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二十四节气全书(升级版)/家庭书架
分类
作者 家庭书架编委会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家庭书架编委会编著的这本《二十四节气全书(升级版)》首先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历法、季节、物候、节令等内容,接着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各个季节的节气知识,包括农事特点、农历节日、民风民俗、民间宜忌、饮食养生、药膳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常见病食疗防治等,全方位解读二十四节气,带领读者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

内容推荐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人民钟爱的传统历法,它不仅指示农时、指导农事,也服务日常生活,传授天文气象、传统文化知识,讲解民间风俗禁忌,指点人情世俗,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二十四节气全书(升级版)》兼顾传统文化和时代特色,以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根本,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能更好地服务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二十四节气全书(升级版)》由家庭书架编委会编著。

目录

第一篇 二十四节气——中国独有的一种历法

◎第一章 二十四节气来历:始于春秋,确立于秦汉

 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内涵

 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合理测定

◎第二章 二十四节气和历法: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合历

 节气与太阳历

 节气与太阴历

 节气与阴阳合历

 节气在阳历、农历中的日期

◎第三章 二十四节气和季节:四季的形成和四季季节风

 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形成四季

 二十四节气和四季季节风

◎第四章 二十四节气与物候:七十二候和二十四番花信风

 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四番花信风

 农历十二个月候应姊妹花

◎第五章 二十四节气和节令

 “春社”和“春汛”

 “热在三伏”

 “入梅”和“出梅”

 “秋社”、“秋汛”、“秋老虎”

 “秋霖”和“秋封”

 “冬九九”和“夏九九”

 “倒寒”和“倒春寒”

第二篇 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季的6个节气

◎第一章 立春:乍暖还寒时。万物开始复苏

 立春气象和农事特点:春天来了,开始春耕了

 立春农历节日:春节——华夏儿女普天同庆

 立春民俗:欢庆春回大地,祈求一年吉利

 立春民间宜忌:结婚、挑水和掏灰有讲究

 立春饮食养生:少酸多甘,平抑肝火

 立春药膳养生:蛰虫始振宜养肝

 立春起居养生:夜卧早起,多活动

 立春运动养生:散步、慢跑、踏青

 立春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二章 雨水:一滴雨水,一年命运

 雨水气象和农事特点:春雨润物细无声,麦浇芽、菜浇花

 雨水农历节日:元宵节——张灯结彩,万家灯火

 雨水民俗:撞拜寄、占稻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雨水民间宜忌:下雨和獭祭鱼定丰年

 雨水饮食养生:调养脾胃,防御春寒

 雨水药膳养生:冰雪融化宜调脾

 雨水起居养生:春捂防寒是关键

 雨水运动养生:适量活动,不妨“懒”一点

 雨水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三章 惊蛰:春雷乍响。蛰虫惊而出走

 惊蛰气象和农事特点:九九艳阳天,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农历节日:中和节(春龙节)——二月二龙抬头

 惊蛰民俗:辟邪求吉利

 惊蛰民间宜忌:惊蛰之日盼打雷

 惊蛰饮食养生:新陈代谢提速,要加强营养

 惊蛰药膳养生:春雷隆隆宜补肾

 惊蛰起居养生:注意保暖

 惊蛰运动养生:全身心健身活动

 惊蛰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四章 春分:草长莺飞。柳暗花明

 春分气象和农事特点:气温不稳定,预防“倒春寒”

 春分农历节日:花朝节——百花生日

 春分民俗:多彩多姿祭拜活动,祈求春华秋实

 春分民间宜忌:挑粪、洗衣和晾衣得看日子

 春分饮食养生:燕子归来,平衡阴阳

 春分药膳养生:健身美容、消肿明目

 春分起居养生:杀菌、除尘

 春分运动养生——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春分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五章 清明:气清景明。清洁明净

