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被动的生活,电视、电脑的各种声音、画面不但充斥着学习之外的生活空间,而且还挤占了许多人际沟通的时间,从而使得对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极为重要的发散、想象空间几被挤占一空,并由此使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掌握符号体系的能力降低,缺乏了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这本书中,通过针对大脑某一机能所特制的思维强化训练,我们完全可以养成淡化思维定势的习惯,在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激发问题意识与目的意识、超越线性思维、丰富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回归人的开拓性、创造性,继而形成灵活敏捷的头脑。
思维训练塑造了每个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思维训练就塑造出什么样的人。
让大脑“动起来”,是锻炼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之一。通过书中一系列针对大脑某一机能所设计的思维训练,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更可以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激发问题意识与目的意识,超越线性思维,淡化思维定势。无论是聪明人还是普通人,都能够从这种练习中获益。
064 分裂的细菌
有种细菌,经过一分钟,分裂成两个。再过一分钟,又发生分裂,变成四个。这样,一个细菌放在瓶子里到充满为止,用了一小时。如果一开始将两个这种细菌放入,到充满瓶子需用几分钟?
065 人口爆炸
地球上人口增长过快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些国家以控制生育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过,也有反对者。他们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人口正在减少,很快地,每个人就会有更多的空间,比他们所需要还要多。执这种观点的人这样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有父母双亲。这父母二人中每一个又有一父一母。这就有四个祖父母辈的人。每个祖父或祖母又有父母二人,所以就有8个曾祖父母。你每往上数一辈,祖宗数目增加一倍。
如果你回溯20代到中世纪,你就会有1048576个祖宗!把这个应用到今天每个活着的人身上,那么中世纪的人口就会是现在人口的一百多万倍!
这种说法肯定不对,可是在这个推理中哪儿出了错?
066 穿过隧道的火车
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驶过一段隧道。隧道内共有十五盏照明壁灯,每个壁灯之间的距离都相等。火车从第一盏壁灯至第十盏壁灯行驶了10分钟。现在问,这列火车从第一盏壁灯至第十五盏壁灯共行驶了多长时间?
067 楼道里的灯
在一栋楼的一楼楼道里有三个开关,其中一个可以打开楼上楼道里的灯。你的任务是找出那个开关,但是你只有一次机会去楼上检查灯是否亮了。你能想出如何找到正确开关的方法吗?
068 青蛙和井
一只青蛙掉进了一口18尺深的井。每天白天它向上爬6尺,晚上向下滑3尺。按照这一速度,多少天它能爬出井口?
069 自行车和苍蝇
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0公里的两个地方,开始沿直线相向骑行。在他们起步的那一瞬间,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径直飞去。它一到达另一辆自行车车把,就立即转向往回飞行。这只苍蝇如此往返,在两辆自行车的车把之间来回飞行,直到两辆自行车相遇为止。
如果每辆自行车都以每小时10公里的等速前进,苍蝇以每小时15公里的等速飞行,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公里?
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有人向约翰·冯·诺伊曼(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原籍匈牙利,博弈论的创立者之一)提出这个问题,他思索片刻便给出正确答案。提问者显得有点沮丧,他解释说,绝大多数数学家总是忽略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而去采用无穷级数求和的复杂方法。
冯·诺伊曼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可是,我用的正是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他解释道。
思维的误区与陷阱答案
048 骑车的路途
有。
如果一开始就分别考虑这个人在往返途中的行驶速度不同,同样会从思维对象的感性形式出发,在心理上认定“不可能”有一个地方是他前后两天同一时间经过的。如果我们借助想象,就可以采用形象描绘法来帮助分析:假定有两个人在同一天的一大早,分别从甲地骑自行车和乙地坐汽车相向而行,那么他俩在途中一定会在某个地方相遇。而这个地方就是本题所要求的答案。
解答本题还有一个难点,即当我们分析问题时,心理上总存在有一种将某一地点、某一时间固定化的认知模式。但当题干所提供臥信息不可能解决这个“固定点”的问题时,思维就应该放弃寻找这个固定化的时间和地点,从而发散出这个“点”和“时间”是游移不定的。继而通过想象,分析出虽然这个“点”和“时间”究竟在哪儿是灵活的,但有一个“点”会使两人相遇却是确定无疑的。相迟点一旦可以确定有无,时间也就随之确定了。相遇点和相遇时间的灵活性与确定性,在发散的基础上,在想象的空间中,经过新的综合、整理、重新构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049 奔跑的宠物狗
答案是120米。
本题似乎是距离上的问题,于是开始计算从最初宠物狗跑到母亲身边是多少米,然后又跑到儿子身边是多少米……这种反复计算的思路,只会使问题复杂。
如果在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母亲追上儿子的这段时间内,宠物狗共跑了多少米,就可以立即把思路从距离转换到时间上。按照母亲和儿子的行走速度,母亲追上儿子需要1分钟。按宠物狗每秒2米的奔跑速度,宠物狗来回奔跑了大约120米。
050 目测距离
如果你的答案是2厘米,那你就错了。正确答案是两道折痕之司的间距仍然是1厘米。不妨用实际操作来验证一下。
051 两枚硬币
这两枚硬币,一枚是五角,一枚是五分。其中,五角的那枚硬币肯定不是五分。
052 转几圈
