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通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乾坤鱼编写的《诸葛亮(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是该系列中的一本,书中包含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乾坤鱼编写的《诸葛亮(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是“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中的一本。
《诸葛亮(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中包含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分为“少年才子”、“游学拜师”等数个部分。
诸葛珪生活在东汉政治最糟糕的时期。从诸葛珪记事时起,他就常听大人讲宫中宦官和外戚轮流秉政的故事。
自从汉章帝刘□以后,东汉朝中继位的皇帝都很幼小。和帝10岁继位,殇帝诞生不到百日继位,安帝13岁继位,顺帝1l岁继位,冲帝2岁继位,质帝8岁继位,桓帝15岁继位。
“襁褓皇帝”和“童年天子”都是有名分和地位,但却不可能有成熟的政治统治经验,因而不可能真正独立行使最高首脑的权力。真正的权力由皇帝的母后及娘舅家族掌握。这就出现了外戚秉政的现象。
但是,当小皇帝一天天长大以后,他们就希望从外戚的控制下摆脱出来,于是他们就依靠宫中与外戚不同的另一群人宦官的力量把外戚扳倒。
诸葛珪所生活的时代,正赶上新一轮外戚反对宦官的斗争。这次斗争的一个新特点,就是有士大夫集团的参加。
早在桓帝时期,郭泰、贾彪便被太学中万余名学生推为领袖,他们和李膺、陈蕃、王畅等互相赞誉褒扬。当时被这种方式赞誉的除了李膺、陈蕃、王畅外,还有范滂等人。他们痛恨宦官专擅朝政,以诛除宦官澄清政治为己任,因此也遭到宦官的报复。
宦官们找了个借口,把士大夫集团的领袖人物诬为“党人”,将他们罢官、逮捕、通缉,制造了第一次“党锢之祸”。
桓帝死后,灵帝继位。灵帝继位时只有12岁,是由外戚窦武和他的女儿窦太后策立的。窦武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要通过小皇帝控制朝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撤销了党锢禁令,联合党人,企图把宦官势力打下去。
不料,宦官们却事先知道了消息,他们抢在党人前面,又一次制造了“党锢之祸”,这一次对党人的镇压更加严厉,领袖人物入狱身亡,其他人则在全国范围内遭到搜捕通缉。被捕的百余名党人全部死于狱中,再加上在此之前已故者、被逼逃亡者、被流徙者,总共约有六七百人被牵连进来。
此外,朝廷还下了一条严厉的禁令。党人永远不许为官。这条禁令是灵帝建宁二年发出的,到诸葛亮出生这年,党人仍在被禁锢之中。
诸葛珪虽不是党人,但他的政治立场却是站在党人一边的。诸葛珪痛恨宦官专权、误国、殃民,他不愿意与朝中恶势力同流合污。
诸葛家族累世家学,社会地位很高。诸葛家族与朝中累世公卿的袁氏关系密切,按照其社会地位、政治关系,诸葛珪可以在朝中为官。但他觉得,在宦官把持下的朝中做官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因此,他只在泰山郡任郡丞,是郡一级行政长官郡守的副手。
在别人眼里,这是个肥缺、美差,但诸葛珪却牢记祖先教诲,忠于职守,从不贪赃枉法,昭雪了不少冤案,深得百姓拥护,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尽管当了多年的官吏,家中日子过得并不富裕。
在泰安任上,诸葛珪和现任郡守王禄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王禄的官职是掏钱买来的,他虽然对治国兴邦之道一窍不通,但对百姓却如狼似虎、敲骨吸髓。
诸葛王圭当然不会同这样的人同流合污,因此每每遭到斥责、排挤。
诸葛珪回家曾对夫人谈起准备辞官务农之事,章氏没有明确反对,婉言劝阻道:“朝纲败坏,少数人无力回天。惹恼了太守,今后的处境更难。为了孩子们,你就忍气混日子吧!”
