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开始的地方(吴印咸摄影作品)/光影往事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作者 卜庆功//邱丰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百年中国摄影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相应的系统梳理才刚刚起步,《光影往事》丛书汇集摄影名家经典作品,揭示其中的奥妙。通过讲述吴印成等多位中国摄影名家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该丛书展现了,从全民族神圣抗战到新中国建设发展50年间的风云历程,记录了反映在胶卷上的社会政治的历次重大变迁,描绘了开领袖引人入胜的风采。

本书为《光影往事》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吴印咸的摄影作品。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吴印咸摄影作品,使读者能够近距离地与毛泽尔等开国伟人亲密接触——既能看到他们操劳国事的身影,也能看到领袖在私人领域中的生活片段和细节;还能了解摄影师本人的成长历程、摄影生涯;更能听到拍摄这些传之后世的作品时所经历的有趣的故事。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从十里洋场到黄土高原

第二章 摄影队驰骋在北方前线

创建八路军电影团

万事开头难

到北方前线拍摄

《白求恩大夫》诞生前后

第三章 孕育新世界——延安剪影之一

延安之美

创作的源泉

接触中共群英

拍摄公祭张浩

欢迎美军观察组

“第二次长征”

“七大”盛会全记录

国民参政员访延

赴重庆谈判

第四章 沸腾的生活——延安剪影之二

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留影

王大化和他的《兄妹开荒》

大生产运动

拍摄《南泥湾》

第五章 英雄豪杰“全家福”

最先结识的中共领袖——周恩来

拍摄最多的人物——毛泽东

名作《艰苦创业》的故事

组照《组织起来》的由来

毛泽东的中外友人

伟人的天伦之乐

“党内的老妈妈”任弼时

一气呵成拍“中共五老”

朱德和康克清——戎马生涯半世情

新婚燕尔的贺龙薛明伉俪

抓拍彭德怀的笑容

八路军“参座”叶剑英

张司天和刘英——久经考验的感情

尾声

后记

吴印成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1938年的秋天,寒风呼啸,树叶飘零,但对吴印咸来说却是他生命中的春天,因为这时他来到了延安,并且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

美好的春天带给吴印咸的是什么呢?

1938年9月,吴印咸一行到达延安后,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即宣告成立。吴印咸担任该团技术及摄影负责人。

这个电影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时任党中央副主席的周恩来亲自策划的第一个摄影组织。

开始全团只有六人,其中从事过电影工作的有袁牧之、吴印咸以及他的助手徐肖冰(徐肖冰系从山西来到延安)三人,1939年后才相继调入吴本立、马似友、周从初、钱筱璋、程默等人。

当时电影团的全部机器是“两动三呆”。 “两动”是指两台能拍活动电影的机器,一台是35mm的独眼“埃姆”,为荷兰摄影家尤里斯·伊文思所赠;一台是16mm的“菲尔姆”,购于香港。“三呆”是指三架拍照片的相机,其中一台是徐肖冰的,另外两台是吴印咸深知延安缺少照相机,拿出自己的积蓄购置的。胶片共有16000英尺35mm底片,包括伊文思送的2 00英尺,再加上一些洗印药品、这些构成了电影团的全部生产资料。

尤里斯·伊文思对八路军电影团的帮助功不可没。

来延安之前,袁牧之在周恩来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同志的帮助下,专程赴香港购买了一台16mm摄影机和一些胶片,与吴印成在武汉会合后,又得到了号称“飞翔的荷兰人”的荷兰著名导演伊文思的帮助。

1938年4月初,将“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视为座右铭的伊文思来到了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中国战场拍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在拍完“台儿庄战役”后,按照计划,伊文思想到延安拍摄八路军的镜头,但国民党当局从中百般阻挠,后来在中共武汉办事处同志的建议下,伊文思来到西安,打算从这里再设法去延安。谁知到了西安后,他的行动受到了多种限制,找机会去延安的计划也泡了汤。伊文思只好又失望地回到武汉。