 清明气象和农事特点:春意盎然,春耕植树

 清明农历节日:清明节和寒食节

 清明民俗:祭祖、缅怀先烈、祝愿美好未来

 清明民间宜忌:盼晴天、躲清明

 清明饮食养生:注意降火、保护肝脏、强筋壮骨

 清明药膳养生:滋肾养阴、降压安神

 清明起居养生:返璞归真,拥抱大自然

 清明运动养生:量力而行活动身体

 清明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六章 谷雨:雨生百谷,禾苗茁壮成长

 谷雨气象和农事特点:气温回升,谷雨农事忙

 谷雨农历节日:上巳节——招魂续魄,临水宴宾和求子

 谷雨传说和民俗:祈盼天遂人愿、祛除百病、丰收安宁

 谷雨民间宜忌:忌讳野外放火、气温偏高、阴雨

 谷雨饮食养生:牡丹花开,除热防潮

 谷雨药膳养生:补脑养肝,通血化痰

 谷雨起居养生:早睡早起,勤通风换气

 谷雨运动养生:闲庭信步,室内室外运动

 谷雨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三篇 夏满芒夏暑相连——夏季的6个节气

◎第一章 立夏:战国末年确立的节气

 立夏气象和农事特点:炎热天气临近,农事进入繁忙

 立夏农历节日:浴佛节——中国传统宗教节日之一

 立夏民俗:吃蛋、称人、尝三新、嫁毛虫

 立夏民间宜忌:忌讳无雨、坐门槛

 立夏饮食养生:红补血、苦养心、喝粥喝水防打盹儿

 立夏药膳养生:益气活血,养血安神

 立夏起居养生:适当午睡,居室要通风消毒

 立夏运动养生:运动要适可而止

 立夏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二章 小满:小满不满,小得盈满

 小满气象和农事特点:多雨潮湿,谷物相继成熟

 小满民俗:祭神、祭蚕,“捻捻转儿”——“年年赚”

 小满民间宜忌:甲子或庚辰日小满不好

 小满饮食养生:素食为主,适量冷饮、薏米和苋菜

 小满药膳养生:消暑健脾,平肝生津

 小满起居养生:避雨除湿,冷水澡健美瘦身

 小满运动养生:时尚活动——森林浴

 小满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三章 芒种:东风燃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

