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导论
上篇朱光潜篇
第一章 艺术发生学
第一节 “感于物而动”
第二节 “即景生情”和“因情生景”
第三节 美之定义
第二章 意象的客观化:传达
第三章 欣赏即再造
第一节 欣赏的心理条件
第二节 接受理论
第四章 艺术和人生
中篇宗白华篇
第一章 宗白华美学体系之描述
第二章 绝对唯心主义语境下的宗氏体系再阐释
第一节 为什么是谢林?
第二节 生命本体论的确立
第三节 自然哲学与自然观
第四节 理智直观与艺术哲学
第五节 伦理学: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下篇比较篇
第一章 哲学基础的差异
第二章 美学形态比较
第一节 自然美
第二节 审美心胸
第三节 美在意象
第四节 欣赏:创造性接受
第三章 艺术与人生
结语双峰并峙,二水分流
参考文献
附录 从朱光潜“思想就是使用语言”的命题看中国美学
语言学转向的可能
如匪浣衣(代后记)
萧湛编著的《双峰并峙二水分流——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比较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本书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和谢林的绝对唯心主义出发,对朱光潜、宗白华两家学说的哲学根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指出各自的特征与局限,以及对局限的意识与进行克服的尝试与可能。在此哲学基础的差异上,论文对两家美学的具体差异如审美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克罗齐和柏格森不同“直觉”的概念定义上)、对自然美的分歧观点(有无超出主体意识之外的自在自然美)、意境论的内涵区分及美的主客观性(一方坚持美乃主观所创造,一方坚持自然全美,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接受理论的引申(能否走向一种真正的主体间的语言交往,从而走向一种普遍解释学)、美学与伦理学(美和善的统一是否可行)的关联等多方面,在现象学(胡塞尔)、解释学(狄尔泰、伽达默尔)、符号学(卡西尔和朗格)、日常语言哲学(维特根斯坦)、交往理论(哈贝马斯和阿佩尔)以及熊十力之本体论与宇宙论(宗白华与之同引儒家之大《易》为本源,阐释及建构方式非常近似)等多家理论的参照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辨析与比较。
本书分为朱光潜光篇、宗白华篇、比较篇三部分, 内容包括: 艺术发生学、意象的客观化: 传达、欣赏即再造、艺术和人生、宗白华美学体系之描述、绝对唯心主义语境下的宗氏体系再阐释、哲学基础的差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