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维也纳情感/冯骥才域外手札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骥才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散漫的天性,浪漫的灵魂,艺术的圣徒,使维也纳成为一座惟美的城市。于是,作者情不自禁,把本书写成一部惟美的艺术散文。

这是作家兼画家冯骥才式的独特的散文作品,也是中国作家笔下第一部关于维也纳的文学。

内容推荐

《维也纳情感》是冯骥才的一部中国现当代随笔作品。

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时千万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作者把音符从地上一个个地拾真情,忽然发现,竟全是芬芒的花朵。冯骥才以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写自己对异域风情的赞美。

目录

十年成一书(分卷序)

浪漫的灵魂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散漫的天性

维也纳奏的三个画面

亲吻奏的姑娘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天籁

魏勒夫人

断送冬季

永远的吻

保卫克里姆特画室

短命的天才

百水的怪楼

西方的书法家

葡萄美酒夜光杯

咖啡香飘三百年

如梦的瓦豪

高山上的海蒂和她的父亲

奥地利的象征

辉煌的书巢

雕刻在大墙上的历史

一个先令的古堡

留住昨天

在维也纳买古董

 纳什马克的跳蚤市场

 艺术家市场

 拍卖行

沉醉于星空的断想

艺术永无定评

鸦巢都在高处

试读章节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清早醒来,不睁开眼,尽量用耳朵来辨认天天叫醒我的这些家伙们。单凭听力,我能准确地知道这些家伙所处的位置,是在窗前那株高大的七片叶树里边,还是远远地站在房脊和烟突上。当然,我不知道这些家伙的名字。我的家乡绝没有这么多种奇奇怪怪又美妙的叫声。我的城市里只有麻雀。

有一种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调?后来我在十四区博物馆听鸟儿们的录音时,才知道这家伙名叫AMSEL。它长得并不美。我在闭目倾听它的鸣唱时,把它想象得美若彩凤。其实它全身乌黑的羽毛,长长的黄嘴,好似一只小乌鸦叼着一支竹笛子。

我发现,闭上眼睛时,声音会变得特别清晰和富于形象。有一种叫声像是有人磕牙,另一种叫声好似老人叹息,声音沙哑又苍老,但它们总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还有一种鸟叫得很像是猫叫。一天,它一边叫,一边从我的窗前飞过。我幻觉中出现一只“飞的猫”。

一位奥地利朋友称这种清晨时鸟儿们的合唱为“免费的音乐会”。参加这音乐会的还有远远近近教堂的钟声。我闭目时也能听出这些钟声来自哪座教堂。从远方传来的卡尔大教堂的钟声沉雄而又持久;来自后街上克罗利茨小教堂的钟声却清脆而透彻;小教堂钟声的加入,常常使这“免费音乐会”达到高潮。然而,每每在这个时候,从窗子会溜进来一股什么花香钻进我的鼻孔。

五月里的维也纳是“花天下”。

家家户户挂在窗外的长方形的花盆全都鲜花盛开,绚烂的颜色好像是这些家庭喷发出来的。许多商店用彩色的花缠绕在门框上,穿过这门就如同走进花的巢穴。按照惯例,城市公园年年都用鲜花装置起一座大表,表针走得很准时,花儿组成的表盘年年都是全新的图案。2003年,园艺家们别出心裁,还在公园东北角临街的一块高地上,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芬芳的三角琴。于是,维也纳的灵魂:音乐与花,全叫它表达出来了。

