读过他的所有著作,而眼前发生的一幕几乎击垮了我。我意识到自己过去一直在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向市民说明情况,用一种无法深入人心的语言强行要求对方接受与理解。那位社会评论家的一席尖锐批评惊醒了我。  当时我已34岁。

从解释具体问题入手

情绪虽然低落,但工作还得继续。我每天仍在说明解释长良川河口堤堰工程,不过,我已经不再重复“要保护长良川流域居民的生命”那句话了。我明白,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说法。收起了这个说法,又要向市民解释修建长良川河口堤堰的必要性,是一项困难的工作。

半年后,我向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做解释说明。说明结束后要离开时,他对我说:“竹村先生的解释很明白易懂啊。”我做梦也没想到他会对我这样说。我只不过是向他解释了长良川河口的地形、过去发生过的灾害以及长良川河口堤堰的作用而已。

回程的路上,我恍然大悟。既然我从事的是基础建设工作,就只能从谈基础建设入手,也就是把最具体的技术内容讲解透彻。只需把自己最熟悉的地形与气象领域的问题说清楚就行了,而不必多谈思想、哲学、社会、宗教与文学等宏大的话题。

在地形与气象方面,我拥有足够的知识与实际经验。我只需要把地形与气象方面的资料认真整理出来,运用地形与气象方面的资料与其他领域的人们交流就行了。我知道,这就是我的任务。

信长、秀吉、家康

都想夺取的战略要地

经过7年紧张工作后,我被调到了大阪,工作地点就在位于上町台地前端的大阪城附近。一天午休时我在大阪城散步,发现了一块写有“本愿寺遗址”的牌子。

本愿寺在大阪城?本愿寺不是在京都吗?

实际上,京都的东西本愿寺是后来建造的,而本愿寺的原址就在大阪城遗址处。我出生在关东地区,原来不知道这一事实。

石山本愿寺与领导着16世纪最强的军事组织的织田信长先后战斗对峙了11年而保持不败纪录(最后是以本愿寺撤离此地为条件而和解)。据说本愿寺的据点就在位于上町台地前端的大阪城遗址处。16世纪后期的战国时代的上町台地周围是湿地地带,我身为土木工程专家,知道这一点。

信长的士兵们接近这一据点时,脚底一片泥沼而无法动弹,还要承受从台地上方落下来的箭雨。

历史书告诉我们,本愿寺之所以能够坚持十年以上,是因为本愿寺的信徒们怀有坚定的宗教信仰。然而,仔细观察眼前的本愿寺遗址地形可以发现,他们是依据易守难攻的地形布阵,才得以取胜。

织田信长为了夺取这一要地花了11年。之后,秀吉利用这一地形建设了易守难攻的大阪城,最终征服了天下。德川家康则为了攻破秀吉建造的坚固城池而煞费苦心。

站在上町台地上观察这一地形,能够切身感受到16世纪后期的战国时代的三位英雄为了争夺这一易守难攻的要地而浴血厮杀的意义。

这一刻,地形与历史的崭新故事在我的脑海里诞生了。

观察地形,可以推翻历史的成说

观察地形,可以发现崭新的历史。这个发现是驱使我重新认识日本各地地形与气象的动力。不过,这是一项需要勇气的工作。

从地形与气象入手去重新认识历史,得出的结论时常迥异于现有的成说。发表这样的学说,就要下定决心,准备接受来自历史学家们“门外汉,瞎说什么”之类的批评与质疑。

然而,地形与气象是确定不变的事实。如何解释地形与气象的确定的不变事实,是每个人的自由。只要以确定不变的地形与气象事实为依据,解释就不至于漫无边际,而是向着客观性的方向靠拢。

本着这一想法,我开始了由地形入手解开日本史之谜的写作工作,最终形成了这本小书。

这本小书的写作过程轻松快乐,中村康教先生作为编辑对我的作品表示出很大兴趣。

迄今为止我在日本全国各地遇到过许多人,与他们把酒畅谈中的所闻所获,都成为了本书的素材。

衷心感谢在全国各地结识的朋友,也感谢全国各地的地形。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用权威的档案将我们的历史常识成功地颠覆了,很有趣,很好玩。

——日本畅销书作家 养老孟司

日本的土地基本上是人为而成的,所以日本的历史可以在土地中发现。

——日本著名博物学家、作家 荒俣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