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化丛书》囊括了苏州的戏剧、绘画、园林、街坊、名人、名胜、民俗、考古、工艺……向世人展示苏州文化的综合实力,用以提高苏州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人的素质,用以吸引与沟通五湖四海的朋友。
本书为丛书之一,从数以千万计的描写苏州风情的诗词里,精选出100余位诗人的300多首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律诗、绝句、短古、小词为主,也适当选入一些长篇杰构,藉以窥见水城苏州独有的魅力和迷人的风采,深入领悟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江南乡土的情感,让大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也可以帮助国内外来苏旅游的朋友们增添探幽访古的情趣。
《苏州文化丛书》向世人展示苏州文化的综合实力,用以提高苏州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人的素质,用以吸引与沟通五湖四海的朋友。本书为丛书之一。
诗词缘苏州美景而发,苏州美景藉诗词而流传。高启《枫桥》诗云:“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这里说的虽然是“桥因诗传”的事实,但也说明苏州的湖山胜景、文物古迹、人文景观赖诗词以传布的普遍道理。
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①
白居易
前年九日余杭郡②,呼宾命宴虚白堂③。
去年九日到东洛,今年九日来吴乡。
两边蓬鬓一时白,三处菊花同色黄。
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觉惜重阳。
江南九月未摇落,柳青蒲绿稻穟香④。
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
可怜假日好天色,公门吏静风景凉。
榜舟鞭马取宾客,扫楼拂席排壶觞。
胡琴铮纵指拨刺,吴娃美丽眉眼长。
笙歌一曲思凝绝,金钿再拜光低昂。
日脚欲落备灯烛,风头渐高加酒浆。
觥盏滟翻菡萏叶,舞鬟摆落茱萸房。
半酣凭槛起四顾,七堰八门六十坊⑤。
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
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
人烟树色无隙罅,十里一片青茫茫。
自问有何才与政?高厅大馆居中央。
铜鱼今乃泽国节,刺史是古吴都王。
郊无戎马郡无事,门有綮戟腰有章。
盛时傥来合惭愧,壮岁忽去还感伤。
从事醒归应不可,使君醉倒亦何妨。
请君停杯听我语,此语真实非虚狂。
五旬已过不为夭,七十为期盖是常。
须知菊酒登高会,从此多无二十场。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邦(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曾任翰林学士、忠州刺史、中书舍人、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著有《白氏长庆集》。
[注释]
①周殷二判官,指周元范和殷尧藩。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九月九日,时白居易任苏州刺史。
②余杭郡,即杭州。
③虚白堂,杭州刺史治所内厅堂名。
④穟,同“穗”。
⑤七堰,《吴郡图经续记》谓苏州有十六堰,白氏殆指近城者言之。八门,唐时苏州有娄、匠、阊、胥、盘、蛇、平、齐八门。
题灵岩寺①
白居易
娃宫屟廊寻已倾②,砚池香径又欲平③。
二三月时但草绿,几百年来空月明。
使君虽老颇多思,携觞领妓处处行。
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直自当时到今日,中间歌吹更无声。
[注释]
①灵岩寺,旧名秀峰寺,在苏州城西灵岩山顶。诗人于题下自注:“寺即吴馆娃宫,鸣屎廊、砚池、采香径遗迹在焉。”本诗作于宝历二年(826)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
②屟廊,即鸣屟廊,又名响屟廊,相传吴王令西施辈穿屟,过廊而响,故名。
③香径,即采香径,在香山旁,吴王种香于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中采香,自灵岩山顶望去,一水直如矢,故又名箭径。
吴中好风景二首①
白居易
吴中好风景,八月如三月。
水荇叶仍香,木莲花未歇。
海天微雨散,江郭纤埃灭。
暑退衣服干,潮生船舫活②。
两衙渐多暇,亭午初无热③。
骑吏语使君,正是游时节。
吴中好风景,风景无朝暮。
晓色万家烟,秋声八月树。
舟移管弦动,桥拥旌旗驻。
改号齐云楼④,重开武丘路。
况当丰熟岁,好是欢游处。
州民劝使君,且莫抛官去。[注释]
①本诗作于宝历二年(826)八月,自居易时任苏州刺史。
②船舫活,水涨船动。
③初,根本。
④齐云楼,在苏州郡治后子城上,原名月华楼,唐曹恭王李明建。白居易取古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意改称为齐云楼。
忆旧游①
白居易
忆旧游,旧游安在哉?
