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父母必须知道的教育心理学/智慧泉系列丛书
分类
作者 赵洋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优秀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卓越的孩子,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孩子的言行举止,总结出让孩子更自信、更积极、更乐于思考的方法。父母们用这些方法教育孩子,会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父母必须知道的教育心理学》将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总结整理,为父母提供参考。通过阅读本书,相信每个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内容推荐

如何才能成为好父母,才能成为孩子的好老师?乔治·赫伯特曾经说过:一个好父母抵得上一百个学校教师。过去,我们常把小学一年级老师认为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实不然,父母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心理学家利希特曾经指出:“对孩子来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童年时代,在这个时期,他开始通过和别人的交往给自己的生活添加色彩,效仿别人的生活,任何一个新上任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会超过他的前任。”

《父母必须知道的教育心理学》将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总结整理,为父母提供参考。通过阅读本书,相信每个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目录

上篇 教育心理法则

第一章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人为什么要学习

 为自己学习最有效

 学习必须有目的

 学习目标要明确

 学习目标要合适

 正确对待学习成绩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学习兴趣与个性有关

 怎样培养学习兴趣

 渐近法培养学习兴趣

 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如何消除厌学情绪

 纠正孩子的逃学行为

第二章 让孩子学习不分心

 学习需要注意力

 如何集中注意力

 如何“一心二用”

 注意力要有目标

 培养读书的毅力

 上课为什么会分心

 提高兴趣能减少分心

 注意缺陷的对策

 布置舒适的学习环境

第三章 观察力是学习的前提

 学习来源于模仿

 感知是学习的起点

 了解知觉学习

 学习需要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听讲是最重要的观察实践

第四章 学习高不开记忆力

 记忆是智慧之母

 增强大脑记忆机能

 情绪影响记忆力

 如何评价记忆力

 如何做到“过目不忘”

 快速高效的记忆技巧

 遗忘的规律

 排除记忆的干扰

 提高记忆的正确性

 重视记忆的备用性

 记忆要有目的性

 简便易行的记忆方法

第五章 学而不思则罔

 认识学习活动中的思维

 了解思维的品质

 思维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需要想象力

 想象与个性有关

 想象会遇到哪些障碍

 如何提高想象力

 学会运用概念

 哪些习惯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

第六章 家庭教育的关键和误区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切忌自私狭隘

 家庭教育切记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切忌评价不当

 家庭教育切忌期望过高

 家庭教育要有耐心

 家庭教育要一致

 家长应重视与教师沟通

下篇  学习实践技巧

第七章听课的技巧

 做好课前准备

 认真听课有“五到”

 上课分心的原因

 防止上课分心的技巧

 做好听课笔记

 听课笔记的补充和整理

第八章 读书的技巧

 阅读的基本要求

 适当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的基本方法

 重视资料积累

 积累资料的方法

 资料的整理和运用

 学会利用工具书

 不可不读的百科全书

第九章 学习计划与学习总结

 学习要有计划

 学习计划要有层次

 学习计划的实施

 科学安排时间

 学习总结的重要性

 学习总结的手段

 学习总结的方法

第十章 预习和复习技巧

 预习的好处

 预习的类型和技巧

 复习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行之有效的复习技巧

 高考三轮复习法

 安排好考前复习内容

第十一章 作业技巧与试题类型

 怎样提高作业的质量

 影响作业质量的因素

 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客观题的解题技巧

 主观题的解题技巧

第十二章 应对考试的技巧

 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克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了解考前焦虑症

 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考试时不要太紧张

 做好考前复习

 考试前要充分休息

 全力进行冲刺复习

 考试不能作弊

 考试落榜怎么办

试读章节

刘某从小听话、独立性差,高考落榜后找了一份工作,比较满意,但后来因为父母认为不好而将工作辞掉。一年来他自费在某职业大学的一个“热门”专业学习。表面上看他似乎很努力、很珍惜这一学习机会,但实际他对继续读书并无兴趣,也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学习只是为了让父母满意、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对于他来说,读书已成精神负担,而且越来越重。尽管他内心非常厌倦学习、向往轻松愉快的生活,但又无法摆脱现状,认为如果半途而废,则对不起父母,也没法向亲友交代。慢慢地,他终日郁郁寡欢,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近来食欲睡眠较差,精力不济。对于学习他也没有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复习功课,常伴头痛、失眠,并且因此而缺课。每逢考试他就紧张焦虑,有大难临头的感觉。尽管考试尚能及格,但他仍觉得自己没用,成绩太差,对不起父母,非常不安、自责。经医生诊断,他已经患上了忧郁症。