不久,伊文思在武汉见到了周思来,周恩来对伊文思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国民党当局不让伊文思与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接触,对他的行动进行监视和限制。周恩来经过巧妙的安排,避开国民党特务的监视,让伊文思拍摄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开会的情景和林伯渠、周恩来及叶剑英等同志的镜头。伊文思向周恩来提出会见中国的进步电影艺术家的要求,周恩来略加思索后推荐袁牧之与他会见。

与袁牧之的交谈中,伊文思得知他即将去延安拍摄八路军在华北抗击日本法西斯的纪录片时非常高兴。从袁牧之口中,他了解到延安的资金和物质条件都十分匮乏,而对电影设备的渴求又犹如久旱的土地盼望甘霖,于是对袁牧之说:“你们到延安拍片条件如此困难,我可以留下一台手提‘埃姆’摄影机和2000多尺胶片送给你们,算是我对你们这次拍片的支持。”袁牧之听了非常高兴,对伊文思雪中送炭的义举深表感谢。因为伊文思事前不知道袁牧之他们要去延安拍片,机器没有带在身边,于是他们约定第二天傍晚在一个地方会面。

袁牧之将会见全过程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并提出由他自己去见伊文思并接受赠物,但是没有得到周恩来的同意,因为周恩来认为袁牧之与伊文思这次会见时间太长,可能已经引起特务的注意,为了安全上不出问题,最好另派一位在武汉很少露面的人替袁牧之去接收摄影机和胶片。袁牧之沉吟片刻,想到了吴印咸。

当时,吴印成刚从上海来到武汉,完全是生面孔,由他去取伊文思的摄影机,应该可以躲过特务的监视。周恩来同意了袁牧之的提议,并特别叮咛取到机器后尽快回到办事处。

等到天黑后,吴印咸乘坐周恩来的汽车来到汉口郊外的秘密约定地点,伊文思已如约在一条街的路口等待了。

伊文思发现一个年轻人走到自己身边,他立刻明白这就是来取摄影机的人,便立即以极快的速度将摄影机和胶片交到来人的手中。迫于当时的危险环境,吴印成无法用语言与伊文思交谈,只好用力紧紧握住伊文思的手,以表达对伊文思无私援助的感激和敬意。伊文思也压低声音用并不熟练的汉语对吴印咸说:“延安!延安!”吴印成用力地点了点头,之后两人就匆忙分手了。夜色苍茫,当时谁也没能看清对方的模样。

19年过去了,1957年,正在中国访问的伊文思受到了刘少奇的接见,郭沫若、沈雁冰分别会见了他,伊文思还被聘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顾问,为中国电影工作者授课。这次,时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的吴印咸与伊文思终于有了一次真正的“会面”,两人情不自禁地仔细端详着对方,又努力地从记忆中寻找当年的身影,中西方摄影心得的交流也成了两人这次会面的主题。

P14-16

序言

摄影是无声的语言,特别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其真实可靠性往往是文字昕无法比拟的。无声胜似有声,一图胜过千言,魅力尽显于此。小小的镜头犹如睿智的明眸,聚焦了一个片段,捕捉了一个瞬间,却记录下了一个世界,再现了过去世界里一段段绚丽多彩、令人难忠的动人往事。

百年中国摄影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相应的系统梳理才刚刚起步,《光影往事》丛书尝试汇集摄影名家经典作品,揭示其中的奥妙。通过讲述吴印成等多位中国摄影名家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该丛书展现了,从全民族神圣抗战到新中国建设发展50年间的风云历程,记录了反映在胶卷上的社会政治的历次重大变迁,描绘了开领袖引人入胜的风采。

丛书中描写的七位摄影家——吴印成、沙飞、徐肖冰、齐观山、侯波、杜修贤和吕相友都是解放前投身中吲革命队伍的前辈。他们无一例外部拍摄过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其中几位还长期负责中央政治新闻报道和领袖生活记录。因此,各自形成了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拍摄观念和工作方法,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非常值得回味。通过解密上述摄影名家的生活、工作和对中国政治事件的亲历感受,《光影往事》形成一套具有权威性的摄影名家经典书系。书中记录的摄影家个人经历及他们的作品,将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20世纪中国的绝好机会。

