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祖传秘方(传世金方)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唐大晅//张俐敏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现代家庭不可不藏的秘方良方,由全国名老中医特别推荐的,精心筛选古今祖传秘方、民间良方秘术,汇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传染科、五官科、皮肤科等近200种疾病的秘方验方。

内容推荐

本书精心筛选古今祖传秘方、民间良方秘术,汇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传染科、五官科、皮肤科等近200种疾病的秘方验方。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从中找到最简便、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方剂。这些秘方验方具有药简效宏、取材方便、药价低廉等优点,故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千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奉书是来自民间的瑰宝,取之于民,用之干民,希望能给广大读者带来一点帮助,给患者带来一丝福音。

目录

第一章 内科

感冒

咳嗽

发热

咯血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肺源性心脏病

阻塞性肺气肿

肺结核

肺炎

肺脓肿

肺癌

肺尘埃沉着病

结核性胸膜炎

心悸

低血压

高血压病

冠心病

风湿性心脏病

病毒性心肌炎

心力衰竭

吐血

黄疸

呕吐

呃逆

腹泻

便血

便秘

胃痛

胆道感染、胆囊炎

胆道蛔虫症

肝硬化

食管癌

胃癌

肝癌

血尿 

乳糜尿

尿闭 

水肿 

腰痛

肾功能衰竭

肾炎

肾盂肾炎

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痹症

糖尿病

中暑

食物中毒

盗汗

自汗

肥胖症

头痛

眩晕

失眠

中风

三叉神经痛

面神经炎

癫痫

癔病

神经衰弱

癫狂

第二章外科

破伤风

疔疮

痈肿

丹毒

甲状腺肿大(瘿)

颈淋巴结结核(瘰疬)

肠梗阻

阑尾炎(肠痈)

疝气

脱肛

痔疮

前列腺炎

前列腺肥大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乳头皲裂

乳痈

乳腺增生病

乳腺癌[乳岩)

泌尿系结石

胆结石

肩周炎

骨折

跌打损伤

骨體炎(附骨疽)

下肢溃疡(臁疮)

烧烫伤

冻伤

毒蛇咬伤

第三章 妇产科

妊娠恶阻

妊娠腹痛

胎漏、胎动不安

妊娠杂病

习惯性流产(滑胎)

难产

附:过期妊娠方

胎盘滞留

产后中风

产后发热

产后小便不通

产后腹痛

恶露不下

恶露不绝

缺乳

乳汁自出

回乳

月经失调

附:倒经方(经行吐衄)

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方

闭经

痛经

崩漏

带下病

阴痒

子宫脱垂

不孕症

附:抗孕方

第四章 儿科

肺炎

消化不良

疳积

呕吐

腹泻

小儿遗尿

夜啼

流涎

脐炎

婴儿湿疹

水痘

小儿软骨病

小儿脐风

小儿惊风

第五章 传染科

乙型脑炎

小儿麻痹症

白喉

麻疹

百日咳

流行性腮腺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

细菌性痢疾

蛔虫病

蛲虫病

绦虫病

钩虫病

丝虫病

第六章 五官科

耳聋

耳鸣

梅尼埃综合征

耳疔、耳痈

中耳炎

鼻出血

鼻炎

鼻窦炎

鼻息肉

鼻咽癌

急、慢性咽炎

急、慢性喉炎

扁桃体炎

异物梗喉

牙痛

牙龈炎

鹅口疮

走马牙疳

口疮

倒睫

睑缘炎

麦粒肿

结膜炎

角膜炎

角膜溃疡

虹膜睫状体炎

玻璃体混浊出血

泪囊炎

翼状胬肉

沙眼

电光性眼炎

青光眼

近视眼

夜盲

白内障

眼外伤

第七章 皮肤科

湿疹

阴囊湿疹

脓疱疮

带状疱疹

荨麻疹

牛皮癣

皮炎

皮肤皲裂

白癜风

汗斑

扁平疣

脱发

秃疮

粉刺

雀斑

酒糟鼻

腋臭

疥疮

鸡眼

试读章节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指体循环血压的持续性升高。正常成人的血压在12一187/8-12千帕(90-140/60-90毫米汞柱)之间,在不同生理情况下常有一定的波动。若多次测定血压在21.3/12.7千帕(160/95毫米汞柱)以上应诊断为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早期可无症状,如不积极治疗可引起脑、心和肾脏器官的病变以及脂质和糖代谢的异常,产生头痛、头晕、心悸、多尿和浮肿等。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正常水平,阻止高血压的进展和减少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尿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方一

