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必修课。教师在备课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比较多。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经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体系为轴心,将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难以理解的原理以及一些疑点问题进行探讨和剖析,同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许多现实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原理于实际问题的阐述和回答之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本书对于高校学生和教师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新时代
一、新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当代科技革命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异同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进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论
一、列宁的物质定义的哲学意义及其在现代科学中的深化
二、主体意识的实践中的作用
三、人工智能能否代替或超过人脑
四、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哲学论证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和物质观的关系
六、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法律和范畴的关系
二、系统论对普遍联系观点的丰富和发展
三、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四、正确理解和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五、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六、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七、唯物辩证法与和谐观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一、从主客体的关系把握认识的本质
二、综合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正确地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正确理解“无数相对真理之和构成绝对真理”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
六、认识创新和实践创新
第五章 历史唯物论
一、社会有机体及其本质特征
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三、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四、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性的关系
五、社会形态理论及其意义
六、“三个代表”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第六章 社会动力论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三、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进步中的杠杆作用
五、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六、交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七、正确了解历史发展的合力
第七章 社会主体论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人的价值
四、知识经济条件下人生价值实现的新特点
五、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