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异鬼话集(共3册)》包含:《奇谈百景》《残秽》《黑祠之岛》。
不同风味,同样回味。潜伏于日常中的灵异,发生在孤岛上的猎奇,在小野不由美的笔下,恐惧以不同形式袭来,你无法预测下一页会读到什么,但是你知道,你读到的内容,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时不时出现在你脑中,出现在你最害怕的那个黑暗角落。
《奇谈百景》:小野不由美耗时9年收集的99个真实的灵异故事。只要读过一次,就永远无法从脑海中抹去的怪异与恐怖,在你独处时,会幽幽浮上你心头的深度恐惧。你能一口气读到第几篇?
《残秽》:小野不由美销声匿迹整整九年,只因一起灵异事件。耗费9年打磨的自传式恐怖灵异大作,出版后引发数千万日本读者陷入深度恐惧。轻松获得日本主流文学奖“山本周五郎”奖。
《黑祠之岛》:小野不由美“里”之代表作,令读者脑浆迸裂的猎奇杀人事件。
小野不由美,日本最具话题性的女性小说家,凭借《十二国记》系列征服了数千万拥趸。她笔下的人物各自鲜活,惹人爱憎,每一个角色都令读者津津乐道。她专注于内心挖掘和探索,反复推敲,一部作品往往耗时数年。当她将这种写透人心的技法用于恐怖小说时,创造出的阅读体验绝非一般小说的吓人程度,而是久久郁结于心,挥之不去的深度恐惧。
《灵异鬼话集(共3册)》包括《奇谈百景》《残秽》《黑祠之岛》。
《奇谈百景》:本书中所有怪谈故事全部来自于真实故事,是潜伏于日常中的异常——无法解释的现象,无以名状的恐惧,无人的房间角落里微微颤动的无尽黑暗……每读完一个怪谈,就离终点的终极妖异更近一步。翻过最后一页,你将发现书中只有九十九个怪谈。别惊讶,因为最后的那一个,就是……
《残秽》:“我”偶然接触到一起发生在某个房间里的灵异事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展开了调查,试图找出灵异的源头。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我”发现灵异的范围从房间扩展到整栋大楼,又扩散至整片地区;究其历史,先探寻到三十年前,又追溯到二战前后,最后竟至一百年前的大正时期……“我”仿佛一步一步踩入黑暗的深渊,没有源头,亦没有出口,只有透不过气的恐惧与撕心裂肺的悔恨。
《黑祠之岛》:古代日本的乡村都有各自祭祀的地方神,随着文化的演进,明治时期,政府实行“祭政一致”政策,令神社成为国家的宗祠,依照等级制度统合这些神社和地方神,被统合排除在外的地方神社就被视为迷信而遭到压制,一概被称之为“黑祠”,也就是“邪教”。在“邪教之岛”夜叉岛上,某个暴风雨的夜晚里,一具全裸的女尸被发现倒吊在神社的树上,周身都是虐待后留下的伤口。这究竟是邪教的祭祀,是邪神的惩罚,还是……
那座岛有个古老的名字,叫夜叉岛。
那是一座位于九州岛西北部的平凡岛屿。之所以会有“夜叉”这个乍听之下似乎极为不祥的名称,只是因为岛上的火山叫“夜叉岳”的缘故。以鬼神来形容火山其实并不足为奇,这个名字不仅象征着人们的恐惧,也隐含了敬畏之意。事实上,“夜叉岳”自古以来便受到近海航行的海上居民的尊崇。因为在航海标志尚未完备的年代,这座昂然耸立于海上、海拔四百公尺的山岳,恰好就成了船只据以行进的参照。
然而,这个名称已从地图上消失了好一段时间。当然,不是那座岛屿消失了,只不过因为时代趋势使然,改成个比较无害而普通的名称罢了。
“——岛?”
脸被太阳晒得黝黑、还刻画着深邃皱纹的老人,喃喃复述着那个不起眼的名字。
“你说的应该是夜叉岛吧?唉呀,这一带没有人这样叫啦!现在不叫夜叉岛,叫‘御岳大人’。”老人说着,望着车窗外的海面。巴士上原本是蓝色的座椅,在太阳长期的晒烤下,已经褪成跟海水一样的灰蓝色了。
“岛上有座火山,以前叫夜叉岳。这座地标般的山对渔民来说就跟守护神一样,所以渔民也管这座岛叫‘御岳大人’。”
巴士行驶的国道沿线旁是一连串长长的防波堤。防波堤外便是海,如一道水墨般地蜿蜒着;防波堤以弓形延伸向海岬,岸边是层层叠叠的黑色岩礁,形成崎岖不平的海滨。放眼望去,海面上根本看不到有任何岛屿的影子。
车窗外射进来的阳光使老人不由自主地眯起了眼睛,他笑着说:“别费事了,从这里是看不到岛的,因为岛在山的另一头。你在前面的港口下车,那边有开往那座岛的船只。俺想想……嗯,搭船到岛上大概要花个五十分钟吧!港口有游艇,但是一天只往返一次,算上等待的时间,行程未必能省时。至于渡轮的话,一天有三个班次,不过以现在这个时间来看,傍晚那个班次可能要等上很长的一段时间哦!”