但诸葛珪仍决心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同奸邪势力作斗争。
相对而言,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更是洒脱,他干脆断绝仕宦的念头,什么官也不做,却仍和被朝廷通缉的党人领袖刘表等人秘密往来。
尽管诸葛珪认为孩子们生不逢时,政治前途渺茫,但作为家学的传承者,他并未放松对孩子们的教育。他教孩子们学习《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及《管子》《商君书》《六韬》等诸子学说,更以自己的正直品格影响着孩子们。 比起同时代人,诸葛亮是个不幸中的幸运儿。诸葛亮出生在具有丰厚文化土壤的齐鲁大地。这里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早在西周初期,太公及其后代便在齐地实施“仁政”,周公的后代在鲁地实施“礼教”,从而为完整的儒家理论体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儒学先圣孔子、孟子在这里产生并不是偶然的。
这里深厚的文化土壤为诸葛亮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诸葛亮日后对儒法思想的融会贯通,对传统政治军事思想的发展创新,都与齐鲁文化的熏陶有关。
诸葛亮出生在一个具有优秀家风的家族。
这是一个看重知识学问、讲求博学广闻的家族。诸葛家族累世经学,从诸葛亮的父亲、叔叔与汉末名士刘表、朝中公卿袁氏的密切关系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名士之流。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自幼刻苦好学,年纪不大时便到京师游学,学习《诗经》、《尚书》、《左传》等儒家经典。在这种家庭环境中,诸葛亮也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诸葛亮的祖先诸葛丰,不畏强暴,惩治外戚许章的事迹被史家记人史册,诸葛亮每读《汉书》,都能从祖先那里感受到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骨气。
诸葛亮的父亲、叔叔同情党人,不与宦官为伍的充满正气的行为,更是深深地影响了诸葛亮。叔叔诸葛玄,给他讲了许多党人的事迹。
如党人领袖陈蕃,15岁时曾独居一室。他父亲的朋友一次来到他家,见院内屋里脏乱不堪,便问:“你为什么不将屋子打扫干净来迎接客人呢?”
陈蕃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再比如,党锢事件发生后,朝廷下令逮捕党人。党人领袖范滂听说县中正在为拘捕自己而为难时,便到县衙投案。
县令郭揖表示宁可弃官不做,也要放范滂逃生。
范滂却说:“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他从容地诀别家人,然后慷慨就义。
党人这些忧国忧时、心怀济世、疾恶如仇、不畏强暴、舍生殉道、敢做敢当的品质,深深地震撼着诸葛亮那幼小的心灵。
诸葛亮从叔叔那里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些污蔑别人钩党不轨的人正是祸国殃民的国贼,而那些身背图谋大逆罪名的党人却是国家的忠良之臣。任何事情都不要听别人怎么说,而是要看他们怎么做。P7-10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每个人,远胜于一切教育。”
的确,崇拜伟人、模仿英雄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们天生就是伟人的追星族。我们每个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带着崇敬与激情沿着伟人的成长轨迹,陶冶心灵,胸中便会油然升腾起一股发自心底的潜力,一股奋起追求的冲动,去寻找人生的标杆。那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会激励我们向往崇高的人生境界,获得人生的成功。
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历史,描绘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这些伟大的人物,是人间的英杰,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那历史巅峰发出的宏音,应该让他们永垂青史,英名长存,永远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作为我们的楷模。以使我们未来的时代拥有更多的出类拔萃者,以便开创和编织更加绚丽多姿的人间美景。
在我们追寻伟人的成长历程中会发现,虽然每一位人物的成长背景都各不相同,但他们在一生中所表现出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精神,则是殊途同归的。这正如爱默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同时,爱默生又说:“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
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关键是他们在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过程中,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进发出了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去争取伟大成功的。这恰恰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地方。
正如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的伟大人物,起初都是很幼稚而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一代名家,而成为人们崇敬的偶像。”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通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为了让读者很好地把握和学习这些名人,我们还增设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使本套丛书更具可读性、指向性和知识性。
为了更加形象地表现名人的发展历程,我们还根据人物的成长线索,适当配图,使之图文并茂,形式新颖,设计精美,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
我们在编撰本套丛书时,为了体现内容的系统性和资料的翔实性,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的大量资料和许多版本,在此向所有辛勤付出的人们表示衷心谢意。但仍难免出现挂一漏万或错误疏忽,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我们修正。我们相信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成长与成功故事,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一定会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进而更好地把握自我成长的关键,直至开创我们的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