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尔街金融海啸给我们带来的隐忧弥漫于心头而久久不能散去的时候,我们似乎又听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回响。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中国能否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华尔街的金融海啸,是中国建国以来所面临的最大程度的经济危机。从成功地走出亚洲金融危机到现在再次陷入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依旧是螺旋式上升。本书站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潮头上,去总结当年我们致胜的经验和教训,帮助读者认清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力求能在当前的环境中,镇定自若地应对一场场风暴,并以一种强劲的姿态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经济十年螺旋(从走出危机到走入危机)/打开经济问号系列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刘保平//姜诗明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华尔街金融海啸给我们带来的隐忧弥漫于心头而久久不能散去的时候,我们似乎又听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回响。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中国能否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华尔街的金融海啸,是中国建国以来所面临的最大程度的经济危机。从成功地走出亚洲金融危机到现在再次陷入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依旧是螺旋式上升。本书站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潮头上,去总结当年我们致胜的经验和教训,帮助读者认清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力求能在当前的环境中,镇定自若地应对一场场风暴,并以一种强劲的姿态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内容推荐 历史应该是一个螺旋,螺旋上升,朝着更好的时代奔去,虽然它比不上激光那种直达目的地的坚定,但是这种柔美的上升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符合人类文明不断向前的轨迹。既然是螺旋,就存在相似之处。的确,亚洲金融风暴和华尔街金融海啸都属于近十年来最汹涌的金融危机,而这样的金融危机,又与中国息息相关。所以,我们需要站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潮头,总结一下当年我们制胜的经验,力求能在当前的环境中,镇定自若地应对一场场风暴,并以一种强劲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金融的舞台上。 目录 前言 第1章 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呼啸而来 金融的全球化 美元霸权战争 全球化时代的第三世界 反全球化运动愈演愈烈 思考中国对策 第2章 刻骨铭心的亚洲金融危机 回望1997 亚洲金融危机发展阶段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 第3章 走出亚洲金融危机 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大国风范 从危机中警醒 第4章 十年磨剑 楼市十年大轮回 中国股市:以史为鉴 起起落落的物价 第5章 华尔街金融海啸的力量 灾难的根源:次贷危机 救市,还是救市 全球经济艰难跋涉 大萧条的悲剧会重演吗 第6章 危机中的中国 中国不救美 人民币稍息 金融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次级风险 经济下滑之忧 中国品牌历史性机遇 第7章 逾越经济寒冬 八大机遇与挑战 4万亿解困中国经济 化危机为转机 春天还远吗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1章 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 20世纪末,全球化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当代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全球化下了许多不同的定义。第一,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全球经济实际上应被视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全球现象,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本身的普遍化。第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网络化的过程,全球化指的是世界中心区域的网络化。第三,经济全球化是国际贸易一体化。 类似这样的定义还有很多,而这些思想观点也将对21世纪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虽然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定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是各国经济依存度不断上升,国与国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而一些在某个国家首先爆发的危机,更是有可能迅速蔓延到全球。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究竟是福是祸?我们唯有到现实中去寻找答案。 经济全球化呼啸而来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般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描述的是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以及经济活动在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趋势。然而单纯从正面了解经济全球化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和特点,而且要理解其正负效应和新的劳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处于激烈博弈中的世界经济态势,并选择和实施中国的最佳对策。 当今全球化成因和特点 从资本主义国家开拓世界市场、向外扩张并推行各种殖民主义措施开始,经济已经在逐渐全球化了。那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有什么成因和特点呢?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与知识经济,尤其是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在全球化的国际经济关系中,不仅有货物、劳务和资本的大规模国际交流,而且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便捷无比的国际交流手段,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紧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全球化。这部分地可以解释: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出现“小的是美好的”说法,使一些大型公司分解为小公司,而20世纪90年代又重新掀起了大规模的并购高潮。原因在于信息技术使跨国公司内外部的信息成本和管理费用降低了。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以多元的行为主体来构成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除国家以外,企业,尤其是现代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作用日趋增大。它们把自己的生产、投资、销售等活动的场所遍布全球各地,实行全球经营战略。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形成了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空前巨大和严密的全球网络,把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都包罗在内。据统计,眼下全世界有40%的产品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由市场体系和市场经济体制来沟通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的。不仅国际货物贸易空前扩大,资本流动成百倍地增长,而且国外直接投资、劳务贸易、科技贸易、信息传播、人员流动、国际旅游等领域都在迅猛发展。