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绝版甲午(全新修订终极版)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澳)雪珥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雪珥著的《绝版甲午(全新修订终极版)》第一次详尽披露甲午战争及其前后三十年中日之间的秘闻逸史和内幕故事,为读者展现了比战争本身更详尽宏阔的一段历史。本书中对一百多年来中日国运盛衰的重新审视和反思,令人扼腕兴叹!本书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战争的情况,也充分说明了情报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内容推荐

《绝版甲午(全新修订终极版)》作者雪珥旅居海外十数年,勤于发掘有关甲午战争的英文、日文等稀见史料,在本书中第一次详尽披露甲午战争及其前后三十年中日之间的秘闻逸史和内幕故事,为读者展现了比战争本身更详尽宏阔的一段历史。

作者对中日战争多方位的呈现路径和国际化的视角,绝不同于传统教科书式的叙述,不仅揭示了这场战争是中日双方船坚炮利之外的全面较量,更引发了我们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特别是一百多年来中日国运盛衰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 鬼子来了

 第一节 鬼子来了

 第二节 手心手背:琉球与新疆

 第三节 北洋水师战长崎

 第四节 袁世凯亮剑朝鲜

第二部分 帝国潜伏

 第一节 谁动了李鸿章的奶酪?

 第二节 “钓鱼”密码

 第三节 上海“间谍门”夹伤美国总统

 第四节 和尚也疯狂

 第五节 乱世孽缘:间谍与农夫

 第六节 “死也要面向东方”

 第七节 教授也当

 第八节 “五百年一遇的伟人”

 第九节 私营老板支撑谍报网

 第十节 上山下乡: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第十一节 帝国的青春躁动

 第十二节 “请在神社给我留个位”

 第十三节 “大清全民都腐败”

 第十四节 日军“恢复中华”?

 第十五节 武力压服中国联合对抗西方

第三部分 帝国决斗:甲午幕后秘辛

 第一节 舆论动员:文明VS.野蛮

 第二节 外宣工作:“日本料理”西式营销

 第三节 危机公关:炒作日军“文明之师”

 第四节 第四权力:媒体也是战斗力

 第五节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第六节 “霞关外交,料亭政治”

 第七节 当“鬼使”遭遇“神差”

 第八节 反清复明的解放者

 第九节 有国才有家:大梦谁先觉?

 第十节 大清精英缘何内讧?

 第十一节 “猪尾巴”找到了尊严

 第十二节 日式“汉奸”伊藤博文

 第十三节 利刃在手:杀敌还是自宫

 第十四节 “海龟”大对决

 第十五节 英国震撼提议:分割朝鲜、中日各半

 第十六节 大清朝的抗日娘子军

 第十七节 日军家书:鞠躬尽瘁征讨中国

 第十八节 日本小村庄立碑纪念侵华

第四部分 一衣带血

 第一节 龙惊黄祸

 第二节 北京城的“皇军”

 第三节 鹰派梁启超

 第四节 暗战西伯利亚

 第五节 澳大利亚卖中国?

 第六节 援日抗震反遭屠杀

 第七节 捂紧钱包抵制日货

第五部分 朝鲜反目

 第一节 带刺的金达莱

 第二节 虎落汉阳:大韩帝国出轨

试读章节

1894年9月8日,正当中日两国在朝鲜惨烈激战时,一颗“炸弹”却在紫禁城引发轩然大波: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炘弹劾正当前敌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罪名是骇人听闻的腐败、通敌。

在这篇《奏陈北洋情事请旨密查并请特派大臣督办天津团练折》中,向以敢言著称的张仲炘,指控李鸿章及其子李经方向日本人出售大米和煤炭,李经方甚至与日本王室攀亲,并在日本还开了一家洋行。张仲炘承认这些都是风闻,“始闻之而诧,继而不能无疑,如果属真,则自无怪乎纵容奸细、售买米煤之种种乖谬矣。”

张仲炘说天津日本间谍被破获后,还查出地雷炸药八箱,但李鸿章却在审理后,不仅隐匿不报,而且私放间谍,并给银资行。

此名上达天听的日本间谍就是石川伍一(又名义仓告,1866—1894),日本国秋田县人氏,时年28岁。在甲午战争中被捕的众多日本间谍中,石川伍一的影响力非常大,除了被中国官场作为政争武器外,他还牵涉到著名的高升号事件和重庆号事件,与中—日—英和中—日—美两个三角关系都有瓜葛。

石川伍一是甲午战争史中最为著名的日本间谍之一,原因就是他被不少史学家认为是引爆战争的高升号事件的罪魁。

英国商船高升号被中国租用运兵,当时中日并未宣战,该船由英国船员驾驶,且飘扬着英国国旗,却在朝鲜海面被日本军舰打沉,千名中国士兵和欧洲船员罹难,震惊世界。据受雇于日本信义洋行的德国人透露:“有一倭人久住塘沽,此倭人才具甚大,华英德法言语俱能精通,看其与他人言论间……并随时用铅笔注载……爱仁、飞鲸,高升船载若干兵、若干饷、何人护送、赴何口岸,该倭人无不了彻于胸。”