从学习动机的性质来分,可分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发生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机。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其得到满足,学习成绩就是一种强化,无需外力的作用,不必施加外部的奖赏而使他产生某种荣誉感。内部学习动机是由已有知识与希望掌握但尚未掌握的知识之间存在距离所引发的,是主体的好奇动机。

外部的学习动机是指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它是由外部的一些刺激人为地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学生为了成为三好生而努力学习,成为三好生是一个诱因动机,学生努力不一定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引起外部学习动机的典型方法是赏罚(物质的或精神的)。学习结果反馈能引起学习内部动机,也能引起学习的外部动机。若体验为成功,可产生光荣感,能增强学习动力,若体验为失败,可能引起羞耻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是由内部的学习动机和外部的学习动机共同发生作用而促成的。一般来说,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较弱而短暂,内部学习动机作用持久、强烈。

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的学习动机是可相互转化的。例如,当一个学生在获得某种奖励、表扬时,便会对学习产生兴趣、热情,外部学习动机就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当一个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或学习责任感的推动下进行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获得奖励时,这种奖励又使他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劲头。这样内部的学习动机又引发外部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没有学习动机时,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当学生有了外部学习动机之后,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强化内部学习动机;当学生有了强烈而持久的内部学习动机之后,仍然要利用外部条件去激发外部学习动机。教师要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为主,适当利用外部学习动机,使两者并行不悖,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若学生主要是由于对活动的兴趣而参加某项活动,那么他是为内部动机所驱使;若个体参加活动是为了获得某个外部目标,那么他是为外部动机所驱动。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缺一不可,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体行为发生更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通过表扬与批评,促使人们去追求符合社会要求的目标,从而实现社会对其行为的调节与控制。另一方面,要引导人们对其所从事的某项工作发生兴趣,从而使他们更自觉地做好工作。

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相互排斥。学者们通过研究指出:在五花八门的外部动机强制中,任何一种外部强制命令都会损害内部动机。他们的研究使用了形形色色的强制,包括对活动的实物奖励、督促和外部规定的期限。

关于外部动机影响内部动机的研究以美国心理学家狄西为代表。他认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并不是简单相加的问题,而是高度的外部动机会妨碍高度的内部动机。在有些情况下,对一个由内部动机引起的行为给予奖励,会由此削弱内部动机。

对于一个能够引起内部动机的活动给予金钱奖励会降低内部动机的强度。另一些研究用非金钱的奖励进行实验,结果同样。

但一些例外情况可以排除在外部动机的影响外。例如:个体对某种工作非常熟悉或具有某种人格特征及工作习惯,或者内部动机非常强烈等,都能使外部动机变得无足轻重。

对于学习动机,外部动机激发着眼于创设各种外部条件(如获得奖赏、父母称赞、老师表扬或取得好成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激发着眼于通过学生内部各种心理因素(如需要、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自尊和自信等)激发其学习动机。

学习活动中,外部动机激发与内部动机激发的作用有所不同。学习困难学生内部动机激发的措施包括:归因训练、角色转换、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等。

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它依赖于情境刺激。一旦情境消失,人的心理感应也随之消退。如果要持久地推动学生学习,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感时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

潘菽先生是中国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19年,正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的潘菽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积极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这场运动使他认识到我们的国家太弱小、太落后,而要使国家强盛起来,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加之此前美国教育家、哲学家I·杜威来华讲学使他对教育产生了兴趣,因此他决定去美国学教育,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到了美国不久,他感到美国的教育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用美国式的教育未必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而心理学既与教育有密切关系,又比教育更具有根本的性质。于是他决定改学心理学,并由此踏上了献身心理学的道路。