 芒种气象和农事特点

 芒种农历节日:端午节——纪念屈原

 芒种民俗:送花神,插秧娱乐开始了

 芒种民间宜忌:盼打雷、忌北风

 芒种饮食养生:吃粽子解暑,吃鸽肉或莴笋清热解毒

 芒种药膳养生:滋阳清热,除烦止渴,全方位养护

 芒种起居养生:膀爷做不得,房间勤通风

 芒种运动养生:手里常握健身球,勤到草地、鹅卵石地面走

 芒种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四章 夏至:夏日北至。仰望最美的星空

 夏至气象和农事特点:炎热的夏天来I临,准备防洪抗旱

 夏至农历节日:观莲节——莲花的生日

 夏至民俗:夏至吃面取彩头,祭神、求雨祈平安

 夏至民间宜忌:夏至之日忌讳为五月末,且忌当日有雷雨

 夏至饮食养生:多食酸味,宜吃果蔬

 夏至药膳养生:清热解暑,健脾益气

 夏至起居养生:注意清洁卫生,预防皮肤病

 夏至运动养生:顺应时节,游泳健身

 夏至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五章 小暑:盛夏登场,释放发酵后的阳光

 小暑气象和农事特点:极端炎热开始,农田忙于追肥、防虫害

 小暑农历节日:六月六天贶节——回娘家节

 小暑民俗:尝新米、吃饺子消除“苦夏”,吃面辟恶

 小暑民间宜忌:小暑之日忌西南风和雷鸣

 小暑饮食养生:勤喝水、饮食清淡,吃紫菜补肾养心

 小暑药膳养生:清暑解热、健脾利湿

 小暑起居养生:合理着装防紫外线,雨后不坐露天的凳子

 小暑运动养生:常到海滨、山泉、瀑布或旷野散步

 小暑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六章 大暑:水深火热。龙口夺食

 大暑气象和农事特点:炎热之极,既防洪又抗旱、保收

 大暑农历节日:火把节——东方的狂欢节

 大暑民俗:斗蟋蟀、吃荔枝、吃仙草、送大暑船祛病消灾

 大暑民间宜忌:忌讳无雨或天不热

 大暑饮食养生:多吃含钾食物,及时补充蛋白质

 大暑药膳养生:降低血压、减肥降脂、健脾清暑

 大暑起居养生:睡眠时间要充足,衣服要选择天然面料

 大暑运动养生:双手轮换扇扇子,既消暑又防肩周炎

 大暑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四篇 秋处露秋寒霜降——秋季的6个节气

◎第一章 立秋:禾熟立秋,兑现春天的承诺

 立秋气象和农事特点:秋高气爽,开始收获

 立秋农历节日:七夕节

 立秋民俗:戴楸叶、贴秋膘、补秋屁股和尝秋鲜,祈求好兆头

 立秋民间宜忌:忌讳打雷、下雨、出彩虹

 立秋饮食养生:少辛增酸,进食“温鲜”食物

 立秋药膳养生:滋阴降火、解暑消烦、补骨添髓

 立秋起居养生:早睡早起、规律作息、消除秋乏

 立秋运动养生:轻松慢跑,预防感冒、秋燥和疲劳

 立秋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二章 处暑:处暑出伏,秋凉来袭

 处暑气象和农事特点:早晚凉爽,农田急需蓄水、保墒

 处暑农历节日:中元节——鬼节

 处暑民俗:开渔节欢送渔民出海,吃鸭子防秋燥

 处暑民间宜忌:龙王爷好人难做,有人盼雨,有人忌下雨

 处暑饮食养生:少吃苦味食物,健脾开胃宜吃黄鱼

 处暑药膳养生:清热生津、防止便秘、平肝降压

 处暑起居养生:“秋冻”要适可而止

 处暑运动养生:秋高气爽,运动宜早动晚静

 处暑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三章 白露:白露含秋,滴落乡愁

 白露气象和农事特点:天高气爽,千家万户忙秋收、秋种

 白露民俗:吃番薯,喝白露茶和酒,祭祀治水英雄大禹

 白露民间宜忌:忌讳下雨和刮风

 白露饮食养生:喝粥饮茶有讲究,慎食秋瓜防腹泻

 白露药膳养生:利尿通乳、安神助眠,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白露起居养生:袒胸露体易受凉,防止秋燥和“秋季花粉症”

 白露运动养生:赤脚活动已不宜,最佳运动是慢跑

 白露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四章 秋分:秋色平分,碧空万里

 秋分气象和农事特点:凉风习习,田间秋收、秋耕、秋种忙

 秋分农历节日:中秋节

 秋分民俗:吃秋菜、送秋牛,祈望身强力壮、吉祥如意

 秋分民间宜忌:下雨、刮风和雷鸣,有人欢喜有人忧

 秋分饮食养生:食物多样化,保持阴阳平衡

 秋分药膳养生:滋阴壮阳、清润生津和健胃消食

 秋分起居养生:多事之秋、少安毋躁、注意皮肤保湿

 秋分运动养生:避免激烈运动,适宜慢跑和登山运动

 秋分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五章 寒露:寒露菊芳。缕缕冷香

 寒露气象和农事特点:昼暖夜凉,农田秋收、灌溉、播种忙

 寒露农历节日:重阳节——佩茱萸,饮菊花酒

 寒露民俗:爬香山赏红叶,吃芝麻延缓衰老

 寒露民间宜忌:忌刮风和霜冻,注意身体保暖

 寒露饮食养生:既要进补,也要排毒

 寒露药膳养生:暖胃、补气、补血、健胃消食、强筋壮骨

 寒露起居养生:预防感冒哮喘,夜凉勿憋尿

 寒露运动养生:倒走强身健体,注意安全

 寒露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六章 霜降:冷霜初降,晚秋、暮秋、残秋

 霜降气象和农事特点:露水凝成霜,农民秋耕、秋播和秋栽忙

 霜降农历节日:祭祖节——送寒衣

 霜降民俗:赏菊、打霜降、摘种子,祈求吉祥平安

 霜降民间宜忌:忌无霜和秋冻

 霜降饮食养生:食用坚果要适量,食豌豆提高免疫力

 霜降药膳养生:滋阴润肺、清热化痰,润燥滑肠、补气养胃

 霜降起居养生:注意腹部保暖,洗澡不要过频

 霜降运动养生:量力而行选择活动,健身须循序渐进

 霜降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五篇 冬雪雪冬小大寒——冬季的6个节气

◎第一章 立冬:蛰虫伏藏。万物冬眠

 立冬气象和农事特点:气温下降,江南抢种、移栽和灌溉忙

 立冬农历节日:下元节——水官解厄之辰

 立冬民俗:补冬、养冬和迎冬,保一冬健康

 立冬民间宜忌:立冬晴五谷丰,立冬忌盲目“进补”