《光影往事》从书所收千余幅照片中桕当一部分为首次发表。面对这些老照片,读者能够近距离地与毛泽尔等开国伟人亲密接触——既能看到他们操劳国事的身影,也能看到领袖在私人领域中的生活片段和细节;还能了解摄影师本人的成长历程、摄影生涯;更能听到拍摄这些传之后世的作舳时所经历的有趣的故事。欣赏照片,惊叹史实的人们往往不会记得照片拍摄者的名字。虽然拍摄者本人也不知道,但他们确实是与中国的命运一同起落。没有人能比站在伟人身边的他们更近距离、更新角度地看到政治海洋的潮起潮落。

《光影往事》丛书的另一个特色是别致的文学性叙述。编著者在展示历史照片的时候,有意淡化人物传记色彩,重在展现摄影家本人和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之间的故事,引领读者一边欣赏照片,一边聆听照片背后的故事。无声的画面、平实的语言以一支有趣的故事情节融为一书,图与文的互动将大大丰富读者对照片的认识。

后记

从孩提时代起,我对记载中国人民革命领袖和革命历程的红色老照片便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记得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还比较困难,那时候小孩子花几毛钱买东西父母都会觉得奢侈,可是,我竟然花掉两块钱(这时攒了好久的零花钱)买下一堆旧画报,因为旧画报上是令我感兴趣的历史老照片。父亲知道我花了很多钱之后,非常生气,不由分说痛打我一顿,并喝令我把画报退回去,我梗着脖子说什么不愿意,后来还是爷爷帮我解了围:“既然娃娃喜欢,就让他留着吧!”如今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爷爷也已过世,可是每当回想起来,老人家的开通和慈祥至今让我觉得是那样的温暖。

现在想来,也许正是这些发黄的甚至图像已稍嫌模糊的老照片所捕捉的一个个历史瞬间深深地吸引了我,围绕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更加令我心驰神往……

长大后,到北京读书,开始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一些老摄影家的红色摄影作品。其中一位就是吴印咸老先生。不仅因他的杰出作品,更因他高尚的人格深深地折服了我。吴老乃大陆摄影界的旗帜。1938年,他来到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摄影负责人。在边区,吴印咸拍下了延安古城的风貌:拍下了八路军火热的生活;拍下了延安发生的政治活动、外事活动:拍下了毛主席以及我军众位将领的风采和英姿……吴印咸的一生是摄影的一生,是以摄影为武器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奋斗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我为摄影事业,为着青年一代的未来,尽到我应尽的社会职责,这就是我这个‘老牛’的最终心愿。”作为一代红色摄影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浩气长存,斯人已逝,我们已无法当面聆听吴老的教诲,然而,我却有幸见到了吴老的女儿吴筑清女士。那是2006年暮春的一个早晨,依事先之约,我去拜会吴女士。天空阴雨霏霏,让我的心情更加忐忑,自己一介无名小卒,何德何能这么近距离接触吴老先生和他的作品、他的女儿?可是,当见到吴女士之后,我心中释然了,我没有想到吴女士是这样的平易近人。吴女士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为人一如房间的摆设朴素、自然,但却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在听完我对这本书写作的总体构思后,吴女士显得非常兴奋,我想,也许是把吴老的摄影和精神发扬光大,把围绕这些作品一段历史更加清晰地展示给世人这样一个共同心愿让我们的谈话更加投机。吴女士非常认真地回答了我的每一个问题,甚至有时候自己主动提出话题来给我以教海。我自觉在前往拜会吴女士之前,对吴老先生及其作品已有一定了解,但吴女士的谈话,让我得到了更多的第一手的资料,和一些鲜为人知的照片背后的故事。所以现在才有更多的内容来呈现给大家,不致使这本书显得空洞。在此,谨向吴女士致以深深的谢意!

通过吴老的作品,我们可以回首往昔,重温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年代。这是编写这本书的初衷。所以本书选取了吴印成大量真实珍贵的摄影作品,以其摄影作品为主导,着眼于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再现了上个世纪中一些让人惊心动魄的时刻。这本书的完成,离不开石树文等诸位老师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卜庆功

2006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