[组成] 泽泻15克,白术10克,川牛膝15克,豬莶草15克,益母草30克,茵

陈10克,汉防己10克,前胡lO克。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

[用法] 水煎服,每日l剂,分3次服。

[来源] 袁成民.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3)

方二

[组成] 丹参15-30克,川芎9-18克,赤芍12-18克,丹皮9-15克,泽兰9-15克,红花6-9克,生山楂12-30克,川牛膝12-30克,水蛭1-3克,土鳖虫1-3克,茯苓15-30克,葛根12-20克。兼肾气虚者,加黄芪15-30克,杜仲10克,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泽泻10克;兼肾阳虚者,加黄芪15克,附子10克,桑寄生15克,淫羊藿15-30克,肉苁蓉10克;兼阴虚阳亢者,加白芍、钩藤各15克,天麻10克,女贞子10克。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来源] 齐冬梅,石作荣.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1)

[按语] 目前研究证实,丹参、当归、川芎、红花、赤芍、地龙、牛膝、水蛭等均有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血液黏稠度、解除红细胞聚集和小血管痉挛、扩张血管、疏通微循环等作用,而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降压效应。

方三

[组成] 珍珠母30克(先煎),石决明20克(先煎),决明子15克,生怀山药15克,干地龙5克,炒白芍15克,女贞子15克,枸杞子15克,川棟子9克,佛手6克。如兼见痰多、舌强、语涩、神呆等痰火扰心证加半夏9克,桑白皮15克;如兼见纳呆、肢麻、苔白腻、脉濡缓等痰湿壅盛证加石菖蒲9克,远志9克,佩兰9克;如兼见胸闷、胸痛、舌质紫黯、脉弦涩等瘀血证加红花6克,泽兰9克,苏木9克,丹参15克;如兼见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加菟丝子15克,覆盆子9克;如兼见颈项强痛加葛根15克,桑枝10克。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

[用法] 每日1剂,两煎取汁200毫升,分2次服,4周为1个疗程。

[来源] 徐青.天津中医,2000,17(6)

方四

[组成] 菊花、白芍、黄芩各12克,石决明(先煎)、牡蛎(先煎)各30克,何首

乌、夏枯草、熟地、生杜仲各12克,甘草10克。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用法] 石决明、牡蛎先煎2小时后与余药共煎1小时,每日1剂,分2次温服,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 郭东亮.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眩晕60例.中医药学刊,2005,23(4):742

方五  [组成] 天麻12克,白芍15克,钩藤20克,黄精15克,枸杞子12克,川牛膝15克,桑寄生12克,生山楂12克,丹参15克。肝火亢盛去杜仲、黄精,加龙胆草、炒栀子、黄芩;肝肾阴虚加龟版、山茱萸、熟地黄;阴虚阳亢去丹参,加生地黄、熟地黄、生龙骨、夜交藤;阴阳两虚加熟地黄、淫羊藿、肉苁蓉;气虚湿(痰)盛去生山楂,加黄芪、茯苓、车前草;冲任失调减丹参、生山楂,加淫羊藿、牡丹皮、当归、茯苓。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

[用法] 每日l剂,水煎2遍,将头煎与二煎药液混合,分2次服。14日为1个疗程。待血压降至正常或达到临界血压时改服成药,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停药。

[来源] 李富和。河北中医,2001,23(7)

方六

[组成] 石决明(先煎)、珍珠母(先煎)、钩藤各15。30克,代赭石(先煎)15-25克,川芎、丹参、大腹皮各10-20克,厚朴、苍术、川牛膝、草豆蔻、扁豆、茯苓、泽泻各10一15克。加减:头重如裹者,加石菖蒲lO克,远志6克;不寐者,加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夜交藤各30克;心烦易怒者,加黄连、龙胆草各3-6克,夏枯草lO克;胸闷者,加瓜蒌15克;口苦者,加栀子、黄芩各10克;恶心呕吐者,加竹茹、法半夏、枇杷叶各10克;便秘者,加生大黄6-10克。

[主治] 高血压病。症见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口苦口黏,心悸,舌红,苔白腻微黄,脉弦滑。

