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着韩国现代小说年轮的巨木——小说家朴婉绪。她的第十五部长篇小说《那个男孩的家》,是年过七旬的作家有关初恋的告白故事。“写作期间,就像写情书般充满了爱而且幸福。”这是朴婉绪怀抱特别的感情执笔的优秀作品。
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家、韩国文坛巨匠朴婉绪,一直将我们周遭平凡但因此更美丽的故事,用低沉的语调、一针见血的笔触来表现。《那个男孩的家》也和其他作品一样,以她独具的感伤力和充满机智的文句构筑而成,不仅在阅读上饶有兴味,也带给人深深的感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那个男孩的家/韩国文学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韩国)朴婉绪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镌刻着韩国现代小说年轮的巨木——小说家朴婉绪。她的第十五部长篇小说《那个男孩的家》,是年过七旬的作家有关初恋的告白故事。“写作期间,就像写情书般充满了爱而且幸福。”这是朴婉绪怀抱特别的感情执笔的优秀作品。 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家、韩国文坛巨匠朴婉绪,一直将我们周遭平凡但因此更美丽的故事,用低沉的语调、一针见血的笔触来表现。《那个男孩的家》也和其他作品一样,以她独具的感伤力和充满机智的文句构筑而成,不仅在阅读上饶有兴味,也带给人深深的感动。 内容推荐 被誉为“镌刻着韩国现代小说年轮的巨木”的小说家朴婉绪的长篇新作《那个男孩的家》。是年过七旬的作者有关初恋告白的故事。作品由娴熟的手法。低沉的语调。一针见血的笔触。独具的感伤力和充满机智的文句构筑而成。不仅在阅读上饶有兴味。也带给人深深的感动。文评家徐荣彩说:“拥有朴婉绪是韩国小说史最高的幸运。”然而幸运不仅限于此,对于阅读其小说的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幸运,希望该书中文版的面世,也能把这种“幸运”带给中国读者。 试读章节 妈妈最忌讳见到的班长一家也回来了。妈妈之讨厌他们,是在战争爆发那年秋天,收复首尔市后发市民证给首尔市民的时候开始的。班长处心积虑扣着不给我们足够的申请书。那个时代市民证像生命一样重要。最后虽然给了申请书,审查时甚至亲自做保让我们得到了市民证,但我们相信就是班长告发了爸爸和哥哥。那个时代邻居是可怕的。爸爸和哥哥除了共产党占领时期没有躲起来反而光明正大地在外头转以外,没有别的罪,但知道这一点的除了胡同里的人以外又有谁呢?从那时起妈妈常感叹:“哪里是远亲不如近邻!”“邻居简直就是冤仇!”妈妈将班长和我们家设定为施害者与受害者的关系,慨叹这世界为什么打人的高枕无忧,挨打的却缩得像个虾米。对见到班长那么战战兢兢不如不要见。 在战争似乎永无终结之日看不到未来的去年冬天,曾因为想搬家贴了广告。那时的想法是,只要不是这个村子,到哪儿都行。空房子很多,价格也便宜。但买卖并非完全不景气。为战争结束和平再度来临而备下房子的大有人在。就像人们要买东西所以有市场的存在,人们不能露宿街头所以出现了房地产中介。空房子多表示月租或年租的人少,但对房产买卖没什么影响。我们虽是卖主,房价便宜也不成大问题,因为卖得便宜买得也便宜。有买主看了房子甚至约好第二天来签合同,然而就在那晚实行了货币改革。韩圆以100比1变成了韩圜。生平头一遭碰上这样的事,把人搞迷糊了。后来才知道差点儿闯了大祸。货币价值只有百分之一,意思不就是五百万圆的房子变成了五万圜吗?