这位“才具甚大”的倭人就是石川伍一。

其实,也有研究质疑石川在高升号事件中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其实是天津电报局的电报生泄露了高升号的开航时间等情报,但这一说法缺乏直接证据,而且电报生其实并不掌握密码,而电讯本身日军完全可以监听截获,不需要收买内奸获得。

另有研究者认为,日本早已下定决心在海上攻击中国船只了,实际上在随机选择攻击目标,无须等待运输船的具体情报,遭遇战是必然的,但何舰遭遇何船,却是偶然的。时任日本外交大臣的陆奥宗光在发给驻中国兼朝鲜公使大鸟圭介的电令中,表示:“今有施行断然处置之必要。故阁下务须注意,可择一不受世上非难之某种口实,以之开始实际运动。”并在口讯中明确表示:“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根据相关史料分析,当时拦截高升号的东乡平八郎,并不知道这是运兵船,至少其并没有一个根据谍报伏击高升号的计划,否则,高升号之前的爱仁与飞鲸两艘同样运兵的商船亦不会平安到达了。  石川伍一是秋田县人,幼读私塾,入标榜“兴亚主义”的兴亚学校专攻中文。1884年18岁时来华,在海军大尉曾根俊虎带领下精研汉语,随后加入设在汉口的日本间谍机构乐善堂。

他曾受命与另一间谍松田满雄到中国西南地区调查。松田满雄是熊本县人,他后来在战争中充当翻译,战后还参与了盛宣怀大冶铁矿的合作事宜。他们两人的任务,一是调查全川情况,二是了解川南的苗族,三是调查西藏的牧场。他们以成都为中心,足迹遍及全蜀,直达西藏边界,其间历经艰险,遭到当地土著的包围和攻击,并被官府怀疑是奸细而甚至曾被捕下狱,多亏石川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得以逃脱。

他当时设想到西藏经营牧场,为乐善堂筹集经费,甚至希望能仿效三国故事,割据四川,另立一国。石川等人撰写的西南报告,庞然巨册,并附以十分精密的地图,被日本军事当局当作极为珍贵的资料保存。

此后,石川到天津担任日本武官关文炳的助手,到蒙古、西安、洛阳等地刺探军情。在关文炳死后,他又配合其继任者井上敏夫,测量黄海的重要军港及航道的水文,为日后日军入侵提供了重要情报。

在天津期间,他以紫竹林松昌洋行职员的身份为掩护,成功收买了天津军械局的书办刘棻(又称刘树棻、刘五等),获得大量第一手军事情报。

石川的暴露,则牵涉到另一外交纠纷重庆号事件。重庆号是一艘英国客轮,往返于天津和上海之间,高升号惨案发生不久,天津当地民众冒充清军搜查并痛殴了搭乘重庆号撤离的日本领事馆人员及其家属,意外地搜获日本间谍泷川具和发给天津领事馆武官的密信,获悉了潜伏日谍石川的动态。日本外交人员及侨民均在开战后撤离天津,只石川伍一及钟崎三郎两人受命潜伏,但因美国领事坚决反对其留在租界内,石川遂搬到刘棻家,而钟崎则转往关外,并在那里被捕。

石川在搬进刘棻家的次日清晨(1894年8月4日),就被天津城守营拿获,当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即向李鸿章汇报此事。在初审中,石川口风很紧,坚不承认自己的间谍身份。

而受托为中日两国分别护侨的美国,则开始积极干预此案,婉转希望“如遇有日本人改装在内地作奸细者,即将其解交就近海口逐其回国,使之不得与内地华民交接,于中国防泄军机似亦为无碍,且此办法,已足为惩其作奸细之罪。”

美国的逾情之请,被中国政府拒绝,总理衙门表示将根据国际公法,处死战时间谍。

石川被捕后第十天(8月13日),上海法租界又破获楠内有次郎、福原林平间谍案,两人随即被租界当局送交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庇护。两天后(8月15日),藤岛武彦、高见武夫在浙江被捕。此三案因美国插手而相互关联,其中最早且危害最大的石川一案,成为关键焦点,关联到另两案的处理思路。

美国插手的三个案件,石川的情节并不复杂,却牵扯更深。除了中美关系外,还卷入了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反对李鸿章的一派,拼命想利用此事,连章弹片,指责或影射李鸿章等。而李鸿章也确有难言之隐,因泄密的军械局,其总办正是李鸿章外甥张士珩。