由于两枚硬币的圆周是一样的,因此,你可能认为硬币A在紧贴硬币B“公转”一周的整个过程中,仅围绕自己的中心“自转”一周,即一个360度,但当你实际操作一遍,你就会惊奇地发现,硬币A实际上“自转”了两周,即两个360度。
053 击鼠标比赛
B最先击完40下鼠标。因为各人所用的时间是这样计算的:从第一击开始,到最后一击结束,因此,相邻两次击动鼠标的时间间隔:A是10/9秒,B是20/19秒,C是5/4秒。B的时间间隔最短,因而速度最快。
054 涨工资
这道题目告诉我们,直觉有时是多么的不可靠。
恐怕大多数人凭直觉都会选择“就职期每满一年加薪2000元”的方案,而不会考虑“就职期每满半年加薪500元”的方案。他们最直接的想法可能是:就职期满半年后加薪500元,意味着就职期满一年后加薪1000元,这当然不如就职期满一年后加薪2000元。
事实情况却完全不是这佯。
假设甲选择就职期每满一年加薪2000元的方案,乙选择就职期每满半年加薪500元的方案,我们来看看两人工作头两年的薪水状况:
甲第一年的年薪是10000元,第二年的年薪是12000元。
乙第一年上半年的薪水是5000元,下半年的薪水是5500,第二年上半年的薪水是6000元,下半年的薪水是6500元。这样,乙第一年的年薪是10500元,第二年的年薪是12500元。
以此推算,显然,和甲比较,乙的年薪每年都要多出500元!
P56-61
这是一个以“智能”而不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时代,这是一个以“创新”而不是以“模仿”为规则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时代的变化是如此之快,因为变化的速度在技术与社会理想的推动下加快了。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里,对思维的需求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
思维不是在获得知识和技能之上再单独培养的一种东西,而是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并逐步提高的一种能力。
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首先是要注意思维技巧训练。思维训练是一种智力开发模式,它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训练使大脑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得到提升。
时下,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思维训练的洪流,使得“练脑热”在文化市场应运而生,各种各样的“练脑书”和最热门的练脑的电脑游戏,都成了人们锻炼大脑的“利器”。 在由日本一家产业分析公司所公布的2005年第一周日本电脑游戏软件销量排行榜中,高居榜首的是《川岛隆太教授的DS脑力强化训练》。
我们知道,智力题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巨大兴趣,在于它有极大的兴趣性和深邃性,尤其是答案或者思路的出人意料更是让人对智力题爱“恨”交加,喜好异常。通过智力题进行的思维训练不仅能锻炼逻辑推理能力,还能对心智锻炼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如何正确面对失败、失败后如何重新来过的挫折训练,汗能让人从完成游戏中获得满足感。
作为思维训练主体的智力题虽然会用到各个方面的知识,但它与知识性的题目、百科类题目有着根本的区别,它所要考察的主要不是人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而是人们的智力尤其是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与独立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以及思维的逻辑性。
现代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被动的生活,电视、电脑的各种声音、画面不但充斥着学习之外的生活空间,而且还挤占了许多人际沟通的时间,从而使得对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极为重要的发散、想象空间几被挤占一空,并由此使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掌握符号体系的能力降低,缺乏了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这本书中,通过针对大脑某一机能所特制的思维强化训练,我们完全可以养成淡化思维定势的习惯,在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激发问题意识与目的意识、超越线性思维、丰富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回归人的开拓性、创造性,继而形成灵活敏捷的头脑。
如今,在许多企业中作为招聘面试中的一种考试形式,许多富有思维能力的考题,如“马圈问题”、“分蛋糕问题”、“分牛问題”等,也开始直面我们了。这些问题考察人们如何全面分析事物的结构,通过思维的灵活转换,以合适的手段,解决思维的重新适应问题。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学生毕业若干年后,他们也许会忘掉曾经学过的某个概念或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但一旦他们懂得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那么对于他来说,其所受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经过训练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能运用思维方法来把握自己的愿望。而未经训练的思维则一般是从点到点,漫无边际地从一个设想转到另一个设想,为大量华而不实、劳而无功的思索花费时间。
——《六顶思考帽》的作者 德·波诺
德·波诺的这句话也许对我们通过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树立信心有所帮助。从本质上讲,思维与呼吸、说话、行走一样是人的一种天赋本能。呼吸、说话、行走需不需要训练?可不可以训练呢?答案是肯定的。婴儿的呀呀学语、蹒跚学步都需要父母的培养和训练,歌唱家、武术家的呼吸需要专门训练,演员、教师、政治家的说话需要专门训练,模特、公务员、运动员的行走需要专门训练。同样,思维也需要训练,也可以训练。
思维训练塑造了每个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思维训练就塑造出什么样的人。
最后有一句话要告诉读者的是:思维训练的目的,并不在于你会做多少道题,而在于你怎样去思考。这一点,才是本书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