照射在老人侧脸上的强烈阳光,带着残暑的色彩。
“嗯,岛上只有一个港口,村落也只有一个。本来叫夜叉岛的时候是由上岛和下岛两个岛组成的。说是这么说,其实两个岛之间是有陆地相连的。唔,或许很久很久以前是两个分开的岛屿,可能是后来因为夜叉岳爆发才连接起来的吧。现在就变成这个样子,看起来像个扭曲的葫芦。上岛和下岛中间凹了进去,像‘く’形这样连在一起。‘御岳大人’就四平八稳地座落在上岛。西边的山脚较长,凹陷进去之后连接着下岛的山,刚好把港口给围了起来。
“——啊,这一带的海况很不稳定,台风季节就更不用说了。冬天过渡到春天的那段时间,海上也经常是波涛汹涌的。每当这种时候,夜叉岛就成了船只避难的港口了。嗯,住在那边的几乎都是渔民,现在也一样——温泉?唉哟!这里哪有那么时髦的玩意儿啊。”
老人说着,愉快地笑了。
“最近不是掀起一股岛屿热吗?每个岛屿都绞尽脑汁推出特有的名产或建盖什么观光胜地之类的来吸引观光客,煞费苦心地经营。不过夜叉岛却是一个不怎么热情的岛屿。就算有心要盖个海水浴场或营地,但由于岛的四周都是悬崖峭壁,除了港口之外,根本就没有地方可以让船只停靠。没有温泉,也没有可以寻幽探访的洞穴,根本没什么值得一看的东西,也没办法改头换面!拜《离岛振兴法》之赐,只有港口还挺像样的——嗯,战后政府订了这条法令,整座岛利用政府的补助金重新整顿过了,所以港口的确是很有看头。可是光看渔港也看不出个什么东西来啊!”
沿着海岸线行驶的巴士大幅地改变了行进的方向。斜卧在前的山坡面戛然而止,眼前出现一大片海洋,令视野豁然开朗。也许是阳光被云层遮住的关系吧,海水的颜色似乎变暗了。不知是风势助长还是潮汐的推波助澜,只看见海面上掀起了阵阵波涛,烟波浩渺。
老人隔着车窗玻璃,指着海对岸那隐约可见、渗着浅墨色泽的黑影说:“那就是了!夜叉岛!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得更清楚。你看到那团像白烟一样的东西了吧?那就是‘小夜叉’喷出来的烟云。
“‘御岳大人’的东边会喷火,结果就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新的火山口,现在叫‘小夜叉’。不是,这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哟!听说是在明治中期左右,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火山口吗?俺觉得爬上‘小夜叉’或许可以看到吧!但是那个地方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靠近的,因为它在村落的对面,想到那边去就得越过‘大夜叉’,可是‘大夜叉’却没有路可走啊!想从海上接近,也没有船只能靠岸的地方。有时候会有大学教授前来调查‘小夜叉’,听说他们会跟渔民借船开到附近,然后坐橡皮艇登陆。啊,‘大夜叉’已经不再喷烟了,听说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动静,连火山口也都填了起来。”
老人口中的“喷烟”让人听起来似懂非懂,不亲眼目睹实在很难理解。岛屿的影子淡得仿佛要融化一般,连轮廓都显得那么模糊,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
“连去参观火山口都没办法呀!就因为这个缘故,岛上也没什么比较像样的旅舍。俺年轻的时候,那里也只有两家提供钓客住宿的旅舍,可是现在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在营业。最重要的是,岛上的那些人一个比一个更孤僻。
“以前有个很有名的故事说,有人想趁海上风浪大的时候逃进夜叉岛,可是却没有被获准下船,即使海况那么糟糕,岛上的人还是不愿让那个人登陆。要说他们封闭吗?总之他们就是排斥外来的人。听说他们岛上甚至曾经禁止娶外来的新娘或者嫁到外头去。不过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规矩倒也没那么多了,但听说各家的长子还是只能娶岛上的女孩子,所以啊,整个岛上的人都有血缘关系,根本没办法和岛外来的人相处。不过也不至于会拿石子丢闯进岛上的人就是了,只是外人不受欢迎是个不争的事实……啊!就是这里。”
巴士驶离海岸沿线的道路,正要开往面对港口的圆环交通道。
从距离最近的车站坐了十五分钟的巴士。港口外有一座修葺一新的栈桥,一艘全新的白色船只就停靠在那里。那是一艘看起来干净美观得像观光游艇一样的船。
巴士上只有两名乘客,老人催促坐在他旁边的男子赶快下车。这个看起来大约三十五岁、身材高挑的男子站起来,对着老人轻轻点头致谢,然后下了巴士。
港口没有任何人影,候船室里也已经空无一人。当男子在观察四周的状况时,载着一名乘客的巴士已经驶离圆环交通道,朝着海岬的更远处前进。他目送巴士缓缓离去,再度轻轻地行了一个礼。
P1-4(《黑祠之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