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孙云晓教育作品集,是教育专家孙云晓关于性教育的一部实用文集。作者认为性教育的核心不是性知识的教育,而是人格教育。拥有教育人格的人是有责任感的,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生命负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阳光法性教育(孙云晓教育作品集)/苏教文库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孙云晓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孙云晓教育作品集,是教育专家孙云晓关于性教育的一部实用文集。作者认为性教育的核心不是性知识的教育,而是人格教育。拥有教育人格的人是有责任感的,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生命负责! 内容推荐 在中国,如何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性教育是一个难题,常常令许多父母与教师陷入尴尬的境地。作者通过对13个中学生性经历的深度访谈和科学分析,指出:性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课,性教育是一个终生教育的过程,性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作者强烈呼吁阳光法性教育,即在中国推行科学的、系统的、开放的性教育。 目录 云晓的儿童世界 朱永新 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 陆士桢 孙云晓:童年的捍卫者 卜卫 作者的话 孙云晓 引子 这是一个事实 一 温暖不等于爱情 访谈 蔓菱:风花雪月的故事背后 小语:别以为我们什么都不懂 分析 建议 二 保护自己的前提是了解自己 访谈 海砾:花开无声我仍年轻 分析 建议 三 直面欲望 访谈 孙杉:我那蠢蠢欲动的身体和爱情 康力:这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 分析 建议 四 涩果的味道 访谈 历历:16岁,就应该拥有纯洁的爱情 家明:青春期就像一条离家在外的狗 五 经历不是一切 访谈 萦萦:雪花飘临时,我会复活 分析 建议 六 流产的后患 访谈 靓莓:无知者无畏 分析 建议 七 莫以花季生命赌欲望之博 访谈 伟峰:男生与女生的事件 分析 建议 八 角落里的同性故事 访谈 小天:另一种情感 分析 建议 九 得失之间 访谈 李梅:这件事差点改变我的命运 分析 建议 十 让性教育充满阳光 访谈 宇翔:那一年的冬天不太冷 分析 建议 相关文论 孩子需要科学的性教育 失职的教育等于犯罪 别做“鸵鸟”父母 科学地回答孩子的性提问 性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 附录 呼唤阳光法性教育 ——2001年5月孙云晓网站聊天记录 天空依然蔚蓝 孙云晓50部教育作品目录 孙云晓主要文章目录 孙云晓媒体报道评论目录 试读章节 1993年的夏天,我接受过一个西安女孩的采访。没想到,10年之后,我会与她合写一部书,而且是性教育的内容。 在我的感觉中,张引墨像个天生的“潜水员”,她几乎毫不费力,就潜进了少男少女心灵的海底世界,因而熟知那么多让人惊心动魄的事实。 当我的良知再也无法承受这些秘密的时候,我萌生了做研究的念头。本来,我只是想以研究报告的方式影响教育决策层。后来,经过几番论证,才使这一成果问世。 这是一本需要用心灵来写和来读的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和几代人的牵挂,我们是在与生命对话。 这是一本描述和分析中学生性关系的书,虽然它并不全面,却以深入的笔触揭示了较为隐秘而危险的一角,让广大父母与教师了解到事实的真相。 我们之所以把本书的读者对象首先定位于中学生的父母与教师,因为他们最关心少男少女的健康成长,而又常常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他们可能是孩子的第一防范目标。 一位偷吃过“禁果”的中学生,曾为本书提供过他心中的书名,即《这是一个事实》。 的确,这本书介绍了13位中学生发生性关系的原因与过程,并逐一作了剖析,提出了一些给父母、教师及少男少女朋友的具体建议。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在发生性关系的13位中学生中,至少有以下5个事实: 1.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 2.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名声显赫的学校; 3.他们初次性交时100%不用安全套; 4.他们有过性交经历的事实,其父母与教师100 9/5不知道; 5.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不满意。 不仅仅如此。有些女孩子在稀里糊涂发生性关系之后,后悔莫及。直到考入大学,她们还万分自卑,说已经那样了,再去做“鸡”也无所谓了。 我曾与著名作家毕淑敏谈过以上事实,她用了四个字表达自己的感受:“滴血之感”。是的,青春的生命在滴血!父母与教师的爱心在滴血! 近年来,我曾多次参加过国际组织举办的预防艾滋病的研讨会。我知道,与性病或艾滋病患者发生性关系,如果不用安全套,是极其危险的。中国目前已有艾滋病患者近百万人,并有迅猛增长之势。据说,一个艾滋病患者的每年治疗费用至少在几万元甚至十万元以上。可悲的是,那些少男少女并不了解对方的性经历,有些还结交相知甚少的成年人,他们一时冲动,便以花季的生命去赌欲望之博。 首先,这的确是一个事实: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发生性关系,这是一个人们不愿面对却又不能不承认的事实;其次,中学生盲目发生性关系,可能会造成怀孕甚至感染性病、艾滋病,这也是一个事实…… 一本书的价值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 当父母和教师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您会有些什么样的收获呢?也许,您会了解到孩子那微妙的情感世界,您会洞察出孩子那复杂的心路历程,您会倾听到孩子那狂烈的青春呐喊…… 这对于改善您与孩子的关系,改进您对孩子的教育,或许会有一些借鉴意义。至于少男少女朋友,他们若是读了这本书,也会从同龄人的坎坷经历及相关知识中悟出某些人生的道理。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真诚期盼。 我曾从2003年10月30日的《家庭周末报》上读到一则消息,题为《小学生怀胎九月产下女婴,此前家长老师均不知》。事实来自重庆大足县某小学。2003年10月的一次例行体检中,发现一位安静本分的女生怀孕,送到医院当晚生下2.35公斤女婴。据查,该女生怀孕是被邻居强奸所致。 2003年10月9日,《中国青年报》介绍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发现:只有半数学生听说过性病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仅5%~20%的学生了解有关怀孕和避孕的一般知识;有1/5~1/3的青年人认为性是个人的私事,与他人和社会无关。