心理学将“目标”定义为个体在动机活动中努力追求的结果,人的许多行为动力可以用“目标导向”原则解释。当学生按照目标指引的方向努力学习时,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目标导向的行为。在这种行为中,学生一般意识到他当前的状况(比如成绩中等)和目标状态(成绩优等)以及这两种状态之间的差距,目标就会激励他努力消除两者之间的差距。心理学家认为,目标之所以对人起激励作用,是因为目标能指引人使之集中精力去完成当前任务,同时激发人的努力,增加人的持久性,并促使人寻求新的策略,改进学习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需要转化为动机不是无条件的,必须有目标引导。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的学习需要大致相同,而学习积极性却有天壤之别。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学习目的不尽相同。

以成绩为目标是很常见的学习目的。以成绩作为目标的学生要通过与他人比较显示自己的能力,关心获得好的测验分数。把超过他人作为目标的学生倾向于做那些看上去很聪明的事,如为了显示书读得多,就读那些容易的书。如果认为不可能胜过别人,他们可能采取避免失败的策略。他们更关心别人的评价,却不太关心自己学到了什么。P6-9

序言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至今无人能比的“发明大王”,然而年幼的他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幸运的是,爱迪生有位伟大的母亲。

他的妈妈南希·爱迪生当过小学教师,儿子回到家里时,母亲这样问他说:“先生说你是劣等生,你以为羞耻吗?”爱迪生对母亲的问话,回答得很巧妙:“不以为羞耻,但觉得悔恨。”他接着又说:“可是我要知道的事,先生一点也不教我,我不要知道的事,偏偏又教我。”

母亲说:“是呀,先生说你是低能儿,但我不以为然。你明天起不要到学校里去了,学校里当你低能儿,我就在家里好好地教你。”

从那以后,母亲就成了爱迪生的“家庭教师”。在母亲的亲自指导下爱迪生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人类先哲的智慧思想。根据母亲的计划,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在其他孩子玩的时候,他都坚持学习。

母亲良好的教育方法,使爱迪生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9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写的《自然与实验哲学》。这本书有好几百页,书中内容从蒸汽机到氢气球,关于那个时代的科学知识差不多都已包含在内,是中学毕业生也觉得难念的一本书。

可以说,如果没有南希·爱迪生这位伟大的母亲,也就不会有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人们就可能推后很多年才能用上电灯。

乔治·赫伯特说过:一个好父母抵得上一百个学校教师。过去,我们常把小学一年级老师认做孩子的启蒙老师。其实从孩子出生后,父母就开始了对他尽心尽力的教育。 心理学家利希特指出:“对孩子来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童年时代,在这个时期,他开始通过和别人的交往给自己的活添加色彩,效仿别人的生活,任何一个继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会超过他的前任。”而且由于学龄前孩子的大啮发育最快,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可谓黄金般珍贵。所以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

父母不同于孩子的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只负责某学段某学科的知识讲授和学习方法传授,各司其职,而父母则是不分时段的全科责任人,孩子的衣食住行、饥饱冷暖、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性格形成、身体素质、心理品质以及为人处世、升学就业等,没有一样不操心劳力。即使孩子上了大学、进入社会,做父母的也总是在生活、学习、工作各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孩子。

然而,许多家长都承认,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过失。究其原因,是家长们不懂得教育。一项对372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调查显示,仅有58.1%的家长偶尔接触过孩子的性格形成、不同成长阶段交流方式等家教基础知识,23.4%的家长对这些知识一无所知,不懂得怎样与孩子沟通交流,教育孩子全凭“想当然”。因此,孩子依赖性强、太任性、自理能力差、做事缺少自信心等这样那样的毛病,经常令家长们感到头疼。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学校教育中心理活动规律,如学生应怎样去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复习有哪些好的方法等。只有懂得教育心理学,教育起孩子来才会得心应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学常识,下篇则编选了学习中经常应用的技巧和方法。通过本书,父母们可以了解如何教育孩子,使孩子成为一名好学生。

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必须成为合格的教师。与其望子成龙,不如亲自参与“百年树人”的工作。说不定几十年后,你的孩子就会成为新时代的牛顿和爱迪生。

——编者

书评(媒体评论)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

请您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赞科夫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