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儿童教育心理学
分类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介绍儿童心理和教育方法的经典著作,自193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50余种语言,帮助了一代又一代困惑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
作者用具体案例分析儿童的特定行为,从根本上识别孩子的困境。帮助父母理解儿童,为儿童超越自卑提供帮助,成为高效能的父母,给予孩子需要的支持和引导,让孩子有勇气面对成长中的挑战,从而培养出正向、自信、有能力的孩子。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被称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1895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先后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长岛医学院教授。曾是弗洛伊德的学生、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观点不同与之决裂。阿德勒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儿童的人格教育》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儿童教育概述
个体心理学的应用
三个基本问题
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
整体大于单一
社会意识的作用
第三章 追求优越
孩子的“野心”
危险的“负重”
学校的作用
第四章 引导儿童
找到正确的方向
正确理解孩子的“异常”
第五章 自卑情结
孩子身上的恶性循环
给予孩子希望
社会角色的影响
第六章 防止自卑
帮孩子正视外在环境
纵容的危害
外在环境引发的自卑
第七章 社会情感及障碍
人类是群居动物
语言与逻辑的形成
家庭环境的影响
第八章 孩子的心理处境
孩子行为模式的形成
幻想与现实的差距
第九章 新环境
突变的环境与不变的个性
性别偏见的恶果
第十章 学校生活
入学准备的重要性
可“忽视”的智力测试
合理的竞争
学校里会出现的问题
关于孩子内心的责任与义务
第十一章 外在环境的
外在环境
家庭环境
第十二章 青春期、性教育
至关重要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叛逆行为
性教育问题
第十三章 教育误区
第十四章 对家长的教育
附录一 个体心理学问卷
附录二 五个案例及分析
导语
这是一本探究儿童心理的经典著作,奠定西方正向教养思想的提纲挈领之作。
阿德勒用具体案例分析儿童的特定行为,带领孩子走出困境,激发孩子内心力量。帮助父母理解儿童,给予孩子需要的支持和引导,从而养出正向、自信、有能力的孩子。让孩子有勇气面对成长中的挑战,自信而有勇气,坚定而无所畏惧。
精彩页
儿童教育概述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无论对成人还是儿童,教育的本质都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不过,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自我认知和自我指导能力相当弱,因此外界的引导在其中的作用就尤其重要。倘若我们具备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来发展文明,我们就可以对儿童完全放任不管,让其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成长,最终也可以达到如今的文明水平。不过遗憾的是,时间太紧张。所以,成人一定要对儿童进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
在此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儿童的无知。成年人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已经相当困难,更不用说要了解儿童的情绪情感,并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引导。这的确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个体心理学专门研究儿童的心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不仅因为这个领域自身很重要,它还可以以了解孩子为媒介来认识成年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个体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不同,它强调理论必须联系实践,除了专门研究人格的统一性,还关注个体的整体人格的发展及可能表现出的动态追求。基于这一观点,我们可以用个体心理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实际生活。须知,知识的意义就在于实际应用。不管是心理学家、父母、朋友还是个体本身,只要可以掌握个体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将这些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人格发展。
正是在这种研究方法的指导下,个体心理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学术整体。个体心理学提出的观点是:个体的统一人格诱发并指引着个体的行为。基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说个体的行为是其心理活动的反映。
人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一个根本事实,即人在心理上始终在有目的、有活力地追求着什么,于是从出生开始就在不停地寻求发展,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这种追求是在无意识中形成且时刻存在的。人一生的行为都处于这种有目的的追求驱使下,甚至思想也不例外,因为个体的思维与其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相一致,并不是客观的。
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潜藏着统一性。人格的统一体塑造了每一个个体,而每一个个体又代表了人格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因此,每个人都是一幅画作,也是自己绘就了这幅画。但是,其画技却无法用精湛来称赞,更不能帮助其形成对自己的灵魂和肉体的完整的认知。
对人格的建构进行考察时,尤其要注意一点:人格的统一性是基于个体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而非客观现实,且有独特的方式和目标。之所以不是基于客观现实,是因为这个事实和人对客观事实的看法与观点并非等同。因此,即使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的人,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对其本身进行塑造。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来调节自己,但因为其看法并不总是正确的,结果就会出现一些错误。所以,我们要对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障碍进行全面观察,尤其要注意个体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认知偏差,因为这或许会影响他以后的人生轨迹。
一位52岁的女人,总是贬损年纪比她大的女性。因为她总是回想起小时候,相比于万众瞩目的姐姐,自己始终被人遗忘在角落,因此内心产生一种屈辱感。倘若运用个体心理学的“纵向”观察方法来探讨这一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女人从童年起便存在着一种心理机制和心理动力:她总是担心自己被别人看不起;当看到别人比自己更招人喜欢时,她就会产生怨恨之情。因此,虽然我们并不了解这个女人的生活或人格的自我统一体,但我们依然能够根据已知的事实解读其内心。从这个方面来看,心理学家俨然一位小说家,可以运用一条确定的行为主线、一种行为模式或一种生活风格来建构人物的生活,以确保人物的整体人格是完整的。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甚至可以预测到这个女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并能够清晰地描绘出这个女人的人生经历附带出的人格特征。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学事实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个体的追求有个前提,那就是人的自卑感。自卑感是每一个儿童与生俱来的心理体验,它能够激起儿童的想象力,并促使他们尝试着通过改善自身处境来消除它。心理学上用心理补偿来定义通过改善个人处境减弱自卑感的现象。
客观地说,自卑感或许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完善,不过它也可能导致个体只注重于心理调适却进一步拉大了他自身与客观现实之间的鸿沟。自卑感及其导致的心理补偿机制使人们更易犯错。严重的自卑会导致个体出现补偿性心理特征,不过这种心理特征仅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却无法修正其行为上出现的偏差。
依据这一原理,我们将那些明显表现出补偿性性格特征的儿童分别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存在生理缺陷或体质赢弱的,第二类是从小接受的教育过于严厉或从不曾感受过父母疼爱的,第三类是从小就受到溺爱且在其中成长起来的。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