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郎咸平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要想收拾目前的“残局”,重启改革是唯一的出路。而且我要告诉各位,现在的我们已经错过了2008年时最好的改革窗口期,不要指望着“从容”改革,而要以“危机倒逼改革”的思路看问题。为什么?因为日益加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已经把通往改革的路基挤压得很高、很窄。我们对社会、经济、民生问题的解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那么此时此刻的我们要怎么改革?我早在2012年5月出版的《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一书中就说过,中国经济改革需要系统思维,应该以“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政府的归政府”为基本指导原则。我注意到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也说了类似的话。这两年频发的“恶性”热点事件,如果进行深度分析的话,就是政府没有把握好与市场和社会的边界,管了很多不该管而又管不好的事。我认为这应该是新一届政府的治国之“道”,而选择的“术”则只能是“让改革释放红利”就是下放权力给市场和社会,而且我还认为,这是唯一的方法,没有其他的方法。本书依然坚持改革需要系统思维的观点,需要补充的是,在危机倒逼改革的今天,我们的视野需要更开阔一点,眼光需要更长远一点。未来的改革需要的是大手笔,如果还是沿袭“头疼医头”的思维,结果只会让我们更头疼。

美国重返亚太是我们外部危机的直接原因。但从深层次看,这不仅是美国为寻求本国经济复苏引擎而向外部扩张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我们都知道,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但在西方国家民主和社会福利制度已经成熟的情况下,资本只能以我在《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一书中所说的跨国公司等各种方式向外部扩张,或者透过不断的金融创新透支未来,向未来扩张。2008年金融危机的丧钟,正是为这种以扩张为本性的系统性危机而鸣。

如今美国经济复苏的迹象确实越来越明显,但我们不应该忽视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是美国的复苏以及未来的繁荣,对中国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二是资本主义体系不仅仅是美国一家,还包括欧洲和日本,但与美国截然相反的是,它们的现状和前景是比较惨淡的,这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简单地说,未来不但是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向全球继续蔓延扩张的时代,而且也是不同的经济体系剧烈冲突的时代,我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调整的剧烈程度和复杂性,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只有看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危机倒逼改革”这六个字,才有可能将巨大的外部压力转换为改革的动力。

经济问题从来不是孤立的,经济领域的所有问题,最终必然会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传染,结果要么是倒逼出一个大手笔的改革,要么是社会危机将中国经济从最危险的边缘推向万丈深渊。近年来,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傲慢和偏见”使得自身经常错位和越位,而在民生和公共事务中,却习惯性缺位,主要表现在,发展经济过度依赖政府投资和货币刺激,管理经济“只会堵不会疏”,总是使用基本无效的行政干预手段,而很少使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改革一直是“头疼医头”,鲜有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整个社会中每个人的“一亩三分田”经营得都挺好,而教育、环境等问题,却“荒芜”一片。结果是整个社会的资源错配和效率低下,腐败盛行,贫富悬殊,“仇官”、“仇富”极端情绪蔓延,群体性事件频发。以上种种问题显然超出了经济范畴,也是经济改革无法解决的,但对经济的影响却是致命的。因此,今天我在这里所说的危机倒逼的改革,一定是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并行。如果未来依然沿袭政冷经热,我认为那不过是“头疼医头”的翻版而已。

除了看得见的“内忧外患”危机,还有一场危机已经静悄悄地降临,那就是新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冲击。大家都知道,世界历史上诞生于西方的两次技术革命,在助推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现代化的同时,迅速地将中国推向落后国家之列。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一直处于技术上追赶西方的转型阶段,但是今天,在全球化这个大平台上,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像微软和苹果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对我们传统企业或产业发起的攻城掠地,更严重的问题是,诸如本书中专门讨论的页岩气革命、全球自动化革命,以及最近被媒体炒得很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等技术革命,再一次发生了。遗憾的是,在这些技术前沿,我们又一次落后了。而落后的原因和前两次一样,不是我们中国人不聪明,而是我们缺乏技术创新的配套机制。美国之所以走在最前面,不仅仅是美国的科研力量雄厚,关键还是有一个健全的市场机制,在这个机制中,企业是转型和创新的主体,而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得又很到位。这就是我一再强调的“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政府的归政府”。如果我们还只是把“改革”挂在嘴边而不动真格的,那么前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悲剧,将来很可能还会重演。

P77-79

目录

序言“头疼医头”头更疼,改革需要大手笔

一、内忧外患,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二、困兽之斗:内外交困下的民生经济

三、危机倒逼改革

第一篇 让人头疼的国际风云

第一章 现在的希腊,明天的中国?

一、不要隔岸观火笑看希腊危机,中国的债台筑得更高

二、地方债危机原罪一:金融失灵

三、地方债危机原罪二:国有企业垄断国民经济关键行业

四、地方债危机原罪三:政府干预不利,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反而管

第二章 量化宽松“玩出新花样”,我们该向美国学什么?

一、QE3来了,奥巴马笑了

二、伯南克的天才计划和奥巴马的“藏富于民”

三、QE3、QE4降低美国老百姓房贷压力

第三章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战争贩子”与“强权代言人”

一、IMF真面目:强权代言人

二、世界银行:新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第四章 国际贸易: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

一、光伏“双反”案,其实是我们不懂游戏规则

二、“苹果和红酒”: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三、如何在国际贸易大战中变被动为主动?

第五章 解决中日冲突,对话和贸易打击,两手都要硬

一、中日老百姓同说钓鱼岛,认知天差地别

二、日本政府自私自利,将一己之私凌驾于中日两国利益之上

三、展开广泛对话 & 贸易战打击

第二篇 让人头疼的国内改革

第六章 魏桥事件:电力改革开倒车

一、魏桥电厂:开启电力改革新思路?