旧游之人半白首,旧游之地多苍苔。
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
长洲苑绿柳万树②,齐云楼春酒一杯。
阊门晓严旗鼓出③,皋桥夕闹船舫回④。
修娥慢脸灯下醉⑤,急管繁弦头上催。
六七年前狂烂熳,三千里外思徘徊。
李娟张态一春梦⑥,周五殷三归夜台⑦。
虎丘月色为谁好?娃宫花枝应自开。
赖得刘郎解吟咏⑧,江山气色合归来。
[注释]
①诗题下自注:“寄刘苏州”,诗追忆自己宦游苏州时的情景,是寄给正任苏州刺史的刘禹锡的。本诗作于太和六年(832)。
②长洲苑,相传为阖闾游猎处,在城西南郊。
③阊门,苏州西面城门,吴王阖闾立,又名破楚门。
④皋桥,在阊门内,因汉代皋伯通居此桥边而得名。
⑤慢,通“墁”。慢脸,在脸上涂抹脂粉。
⑥李娟张态,苏州妓名。
⑦周五殷三,指周元范和殷尧藩。殷尧藩排行二十三,此云殷三,乃省称。
⑧刘郎,指刘禹锡。
登阊门闲望①
白居易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②,五千子弟守封疆。
阖闾城碧铺秋草⑧,乌鹊桥红带夕阳④。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⑤,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⑥,今来未敢苦夸张。
[注释]
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诗人初任苏州刺史时。
②十万夫家,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唐代元和时苏州已有十万户。
③阖闾城,即苏州古城,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也就是阖闾元年,伍子胥奉命筑。
④乌鹊桥,在苏州乐桥东南,因吴国八所古馆之一乌鹊馆而得名。
⑤虎寺,即虎丘寺。
⑥钱唐,即杭州。茂苑,即长洲苑,左思《吴都赋》:“佩长洲之茂苑。”本诗借指苏州。
P17-25
苏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建城二千五百多年以来,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在这块得天独厚而又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并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而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苏州地灵水秀,人文荟革。先辈们在这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丰厚性体现在古城名镇、园林胜迹、街坊民居以至丝绸、刺绣、工艺珍品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体现在昆曲、苏剧、评弹、吴门画派等门类齐全的艺术形态,还体现在文化心理的成熟、文化氛围的浓重,等等。千百年来苏州人才辈出,如满天繁星,闪烁生辉。文化底蕴的厚重深邃和文化内涵的丰富博大,是苏州成为中华文苑艺林渊薮之区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么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有理由为此感到光荣与自豪,但不应当因之而自我陶醉。文化之生命力在于繁衍不绝、生生不息的传承和开拓,文化长河之内在生机在于奔腾不息、永不终止的流淌与前进。苏州的文化经久不衰,源于世世代代不息的继承和传播,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又正是由于一代一代人的辛勤探索与不断创新,使苏州的文化日益根深叶茂,绚丽多彩。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苏州人民正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科教先进、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地区,成为二十一世纪新的“人间天堂”。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文化的繁荣,渊源于悠久的历史,植根于今天的实践。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苏州文化资源开发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认真总结、研究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苏州文化的丰富宝藏,博采八方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苏州市文化局和苏州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一套《苏州文化丛书》,是苏州文化建设中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有感于斯,写了以上的话,聊以为序。
1999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