中学生里异性性行为报告比例一般在5%。研究还表明,约40%~60%做过人工流产的年轻妇女不了解避孕知识。1998年以来,北京妇产医院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中,一半左右未婚,其中20岁以下的女孩占14%。据估计,2000年报告的性传播感染病例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50%,其中15岁至29岁患者超过一半。 还需要说什么呢?还有谁会说我们是在“猎奇”或“展示”呢?也许,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全面改进和提高中国性教育的水平!这正是我们在艰难中写作本书的目的。 从事青少年教育三十余年,我逐步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念: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当我们将本书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时候,我越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而真理总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P1-3 序言 八卷本的《孙云晓教育作品集》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坦率地说,我的心里并不坦然。 在中国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年轻一些的人被称之为作家或书法家或舞蹈家都是平常的事,但如果称为教育家就不寻常了,甚至于令人难以接受,或许这是中国格外看重教育的原因所致。与此相关,出版教育文集的人大都是资深且年迈的教育家,并且多数是已经仙逝的人。 就我个人而言,刚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正处于研究和写作的黄金时期,是不断产生新思想的创造阶段,而不是封笔或封刀之前的总结阶段。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出版这套教育作品集的同时,我还在陆续推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基于上述背景,《孙云晓教育作品集》的出版就显得有些突兀。因此,我叹服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非凡胆识,是他们说服了我,并付出艰辛劳动,才使我的第一套教育作品集问世。这是我从事儿童教育34年(1972年至2006年)的一个总结,尤其是代表了我专职做少年儿童研究20年(1987年至2006年)的主要收获。 实际上,一个人是否能够发现真理,并不取决于他的年龄,而是看他是否拥有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的勇气。当一种思想或理论提出的时候,最好的结果不是被赞颂而是被讨论或争鸣。这就需要立论者回应,并适当修改自己的思想或理论,从而给社会留下真正的财富。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人的作品集都应当尽可能在头脑清醒时出版。 与许多学者深奥的著述风格不同,我的作品是通俗易懂的,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就是我的代表作。一般的学术研究主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我总是特别关心该怎么办,因为我的脑海里时常浮现出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为什么会是这样?一是因为我17岁就当了教师,后来又当过九年的中国少年报记者,再后来我经常应邀为父母和教师们讲课,始终在儿童教育的各种各样问题中行走;二是可能因为我从11岁就痴迷于文学,后来成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习惯了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道理。 说心里话,我有时也为自己的作品缺乏学术色彩而自卑,直到听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的一番话,这种自卑心理才稍稍有了一点儿好转。朱小蔓教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她说,国际学术界对于什么是学术有了新概念,教育研究的范式不能只以论文著述为标准,发现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综合新知识、传播新知识都是学术。我不敢说自己发现了新知识,但我敢说在我的作品里,应用、综合和传播了许多新知识。《孙云晓教育作品集》最适合的读者是中小学生的教师和父母,也较为适合基础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人员阅读。 当然,八卷本的《孙云晓教育作品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几十年的辛苦积累。说到辛苦也不光是作者一人,许多学者的合作、编辑的加工和出版社的推广,都是不能忘记的。在此,我诚挚地感谢我所在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我多年来的鼎力支持,感谢郗杰英、刘秀英、孙宏艳、鞠青、赵霞、陈卫东等同事给予我的无私帮助,感谢凤凰出版集团的总经理陈海燕先生贡献的宝贵智慧,感谢北京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海燕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以及北京树人天地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友情合作。 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江苏教育出版社各位社领导对本作品集的支持,感谢出版项目负责人金月皎女士,特别感谢何莉、马兰峥、王艳平等编辑,是她们呕心沥血的劳作,才使《孙云晓教育作品集》与广大读者见面。 书的出版既亮出了思想的旗帜,也立下了争论的标靶。改革开放的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我期待着思想的激荡乃至撞击。孙云晓的联系方式如下: 博客:blog.sina.com.cn/m/sunyunxiao 网站:www.sunyunxiao.youth.cn 邮箱:9999syx@163.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邮编100089 孙云晓 2006年11月23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