这些领域互相促进,互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完整的发达市场体系。这个世界市场体系和市场体制把各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发生着广泛的各个领域的经济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经互会”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世界市场体系,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因为苏联解体后以及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和越南转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古巴等国仍受到封锁和制裁,难以参与经济全球化。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最有竞争力的西方强国在国际事务上实行垄断和霸权,力图将自身的生产方式逐渐扩展到所有国家。作为超级大国,正如吉登斯所说,“美国深刻而突出地影响了新的全球秩序的形成。从某些方面看……它企图把美国的宪法条款推及全球。” P1-3 序言 当华尔街金融海啸带给我们的隐忧弥漫于心头久久不能散去的时候,我们似乎又听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回响。回望这不算久远的历史,我们猛然发现,危机的发展是如此相似。人们首先是感觉到危机,但是没有人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不是袖手旁观,但也不是积极响应,就这样,危机的力量发展到不可阻挡,人们站在危机的洪潮中,开始变得手足无措。 但是,每到危急时刻,总是会有勇士站出来。1997年,我们伟大的祖国成功地扮演了勇士的角色。中国就像定海神针,在风暴向这支神针的边缘——香港袭来的时候,它屹立着,并平息了这场看似会发展得更猛烈的金融风暴,举国欢庆,世界震惊。2007年,源自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风暴开始逐渐刮向世界各地,我们不断地听到噩耗袭来: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拥有158年辉煌的雷曼兄弟顷刻之间走向破产,保险巨头.AIG在重重危机中被美国政府国有化,冰岛几乎要陷入国家破产的境地……在这一颗颗重磅炸弹不时袭来的时候,7000亿美元的救援方案,4万亿元人民币拉动内需的方针,也只能够让我们为之一振,却不能让我们满怀信心,鼓足勇气去应对这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 沉下心来静静思考,我们发现历史似乎是一场轮回,不,应该是一个螺旋,螺旋上升,朝着更好的时代奔去,虽然这种柔美的上升比不上激光那种直达目的地的坚定,但是这种上升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符合人类文明不断向前的轨迹。 既然是螺旋,就存在相似之处。的确,亚洲金融风暴和华尔街金融海啸都属于近十年来最汹涌的金融危机,而这样的金融危机,又与中国息息相关。所以,我们需要站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潮头,去总结一下当年我们制胜的经验,力求能在当前的环境中,镇定自若地应对一场场风暴,并以一种强劲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金融的舞台。 当今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越来越能感觉到自己身处“地球村”,在彼此之间的距离和友谊被拉近的同时,彼此之间的竞争和影响也更显锋芒。望向历史深处,我们很坚定。作为《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我们有责任去翻起陈年的华章,我们也有责任去解读未来的棋局,这也就成为我们编撰此书的初衷。我们必须负有责任,因为我们站在前沿阵地,能最早触及经济变化的方方面面,把这样的信息告知读者,我们有一些欣慰,虽然是一点绵薄之力,但是我们全力以赴;虽然我们不是最好,但是我们期待能做得更好! 从走出危机到走入危机,中国经济的未来似乎不可预知,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美好的期盼和灿烂的欢笑。既然不可预知,那么,就让时间的车轮碾过这片平实的土地,看看再一次走出危机的中国,是否依然坚强。 《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 后记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与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影响更大,当年的危机更多的是一种区域性的,而如今,我们必须面对世界各个国家不同程度的衰退和经济下滑。在这样的危机面前,中国采取了拉动内需、保增长、促就业等多项措施,都是为了让中国能够经得起这样的大风大浪,在暴风雨过后,依旧能够展现出压不垮的精神气概。 1997年,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向世界履行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为亚洲国家闯过亚洲金融危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一切来源于中国的诚实和自信。我们相信,在当前这场可能会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仍然会是负责任的,但绝不会扮演一个为美国埋单的角色,而是以中国人特有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诚实劳动创造财富的努力和自信,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增添一份新的希望,并且会以中国人特有的中国智慧应对这次危机,从而再次赢得世界的尊重。温家宝总理说得好,“信心比金子重要”。面对危机的时候,信心来自中国。 我们无法预知这个巨大的美国体系爆炸将在何时并以何种形式结束。作为全球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中国的命运与这个体系的荣衰有着深刻的扭结。在相当程度上,体系的命运就是中国的命运。但历史闪烁出的诡异在于:中国既无法继续受惠于这个衰败的体系,也绝不会从这个体系的崩解中获益。前景究竟如何,还需要边走边看…… 与世界经济相比,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条路绵延而漫长,中国只是在这条路上奋力地赶超身边的竞争者。中国还不是领跑者,中国只是以一个追赶者的角色在世界经济的大道上奋勇向前。这条前进的路上,有挫折,有困难,我们需要去抵抗南方暴风雪的侵袭,我们也需要去抗击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伤害,但是,我们更需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稍纵即逝的机遇,我们总是说危机就是“危险”和“机遇”的组合,那么,若能很好地抵挡住危险的袭击,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通过本书展现出来的内容,我们希望能够使读者认清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在这样螺旋上升的环境中,每次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认清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对中国的经济多一份信心,多贡献一份力量,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由于本书内容涉及国家、时间范围广泛,部分图片及文献资料的版权所有者无法一一取得联系,请相关版权所有者看到后与栏目组联系,以便敬付稿酬。真诚感谢为本书提供素材及写作意见的媒体同仁,这本书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也请观众和读者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能让我们做得更好! 书评(媒体评论) 金融危机的暴发使得依赖泡沫生存的世界将进入后泡沫时代的残酷现实。在此期间,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去杠杆化,这样会延长经济下行的时间,同时会阻碍随后的经济复苏。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 史蒂芬·罗奇 融入全球化,赶上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只有利没有弊。中国因此获得了外部的资源,失去了旧体制、旧资产。与闭关锁国相比,中国获得的是世界。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联合国金融危机处理课题组副组长 何茂春 中国不能希望靠美国经济复苏把我们拉上来。杀出血路的利器,就是提升中国经济效率。 ——经济学家 谢国忠 当前的世界,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全球化图景下,这样的危机不可能只关乎美国的事或者有钱人的事,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密切关注它将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