张士珩的母亲是李鸿章的长妹,这张士珩其实还算是一位能吏。在他任内,每得一件新式军械,必考辨其形质、度数,穷幽洞微。他一生都在从事军火生产,自己也成了一名军火专家。但因为是李鸿章的外甥,成为李鸿章政敌们的主要突破口之一,仕途上颇有点蹉跎。

在沉默了12天后,李鸿章于8月15日向总理衙门正式报告石川一案,但称仍在审讯中。

至此,石川一案已经与前线军情、中美外交及中国内政瓜蔓相连,日本人也知道其已无生望。在华间谍首脑宗方小太郎感叹道:“潜伏于天津之石川伍一终于被官府捕获。终死于豚奴之毒刃,亦不失为一世之快男儿也。足以愧死肉食苟安之惰夫矣。予望其从容就死,示奴辈以神州男儿之真面目。”

石川伍一案件迅速引起光绪皇帝的亲自关注。8月28日,军机处转达谕旨,要求李鸿章彻查此案。次日,美国外交机构直接插手,其驻天津领事根据驻华公使田贝指令,发函李鸿章,要求将石川释放回日本,理由是“日本声称此人并非间谍”。

李鸿章命津海关道盛宣怀与美方交涉。盛宣怀在发给美国领事的回函中,对美国的要求进行了有理有据有节的严词驳斥:

“本道查《中日修好条规》载明,两国商民,均不准改换衣冠。是两国和好,尚然有此禁例。现在两国失和,忽然改装易服,潜匿民家,四出窥探,其意何居?况日本领事出口之后,日本人之在中国口岸者,已由贵国兼理。该犯石川尽可安寓租界洋行,何以假冒华人,私至城内居住?……至该犯被获之时,形迹可疑之处,不一而足,其为间谍无疑。……石川一犯自应由中国官密访确情,彻底根究,未便遽行开释。”

P32-37

序言

1895年2月10日,寒风凜冽的威海海面上,那艘7000吨排水量、装备着4门12寸主炮的超级战舰定远号不能接受被年轻的日本海军俘获的屈辱,于是引爆炸弹、自沉大海。这是一艘曾满载着中国自强希望的战舰,随它一道下沉的,是这个帝国最后的光荣和自尊。而今,距离甲午战争已过了120年,今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否真正完成自省、实现自强呢?我们有没有真正反思过120年前是什么打败了我们?我们在这120年里到底有没有把课补上?《绝版甲午》就是这样一本书,提醒每一个中国人在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去自省、去反思。

作者雪珥无意于纠缠于结论,也无意为整个甲午战争提供细节修补,却在这些鲜为普通人知的细节中揭示了真相一一甲午战争胜负早已在战前决定出了。甲午战争开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以民间的形式向中国派遣了许多能力卓著的谍报人员,这些人大多是无大和民族“公务员”头衔、且需要自筹资金开展间谍活动的日本热血青年。在中国,他们以各种身份伪装自己,商人、僧侣、学徒甚至乞丐,都是他们的常用身份。以此来打探中国的经济、军事、政治等绝密情报,并源源不断地发回日本。以至于甲午战争开始时日本所掌握中国的情报比清政府还要详细真实得多。在一场看似勢均力敌的战争开始时,日本早巳拥有了必胜的把握……在书中,作者引用战争前日本间谍的话:国家是人民的集合体,人民是国家组织的一“分子”,“分子”一旦腐败,国家岂能独强?中国的“分子”们集体腐败,国家的元气就丧失消亡,这比政策的失误还要可怕,政策的失误尚可以扭转过来,而国家元气的腐败就“不易返回中道了”……此种言论在当时日本知识界和幕僚中并不少见,但这种言论却很少出现在中国的历史研究中。而这句话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近代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

当然,雪珥写这本书并不仅是让你反思历史。正如他在初版序言中提到:在他悉尼办公室窗前的港湾里,永远停泊着一艘澳洲军舰,这让他总是看到定远舰的影子,和雄伟的定远舰相比,眼前的驱逐舰小似侏儒。而驱逐舰停泊的地方,曾是二战中澳洲人抗击日军的最前线,可今天,这座城市却早被“日本输出”所征服……而这,或许正是雪珥动笔写下《绝版甲午》的主因。我们败了,要知道为什么败了。反思失败的原因,再审视残酷的现实,便不由你不生警醒。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这本书中,作者引用战争前日本间谍的话:国家是人民的集合体,人民是国家组织的一“分子”,“分子”一旦腐败,国家岂能独强?中国的“分子”们集体腐败,国家的元气就丧失消亡,这比政策的失误还要可怕,政策的失误尚可以扭转过来,而国家元气的腐败就“不易返回中道”了。

——崔永元

该书中雪珥以甲午战争前日本间谍潜伏史料,披露了甲午战争期间一些不为人知的秘闻轶史和内幕故事,揭开了100年前在华日本间谍网的秘密。书中史实叙述具体到某日某时,现场的人物、情景,令人扼腕兴叹。

——萨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