 立冬饮食养生:黑色食品补养肾肺,身体虚弱多食牛肉

 立冬药膳养生:消积导滞、补脾养胃,补肾涩精、补精益血

 立冬起居养生:睡前温水泡脚,室内温度要提高

 立冬运动养生:规律运动身体好,早睡晚起多活动

 立冬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二章 小雪:轻盈小雪,绘出淡墨风景

 小雪气象和农事特点:开始降雪,防冻、保暖工作忙

 小雪民俗:祭神、建醮、腌菜、风鸡,祈求平安

 小雪民间宜忌:忌讳天不下雪

 小雪饮食养生:适当吃些肉类、根茎类食物御寒

 小雪药膳养生:补肾益气、祛虚活血,乌须发、美容颜

 小雪起居养生:御寒保暖,早睡晚起

 小雪运动养生:运动前要做足准备活动

 小雪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三章 大雪:大雪深雾。瑞雪兆丰年

大雪气象和农事特点: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农田施肥、清沟排水

 大雪民俗:藏冰、腌肉、打雪仗和赏雪景,其乐融融

 大雪民间宜忌:瑞雪兆丰年,无雪可遭殃

 大雪饮食养生:不可盲目进补,消瘀化痰、理气解毒吃萝卜

 大雪药膳养生:补血止血、滋阴润肺、补中益气、补肾壮阳

 大雪起居养生:洗澡水不宜烫、时间不宜长,睡觉要穿睡衣

 大雪运动养生:运动最好在下午做

 大雪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四章 冬至:冬至如年。寒梅待春风

 冬至气象和农事特点:数九寒冬,农田松土、施肥和防冻

 冬至民俗:过冬节、祭祖、祭天、拜师祭孔

 冬至民间宜忌:忌无雨,忌吵架、屠宰和扫地

 冬至饮食养生:冬至吃饺子、喝鸡汤、吃狗肉有讲究

 冬至药膳养生:补虚益精、清热明目、滋阴益气、补肾固精

 冬至起居养生:勤晒被褥,注意头部保暖和防风

 冬至运动养生:溜冰、滑雪和冬泳,切忌过分剧烈

 冬至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五章 小寒:小寒信风,游子思乡归

 小寒气象和农事特点:天气寒冷,农田防冻、清沟、追肥忙

 小寒农历节日:腊八节——喝腊八粥

 小寒民俗:杀年猪、磨豆腐,欢欢喜喜过年了

 小寒民间宜忌:忌天暖和无雪

 小寒饮食养生:喝腊八粥有益健康,补肾阳、滋肾阴可多食虾

 小寒药膳养生:补虚弱、强筋骨,清热、化痰止咳

 小寒起居养生:防止冷辐射伤害

 小寒运动养生:公园或庭院步行健身

 小寒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第六章 大寒:岁末大寒,孕育又一个轮回

 大寒气象和农事特点:天寒地冻,积肥堆肥为春耕做准备

 大寒农历节日:小年——祭灶

 大寒民俗:尾牙祭、糊窗户、赶年集,辞旧迎新忙团圆

 大寒民间宜忌:忌天不下雪

 大寒饮食养生:御寒就吃红色食物,滋补就食用桂圆

 大寒药膳养生:益气止渴、强筋壮骨,补肝肾、滋阴润肠

 大寒起居养生:早睡晚起,室内通风,防煤气中毒

 大寒运动养生: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

 大寒时节,常见病食疗防治

试读章节

立春民俗:欢庆春回大地,祈求一年吉利

1.鞭打春牛:打去牛的惰性,宣告春耕大忙开始

打春仪式,鞭打春牛。通常在立春时刻或立春日早晨举行,打春仪式最高由皇帝亲自主持,太监执行。地方上也主持打春仪式,但是各地稍有不同。

相传古代东夷族首领少嗥氏率领民众迁居黄河下游,让百姓由游牧民改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并派他的儿子句芒经营这番事业。句芒在寒冬即将逝去前,采河边葭草烧成灰烬,放在竹管内,然后守候在竹管旁,到了冬尽春来的那一瞬间,阳气上升,竹节内的草灰便浮扬起来,标志着春天来临了。于是句芒下令大家一起翻土犁田,准备播种。可是帮人耕田的耕牛却仍沉浸在“冬眠”的甜睡中,整日吃吃喝喝、优哉游哉,懒得爬起来耕地。随从便建议用鞭子抽打耕牛,句芒不同意,说耕牛是我们的帮手,不许虐待它们,吓唬吓唬就行了。于是他让随从用泥土捏制成牛的形状,并且故意制造很大的声势,然后挥舞鞭子对之抽打,意在杀鸡给猴看,鞭响声惊醒了耕牛,一看伏在地上睡觉的同类正在挨抽,吓得都站起身来,乖乖地听人指挥,下地耕田去了。由于及时春耕劳作,当年获得了较好收成,原先以畜牧为生的人们纷纷改弦更张从事农业生产了。随后,句芒被尊为专行督作农耕的神祗,鞭打春牛逐渐成为人们及时春耕大忙的仪式。