就原则上说虽是理所当然,但一向认为房价该值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圆;几万圜怎么可能买卖房子?“明摆着房价要涨嘛”,房地产中介的老头告诉我们。当我们还不以为然。想着“哪能呢?”的当儿,好一阵子没有动静的买主又出现了。果然,提议的价格是比工加比工多得多的70比1。妈妈并没有说过要提高价钱,房价却自动地涨了。面对那个价格,妈妈不由得张口结舌。手头拮据的妈妈也醒悟到差点就安坐家中拱手让出一半的家。连工作也没有竟要交出一半财产?妈妈受了惊吓,干脆断了卖房子的念头。不仅是房子,所有的物价好像都不仅以100比1而是几百倍的涨幅不知天高地厚直往上冲。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改革币制反而把通货膨胀鼓捣得更严重。妈妈失去了自信,打消无论如何要离开这个村子的念头,成了个失去神采的老人。妈妈越没有活力,我肩上的担子就越沉重。这让我很郁闷。我像传统社会里对家庭比较没有责任的女儿,镇日做着逃离重担的梦。为了让妈妈恢复元气,我隐隐地鼓捣妈妈搬家。 即使只是短暂的时间,如何能眼对眼跟邻居生活在同一个胡同里呢!但妈妈白担心了一场,与班长家人的再会出乎意外地顺利。他们在打开逃难的行李之前就先来我们家打了招呼。避难期间和家什用具一起埋藏的珍宝整整齐齐地保存着,一件也没有损失,好像是因为我们留下来帮他们看守一样直向我们道谢。其中胜家牌缝衣机能够保存下来,他们说简直像做梦。 “没能把它背走不知道有多后悔。米缸空了、老幺得了麻疹差点儿死掉的时候,想这缝衣机可想得紧了。看到它保存得这么好真不知道有多高兴。幸好没带走,要带走了哪能留到现在呀?太谢谢你们了。” 妈妈似乎把那招呼视为侮辱。胆小鬼受了侮辱会有什么表情?我亲眼见到那表情,觉得可怜而掉转头去。道过谢以后,班长提起他们家和我同年的老大战死了。班长太太边说边哽咽,妈妈突然大声地啜泣。这么一来,班长太太也像崩了堤似的大哭起来,眼泪鼻涕糊了满脸。两个母亲的痛哭像个丧家。因这么个插曲,表面看来班长家和妈妈这段期间的误会和怨恨都化解了。 推迟了搬家计划倒不是因为对班长的忌讳消除了,而是妈妈设想周到,打算先找到去处再卖房子。单单一幢房子是爸爸唯一的遗产,也是妈妈的全部财产。适当地利用这个财产养活一家人是妈妈的重大任务,而且成了妈妈固定不可变的思想。到现在为止,即使其他家人放开心玩乐,我在美军基地挣的钱也足够生活了。所谓“放开心玩”多少带点儿自嘲和蔑视。不仅是我,妈妈也有这样的想法。妈妈因为尝试了几次箩筐买卖都失败了,在那男孩的母亲面前颇有自卑感,而且隐隐约约对女儿觉得抱歉。美军基地的工资一直按时发给。在部队里做的工作一点儿也不辛苦,可妈妈老觉得丟脸。只是用忍耐的口气说因为“民以食为天”,“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可是人们的视线越来越令人厌烦。房价渐渐抬高,买卖也越来越活跃,但一向小心谨慎的妈妈对此并不认为是个机会。想起一夜之间天摇地动的货币改革便觉得是场噩梦。因此只要有想买房子的人出现,便推托说要等找到了房子才打算卖。就在物色房子的时候,错过了许多买主。妈妈连大约要搬去什么地方都没有想清楚,盲目地在街上乱转。回来后说:那点儿钱要买个像样的房子,想都别想呀——啊!最后那一声“呀——啊”,比忠清道的人拉得更长(忠清道人说话受方言影响,常将语尾拖长),然后轮流看着我和嫂子。P30-33 序言 朴婉绪一九三一年生于韩国京畿道开丰郡,淑明女子高中毕业后考取首尔大学国文系,旋因朝鲜战争爆发中断了学业。一九七。年《女性东亚》杂志征集长篇小说,她以《裸木》获选,从此登上文坛,开始了精力充沛的文学活动,以其特有的辛辣视角捕捉人类隐秘的矛盾气息,暴露生活的真相,构筑起了卓而不凡的作品世界。主要作品集有《妈妈的木桩子》、《寻找花朵》、《黄昏的插画》、《只说一句话》、《苦涩的你》;长篇有《踌躇的午后》、《站立的女人》、《那年冬天真暖和》、《你还在做梦吗?》