二、电改十年:到底改了什么?

三、两大国有电网和地方电网博弈,能否开启新一轮电改?

四、重建电力多边交易中心:让电厂和老百姓双赢

第七章 税改需要的是灵魂,而不是形式

一、什么叫作营改增?

二、改来改去,谁是最大受益者?

三、看看国外税制是怎么“善待”中小企业的

第八章治理腐败需要新思路

一、有哪些已有的热门“防腐剂”?

二、“廉政”与“高薪”无关

三、俄罗斯“运动式反腐”,也没有取得任何重要成就

四、2%先生,一个事关反腐成败不得不说的话题

五、腐败的根源:转型期经济体存在制度漏洞,容易滋生腐败

六、美国《预算法》启示:强化预算制度才能有效遏制贪腐

七、给市场放权,治理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

第三篇 让人头疼的金融创新

第九章 “钱荒”:国有银行不再高枕无忧

一、哪里来的“钱荒”?

二、银行业改革,真正的阻力在哪里?

三、垄断下的蛋VS民间金融

四、台州银行:我看到了中国银行改革的曙光

五、破除银行垄断的又一匹黑马:互联网金融

第十二章 黄金:几家欢乐几家愁

一、中国大妈VS华尔街大鳄,完全没有可比性

二、黄金价格涨跌规律:与美元有70%的负相关关系

三、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绝不买黄金,为什么?

第十一章 让人头疼的中国股市:爱跌不爱涨

一、改革不等于什么都管

二、中国股市,仍未摆脱“政策市”

三、治标必须先治本

第十二章 为什么高储蓄率转换不成高消费?

一、老百姓没钱消费:储蓄分布不均,9成人口平均存款仅7500元

二、美国养老金入市经验:通过投资增加居民财富,进而拉动消费

三、美国养老金与股市联动,产生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中国能否复制美国养老基金入市模式

第四篇 让人头疼的“世界工厂”

第十三章 政府先转型,是制造业转型的关键

一、中国制造业的传统竞争优势在逐渐消失

二、政府先转型,制造业才有可能转型成功

三、政府应该是“长期服务的保姆”,而不是“助产士”

四、重振制造业,政府应该如何“换手”?

第十四章 全球“疯抢”页岩气

一、“页岩气革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二、猛扑页岩气,中国真的准备好了吗?

三、开放国内页岩气市场,谨防外国能源公司入侵

四、靠发展民营企业实现中国版“页岩气革命”

第十五章 电商“三国杀”,拼的究竟是什么

一、苏宁不想做下一个百思买

二、京东“三板斧”,高效整合产业链

三、亚马逊,一个危险的旁观者

四、违背商业逻辑的价格战没有赢家

第十六章 “史上最难”就业年,仅仅是个开始

一、大学生就业,真的这么难?

二、就业难的深层原因:制造业危机和落后的教育体制

三、全球自动化的开始是更可怕的“干旱”

四、透过美国经验,学会如何在逆境中成长

序言

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多事之秋。

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领域“恶性”热点事件频发,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来自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另一方面则是源自中国经济自身的系统性危机。总结而言,就是外患与内忧并存。

首先,美国宣布“战略重心重返亚洲”是一切有关中国国际局势变化的开端。回顾2011年,美国先是宣布从伊拉克撤军,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而后又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署名发表了文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要在此后10年里,在外交、经济等领域加大对亚太地区的关注。这篇文章还针对中国发布了“预告片”: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全对全球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作为所谓的“世界警察”要盯住南海争端,以及朝鲜核扩散等问题。

以上是文章传达的基本信息。当然,我作为经济学家,在这篇文章里还看到了美国重返亚洲的另一层意图——寻找经济复苏引擎。希拉里在文章里强调:“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经济能有现在的繁荣,是靠美国帮助实现的,所以现在中国也要帮助美国走出经济危机。”很荒谬是不是?但我认为这篇文章就是美国对华态度的浓缩——在军事上遏制,在经济上要对中国“剪羊毛”——美国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离不开美国的辅助,是美国把中国经济这个“羊毛”养厚的,所以中国要回馈美国,帮助它实现经济复苏。换句话说,就是在经济层面上到了美国对中国“剪羊毛”的收获时期。

美国提出所谓的“重返亚洲”战略之后,旋即从各个领域对我们进行围攻。首当其冲的是经贸领域,美国为了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实现复苏,提出“重塑制造业”,以制造业复苏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失业压力。为此,美国首先是联合欧洲国家在过去两年里对我们的贸易进行了无情的打击,具体表现就是对我们的光伏企业、钢铁企业等接连不断地发起“双反”调查,透过高关税降低“中国制造”的“廉价”优势,在保护欧美本土企业的同时,给我们的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次,美国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这些国际组织向我们的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进一步打击出口产品的“廉价”优势。这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一向由美国把控的世界银行,新行长换成了“亚洲面孑L”金墉,向全世界虚伪地展示美国对亚洲的“善意”。

美国选择的第二个领域就是透过地缘政治对中国实施遏制,这一次它的那些亚太战略支点国家——日本、菲律宾等悉数登场。

内容推荐

《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编著者郎咸平。

《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内容提要:该书内容主要选取最近中国国内发展中的经济热点,以及微观经济(公司治理)方面的热点话题,作者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擅长的经济层面的解决方案。《让人头疼的热点》已经在各大网站上架。地方债务危机、反腐、银行“钱荒”等热点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全部囊括,总之谈的就是让大家头疼的那点事儿。

编辑推荐

《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编著者郎咸平。

该书是郎咸平教授继2012年畅销书《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之后,又一力作。本书继续延续郎咸平教授关注民生热点,分析鞭辟入里,语言精练、犀利的特点,就反腐、税改、中国地方债务危机等问题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4: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