[用法]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赵壮.中医药信息,2001,18(2)

方七

[组成] 丹参30克,川牛膝20克,丹皮15-20克,地龙6一10克,炒杜仲10-15克,益母草20克,白芍15-20克,莱菔子20-30克,蒲公英20克。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

[用法] 水煎服,早晚各1次。

[来源] 潘泽荣,刘正林.陕西中医,1999,20(8)

方八

[组成] 天麻lO。15克,地龙20克,干地黄15克,龟版30克(先煎),白芍10克,钩藤20克(后人),僵蚕15克,何首乌20克,川芎10克,夏枯草15克。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

[用法] 每日l剂,每剂煎煮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4周为1个疗程。

[来源] 郭进建.辽宁中医杂志,2000,27(2)

方九

[组成] 附子9克,杜仲、寄生各12克,汉防己、茯苓皮、赤小豆、地龙、夏枯草各15克,天麻、钩藤各9克。头晕明显者加羚羊角粉6克;失眠加珍珠母(先煎)30克;颈强加葛根15克;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重者加肉桂10克;胸闷加益母草15-30克。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症见腰酸耳鸣,畏寒肢冷,下肢轻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脉沉细等阳虚临床表现。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温服,早晚各150毫升,4周为1个疗程。

[来源] 陈丽英,张蓓莉,钱立明.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10)

[按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高血压病人使用附子、肉桂,辨证务必准确。病人囚体质、禀赋的差异以及阳虚程度的轻重,对附子、肉桂的承受能力也有强弱之分,所以临床过程中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适当掌握附子、肉桂的用量是至关重要的。  方十

[组成] 黄芪30克,杜仲15克,陈皮6克,法夏10克,茯苓20克,寄生15克。牛膝15克.竹茹10克.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属气虚痰阻者。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来源] 陈康远.湖南中医药导报,1998,4(7)

方十一

[组成] 泽泻100克,王不留行(炒)50克,生地120克,牡蛎70克,紫草50克,陈皮30克,白芥子60克,钩藤50克,牛膝50克。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症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如醉,急躁易怒,少寐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足飘,脉弦长有力。

[用法] 上药粉碎,过200目筛,装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5克,白开水冲服。

[来源] 包高娃,孙德元,王继洲.内蒙古中医药,1998,(3)

方十二

[组成] 川牛膝30克,钩藤(后下)12克,石决明(打碎,先煎)15克,山栀9克,龟版(打碎,先煎)15克,杜仲15克,桑寄生12克,茵陈6克,麦芽6克,川棟子6克,夜交藤12克,朱茯神12克。大便秘结者,加厚朴、枳壳、火麻仁、肉苁蓉各10克;胸闷者,加瓜蒌、薤白、半夏各10克;面部唇周紫暗,舌质紫暗且舌下静脉曲张者,加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地龙各lO克;大便不实者,去龟版,加赤石脂15克。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用法] 水煎服,每曰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来源] 顾颖敏.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1)

方十三

[组成] 柴胡5克,白芍15克,川芎5克,钩藤(后下)10克,草决明15克,黄芩5克,茯苓、车前子(包煎)、杜仲、桑寄生各15克,葛根、地龙各10克,炒枣仁5克,天麻10克。便秘加大黄6-10克,目涩加菊花10克。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

[用法] 每日1剂,早晚分服,30天为1个疗程。

[来源] 查保东,查切尔.辽宁中医杂志,2005,32(9)

方十四

[组成] 何首乌15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炒杜仲18克,黄芪30克,川芎10克,黄柏6克,钩藤30克,夏枯草15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丹参10克。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

[用法] 每曰l剂,水煎分2次口服,服药2。4周,待血压降至正常后改用上  方散剂6克,每日2次冲服。

[来源] 田德欣,陈迎贵,李吉萍.青海医药杂志,2004,34(3)

方十五

[组成] 罗布麻叶15克,田七10克(根须为佳),葛根30克,泽泻10克。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

[用法] 上药以冷水1000毫升浸泡30分钟,中火煎30分钟,取汁600毫升,每日早、中、晚饭前各温服汤药200毫升,15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戒烟限酒,忌辛辣肥腻之品,调节工作和生活节律,保持心情舒畅。

[来源] 杨永和.四川中医,2006,24(7)  P32-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