随着农业经济的普遍推广,鞭打春牛活动正式列为国家典礼。每逢立春前三日,天子就开始吃素沐浴,到了立春那天,亲率公卿百官去东郊迎春,而判断立春节气来到的方式,基本沿袭句芒的办法。此外,又预先塑制好和真牛一般大小的春牛送到东郊,等到确认已迎来春天后,便用鞭子抽打春牛,表示督牛春耕。到了唐宋时代,这套礼仪演练成举国上下同时进行的活动:每年夏季,即由官方预测来年立春的准确时间,并根据年月干支,决定取哪一方向的水土做成一条春牛和一尊句芒神像。此后,各级地方官方都据此规定和样式,也照样塑制好一套。到了立春那天,皇帝率领百官在京都先农坛前迎春鞭牛,各级地方官员带领百姓在城郊迎春拜牛。如果立春是在农历腊月十五之前,句芒就摆放在春牛的前面,表示农事早;如果立春正值岁末年初之际,就让句芒和春牛并列,表示农事平;如果立春在正月十五以后,句芒就被摆放在春牛身后,表示农事晚。人们根据句芒神的塑像和春牛摆放位置来安排立春农事活动的早晚。

鞭打春牛的场面极热闹,依照惯例是首席执行官用装饰华阳的“春鞭”先抽第一鞭,然后依官位大小,依次鞭打。最终是将一头春牛打得稀巴烂后,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据说扔进自己家田里,就能丰收吉兆。此外,亦有纸扎春牛的,并预先在“牛肚子”里装满五谷,等到“牛”被鞭打破后,五谷流出,亦是丰收的象征。清朝后期,封建政府已不再把农事放在重要位次,迎春鞭牛渐渐由官办变为民间举办的迎春活动。农民自己组织鞭打春牛活动,更加热闹了,增添了抬着句芒神和春牛游行、唱迎春歌等许多内容。春牛享受披红挂彩、招摇过市的待遇,虽然最终不免被打得稀烂,但是内容过程更加丰富了。直到现在,部分地区还保留着鞭打春牛的风俗。

例如,在辽宁义县,立春之日,人们鞭牛“打春”。打春牛时,拿着纸鞭鞭牛三下,打第一鞭时唱“一鞭风调雨顺”,打第二鞭时唱“二鞭国泰民安”,打第三鞭时唱“天子万年春”。一来打去牛的惰性,二来告诉大家春耕开始了。

2.掷米打春官,中了一年吉利

迎春打春官活动流行于浙江一带。每年由当地管农事的胥吏,有时是乞丐扮演春官,头戴无翅乌纱帽,身穿朝服,脚蹬朝靴,坐在四周围上红布的明轿中巡游街市,表演幽默风趣的动作。也有拿着“春鞭”边走边表演赶牛的。人们前呼后拥纷纷向春官掷米,谁掷中了便一年吉利。

3.咬春:咬食生萝卜、吃春饼解除瘟疫

咬春又叫“食春菜”,盛行于北京和河北等地,每年立春之日,无论贵贱,家家咬食生萝卜、吃春饼解除瘟疫,取迎新之意,民间认为吃生萝卜免疥疾和解除春天困乏。吃春饼,春饼以麦面制作,以小面团擀成薄饼,烙制而成。春饼原料很多,要顺利地吃入口中不散,功夫全在春饼的卷法上。卷春饼时,将羊角葱、甜面酱、切好的清酱肉、摊鸡蛋、炒菠菜、韭菜、黄花粉丝、豆芽菜等依次放在春饼上码齐,把筷子放在春饼上,将春饼的一边顺着筷子卷起来,下端往上包好,用手捏住,再卷起另一边,卷好了放在盘子上,再将筷子一根一根地抽出来即可。

4.煨春:烧食春茶升官富贵

煨春是在每年的立春之日,人们烧食春茶的习惯。煨春民俗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最早时的做法是:将朱栾(柚的一种)碎切,再搭配白豆或黑豆,放在茶中食饮,随后改用红豆(方言,“豆”与“大”同音)、红枣、柑橘(“柑”与“官”、“橘”与“吉”同音)、桂花(“桂”与“贵”同音)、红糖合煮,煨得烂熟,称作“春茶”。饮前先敬家中祖先,然后与家人分食。民间相信吃了春茶,可以明目益智,并取其升官、吉祥、富贵之意。