、《未忘》、《那么多山羊蹄是谁吃了?》、《那座山真的在那儿吗?》、《很久前的玩笑》;还有童话《他看了,真好》以及随笔集《给最后一名的喝彩》、《女人和男人的风景》、《存在的希望》、《我为何总为小事愤慨?》、《成人之事,人间之事》、《豆腐》等。作品获奖无数,其中有韩国文学作家奖(1980),李箱文学奖(1981),大韩民国文学奖(1990),现代文学奖(1993),东仁文学奖(1994),大山文学奖(1997),万海文学奖(1999)等。 步入中年才登上文坛,而且还是个“女性”,这在韩国是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朴婉绪的出现曾令当时的韩国文坛大为惊异。现在,她虽已年过七旬,但创作活动仍活泼频繁,是个永远的“现役作家”。她“至死都是现役”的名言对后辈作家来说是个神话。在她那永不老旧的心中似乎保有一个创造力和想像力的聚宝盆。 隐藏在朴婉绪小说中的热情和创造力的根源,很吊诡的,其实是一种废墟意识。她关心的不在历史上民族的悲剧,而在于神圣的理念遭到破坏的家族的生活。藉着家族呈显她的废墟意识;也藉着家族治疗那受破坏的伤痛。父亲早逝,兄兼父职的哥哥的死亡使朝鲜战争在她记忆中成为一种巨大无比的暴力。聪明伶俐胸怀大志、相信未来充满希望的年轻人,却让战争夺去了她的所有。目击这一切的朴婉绪在兄长死亡之后,她周围的世界成了充满冷笑与轻蔑的废墟。战争和因战争造成的哥哥的死亡,对她而言是一种最根源的伤害。她之成为作家,也和这“受诅咒的伤害”有关。 韩国文学和韩国的近现代史并肩齐行。韩国的作家关心历史,政治等现实问题是很自然的。但朴婉绪主要是藉小说说“自己的故事”。她通过小说治愈自己伤痛的记忆,读者则在作者编排的小说结构中共享作者的经验。就这一点来说,朴婉绪是个就坐在我们身边的说书人,而不仅是个支配读者的艺术家。她虽然以作家的身份出现较迟,但也正是那历练丰富的人生经历,成为她丰饶的小说世界的泉源。 说故事的好手朴婉绪在她大量的作品中融入生命的基本问题。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以女性的立场具现女性间的友爱和情绪上的亲密感,同时也灌注了母性的温柔之爱。将七十五个短篇依发表年代收录的集子《朴婉绪短篇小说全集》,便有评论家盛赞它是“技巧娴熟的匠人手下刻绘的风俗画”。 朴婉绪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家,她将我们周遭平凡但因此更美丽的故事,用低沉的语调、一针见血的笔触来表现。她的第十五部长篇小说《那个男孩的家》也和其它作品一样,以它独具的感伤力和充满机智的文句构筑而成,不仅在阅读上饶有兴味,也带给人深深的感动。小说中五十年代朝鲜战争后首尔市疲惫的风景如在眼前重现。它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以现在年事已高的主角寻找当年初恋情人“那男孩”住过的敦岩洞安甘川为故事的出发点。整部小说让我们感受到透视并追踪作家率直的内在世界的趣味,那种追寻具有读者因自己被理解而沉浸于喜悅的奇妙的魅力。它不仅以熟练的笔触描绘初恋的波纹理智,连那波纹理智的背景也——描述,将初恋的深刻感情及它特具的时代性的背景,像放大一样让我们既深且广地记忆并理解它。因此,读者将会视作品为教给我们“广义的人生是什么?”的一份无价的礼物而永怀不忘。 小说其实是年过七旬的朴婉绪有关初恋的告白的故事。她如此自白:“写作期间,就像写情书般充满了爱而且幸福。”并表示这部作品是致“文学”之献辞,因为,惟有文学才能帮助我们忍受并度过艰难困苦的时节,为自己的人生寻得出路。 王策宇 2007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