古城依旧的维也纳,也很难找到一条笔直的路。开车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跑着,两边的景物全像是突然冒出来的。或是一座宁静又精雅的房合,或是几株像喷泉一样开满花朵的树,或是一座雕像……这是行驶在笔直的路上绝对没有的感受。而且,跑着跑着,很容易想起音乐来。在这个音乐之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到处的音乐会、到处的音乐家雕像与故居,而是你随时随地都会无声地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所以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有人说,真正的维也纳的音乐并不在金色大厅或歌剧院,而是在城郊的小酒馆里。当然,卡伦堡山下的那些知名的小酒店的乐手们过于迎合浅薄的旅游者的口味了。他们的音乐多少有点商业化。如果躲开这些旅游者跑到更远的一些乡村的“当年酒家”里坐一坐,便能够体会到真正的维也纳音乐。坐在长条的粗木凳上,一边饮着芳香四溢的当年酿造的葡萄酒——那种透明的发黏的纯紫色的葡萄酒更像是葡萄汁,一边咬着刚刚出炉、烫嘴、喷香而流油的烤猪排——那是一种差不多有二尺长很嫩的猪肋;忽然欢快的华尔兹在你耳边响起。扭头一看,一个满脸通红的老汉,满是硬胡楂的下巴夹着一把又小又老的提琴,在你身后起劲地拉着。他朝你挤着眼,希望你兴奋起来,尽快融入音乐。一条短尾巴的大黑狗已经围着他的双腿起劲地左转右转。整个酒店的目光都快活地抛向他。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这才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曾经疆土极其辽阔的奥匈帝国已然灰飞烟灭。它使得今天的奥地利人在心理上难以平衡。他们一边酸溜溜地感叹着往事不堪回首,一边又要矜持地守卫着昔日的高贵与尊严。这也是维也纳古城原貌得以保持的根由之一。至今,那些古老建筑依然刷着王公贵族所崇尚的牙黄色的涂料。奥地利人和意大利人在保护古城上的想法全然相反。意大利人绝对不把老墙刷新,让历史的沧桑感和岁月感斑斑驳驳地披在建筑上,他们为这种历史美陶醉和自豪;在罗马、佛罗伦萨、西耶那,连墙上的苔藓也不肯清除掉;但在奥地利,每隔一段时间建筑要刷新一次。他们总想感受到昨日的辉煌。于是,在维也纳城中徜徉,真的会觉得时光倒流,曾经威风八面的哈布斯堡王朝恍惚还在——特别是当背后响起旅游马车驶过时“嘚嘚”的蹄声。

在维也纳最没有改变的是它的节律。

看着维也纳人到处光着膀子躺在绿地中央睡大觉,或是在街头咖啡店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或是开着车去到城外泡在湖中。无法想象他们怎么工作或靠什么活着。

如果计算走路的速度,日本人比奥地利人至少快五倍,美国人比奥地利人快七倍。全维也纳人走在大街上都像是散步。

有人说,是奥地利人太多的节日稀释了他们的节奏。他们还没有从一个甜蜜的节日里清醒过来,又进入了下一个节日。

有人说,是奥地利健全的保险体制使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同时奥地利的税制又不鼓励他们发大财。收入愈高,税会愈高,而且高得惊人;它叫你最终放弃了成为巨富与“世界百强”的狂想。选择温饱和放松。

然而,有人则说,归根到底还是奥地利人本性使然。这个温和的民族过于热爱生活。而他们把生活看做是阳光、花朵、绿色、美食和音乐组成的。他们更愿意尽享这上天赐予的一切,而不想为了占有太多的身外之物而承受过大的负担。

P19-22

序言

十年成一书

关于一个城市的散文随笔需要写上十年吗?当然不必。我自有我的原故。

十年前,我应邀去维也纳举办画展。一位奥地利国家艺术部的负责人说,很希望我能为维也纳写一本书。我答应了。归国之后便写了一组文章,但总觉得对这个近乎神奇的音乐之都把握不住。故而不敢将这些文章编成一本完整的书。此后,又去一趟维也纳,有感而发,又写了几篇文章,好象依然没有找到打开这座城门的钥匙。今年这次,在维也纳一连住了三个月。当一位奥地利的文化官员再提出这个话题时,我便笑了。因为我已经有把握把它舒舒服服地装进我的书中了。

可是,一个城市能够诱惑我十年以上,使我一直没有放弃,并最终完成这十年前的承诺,何故?

聪明的作者总是把答案藏在字里行间,交由读者慢慢悟出。于是,我把该说的话写在这里,把不该说的话留在书中。读者若有所得,乃是我至上的快乐。

尚需说明的是,本书乃是十年来所写的有关维也纳文章的合集,由于考虑读者如何一步步走近这座名城,故而没有按写作时间的顺序排列先后,而是依据内容的要求进行布局。细心的读者如能理解我的用意,自当荣幸之至。

余不赘,且为序。

2003年9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3: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