5.小孩帽上、胸前或袖上戴春鸡、佩燕子预示新春吉祥

戴春鸡是立春之日古老的风俗。每年立春日,人们用布制作小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预示新春吉祥。未种牛痘的孩子,春鸡嘴里还要衔一串黄豆,以鸡吃豆来寓意孩子不生天花、麻疹等疾病。还有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在河南项城,人们剪彩做春鸡,大多戴在小孩的头上或袖上。在山西灵石,立春日用绢做成小孩形状,俗名春娃,戴在儿童身上。

佩燕子是陕西一带人民的风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缝制的“燕子”,这种风俗源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只要你能在房檐的墙壁上,搭上一小页垫板,上写“春燕来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筑起窝来。燕子是候鸟,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窝儿子。”所以向阳人家都喜欢在自己院落房舍里,让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这天,人们都喜欢佩戴“燕子”,特别是小孩,父母早就给他(她)们准备好了,他们戴在胸前,手舞足蹈、到处炫耀。

6.送穷节:祭送穷鬼(穷神)

送穷节是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传说穷神是上古高阳氏的儿子度约,他平时爱好穿破旧的衣服,吃糜粥。别人送给他新衣服穿,他就撕破,用火烧成洞,再穿在身上,宫里的人称他为“穷子”。正月末,穷子死于巷中,所以人们在这天做糜粥、丢破衣,在街巷中祭祀,名为“送穷鬼”。到了宋朝,送穷风俗依然流行,但送穷的时间提前了,定在正月初六日。《岁时杂记》书中记载在人日前一日,人们将垃圾扫拢,上面盖上七枚煎饼,在人们还未出门时将它抛弃在人们来往频繁的道路上,表示已经送走穷鬼了。

送穷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的人家讲究“喜人厌出”。这一天,要打扫院落,忌讳到别人家借取东西。寿阳等县讲究早晨从外面担水,称为填穷。这一天的饮食多为吃面条。晋南地区讲究用刀切面,煮而食之,名为:“切五鬼”。妇女这一天忌讳做针线活,担心刺了五鬼的眼睛。

P29-31

序言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流传至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可谓妇孺皆知,二十四节气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二十四节气也是我国独创的传统历法,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上至风雨雷电,下至芸芸众生,包罗万象。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通过对太阳、天象的不断观察,创造出了节气这种独特的历法。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两千多年的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概念,并一直沿用至今。

起初,二十四节气及其相关的历法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比如“芒种”这个节气,说的是这个时期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要抓紧时间收割。同时也是有芒的谷类作物(如谷、黍、稷等)播种的最佳时期,倘若耽搁了就有可能造成歉收。在这一时期,农民既要抢收,又要播种,是一年之中最忙的季节,因此节气又称“忙种”。渐渐地,人们发现二十四节气还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包括饮食、起居、养生、节日民俗等。科学证明,二十四节气的各个节气对人身体的影响不同,在各个节气中身体上都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现象,人们根据身体的状况采取健身或是饮食的方式加以保养或是改善,使身体达到健康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是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

二十四节气更是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北宋著名哲学家程颢有一首题为《偶成》的诗,诗中说:“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人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这是用自然的法则来表达人生的哲理。无论是“静观万物”,还是享受春夏秋冬“四时佳兴”,人生的道理都是一样的。要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四节气在讲述气象变化的同时,也在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更是在讲述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二十四节气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每一个人,人们总是在时间的交替中生活,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着,这些都与二十四节气有关。太阳的升落,月亮的圆缺,这些自然现象和二十四节气都是分不开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然界和自身的联系也认识得更加深刻,于是二十四节气对人们来说就更为重要。不论你去到地球上的任何国度和地区,只要是中华儿女,就会有二十四节气相随而至。不但如此,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和人们也都有二十四节气伴随他们。

由此可见,了解二十四节气知识,对于传承中华古典文化、服务百姓日常生活都非常重要。鉴于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二十四节气全书》。书中首先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历法、季节、物候、节令等内容,接着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各个季节的节气知识,包括农事特点、农历节日、民风民俗、民间宜忌、饮食养生、药膳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常见病食疗防治等,全方位解读二十四节气,带领读者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是一本浓缩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知识宝库,又是一部极其实用的生活必备书、休闲书,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使读者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休息时,都可以快速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全书覆盖面大,涉猎面广,具有极强的参考性和指导性,一书在手,让你尽览中国传统文化全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